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北部問題

“從遼寧元年三月到八月這幾個月之間,蒙古人有記錄的犯邊擄掠總計有八十餘次,而在我京城中的皇衛營南征的如今,蒙古部落無論在犯邊的次數,還是規模上,明顯開始增多。”

大明的國內形式還遠沒有安穩。

朱慈所需要頭疼的問題,可不止張獻忠一處,各地傳來的消息,仍然需要朝廷任重而道遠。

第一個要頭疼的,是西南的土司叛亂,將原本鎮守於雲南的沐天波,追的到處跑。

以至於沐天波根本無力出兵,攻取四川。

當然,根據有效級的問題,朱慈顯然只能將沐天波放養,暫時沒辦法管雲南的事。

至於沐天波結果會如何,也只能希望老沐走位風騷,風箏好叛軍。

第二件是鄭芝龍的奏報,荷蘭的船隊侵擾福建沿海,與他的人發生了小規模的衝突,不過已經被打退。

當然,海洋上的問題,其實遠不用朱慈來操心,朱慈對於明末的局面還是有一定了解。

目前是英國和荷蘭稱霸全球的局面。

他們正靠着黑暗的人口貿易發家致富,尤其是荷蘭,全世界有兩萬艘船,據說有一萬五千艘是懸掛着荷蘭國旗。

不過荷蘭再囂張,對明朝來說都是非常小的威脅。

大明最需要擔心的仍然是北邊。

即使韃清的入侵已經被擊退,但他們對於中原花花世界的覬覦,卻從沒有停止過。

蒙古各部,由於韃清的失敗,脫離了韃清的同屬,但這對大明來說,並不完全是好事。

至少,蒙古又迴歸了老本行,三天一偷,五天一搶。

他們完全不會想着靠自己的雙手來創造財富。

本着幹一票,吃半年的節奏,靠着寄生在漢人身上,吸食漢人的血液爲生。

就如同現在這樣,隨着這一年來的休戰,大明得到了喘息,同時草原上的力量,也有所恢復。

對於明朝的觸發,已經到了難以容忍的地步。

鞏永固,小心翼翼的把整理來的軍情,彙報給朱慈,心裡卻也忍不住的吐槽。

要不是,之前過草原的時候,把人家黃金家族唯一的直系骨血給砍了,也不用到現在這般不死不休的地步。

要是以往,蒙古人和大明的關係不是這麼差的話,雙方只要像隆慶的時候,開關開馬市,足以保證邊境的穩定。

現在,是沒機會了。

蒙古人連派遣使者,開求開市的機會都懶得做了,啥都不說,直接擼開袖子就幹。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或許要不了多久,蒙古人就足以聚集起力量,再次來北京城下挑釁,那時候面子可就虧大的。

“還有閻應元的塘報,清虜的大軍,最近經常出現在錦州之外,多有操練事宜,或是炫耀武功,或是準備有所動作。”

鞏永固,繼續說道。

“你覺得,該當如何?”朱慈聽完後問道,最近這些大臣,無論是軍部,還是政部,文武官員,被朱慈擼來擼去,結果是他們很聽話,聽話到朱慈讓他們向西,絕不敢提東的地步。

有好處,好處是隻要一道命令下去,不會出現各機構的推諉,會毫不猶豫的貫徹下去。

也有壞處……就是這些官員有時候會失去自己的思考,在沒有得到朱慈的意思前,總是畏首畏尾,難以放開手腳。

就像這鞏永固,他當軍部的一把手,沒有太過於耀眼的能力,僅僅是他的資歷加上他是朱慈的親姑父而已。

大明一直處於多線作戰之中,有側重,也必須有地方暫時放棄。

鞏永固覺得,目前主力基本壓向了四川,對於其他方面的軍事問題,都可以緩一緩。

就像北邊的蒙古侵擾問題。

“臣以爲,應該將邊境之民,盡遷於內地,以免橫遭兵禍。”

鞏永固說道。

“遷民怕是下下之策。”朱慈搖頭道。

“微臣愚昧,聖上或許有萬全之策。”鞏永固直接給朱慈卡了個帽子下去。

如果朱慈沒好的辦法,都丟不起這個人。

“萬全之策,倒是沒有,但蒙古人屢犯我邊境,絕對不能姑息?”

