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太史慈恐嚇劉素

波才含笑對太史慈說道:“曹公送的禮物很奇特,卻也符合他本人的性情,禮物雖輕,但是我們能看出曹公對將軍深重的仰慕之情……曹公此舉是以物明志,說明他對將軍的思念之情,仰慕之心!如果將軍此時歸順曹公,目前我方面臨的難題便會迎刃而解,只是,如果將軍歸順了曹公,也就限制了將軍未來的發展;如果將軍拒絕曹公,雖然將軍此時過的艱難,但是未來的成就不可估量!……以我的看法,將軍還是留在青州,不必理會曹操!”。

其他人也紛紛頷首,表示贊同波才的說法。

“嗯,估計波才兄的看法和奉孝兄的看法一致!”,太史慈目光一亮,緩聲說道。太史慈雖然言語簡短,模棱二可,衆人還是聽出言外之意:此時郭嘉可是曹操身邊的紅人,如果郭嘉想讓太史慈投奔曹操,還要曹操親自操作嗎?只要郭嘉隻言片語,太史慈便立馬投奔曹操;而目前看來,郭嘉好像在曹操面前還裝作不認識太史慈,以致於曹操親自派人送“書信”給太史慈。如此說明,郭嘉也是不贊成太史慈投奔曹操的。

至於如何拒絕曹操的好心好意,太史慈轉念之前已經想好對策。他巡視一遍衆人,而後溫和的問道:“諸位,可有事情要協商?”。

禹大波纔等人紛紛搖頭,只有縣令趙普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在太史慈眼神的鼓勵下,趙普吞吞吐吐的說道:“太史將軍,今日清晨,下官深入街頭巷尾,發現……發現至少有一半的民衆揭不開鍋了……不是揭不開鍋,而是沒有煮飯的柴火了……”。

太史慈聞言,臉色不由得一沉,他心裡開始焦急起來:此時,城池中不但面臨缺乏糧食,還面臨無法生火做飯的問題。一頓飯,必須是有鍋有米還要有竈,三者缺一不可。如果不是人口激增,士兵和戰馬數量激增,太史慈一方絕對不會遭遇糧草短缺的困境,更不會遇到居然連燒飯用的柴火都缺乏的境地。

平常五口之家,做一頓飯僅需二十斤柴火,如果燒雞燉肉,耗費的劈柴就翻倍了。一般的人家做飯所用的柴火主要來源農作物的秸稈,富裕一點的家族做飯用的劈柴來自枯樹敗枝。

面對這個操蛋的問題,太史慈猛然之間想到:怪不說東萊縣城附近的山丘都變的光禿禿的……

趙普一咬牙,便繼續對太史慈說道:“將軍,本來民衆要到更遠的地方去砍伐樹木,卻被波才兄嚴厲的制止了……如今,民衆對官府和官軍有強烈的牴觸情緒……”。

太史慈看了一眼波才,而後注視着趙普說道:“趙縣令,波才兄的決定是正確的!青州本就是丘陵地貌,如果肆意砍伐山林數目,明年的夏天雨季必將爆發山洪……如今之計,先從各方聚集劈柴,而後分發給民衆,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不論如何,總不能讓一個人餓死!”。

波才眼看太史慈如此着急,便含笑對太史慈說道:“將軍,其實生火做飯也不一定用劈柴和莊稼的秸稈,黃龍谷北邊的棗山就有一種特殊的物質,這種物質質地堅硬,顏色黝黑髮亮,易燃性極高,十分的耐火,當初我們就是用這種物質保存火種的……”,

自幼生活在這片區域,太史慈當然知道波才所指的棗山:那片山頭整體呈黑色,一到炎熱的夏季,那裡邊濃霧繚繞,黑夜裡,還能看到明亮的火光。由此,棗山被當地人稱爲鬼山,人人敬而遠之。

如果使用鬼山出來的東西,普通民衆敢用嗎?以前,不會;現在呢?……太史慈當機立斷對波才說道:“波才兄,如果那種物質真能生火取暖,事不遲宜,我們可以立即組織將士前去開挖!”。

“嗯,如今也只能這樣了!”,波才重重的點點頭。而後,他注視高順和禹大說道:“高都尉,禹校尉,請你們立即組織二千將士,攜帶鐵鍬,麻袋、輜重車等工具,隨我前往棗山!”。

“喏!”,高順和禹大起身齊聲應道。而後,他們並肩走出營帳。

太史慈想象嚴寒的天氣,便想阻止波才前往棗山。他的話纔到嘴邊,便被波才擺手示意拒絕了。在太史慈和其他人熱切的關注下,波才昂首挺胸走出了營帳。

太史慈又和趙普蘇爾曼閒聊一會,最後太史慈離開營地,去到縣城的中藥鋪了。翌日,當曹操派遣的三名使者拜見太史慈,詢問太史慈考慮的結果。太史慈沒有用言語立即回答他們,而是當着他們的面把中藥材地龍裝進包裹裡,而後將包裹送到使者的手裡。

