爺爺奶奶結婚

1954年9月爺爺和奶奶何菊梅結婚,當時奶奶是小學老師。她爸爸是**公務員在市**上班,媽媽沒有工作在家做家務,她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哥哥大學畢業是中學教師,弟弟開長途汽車。何家有兩處平房,一個自己住一個出租。後來奶奶哥哥結婚後,兄弟二人每人分一處平房,避免了一場家產爭奪戰。兩個人1953年夏天由奶奶學校荀校長介紹相識,認識後星期天爺爺就帶奶奶去海邊學游泳,給她買件游泳衣和一身毛料衣服一雙棕色高跟船鞋。結婚前奶奶到郗家見公婆,太奶奶送她一件自己沒穿過淺紫色絲麻混紡和服,並且要求她以後除夏天外在家裡穿和服。對這個要求奶奶當時沒有答應,回家後她家裡人多數表示反對這門親事。1953年10.1太爺爺老兩口帶上禮物登門拜訪親家,奶奶父母見太奶奶穿藍色花旗袍紅色繡花鞋,說一口流利東北口音中國話。感覺她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可怕日本鬼子,也就同意了這門親事。奶奶父親說過去在醫院裡見過親家母,給我女兒打過針,沒想到你是日本人。太奶奶說小時候給她打針喂藥,長大了成我兒媳,還是有緣分嗎。你怎麼不當科長了?“我是舊**留用人員,自然不能再當領導。”

結婚前兩個人領結婚證後,太奶奶給奶奶一根金項鍊,一根琥珀項鍊,一個金手鐲,一塊鍍金梅花女表作爲聘禮。奶奶說當時市場上買不到女式手錶,這塊從**帶過來女表十分珍貴,她戴了20多年。1954年9月30號下午兩個人舉行婚禮,婚宴在奶奶孃家附近一個飯莊舉行。奶奶孃家人都是步行過來,太爺爺提前從學校回來,老兩口和爺爺坐人力三輪車前往。姑奶奶因爲兒子不到100天孩子太小沒回來,她丈夫舒金裡接到電報坐一夜輪船從大連趕來參加婚禮。三爺爺在濟南上學,坐夜裡火車早晨到家,他們兩個人騎自行車前去參加婚宴。爺爺後來告訴郗經綸和妹妹經美,他在上海時搞過對象。女方學財會專業去過他姑姑家,見牛家三層小樓自己有汽車心想郗家條件也不會差就同意了。後來因爲她不願離開上海,兩個人只好分手。回來後有人給他介紹了幾個女工人,太奶奶看不上嫌女方條件不好都沒成。

從那次婚禮留下照片看,太奶奶和奶奶都穿着花旗袍,還有一張照片兩個人穿和服,太爺爺和爺爺身穿西服打領帶。爲此事後都受到單位領導批評,說這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還有幾張照片是兩家人在飯莊門前合影,奶奶在孃家門前照片,飯莊所在那條街景色。奶奶說那些老房子如今全沒了,這些照片都是珍貴紀念。她結婚後搬進郗家小樓住在樓上東邊房間裡,先跟着太奶奶學習日語。按照太奶奶要求夏天在家裡不穿鞋,出門穿日本式木拖鞋或者皮拖鞋,當然上班不能穿拖鞋。還要學會穿和服打腰帶做分指襪,自己用縫紉機做衣服,做日本料理課程繁多。奶奶脾氣好結婚後從沒與公婆發生過爭吵,太奶奶對她很滿意。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後日本人回國,很多東西帶不走就折價賣給了太奶奶。到奶奶結婚時樓上有兩個房間裡面都是太奶奶收集來那些日本人無法帶回國東西,有鍋碗瓷器茶具傢俱兒童玩具,還有字畫和上千冊日文圖書。收音機、手搖唱機各5臺,各種內容唱片200多張。1954年初買了進口德國電唱機以後,手搖唱機收起來不再使用。各式座鐘8個,從大人到小孩兒各類服裝百餘件,女式和服20多件,木拖鞋十幾雙,還有幾雙皮拖鞋。爺爺說爸爸和叔叔小時候都穿過那些舊衣服,他和三爺爺穿過那些人留下呢子大衣皮大衣皮鞋。姑奶奶結婚時拿走6件她比較喜歡和服,三根腰帶三雙木拖鞋一雙皮拖鞋。還帶走幾套瓷器鍋碗,小孩兒衣服和部分玩具,十幾本日文兒童讀物,一個木殼一個帶玻璃罩子座鐘。一臺收音機,一臺手搖唱機和40多張唱片。