不能姑息?莫不是要打架的節奏?

鞏永固驚異的偷偷看了朱慈一眼,沒錯……就是那虛眯雙眼的表情,每次聖上流露出這樣的表情,都是代表着他老人家,準備見紅了。

要不是砍人泄憤,便是準備對某些不開眼的人動武。

不過……現在京城,也是無將無兵可派。

皇衛營遵循着精兵的原則,寧缺毋濫,導致實際上的兵力很不充足。

派出五萬作爲征討張獻忠的主力後,皇衛營在京城留守的力量,只能保證京城的防禦工作。

哪怕再擠出一萬兵,都有可能導致京城的防禦體系出現漏洞,若是這個時候出現敵人兵臨城下,那可就說不好要涼了。

“聖上這是想要北征?”

北征?

那是沒有意義的,朱棣強不強,把蒙古幹出了血,結果都不能徹底解決蒙古問題。

除非將草原佔領,讓蒙古徹底臣服於腳下,不然這樣的北部犯邊,無論北征幾百次,無論能不能打贏,都無法讓明朝徹底安心。

不過,漢人王朝,普遍對草原不感興趣,那就是個累贅,佔領草原,意味着更大的開支。

這對於精打細算的漢人來說,是不划算的。

當然,更大的問題是,草原太過於遼闊,佔領他們的帳篷。他們即使打不過明軍,不斷地騷擾,也會被煩透了。

“不……朝廷根本沒有軍力北伐。”朱慈搖頭道。

“聖上所言極是。”