這時候,太史慈纔對使者說道:“你們回去把這件回禮給曹公看,曹公便知曉本將的決定了……同時,請你們帶一句話給曹公,就說本將極其仰慕曹公,但是故土難離,本將要矢志追隨皇室宗親劉繇,匡扶漢室江山!”。

太史慈的一番表態,大義凜然,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令聽者動容不已。其實,太史慈只是隨口而說,心裡啥都沒想。他回贈曹操地龍,就是告訴曹操:他不想離開青州,寧願當一名地頭蛇……

這一點,太史慈和甘寧的價值取向差不多:都是寧願當雞頭,也不願意做鳳尾的主……如果依附強勢人物,還受不到重要,他們便虧大了。他們寧願艱苦點,也不願意失去自由啊,看別人臉色過日子,他們做不到。

三名使者不敢埋怨太史慈不知好歹,畢竟他們聽說過太史慈的武技,那可是猛將中的猛將啊。他們恭敬的拜別太史慈,便踏上了返回的路程。作爲主人,太史慈一直把他們送到十里之外。

臨近中午,青州牧劉繇派人來東萊縣城徵繳糧草。來人乃是劉繇的親侄子劉素。劉素進入太史慈的營帳,頓覺昏暗和乾冷。他極不滿意的對跪坐主位上的太史慈撇撇嘴。此時,青州地面的高層只是知道太史慈是裨將的官職,並不知道太史慈的武技已經進階到先天之境。

劉素的官職和太史慈一樣高低,但是他仗着皇親國戚的身份,不把太史慈放在眼裡。他站在營帳中心,手指着太史慈質問道;“太史慈,你竟敢不迎接本將?還有,太史慈,你們東萊縣城的官軍也太猖狂了吧?竟敢連拖數月沒有給州府上繳糧草和稅賦……”。

在場的武將蘇爾曼眼看劉素如此呵斥太史慈,蘇爾曼便手按佩刀的機括猛然站起身體,怒視着李素,燕雲四騎也是眼神陡然犀利的注視着劉素。如此情景,只要太史慈一聲令下,他們便要把李素剁成肉醬。

太史慈對衆人揮揮手,而後面目表情的看着發飆的劉素。劉素感覺到濃重的殺意,不由得後退二步,他身後的四名侍衛手按佩劍,緊張的來回看着蘇爾曼和燕雲四騎。

劉素隨即想到自己高貴的身份,臉色立即從恐慌轉爲憤怒,他手指蘇爾曼吼叫道:“你想幹什麼?哦,太史慈,你的軍營裡怎麼有匈奴人呢?”。

“匈奴人怎麼了?”,蘇爾曼瞪着劉素反問道。

“匈奴人……”劉素看着蘇爾曼兇狠的目光,不再吼叫,聲音細弱蚊蠅。他不敢招惹蘇爾曼,說着話又轉身對着太史慈。

太史慈也不招呼劉素入座,他擡頭望着劉素,冷淡的說道:“劉將軍,東萊縣城此時糧草極度缺乏,全體軍民一日二餐,今日縣城的居民有一半的家庭了生火做飯的劈柴都沒有了……如果將軍不相信,本將可以帶你去實地查看!”。

劉素聞言,神色倨傲的迴應說道:“太史慈,縣城糧草缺乏,餓死人,是你的事,而不是本將的事,本將只管徵繳糧食……今日,你掘地三尺,也要把所要徵繳的糧食如數上繳!”。

太史慈沒有理會劉素的囂張,而是擡手捏着鼻子,一臉痛苦狀。劉素見狀,納悶的看着太史慈,而此時蘇爾曼和燕雲侍衛明白太史慈的心意,一個個臉露笑意。

劉素忍不住納悶,傾身問道:“太史慈,你在搞什麼鬼?”。

太史慈陡然釋放護體氣罩,捏着鼻子嗡裡嗡氣的對劉素說道:“劉素,你說話比放屁還臭啊……哈哈!”。

太史慈說完話,便肆無忌憚的大笑起來,而蘇爾曼和燕雲侍衛則是一陣的狂笑。那場面是告訴劉素:你傲慢,我們就狂妄,小羔羊,你和我們比,太嫩了!實際上,蘇爾曼和燕雲侍衛的確是狼,草原的狼,叢林裡的狼!

