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5章 以德服人(求推薦票!)

盧龍塞。

太史慈勒住坐騎,擡頭看向城樓。閻柔站在城頭,興奮的揮着手,他身邊還站着一個年輕漢子。太史慈不認識,但他一見此人便有一種親切感,彷彿遇到神交已交的同道。

“子義兄,稍等啊,我這就讓他們開門。”

閻柔喊了一聲便消失了,只剩下那年輕漢子站在原處,靜靜地看着太史慈。太史慈拱了拱手,年輕漢子笑着拱手還禮。城門開了,閻柔快步奪了出來。太中慈翻身下馬,與閻柔見禮。

“城上那人是誰?”

閻柔笑了,側過身子,低身說道:“州別駕田疇田子泰,奉張使君之命,協助子義兄作戰。子義兄,這次我能成行,田子泰可是有功之人。”

太史慈會意。張則派田疇來助陣的意義很複雜,可以說他是表明態度,表示支持,也可以說是就近監視,知己知彼。不過他並不擔心,孫策已經奪得遼東,解決了戰馬資源的短缺,暫時不會覬覦幽州西部諸郡,而遼東原本就不在張則的控制之內,也談不上什麼衝突,有合作的可能。至於田疇,孫策對他說過,田疇是可以爭取的人才,如今出現在面前,他自然不能輕易放過。

太史慈入了城,田疇也從城上下來,再次與太史慈見禮,通報姓名。太史慈笑道:“常聽吳侯說起田君,不意在此見面,實在是三生有幸。聽說田君是右北平人,有田君相助,我們就如同多了一雙慧眼,再也不用擔心迷路了。”

田疇客氣了幾句,看向太史慈身後的隊伍,讚了一句。“都督所率皆是精銳,此戰必能橫行無忌。能有機會見識一下都督的風采,也是我的榮幸。”

太史慈微微一笑,倒也沒有謙虛。他率領的騎兵雖然數量不多,只有兩千人,卻都是精銳,每一個人都是他精挑細選的。遼西戶口都不多,總共不到萬戶,但百姓被烏桓、鮮卑騷擾太久,早就等着反擊的機會,加上他募兵的條件優越,公告貼出去沒多久,應募的健兒就蜂擁而至,足足五六千,他一一考覈,從中精挑細選了兩千騎,又挑了兩千人充實到附近各縣城,加強防務。兩千精騎集訓了半個月,披上準備好的新甲,士氣高昂,看起來就與衆不同,絕非盧龍塞的這些戍卒可比。

田疇頓了頓,又道:“武力既弘,文德可期。我聽伯溫說都督有化胡之論,疇甚是好奇,不知能否有幸聽都督解說?”

太史慈笑道:“正當與田君共商大計。”

田疇點點頭,沒有再說。他之所以勸張則接受閻柔的建議,派騎兵協助太史慈出戰,又主動請纓來做嚮導,一方面是因爲他與孫策有約,一方面也是對太史慈的化胡論很感興趣。他雖然不像閻柔那樣與鮮卑人、烏桓人關係密切,但他也不贊成簡單地殺戮,因爲他很清楚,幽州漢胡混居,已經很難分清了,分辨華夷說起來輕鬆,做起來卻是千難萬難,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可行性。太史慈倡化胡之論,足以說明他不是一個思維簡單的武夫,比大多數讀書人都有見識。孫策派這樣的人來負責幽州事務可謂知人善任,從側面也說明了孫策不是高談闊論之輩,而是非常務實的人。

田疇將太史慈引入塞中,盧龍塞空間有限,容不下所有的騎兵,只能在塞外紮營。閻柔、田疇帶來的三千騎兵也是如此。太史慈與閻柔見面之後,先送給他一百套甲冑、軍械。閻柔驚喜莫名。他從劉備那裡得到了一些軍械,但數量非常有限,質量也不怎麼好,太史慈送的軍械比劉備的那個還好,和太史慈的部下所穿是一個款式,當然是最好的。有了這些甲冑裝備親衛騎,他的安全又多了幾分保障。

