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回 金陵水戰

種家軍。當今大宋六大將門之一。

不過,種家軍卻不像老楊家,老高家,老曹家,老呼家。乃至老折家等老牌將門,幾乎從大宋建國就已存在。相對這些老牌將門而言,種家軍只不過算是一個新進崛起的後起之秀罷了。

只不過是其祖上種世衡,受到了名臣范仲淹的重用,組建了西北邊軍,修建了防禦重鎮,接連打了幾場勝仗之後,被皇上看重,更將種世衡修建的城池,賜名青澗城之後,這纔算是崛起。

而後,種世衡生下的八個兒子,種古、種診、種諮、種詠、種諤、種所、種記、鍾誼,盡皆從軍,其中種諤,種古,種珍,更是軍功顯赫,被世人稱作三種。種家軍才初見雛形。

而待種諤成爲種家軍的掌權人之後,種諤更被人稱爲老種經略相公。

而种師道,就是種諤的兒子,種家軍的現任掌權人。也是時人稱之的小種經略相公。

至此,種家一門三代,皆領軍抵擋西夏,均立有赫赫戰功,宗門數十子弟,皆爲軍中將領。這才被大宋承認爲將門之一。打出了種家軍的名號。

可是,即使如此,種家軍與當今大宋的其餘老牌將門相比,其根基還是弱的很。

最少,大宋如今老牌的將門,如老楊家,老呼家等即使已經已經有些沒落了。可旁枝的族人弟子,在大宋軍中爲官的,依舊不少。而主家更是有着各自世襲的封地,即使不爲官。但有召集調令。組織三百精兵,派出幾員大將,也總是不成問題地。其祖上,封王拜將者,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各自之間地姻親關係,更是藕斷絲連,盤根錯節。即使是當今的大宋皇帝,也只能供着,或者是小心的邊緣化,而絕對不敢冒然處置。

可種家軍的根基,卻是太淺薄了一些。這百來年,雖說創出了種家軍的稱號,也被世人承認爲了將門之一。可其族中,一個封王的都沒有。甚至,即使是如今種家軍的掌權人種師道。也要受童貫的節制,聽從童貫地軍令。

此次,种師道聽從聖旨,也沒給童貫打聲招呼就轉移戰線了。也未嘗不是存了向皇上趙佶表示忠心,展現本領的心思。不過,如此,也算把童貫得罪了。若不得取勝李民,從此因功擺脫童貫的節制,依着童貫那種小心眼。种師道回頭絕對不能從童貫那裡落得好。

故此,种師道也是立志要大大的打一場漂亮仗。

只是來到金陵且近。种師道卻也有些傻眼。

種家軍久戰西北,早已是習慣了陝北的黃土地,大平原,擺開陣勢的正面作戰。即使策略迂迴,也是靠的馬軍。

就像如今種家軍的王牌部隊,那就是八千的鐵甲精騎組成地驃騎軍。

這八千驃騎軍。那可是老種家從種世衡那一輩就開始積攢下來的精銳老本。盔甲。馬匹盡皆精良不說,每個人。那都是二十往上,四十往下,最少參加過十次以上血戰的精銳軍卒組成。

日常裡,那都是好吃,好喝的供着。別地什麼都不需管,就只是騎馬射箭的訓練。各個騎術,箭術,那都遠超西夏軍那些馬背上長大的遊牧民族兵丁,打仗的時候,乃是當之無愧的主力,即使面對西夏軍,那也是能正面擊破,乃是令西夏軍聞名退避的王牌主力。