姑奶奶1950年高中畢業後一直在家裡幫着太奶奶做家務習慣穿和服,結婚後她到鐵路上班,在大連火車站售票處賣票,1955年9月調到一所大學在圖書館當日語和德語翻譯。家裡相冊老照片裡,姑奶奶在結婚前留下照片裡都是身穿和服,婚禮照片也是分別穿連衣裙還有和服。1961年5月三奶奶焦乃欣和三爺爺結婚時她不要和服,同樣拿走了部分瓷器鍋碗和小孩兒衣服。太爺爺說你們已經繼承了高木家留下那麼多東西,其他東西就應該少要點。三爺爺已經從家裡拿走一臺手搖唱機和一些唱片,老式收音機他嫌太破舊沒要。太爺爺租了一輛後三輪摩托車,把這些東西打包後裝進一個木箱,和一個銅牀一起給她送到青島。家裡還有一臺老式法國產風琴是太奶奶結婚時孃家陪嫁(風琴是一種鍵盤樂器外形類似立式鋼琴,通過腳下踏板送風吹響音管配合雙手鍵盤彈奏),太奶奶帶着它到過哈爾濱長春然後又到煙臺。1951年太爺爺說那臺風琴太舊經常出毛病還不好修理,家裡買了一臺從原東德進口鋼琴。舊風琴後來讓姑奶奶拿走做紀念品,爸爸說他小時候去大連見過姑奶奶用這颱風琴演奏樂曲。以後她家買了一臺捷克斯洛伐克鋼琴,舊風琴不再使用放在一邊作爲紀念品。

奶奶結婚後郗家比她孃家生活條件好得多,太爺爺在解放前就爲兩個兒子結婚準備了大銅牀。雖然要學習不少東西,她對自己婚姻還是很滿意的。最初幾年留下照片裡奶奶只有在自家院子裡才穿和服,她說外出去照相館就不能穿和服,穿和服照片多數都是太爺爺給照的。1955年夏天起她和太奶奶一樣夏天出門穿旗袍,剛開始穿旗袍去學校同事們還取笑她當上太太了。奶奶說她解放前上學一直都穿旗袍,你們不也一樣嗎。1950年以後有幾年沒穿旗袍,這次是重新穿上旗袍,高跟鞋以前確實沒穿過。奶奶結婚後留長髮盤起來梳纂兒,同事說她是年輕的老太太,她回答女人遲早會變成老太太,我這是提前做準備。爺爺買了一臺蘇聯造基輔牌135相機,後來這臺相機卷片機構損壞不好修理就不再使用了,又買了一臺國產海鷗牌單反相機。他對孫子說蘇聯相機鏡頭質量不錯,但機身部件質量確實不如德國相機。奶奶說結婚後太爺爺讓她聽唱片提高文化修養,以前她從沒聽過古典音樂唱片。那些交響曲長達40多分鐘到70分鐘,剛開始聽得直犯困。時間長了就有了興趣,把家裡唱片全部聽了一遍。有些京劇老唱片和戰前日本老歌曲唱片聽不懂,要太爺爺給做些講解。她還跟着太爺爺學會彈鋼琴,在學校能給學生上音樂課。

爺爺說當年郗家收入要買汽車也沒問題,那時候買一輛從波蘭進口華沙小轎車1萬5千元,但是當時**禁止私人購買汽車。太爺爺1960年曾經花300元買過一輛省體委運動隊淘汰匈牙利進口卻貝爾125摩托車,修好後自己用,爺爺1965年買過一輛輕騎輕便摩托車。1955年春天爺爺表哥牛利海一位同學從美國回國,到上海找到他動員他重歸本行,去一家研究所工作。同學說你家工廠要公私合營,以後可以交給你弟弟負責,我這裡可是國家重點項目。爺爺說他大表哥離開上海先在一家研究所上班,後來去西部建設空分廠(濃縮鈾加工廠),一直到1964年底***爆炸成功後家裡人才知道他到底在做什麼工作。雖然躲過了1957年反右和1966年運動初期混亂,沒有捱過批鬥,但是受輻射過多剛一退休回到上海就患癌症去世了。