“邊軍可還有用?”朱慈問道。

邊軍,便是那九邊之軍,在巔峰的時候,足有幾十萬人之多,戰鬥力也有保證。

不過,現在就不好說了。

他們和皇衛營不同,皇衛營吃的國家飯,套着京營的殼子,走着新軍的路子。

朱慈對邊軍的印象並不好,最主要是各地的衛所已經腐敗到了極點,張家口,和山東那幾個親眼所見的衛所,只是其中的縮影。

想要依靠他們去爲大明戰鬥根本不現實。

這也是爲何,大明明面上的軍力,超過二百萬。

但實際上能用的人,也只有皇衛營和爲數不多的幾個忠貞爲國的總兵。

“邊軍不堪大用。”鞏永固搖了搖頭,這一點他也十分清楚。

第二百四十九章 南北抉擇第二百七十六章 抓捕進行時(1/3)第八十章 京城餘事第三章 說服王先通第三百一十章 隱藏boss第三百四十七章 過失第五百零二章 社交第四百五十四章 國論第二百八十章 南京第一百八十六章 在黃太吉的墳頭蹦迪第一百七十五章 兵貴神速,奔襲瀋陽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州的不速之客第七十二章 吳三桂第三章 說服王先通第三十七章 登極建元(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會議第四百四十章 絕望的副將第二百零二章 試圖逃脫的大玉兒(3/3)第二百七十六章 抓捕進行時(1/3)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立一個flag(喪心病狂又三更)第四百三十五章 計取雲南(下)第八十二章 薛義成小傳第四百八十三章 聲音第三百八十二章 秦良玉的東線攻勢第四十六章 收民心(六)第八十三章 親征軍開撥第四百五十五章 茅塞頓開第一百零八章 回宮第四百九十章 推進第一百八十章 城下罵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回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陣(首更試水,求首訂)第一百一十四章 目標張家口第四百八十一章 衝動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煌言殺降計(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被幹上天的孔家第二十章 京城誅奸侫(九)第十九章 京城誅奸侫(八)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不血刃第四百三十二章 石柱民生第四十九章 穩定京師(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目標張家口第三十六章 天下之牛耳(五)第六十章 全力生產(四)第十章 激情演說(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邪教第一百一十七章 喪失理智的朱慈第二百一十二章 拆分禮部第四百五十六章 坤興婚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來自山海關第一百一十五章 獠牙第四百六十七章 小事第三百二十三章 爲孔家“正名”第三百二十一章 逆轉第十章 激情演說(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劍拔弩張第六章 朱慈的謀劃第一百三十六章 出征之前第一百四十一章 各軍部署,大戰在即第四百零二章 奸商(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李自成逃跑記第四百七十二章 凝固第五百零九章 兄妹(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妹妹即正義第二百八十九章 劍拔弩張第一百八十三章 心態爆炸的輔政王第二百八十五章 面對現實吧第四十一章 收民心(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連鎖反應第二百七十四章 侯方域第一百三十六章 出征之前第四百六十六章 科學與技術第四百二十四章 西軍殘黨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箭射出大結局。第四百六十章 尼布楚條約第二百三十八章 膽大妄爲第四百一十六章 張獻忠的算計第一百七十五章 兵貴神速,奔襲瀋陽第四百九十七章 匍匐第四百二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二十九章 來自山海關第二百零一章 柳如是第一百二十章 入堡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箭射出大結局。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清剿(二)第二十八章 最後的清剿(五)第二百四十五章 戰機已至第四百四十四章 準備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從天意第三百五十五章 西軍動作第一百九十四章 瀋陽城的曙光第三百六十七章 望眼欲穿第一百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第二十章 京城誅奸侫(九)第四百四十八章 抑鬱的孫之獬第三百四十二章 鞭笞第三百二十五章 震驚!第二百五十六章 明軍動靜第一百二十一章 回京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家堡
第二百四十九章 南北抉擇第二百七十六章 抓捕進行時(1/3)第八十章 京城餘事第三章 說服王先通第三百一十章 隱藏boss第三百四十七章 過失第五百零二章 社交第四百五十四章 國論第二百八十章 南京第一百八十六章 在黃太吉的墳頭蹦迪第一百七十五章 兵貴神速,奔襲瀋陽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州的不速之客第七十二章 吳三桂第三章 說服王先通第三十七章 登極建元(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會議第四百四十章 絕望的副將第二百零二章 試圖逃脫的大玉兒(3/3)第二百七十六章 抓捕進行時(1/3)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立一個flag(喪心病狂又三更)第四百三十五章 計取雲南(下)第八十二章 薛義成小傳第四百八十三章 聲音第三百八十二章 秦良玉的東線攻勢第四十六章 收民心(六)第八十三章 親征軍開撥第四百五十五章 茅塞頓開第一百零八章 回宮第四百九十章 推進第一百八十章 城下罵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回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陣(首更試水,求首訂)第一百一十四章 目標張家口第四百八十一章 衝動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煌言殺降計(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被幹上天的孔家第二十章 京城誅奸侫(九)第十九章 京城誅奸侫(八)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不血刃第四百三十二章 石柱民生第四十九章 穩定京師(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目標張家口第三十六章 天下之牛耳(五)第六十章 全力生產(四)第十章 激情演說(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邪教第一百一十七章 喪失理智的朱慈第二百一十二章 拆分禮部第四百五十六章 坤興婚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來自山海關第一百一十五章 獠牙第四百六十七章 小事第三百二十三章 爲孔家“正名”第三百二十一章 逆轉第十章 激情演說(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劍拔弩張第六章 朱慈的謀劃第一百三十六章 出征之前第一百四十一章 各軍部署,大戰在即第四百零二章 奸商(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李自成逃跑記第四百七十二章 凝固第五百零九章 兄妹(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妹妹即正義第二百八十九章 劍拔弩張第一百八十三章 心態爆炸的輔政王第二百八十五章 面對現實吧第四十一章 收民心(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連鎖反應第二百七十四章 侯方域第一百三十六章 出征之前第四百六十六章 科學與技術第四百二十四章 西軍殘黨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箭射出大結局。第四百六十章 尼布楚條約第二百三十八章 膽大妄爲第四百一十六章 張獻忠的算計第一百七十五章 兵貴神速,奔襲瀋陽第四百九十七章 匍匐第四百二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二十九章 來自山海關第二百零一章 柳如是第一百二十章 入堡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箭射出大結局。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清剿(二)第二十八章 最後的清剿(五)第二百四十五章 戰機已至第四百四十四章 準備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從天意第三百五十五章 西軍動作第一百九十四章 瀋陽城的曙光第三百六十七章 望眼欲穿第一百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第二十章 京城誅奸侫(九)第四百四十八章 抑鬱的孫之獬第三百四十二章 鞭笞第三百二十五章 震驚!第二百五十六章 明軍動靜第一百二十一章 回京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家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