可是,有一節,西北那地方,土多水少,可這金陵,雖然是因山成名,沾了鐘山地光,可卻是三水匯聚之地,要想到金陵城前,那萬里長江,就是天然的屏障。

而此時,長江沿岸的船隻,早就都被早到的石寶、楊志兩人,佔據上下河道,盡皆的收繳了。

日常裡,別說是可以運送軍兵的大船,就是沿江漁家打魚的小船,那也是不多見。

种師道無奈之下,只能駐軍江岸,派軍兵持令箭,前往揚州和淮安調集水軍助陣過河。故此,李民金陵戰報來得雖急,可直到李民領軍趕到,种師道也還沒來得及正式進攻金陵。而李民當初派出地大將石寶,更是親臨金陵,與那種師道隔江對持。

朱武看了軍圖之後,當下笑道:“主上,種家軍雖頗有威名。可他西北邊軍,不習水戰。卻也是同樣有名。而我軍二龍山將領,雖然少習水戰。可主上南下收服地軍兵,卻多精通水性。若相戰,我軍必勝。何況,我軍如今只需固守。以之形成南北對持之局,消化安穩我軍於南方之根基。而那種師道卻要急於進攻,這優劣之勢,更爲明顯。以我之見,若那種家軍能等的起半年,集訓軍兵熟悉水戰,也許尚能與我軍一戰,否則,他若於十日內出兵,則必敗無疑。”

而此時,金陵原大宋水軍統領劉夢龍,早已在跟隨李民剿滅梁山之際,就在那高俅地壓力下,寫了投名狀,成爲了李民的暗中人馬,此時,李民起兵,這劉夢龍也應聲獻出金陵,成了李民軍金陵水軍總司令。此時的軍事會議上,也有這劉夢龍一席地位。劉夢龍聽聞朱武之言,當即贊同的說道:“總參大人所言極是。那種家軍雖有名望,可若敢打我金陵,我劉夢龍敢對主上作保,必要其來的去不得。”李民對這劉夢龍還是有幾分瞭解的,知道其水軍訓練的不錯。如今手下有三萬水軍,三百大船。盡是訓練精銳,裝備齊全之師。當下很是欣慰的點了點頭。

而此時對岸的种師道,真的是如同坐臘一般。

沒辦法,种師道真是把問題想的簡單了,自以爲有了趙佶的聖旨,受命平等江南。就可以隨意差調地方軍馬了。可實際上,哪有那麼輕鬆?

且不說當今大宋對軍隊地防範,遠勝於防賊,手續不全,根本調不得兵。單是种師道地身份。那也比不得高俅、童貫等。

雖然种師道的軍階不小,種家軍的威名更是威震西北,舉國皆知。可他這種新進之將門,也是受大宋軍內其他將領敵視的。

不比那高俅、童貫等。乃是權臣,兇威赫赫,一紙令下,地方大員都要巴及。那種師道的名聲不小,可他那管得了其他地方的將領升遷,生死,那兇威,自然連個毛都比不上。

地方將領若是聽,那也是本着爲國之心。敬重他種家軍的威名,忠義。不聽,种師道也是連屁的辦法也沒有。比不得童貫、高俅,一紙令下。若是敢不聽,那隨後就是小鞋一雙雙地,就是不死,也要丟官罷職。

故此,种師道向地方調集船隻,本就有着先天的難度。可种師道心急之下。又忘了向那傳令的中軍說個明白。那幾個傳令的中軍,在西北一帶,早被地方敬重慣了,整日裡只知種家軍乃是大宋棟樑,這大宋的安危,都是靠了種家軍的存在而得。卻忘了,種家軍也是大宋的軍隊之一。他們到揚州。淮安等地徵集地方水軍。自然態度囂張了一些。

而那些大宋地方的將領,而今真正爲國的。本就不多,再遇上种師道派出地那幾個中軍的跋扈,自然也就不鳥這種師道了。只是一句:“東南動亂,賊寇猖獗。守土有責,無聖喻不敢擅離。”就把种師道的那幾個中軍傳令官給打發了。

時至今日,种師道只是調集不到二三十艘的中小船隻。這些船隻,就算是運輸种師道地種家軍,那都費勁。何況還要防範李民金陵水軍的襲擊呢?