劉素聽到太史慈的揶揄嘲諷,他想暴口喝罵太史慈,但是他看到先天之境超級猛將的標誌——護體氣罩,滿腹的髒話便堵在嗓子眼,內心的暴怒瞬間轉爲恐慌,滿腹的怒氣頓時消失無蹤,他目光呆滯的看着太史慈。

在一片瀲灩的藍色光暈中,太史慈緩緩站起身體,他臉色陰沉,手指着劉素呵斥道:“劉素,你少在本將面前唧唧歪歪的,趁本將現在還能控制憤怒,你他媽的快從本將面前消失……劉素,你傻了嗎?!趕快給老子滾蛋!”。

劉素被太史慈飽含真氣的聲音震得六神無主,在太史慈的怒吼中,他帶領隨從狼狽的離開營帳。急速上馬,狂奔而出太史慈的營地。劉素一行人恐懼的就像大白天見到鬼一般。

第七十六章 甘興霸命運多桀第二百九十一章 劉皇叔佔領淮南第二百一十五章 太史慈迎戰黃祖第三百一十章 攻糧倉釜底抽薪第一百三十八章 摘星宮劉虞被擒第一百零五章 大戰前波雲詭譎第一百零二章 龍虎鬥平分秋色第四百六十一章 馬孟起以一敵第二第五章 金毛猴相伴相隨第三百零三章 風雲起袁曹開戰第四十九章 親兄弟公然決裂第四十五章 曹孟德率軍潛退第一百一十五章 憑實力征服張英第三十九章 太史慈刺殺郭汜第四百二十八章 阻擊變爲送死戰第三十七章 抓戰機見縫插針第一百八十六章 微變化冰山一角第二十六章 金毛猴稍露皮毛第八十四章 偃月斬一擊殺敵第一百八十六章 微變化冰山一角第四十八章 敗倭寇收穫頗豐第二百二十八章 葫蘆谷人間地獄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史慈進駐幽州第四章 龍虎鬥武學進階第四章 遇救星化險爲夷第二百二十六章 太史慈箭傷黃祖第一百九十五章 兵禍起袞州徐州第四百九十二章 曹軍順利佔四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禰衡的憤世嫉俗第四百五十二章 太史慈謙讓隱忍第三百五十章 遇高手不堪一擊第三百三十一章 太史慈出征琉球第二百七十七章 談禁忌禍不單行第十六章 馬雲騄再次敗北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幸福天倫之樂第二百零八章 太史慈收穫龍馬第四百一十章 賈詡連夜追曹操第五十七章 幽州軍脫離險境第四百一十九章 曹孟德誤中妙計第二十六章 金毛猴稍露皮毛第二百零六章 太史慈初識侯爺第四百七十八章 州大吏趙韙造反第四百一十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 (1)第四百二十三章 黃蓋詐降燒曹營第四百五十七章 黃忠質問張翼德第三百三十四章 風雲際會南陽郡 (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失天雨追殺徐福第四百七十六章 彝族村寨被淪陷第一百二十八章 進步了潛移默化第五章 金毛猴相伴相隨第一百二十九章 摘星宮鶯歌燕舞第三百一十七章 太史慈絕殺強敵第二百七十六章 苦肉計太史遭罪第三十二章 敵軍兇袁術大敗 (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曹軍順利佔四城第三百二十四章 深淵溫泉食人魚第二百九十六章 太史慈被人栽贓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史慈接受單挑第四百一十八章 妙計,渾然天成第七十六章 甘興霸命運多桀第一百六十章 張繡出城追曹軍第六十九章 修窗戶溫香軟玉第五十四章 主將勇以少勝多第三百六十九章 冰火島徐福現身第二百七十七章 談禁忌禍不單行第二百四十二章 禰正平桀驁人物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難臨雪上加霜第四百一十二章 曹孟德一意孤行第四百七十章 張任不敵馬孟起第二百九十七章 太史慈被關監獄第四百三十章 鐵槍營不堪一擊第三百零四章 曹孟德運籌帷幄第五十一章 遭冷遇逆來順受第八十五章 取黑石解決難題第一百六十六章 首輪交鋒曹軍勝第二百五十五章 殺黃祖遭遇困難第四百一十九章 曹孟德誤中妙計第七十六章 顧大局移師北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史慈離開倭國第七十四章 太史慈拜見高僧第四百六十四章 形勢陡轉風雲變 (2)第一百三十六章 公孫瓚乘勝追擊第二百六十五章 甘寧舌戰大宗主第二十九章 流氓招險中取勝第四十二章 太史慈終成所願第四百三十章 鐵槍營不堪一擊第四百一十六章 孫仲謀焦頭爛額第三百三十八章 關雲長陰殺蔡陽第三百三十三章 對攻戰一波三折第四百五十九章 曹孟德之喜與憂第四百一十八章 甘興霸插科打諢第一百九十一章 私心重風繼續吹第一章 爲救母怒殺山賊第四百二十二章 曹孟德躊躇滿志第三百五十一章 太史慈逼退倭寇第三百三十八章 風雲際會南陽郡 (六)第七十五章 龍門寺英雄聚會第二百一十一章 太史慈偶遇甘寧第三百一十一章 曹操勝袁紹大敗第五十五章 救高順仗義出手