1955年7月份爺爺調到大連造船廠工作,除去本職工作外還要給蘇聯專家當翻譯翻譯俄文資料,每個月回家一次。1956年6月28號爸爸郗善勇出生在太奶奶上班醫院,正好學校放暑假奶奶就在家帶孩子。產假過後奶奶上班,家裡僱保姆看孩子。1958年5月16號叔叔郗善安在同一家醫院出生,爸爸和叔叔都是1歲起就跟着太奶奶學游泳,以後都曾經參加過學生游泳比賽。造船廠1959年3月在工廠連排平房宿舍裡給了爺爺兩間半平房,學校放寒暑假時奶奶帶着孩子去大連住,所以爸爸熟悉大連市區有時候也說自己是大連人。奶奶說爸爸小時候一開始條件好有牛奶,市場上也可以買到水果和蔬菜。等到叔叔1歲時***已經開始,沒有牛奶供應也買不到新鮮水果蔬菜和副食品奶粉,大人減糧食定量很多人都營養不良浮腫。叔叔小時候也是營養不良很瘦,長大後沒有爸爸個子高。等到1961年叔叔上幼兒園時***還沒有過去,但是那家幼兒園享受**特殊照顧,比在家裡吃的好叔叔很喜歡去。

爸爸說小時候去大連和姑奶奶見面她都說日語,讓他和叔叔也用日語回答。夏天她穿連衣裙,放寒假時過去她在家穿和服。姑奶奶家有一個表哥,兩個表妹,家裡還有個外國老太太就是姑奶奶的婆婆。爺爺能和她用俄語交流,也讓爸爸和叔叔跟着學幾句俄語。姑奶奶婆媳之間交流以俄語爲主,有時候也說漢語。姑父家地主出身他媽是白俄,解放後分了他家土地和部分其他財產。他爸死後他媽覺得在村裡受歧視,就跑到大連住在小兒子家,村裡房子交給她大兒子。爺爺說姑奶奶婆婆對她說日語穿和服雖然很不滿意,但除了這裡老太太沒地方去,只能給小兒子看孩子教孫子孫女俄語,婆媳關係還算比較好。後來爸爸曾問他表哥舒印久你奶奶爲什麼是白俄?他回答說爺爺年輕時1918年曾跟隨中國軍隊到過海參崴,後來就和奶奶結婚把她帶回來了。他奶奶原籍普斯科夫貴族出身,他們在蘇聯解體後去旅遊曾經到過奶奶原籍。找到他奶奶孃家那個小鎮,她孃家房子還有但沒找到她孃家親屬。1937年大清洗之後,她孃家人都離開了原籍。他奶奶1979年去世後一開始把骨灰盒放在大連公墓裡,1995年送回農村祖墳和他爺爺放在一起。

爺爺退休後把那兩間半平房交回工廠,房子裡一些東西送給了姑奶奶和鄰居。他說分房時可以給他樓房,他感覺自己家房子不算少,應該讓給廠裡工人就沒要,以後平房全拆了蓋樓。兩個孩子小時候都是家裡僱保姆三歲起上幼兒園,大人上班忙不過來沒時間照看。奶奶說結婚後第二天就跟着太奶奶學穿和服,太奶奶把她一件紫紅色絲綢和服還有三件純棉和服拿出來讓奶奶在家裡穿。一開始穿上沒什麼不習慣但是太麻煩,她和太奶奶商量絲綢面料貴重和服不改。把太奶奶布料和服給她留6件,其餘幾件都改短下面縫起一截讓它長度接近腳面。這樣穿在身上當中不需要再打折調整長度,平時也不繫寬腰帶,只有過年過節穿上絲綢面料和服時才繫上寬腰帶。奶奶說平時在家先穿布料普通和服出門換衣服,只有一次參加教育局中小學文藝匯演,她在舞臺上穿過和服。太奶奶後來把黑色喪服也給了奶奶,太爺爺和太奶奶去世時,奶奶曾穿過那件黑色和服。