种師道真的是有心把水軍湊齊了,在訓練上幾個月,待他種家軍的將士都習慣了水戰,再出兵過江討伐李民。可問題是,這些日子以來,种師道按兵不動,已是一連接到了兩道聖喻的訓斥。

這種師道可是沒有童貫那樣,有着蔡京、樑師成說情,那趙佶一心怕着李民,他哪裡管什麼西北種家軍會不會什麼水戰。對那趙佶來說,幾萬的軍兵,那就是一串串地數字,這麼多的軍兵到了金陵,卻停軍不前,那就是有問題,那就是畏戰。

這種師道軍略雖然不錯,卻是架不住聖喻的訓斥,督促。

最終,种師道發狠之下,派出王進,領八千驃騎軍,飛馳揚州,直接綁了那揚州水軍統領趙得勝,奪了兩百大船,意圖強攻金陵。

在種師道看來,雖然他種家軍不熟水戰,可李民本是青州出來的,也未必熟悉水戰,卻是兩兌了。何況,李民立根青州,卻在東南起兵,其根基必然不穩,拖得久了,反倒容易讓李民軍民一心。久之也更不好打。

故此,种師道在趙佶聖喻的訓斥下,權衡再三,終於也不等趙佶派發十二道金牌,就在奪取了揚州水軍之後,督軍渡江了。

這段時間,正好不超過朱武預計的十天之期。

李民得報後。滿營衆將,盡皆歡心,意圖好好的打上一場。要知道,種家軍可是不比其他土雞瓦狗,那可是大宋地王牌軍隊。尤其是佔有這般天時地利地情況下,不好好的打上一大勝仗,那可是要抱恨終生地啊。

只不過,滿營衆將當中,卻有一人悶悶不樂。

李民只是眼光略微一掃,就發覺了這個異樣。李民當即奇怪問道:“魯大哥何以憂愁?”

魯智深當即嘆道:“主上,灑家原本在那老種經略相公門下當差。而今與之對敵,心有不忍。故有落悸。主上莫怪。”

李民聞言,心中雪亮。知道魯智深乃是忠義念舊之人,不忍同舊主對陣。當下正色說道:“魯大哥何不早說。那種家軍,爲國禦敵,薄有名望,本尊皆是敬重。若非他聽令昏君,奸賊,來征討我軍,我又何嘗願與之爲敵。魯大哥且放心。此戰無需魯大哥出陣。魯大哥只需鎮守本城就是。待我軍勝了那種家軍。將其拿下,本尊也絕對不擅自殺戮。即使不能將之勸降,也必遣一院落,好生供養,待天下太平時,任其爲官,或是逍遙一方。”

魯智深聞言,心中大悅。當即謝過了李民。而餘者衆將。也是感李民仁義。

而那劉夢龍,更是鬥志昂揚的請令道:“主上!臣請令一戰。若不得勝,請斬某頭!”

李民當即一笑道:“此陣!我軍必勝!哪裡戰得了你頭。也罷!本尊就準了你,此功讓予你立。本尊於這城內,給你準備慶功宴就是。”

李民的豪氣,當即讓衆將振奮。劉夢龍更是高聲喝道:“主上且等某之喜訊。”說罷,劉夢龍隨即領了將令,點水軍三萬,大船兩百。小船三百,開出了水寨。徑直向那渡江而來的種家軍截擊而去。

此時,那種師道正自站在船頭督陣。眼看金陵水寨涌出無數大船,遮蔽江面。當即暗叫苦也。

要知道,如今地種家軍,站在這船上,那幾乎連站都站不穩,哪裡能打水戰?而那從揚州奪來地水軍,本身都不怎麼服他種師道。只是在他種師道的奇襲以及軍威下,不得不屈服了。這要是打起來如何能盡心?