第七十六章 甘興霸命運多桀第二百九十一章 劉皇叔佔領淮南第二百一十五章 太史慈迎戰黃祖第三百一十章 攻糧倉釜底抽薪第一百三十八章 摘星宮劉虞被擒第一百零五章 大戰前波雲詭譎第一百零二章 龍虎鬥平分秋色第四百六十一章 馬孟起以一敵第二第五章 金毛猴相伴相隨第三百零三章 風雲起袁曹開戰第四十九章 親兄弟公然決裂第四十五章 曹孟德率軍潛退第一百一十五章 憑實力征服張英第三十九章 太史慈刺殺郭汜第四百二十八章 阻擊變爲送死戰第三十七章 抓戰機見縫插針第一百八十六章 微變化冰山一角第二十六章 金毛猴稍露皮毛第八十四章 偃月斬一擊殺敵第一百八十六章 微變化冰山一角第四十八章 敗倭寇收穫頗豐第二百二十八章 葫蘆谷人間地獄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史慈進駐幽州第四章 龍虎鬥武學進階第四章 遇救星化險爲夷第二百二十六章 太史慈箭傷黃祖第一百九十五章 兵禍起袞州徐州第四百九十二章 曹軍順利佔四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禰衡的憤世嫉俗第四百五十二章 太史慈謙讓隱忍第三百五十章 遇高手不堪一擊第三百三十一章 太史慈出征琉球第二百七十七章 談禁忌禍不單行第十六章 馬雲騄再次敗北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幸福天倫之樂第二百零八章 太史慈收穫龍馬第四百一十章 賈詡連夜追曹操第五十七章 幽州軍脫離險境第四百一十九章 曹孟德誤中妙計第二十六章 金毛猴稍露皮毛第二百零六章 太史慈初識侯爺第四百七十八章 州大吏趙韙造反第四百一十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 (1)第四百二十三章 黃蓋詐降燒曹營第四百五十七章 黃忠質問張翼德第三百三十四章 風雲際會南陽郡 (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失天雨追殺徐福第四百七十六章 彝族村寨被淪陷第一百二十八章 進步了潛移默化第五章 金毛猴相伴相隨第一百二十九章 摘星宮鶯歌燕舞第三百一十七章 太史慈絕殺強敵第二百七十六章 苦肉計太史遭罪第三十二章 敵軍兇袁術大敗 (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曹軍順利佔四城第三百二十四章 深淵溫泉食人魚第二百九十六章 太史慈被人栽贓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史慈接受單挑第四百一十八章 妙計,渾然天成第七十六章 甘興霸命運多桀第一百六十章 張繡出城追曹軍第六十九章 修窗戶溫香軟玉第五十四章 主將勇以少勝多第三百六十九章 冰火島徐福現身第二百七十七章 談禁忌禍不單行第二百四十二章 禰正平桀驁人物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難臨雪上加霜第四百一十二章 曹孟德一意孤行第四百七十章 張任不敵馬孟起第二百九十七章 太史慈被關監獄第四百三十章 鐵槍營不堪一擊第三百零四章 曹孟德運籌帷幄第五十一章 遭冷遇逆來順受第八十五章 取黑石解決難題第一百六十六章 首輪交鋒曹軍勝第二百五十五章 殺黃祖遭遇困難第四百一十九章 曹孟德誤中妙計第七十六章 顧大局移師北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史慈離開倭國第七十四章 太史慈拜見高僧第四百六十四章 形勢陡轉風雲變 (2)第一百三十六章 公孫瓚乘勝追擊第二百六十五章 甘寧舌戰大宗主第二十九章 流氓招險中取勝第四十二章 太史慈終成所願第四百三十章 鐵槍營不堪一擊第四百一十六章 孫仲謀焦頭爛額第三百三十八章 關雲長陰殺蔡陽第三百三十三章 對攻戰一波三折第四百五十九章 曹孟德之喜與憂第四百一十八章 甘興霸插科打諢第一百九十一章 私心重風繼續吹第一章 爲救母怒殺山賊第四百二十二章 曹孟德躊躇滿志第三百五十一章 太史慈逼退倭寇第三百三十八章 風雲際會南陽郡 (六)第七十五章 龍門寺英雄聚會第二百一十一章 太史慈偶遇甘寧第三百一十一章 曹操勝袁紹大敗第五十五章 救高順仗義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