三爺爺1958年大學畢業分配到青島一家大工廠,住進高木先生留下那所房子,二太爺家人從那所房子裡搬走。三爺爺後來有三個孩子1個女兒兩個兒子,1967年春天**沒收私房,樓上安排另外兩家居住,三爺爺把放在樓上傢俱和東西拿下來,騰空樓上房間。他說房客剛搬進來時自認爲是社會主人,房主是改造對象,說話總帶着譏諷口氣,後來其中一家姓程男人因貪污公款被判刑趕走。那個時代雖然工資很低但貪污現象非常少,懲罰也很嚴厲。姓程的原是工人一下子成爲人民銀行領導。一開始他沒找到貪污公款門路,等找到制度漏洞後他家人都穿上那個時代最高級毛料服裝,經常下飯館吃喝。過於高調結果很快暴露,被判處無期徒刑,家人下放農村。程家走後換了一家姓矛在海關上班房客,還算有文化懂點禮貌。1984年落實政策退還私房產權但房客拒絕搬走,只同意按照**規定交一個非常便宜房租,也就是他家房子屬於經租房(過去**規定私房超過一定面積必須租給房客居住,只交很少一點象徵性房租稱爲經租房)。三奶奶很生氣說這點錢連修房子費用都不夠,1990年茅家單位分樓房搬走,另一家仍拒絕搬走。經過多年努力1995年這家房客搬走後三爺爺把房子進行了大修,木製窗框經過70多年已經腐朽變形損壞全部更換,木門用緬甸柚木做成沒有損壞保留不動。2015年4月三爺爺去世後,三奶奶出錢給外孫買套房子。家裡老房子三叔和四叔每人分一半,把家裡房產做了分割。

1961年7月太爺爺退休離開濟南,被請到青島一所學校教德語和高等數學。這一年7月30號星期天,三爺爺和焦乃欣結婚,爺爺奶奶帶兩個孩子,陪着太奶奶前去參加婚禮。兩個人由二姑奶奶郗至蕊介紹成親,當時焦乃欣家在高密縣農村,她1958年衛生學校畢業後一個人在青島港口醫院(今天青島阜外醫院)當護士。婚禮前留下全家福照片裡,有一張太奶奶和二位奶奶穿旗袍。還有一張太奶奶和奶奶都穿和服,三奶奶穿唐裝。太爺爺抱着爸爸,太奶奶抱着叔叔。兩家人合影照片裡,三奶奶孃家人都是農民打扮。三爺爺結婚後頭一個任務是要負擔三奶奶在青島上中專弟弟生活費用,一直到他1963年畢業分配到一家電器廠。1962年4月太奶奶收到侄子高木英夫託人從**發來包裹,裡面是三雙不同顏色泡沫塑料厚底夾腳人字拖鞋,還有一封信和三瓶藥。信中說她哥哥英才已經在3月20號因病去世,她嫂子搬到鹿兒島女兒家去住。三瓶藥是給太爺爺治病用,當時在國內買不到。奶奶說當時國內還沒有泡沫塑料拖鞋,那三雙鞋一雙藍色給了姑奶奶,一雙綠色給了三奶奶,她留了一雙粉紅色的。

厚底泡沫塑料拖鞋當時國內還沒有這類產品,穿着它出門總會讓人多看上幾眼。從那以後夏天出門纔不穿木拖鞋了,在家裡其他季節還是穿木拖鞋,冬天穿自己織毛線分指襪。一開始穿日式木拖鞋很不習慣,到第二年穿着出門走路就習慣了。6月太奶奶57歲才退休,退休後她在家裡看孩子教兩個孫子日語日文還有算術(過去小學數學課本稱爲算術),爸爸不再去幼兒園叔叔還要去。太奶奶夏天穿旗袍,其他季節在家穿和服,出門不穿和服穿花褲子。每天上午她都會彈一會兒鋼琴,經常彈奏肖邦作品和日本樂曲,還讓奶奶教兩個孩子五線譜和彈鋼琴。以後郗經綸跟着爸爸學彈鋼琴就是從肖邦夜曲開始,郗家人喜歡彈鋼琴但是水平都不高。7月底三爺爺家第一個孩子,三叔善海在他媽上班醫院出生。8月太爺爺因爲有在國外汽車廠工作經歷,被請到濟南一家大工廠任技術顧問,重回學校給學生上課。工廠在宿舍區1959年建成簡易樓裡分給他一個兩居室,單元裡有廚房,廁所在樓道里公用。1964太奶奶曾去濟南住過1年,回來說那房子質量太差牆都不隔音。