尤其是,種家軍的王牌主力驃騎軍,更是在這船上撒不開腳步。而沒有了坐騎的騎軍,卻是連步軍都不如。最少步軍上了船還能勉強當水軍用,這騎軍平日裡靠的卻是重甲,這沒有了坐騎。連移動都費勁。入水更是直接沉底,在這水面上連一成的戰力都發揮不出來。

此等因素。种師道皆是早知,只是想我不行,李民也未必行,想打李民一個措手不及,來一把投機罷了。

可如今,雖說還沒有交戰。可只看那金陵水寨中衝出的大小船隻,錯落有致,大船齊行如城郭,小船穿插如星梭。別的不說,只是這水上行船地能力,那就遠勝他們種家軍這水上的兩腳蝦。

种師道當即還沒打,就已經連聲傳令撤軍了。

此卻是种師道不熟悉水戰了。此時的种師道若是熟悉水戰,,即使是明知不敵敵軍水軍,那也沒有調頭返回的道理,而是應順着水勢,直接急衝而下。如此,若是劉夢龍敢以船隻攔截,只是撞也能撞毀劉夢龍船隻大半。而劉夢龍若是不敢攔截,种師道也正好借勢衝出攔截,順流而下,待遠處停船上岸,卻也能無損。

只是,种師道臨陣經驗實在太豐富了,豐富到都成了條件反射的程度,卻忘了,那陝北高地之上,他種家軍與西夏軍作戰,打游擊,打騷擾,轉退如意,那自是沒有什麼問題,他種師道一聲令下,自是可以如臂使指,進退有心。

可這長江之上,船隻順流而行,那是快捷無比,可若是逆流,或者是轉向,那可是費老勁了。沒有拉縴的,只是靠着水手划行,若不是精銳,那就只能是開玩笑了。

而且,即使是精銳,水面上轉向,那也是要考慮船隻間距,以及傳令小船逐一通知而後逐一轉向等等問題的。

這種師道雖然是大將,名將,可卻是沒指揮過船隻水戰,慌急之中哪裡想到這些,只以爲自家的軍令傳出,自家的部下,自然如往常一般地就能做到令行禁止了。

可誰想,雖然那些得知种師道軍令的種家軍班底,很是認真嚴格的執行了种師道的軍令,甚至以刀槍逼得那些揚州水軍也不得不照着种師道地軍令行事。可那船隻在這長江之上,卻是哪裡管誰的軍令,只要你不依着這長江水性來,他立馬就要給你一個樣看看。

故此,還不等劉夢龍的軍船靠近,這驟然轉向的船隻,已經是在長江水流的帶動下,亂了方向,剎那間,互相碰撞者有之,就此翻船者有之。那真是不戰自亂,亂成了一團。

眼看如此情況。劉夢龍苦笑不已,反倒不敢靠前了。如此混亂,那還用得着他劉夢龍出手啊。反之,他劉夢龍若是靠前,此等混亂之下,他劉夢龍的船隻再被那亂撞地船隻撞翻幾艘,他劉夢龍豈不是要遭人笑柄。何況,長江沉船之際,最忌船隻靠近,那下沉的船隻帶動的水流亂勢,任是再好的水手,也是頭痛,而那半掩在江中的沉船孤帆,更是有可能把不知靠近的船隻船底戳破。此時靠近,那絕對是自尋倒黴。

不過,劉夢龍的大船雖然不敢靠近,可劉夢龍地那三百小船,卻沒有這些問題。

那些小船,全都是無帆之船,船小好調頭不說,更是全靠水手划水行進。訓練地久了,這長江上下游蕩,那卻是自在的很。即使有沉船亂了水路,那些小船也可繞開。

而至於戰鬥力,這些小船,那可全都是平底地艨艟鬥艦。船頭前有三尺的狼牙釘叉,可直接撞入敵艦船幫,牢牢的連接一處,而船上船頭的位置,更有一人高的女牆,可爲船上軍兵遮擋弓箭。