1963年爸爸通過面試進入一所重點小學,奶奶說當時郗家附近有三所小學,想進重點就要通過面試,重點學校面試沒通過的孩子去其他學校。有太奶奶和奶奶平時在家裡給他上課做基礎,爸爸回憶說進屋後老師們坐在一排桌子後面,小朋友挨個走過去回答問題。雖然不知道那是面試,但老師提出問題並不難。學校有一座3層樓一座4層樓,後來學校門前校史介紹裡說3層樓是1930年建成,原是一所寺院和尚開辦學校,4層樓是1958年建成。上學後一開始在舊樓1層,頭一個班主任是位老教師姓叢,她說你叔叔是我教過學生,因爲你奶奶來學校穿和服所以我印象特別深,你媽也是老師希望你能認真學習。第一次期末考試爸爸語文算術成績都在95分以上,家裡長輩們很滿意。上二年級班主任換成戈老師,這位年輕老師梳大背頭,面部表情總是很嚴肅但很少批評學生。在課堂上看誰不認真聽講,就會拿個粉筆頭扔過去打在學生臉上,而且他扔的非常準。班裡有幾位成績不太好,經常受戈老師打擊男生曾經跟蹤戈老師,搞清楚了他家住在什麼地方,說他在和教音樂屈老師搞對象。奶奶說他們這樣做不對,不應該跟蹤老師。上三年級班主任換成譚老師教語文,這位女老師化淡妝夏天穿紫紅色和深藍色花旗袍說話沒有本地口音。她喜歡在課本之外給學生們讀一些名家散文和小說片段,還要求學生一定要練好毛筆字。後來1966年夏天運動初期有人給她貼大字報說她丈夫是右派,1957年從北京部機關趕回原籍農村,1961年初她丈夫摘帽,一家人搬到城裡她從中學老師改爲教小學也降低了工資。1975年譚老師落實政策,改到一所中學教高中。班裡那幾個淘氣男生告訴爸爸,戈老師和屈老師暑假期間結婚了。他們親眼看見屈老師穿紅旗袍和戈老師在一起,不過屈老師來學校不穿紅旗袍,常穿深綠色和藍色旗袍,高跟皮涼鞋。

上小學前三年裡爸爸一直都是班裡好學生,不過體育課成績不太好,期末操行評定連續幾年爲良。那時候街頭汽車很少,小學生們上學來回都是自己走不用大人接送。1964年春天太奶奶去濟南後,家裡僱保姆照顧兩個小男孩兒。1965年8月太奶奶從濟南迴來,繼續由她照顧兩個孫子。9月叔叔也開始上學,和爸爸在一個學校,每天早晨上學一起走。1966年夏天太爺爺從濟南返回家裡。爺爺在工廠受到衝擊,暫停參加海軍項目設計工作下放車間勞動減發工資,每月只發40元生活費。家裡電唱機和唱片全部收起來不敢使用,出門都換上舊衣服。1968年9月北京部機關上級領導到造船廠視察,宣佈結束對爺爺審查恢復原來工作崗位和工資待遇,但是被扣發工資直到1975年才補發。1969年初放寒假後奶奶帶着兩個孩子去大連住,到姑奶奶家去過三次。2月12號臘月26乘船回煙臺自己家,從這以後奶奶恢復寒暑假帶孩子去大連住傳統。

郗經綸參加工作後去青島出差住在三爺爺家裡,他們老兩口都已經退休。三奶奶說你奶奶跟着你太奶奶生活30多年,學會了流利日語,習慣在家穿和服花褲子。我沒學過日語也沒穿過和服,不過你太奶奶聽中國話沒問題。結婚後我在家一直穿木拖鞋,這算是你太奶奶留下一個傳統。還有你奶奶結婚後一直留長髮梳纂兒,你媽一開始短髮後來和她一樣髮型。這也是從你太奶奶到你媽郗家傳統,只有我結婚後一直短髮,現在你姑姑是和你太奶奶你奶奶一樣髮型。1966年夏天禁止留長髮,你奶奶梳纂兒不屬於被禁止髮型,就看你以後娶媳婦能不能也梳纂兒繼承郗家傳統。郗經綸問:“三嬸四嬸怎麼不改成和我媽一樣髮型?”“她們那些事情我管不了,也許以後她們能和你媽保持一致。”“你們那些舊傢俱爲什麼不更換?”三爺爺回答:“樓下這些傢俱是我外公傳下來,到你們這一代就是第5代人了。我找收藏市場行家來做過鑑定,這些傢俱用料很講究。已有百年曆史,現在已經夠得上收藏品資格。我對你三叔四叔說一定要保存好,作爲傳家寶傳下去。”