其船上,更可乘軍兵五十,皆是前胸掛牛皮厚甲,後背光膀子的猛士,各拿一把戰斧。只待小船船頭的狼牙釘叉插到敵軍船幫上,那就立即推到女牆成船板,直接強佔敵艦。

而且,這等小船,與同等船隻對敵不說,對上大船,那從來都沒有一支單上的,從來都是五六艘圍衝一艘,幾百個斧手衝上去,那就是一通亂砍,任是何等的船隻,也是立時潰散。

故此,劉夢龍的水軍,雖然是以大船爲城郭,壓住水軍陣勢,可真正的攻打,卻是這些小船的猛士。而至於劉夢龍的大船,除了三層箭樓的弓箭支援外,也就是船首的兩支拍杆,以及船幫兩側的八支拍杆還有些威力。

此時,劉夢龍把小船一放。种師道就更受不得了。

原本沒人攻打,那還亂這呢。這些小船一上,全都是圍着外圍無事的船打,三兩下就是一艘,逼得那些外圍的船隻,更是換亂的亂竄,卻是更加碰撞了內裡的船隻。

而此時种師道,雖然已經知曉自家的命令傳錯了,也有心與劉夢龍的船隊拼了,可亂勢已成,沒有了傳令的小船往返,這亂糟糟的江面上,要想把軍令通傳出自身所坐大船之外,那真是太不容易了。

好在,种師道自身乘坐的大船,甚是精良,其水手也皆是精銳,命令通行又早,卻是沒有被後續的亂局纏上。慌亂的靠了岸。

最終,种師道搶奪來的揚州水軍兩百大船,也只有十幾艘平安靠岸,餘者,不是自相撞沉,就是被劉夢龍的鬥艦俘獲。

幸好,种師道心疼他那王牌驃騎軍離不得馬,卻是讓驃騎軍留守了北岸。只待在南岸有個近身之地,再度驃騎軍過江,卻是讓他手下的王牌軍,逃過了一劫,只是大多的揚州水軍,以及部分的種家軍步軍,折損在這裡。

可就這,那也是夠讓种師道心疼的了。尤其是沒有了水軍,且不說這些水軍乃是他奪來的,不好向朝廷交代,單說沒有了水軍,他今後如何過江,那也一個天大的問題。

若是過不了江,自然也就討伐不了李民,那皇上豈能饒得了他,那童貫又豈能不給他種家軍來個落井下石?

可就在種師道心痛嘆息之時,那劉夢龍掃蕩了江面殘局,卻覺得如此勝利,卻是那種師道無能,顯不出他劉夢龍的本事,眼見种師道上岸的軍兵不多,卻是狠了心,想要一舉活捉了种師道!

第3回 靜水微瀾第67回 獻寶第一考驗第10回 利誘第25回 林沖歸我第48回 官第1回 海納百川第30回 還是說別的吧第9回 步步生蓮第30回 血戰煞氣第12回 後勤很重要第11回 祭天祈福的威力第16回 就怕沒好人第5回 橫財第3回 牙當吉古溫第99回 霹靂子第7回 火燒宋江第10回 勝利的煩惱第9回 以血醒民第3回 真相往往掩蓋在歷史下第7回 火燒宋江第3回 以勢壓人第85回 大娘有請第9回 人肉第21回 十年大計第21回 傳說中的山鬼王第19回 清福宮立第14回 疏漏第7回 八百精兵第28回 自治縣第1回 伺機第4回 決戰完顏宗翰第10回 異狀興仁府第38回 法身斬金龍第2回 忍無可忍的習俗第27回 出口有願第12回 正氣凜然的受賄第1回 不守規矩第11回 死戰第11回 伏魔雷雲第17回 義氣第16回 涌動第16回 投靠第16回 命中的對頭第6回 老麻雀第64回 敢燒高俅房子麼第11回 祭天祈福的威力第27回 種家軍大戰姚家軍第3回 真相往往掩蓋在歷史下第59回 聞過即改第12回 拔髮過山第9回 革命上心頭第2回 恨天恨地恨蒼生第11回 受讓第15回 變故第101回 情報組織是要花大錢的第11回 祭天祈福的威力第15回 楊志入網第16回 高俅竟然也是個忠臣第20回 天無絕人之路第27回 射殺第7回 入京第26回 零獸通道第21回 李民探陣第2回 魯智深有大智慧第12回 哈宋第2回 輕取統萬城第11回 雷帝顯威第20回 求情第60回 只有拼了第20回 雲霧相爭第24回 全殲第19回 小霸王其樂無窮第19回 不知道不等於不存在第15回 李民大計成第4回 意外第91回 收穫與責任第69回 開山大弟子第1回 兄死弟繼第6回 又逢金丹劫第13回 高手第16回 萬幸第31回 該怎麼說第16回 赤果果的風采第26回 功成第37回 萬千軍魂鑄法身第16回 武大郎奪標第39回 太極拳第10回 異狀興仁府第6回 風雲起第14回 劫第11回 民族融合第25回 龍第16回 九九重陽擂第18回 博多第6回 不怕死也不行第22回 敢請您飛昇吧第17回 鬱悶的小乙哥第5回 翻手爲雲第1回 有什麼可談的第10回 認親
第3回 靜水微瀾第67回 獻寶第一考驗第10回 利誘第25回 林沖歸我第48回 官第1回 海納百川第30回 還是說別的吧第9回 步步生蓮第30回 血戰煞氣第12回 後勤很重要第11回 祭天祈福的威力第16回 就怕沒好人第5回 橫財第3回 牙當吉古溫第99回 霹靂子第7回 火燒宋江第10回 勝利的煩惱第9回 以血醒民第3回 真相往往掩蓋在歷史下第7回 火燒宋江第3回 以勢壓人第85回 大娘有請第9回 人肉第21回 十年大計第21回 傳說中的山鬼王第19回 清福宮立第14回 疏漏第7回 八百精兵第28回 自治縣第1回 伺機第4回 決戰完顏宗翰第10回 異狀興仁府第38回 法身斬金龍第2回 忍無可忍的習俗第27回 出口有願第12回 正氣凜然的受賄第1回 不守規矩第11回 死戰第11回 伏魔雷雲第17回 義氣第16回 涌動第16回 投靠第16回 命中的對頭第6回 老麻雀第64回 敢燒高俅房子麼第11回 祭天祈福的威力第27回 種家軍大戰姚家軍第3回 真相往往掩蓋在歷史下第59回 聞過即改第12回 拔髮過山第9回 革命上心頭第2回 恨天恨地恨蒼生第11回 受讓第15回 變故第101回 情報組織是要花大錢的第11回 祭天祈福的威力第15回 楊志入網第16回 高俅竟然也是個忠臣第20回 天無絕人之路第27回 射殺第7回 入京第26回 零獸通道第21回 李民探陣第2回 魯智深有大智慧第12回 哈宋第2回 輕取統萬城第11回 雷帝顯威第20回 求情第60回 只有拼了第20回 雲霧相爭第24回 全殲第19回 小霸王其樂無窮第19回 不知道不等於不存在第15回 李民大計成第4回 意外第91回 收穫與責任第69回 開山大弟子第1回 兄死弟繼第6回 又逢金丹劫第13回 高手第16回 萬幸第31回 該怎麼說第16回 赤果果的風采第26回 功成第37回 萬千軍魂鑄法身第16回 武大郎奪標第39回 太極拳第10回 異狀興仁府第6回 風雲起第14回 劫第11回 民族融合第25回 龍第16回 九九重陽擂第18回 博多第6回 不怕死也不行第22回 敢請您飛昇吧第17回 鬱悶的小乙哥第5回 翻手爲雲第1回 有什麼可談的第10回 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