爺爺奶奶結婚和村姑童仙悅結婚爺爺奶奶結婚實現兒女雙全實現兒女雙全郗家家史實現兒女雙全到煙臺上學爺爺奶奶結婚實現兒女雙全和村姑童仙悅結婚到煙臺上學和村姑童仙悅結婚和村姑童仙悅結婚實現兒女雙全當上北漂實現兒女雙全到煙臺上學到煙臺上學爺爺奶奶結婚到煙臺上學當上北漂郗家家史爸爸上大學結婚當上北漂爺爺奶奶結婚實現兒女雙全爸爸上大學結婚爸爸上大學結婚和村姑童仙悅結婚爸爸上大學結婚跟着爺爺奶奶去日本探親到煙臺上學和村姑童仙悅結婚當上北漂爸爸上大學結婚當上北漂當上北漂當上北漂爸爸上大學結婚和村姑童仙悅結婚跟着爺爺奶奶去日本探親爸爸上大學結婚郗家家史爸爸上大學結婚實現兒女雙全當上北漂實現兒女雙全爸爸上大學結婚實現兒女雙全爺爺奶奶結婚郗家家史郗家家史跟着爺爺奶奶去日本探親到煙臺上學到煙臺上學和村姑童仙悅結婚實現兒女雙全爸爸上大學結婚郗家家史跟着爺爺奶奶去日本探親爺爺奶奶結婚和村姑童仙悅結婚當上北漂當上北漂爸爸上大學結婚郗家家史實現兒女雙全到煙臺上學到煙臺上學到煙臺上學實現兒女雙全到煙臺上學跟着爺爺奶奶去日本探親和村姑童仙悅結婚到煙臺上學爸爸上大學結婚爺爺奶奶結婚郗家家史到煙臺上學到煙臺上學到煙臺上學當上北漂郗家家史和村姑童仙悅結婚實現兒女雙全和村姑童仙悅結婚爺爺奶奶結婚和村姑童仙悅結婚
爺爺奶奶結婚和村姑童仙悅結婚爺爺奶奶結婚實現兒女雙全實現兒女雙全郗家家史實現兒女雙全到煙臺上學爺爺奶奶結婚實現兒女雙全和村姑童仙悅結婚到煙臺上學和村姑童仙悅結婚和村姑童仙悅結婚實現兒女雙全當上北漂實現兒女雙全到煙臺上學到煙臺上學爺爺奶奶結婚到煙臺上學當上北漂郗家家史爸爸上大學結婚當上北漂爺爺奶奶結婚實現兒女雙全爸爸上大學結婚爸爸上大學結婚和村姑童仙悅結婚爸爸上大學結婚跟着爺爺奶奶去日本探親到煙臺上學和村姑童仙悅結婚當上北漂爸爸上大學結婚當上北漂當上北漂當上北漂爸爸上大學結婚和村姑童仙悅結婚跟着爺爺奶奶去日本探親爸爸上大學結婚郗家家史爸爸上大學結婚實現兒女雙全當上北漂實現兒女雙全爸爸上大學結婚實現兒女雙全爺爺奶奶結婚郗家家史郗家家史跟着爺爺奶奶去日本探親到煙臺上學到煙臺上學和村姑童仙悅結婚實現兒女雙全爸爸上大學結婚郗家家史跟着爺爺奶奶去日本探親爺爺奶奶結婚和村姑童仙悅結婚當上北漂當上北漂爸爸上大學結婚郗家家史實現兒女雙全到煙臺上學到煙臺上學到煙臺上學實現兒女雙全到煙臺上學跟着爺爺奶奶去日本探親和村姑童仙悅結婚到煙臺上學爸爸上大學結婚爺爺奶奶結婚郗家家史到煙臺上學到煙臺上學到煙臺上學當上北漂郗家家史和村姑童仙悅結婚實現兒女雙全和村姑童仙悅結婚爺爺奶奶結婚和村姑童仙悅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