閻柔看着塞外衣甲鮮明,挺立如鬆的騎兵,暗自琢磨着什麼時候也能像他們一樣成爲孫策的部下,全部裝備最好的軍械。

盧龍都尉田靖是田疇的族兄,對太史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設宴款待。公孫續之前送來消息,他正在趕來的路上,最多兩天就可以到達。太史慈詢問了相關的情況後,非常滿意。他隨即和田疇、閻柔交換情況,商量出塞的計劃。

田疇首先介紹了情況。

隨着第一場大雪的降落,幽州正式進入冬季,按照往年的經驗,草原上的胡人隨時可能入侵,尤其是鮮卑人。鮮卑人與烏桓人一樣,都是東胡遺種,但他們之間又有些區別。鮮卑人興起比較晚,又被烏桓人阻隔,受大漢的影響比較小,除了短時間依附於匈奴人之外,他們大部分時間都自由發展,與漢人的關係比較疏遠,加上鮮卑興起的時候正是大漢國力衰弱的時候,所以他們對大漢沒什麼敬畏可言,檀石槐甚至拒絕了朝廷和親的建議,每年入境劫掠,張狂之極。

相比之下,烏桓人則早在本朝初年就依附朝廷,在很長時間內都是朝廷募兵的對象,北軍五校中的長水營就以烏桓騎兵爲主。烏桓人之所以現在成了麻煩有兩個原因:一是朝廷權移高門,安撫政策變了味,原本是朝廷對烏桓人的懷柔,現在變成了個人施恩,烏桓人不向朝廷效忠,卻感激堅持安撫政策的官員,具體而言就是袁紹、劉虞。烏桓人派兵助袁紹作戰就是出於這個原因,他們只是以爲袁紹能夠鼎立新朝,想依附袁紹,並不是想和漢人爲敵。

田疇建議,這次出塞作戰應該以鮮卑人爲主要目標,只要能重創鮮卑人的主力,烏桓人不用打就服了。自從丘力居病死,蹋頓又戰死在官渡之後,烏桓人已經四分五裂,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斡旋。閻柔的弟弟閻志已經趕往三郡烏桓的駐牧地,與各部落首領接洽,估計很快就會有消息傳回來。

太史慈聽完田疇的介紹,覺得有理。他兵力有限,不能舉目皆敵,如果烏桓人肯改弦更張,充當馬前卒,對他來說並不是壞事。

太史慈隨即向田疇介紹了自己的化胡論。根據南陽、吳郡諸多學者的研究,三代的華夷與春秋的華夷不是一回事,與現在的華夷同樣不是一回事。就拿孔子說過的九夷來說,原本是指魯國以東的東夷,也就是現在徐州境內的人,徐州的徐就出自九夷之一的徐夷,如今九夷早已經融入華夏,九夷的後裔有不少成了徐州的大族,徐姓就是其中之一。

既然如此,華夷之辨就不是一個固定的標準,而是一個不斷髮展的概念。胡人經過教化,可以變成華夏衣冠,而華夏衣冠一旦衰弱,也有可能變成蠻夷。身爲士,不僅僅要維護文明,更要拓展文明,德化四方,不能固步自封,只是給點錢糧,治標不治本,而應該努力化蠻夷爲華夏,天下一家,只有如此,才能徹底解決邊患。

太史慈說得誠懇,田疇也聽得認真。聽了閻柔的介紹之後,田疇就覺得太史慈絕非等閒武夫,如今親耳聽太名慈解說化胡論,雖然沒什麼引經據典,但立論紮實,眼界也高,絲毫不亞於那些高談闊論的儒生,非常合他的胃口。田疇曾奉劉虞之命去長安獻貢,接觸過不少飽讀詩書的官員,但那些人大多固守華夷之別,卻看不到華夷之間有轉化的可能,甚至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傲慢,以至於對邊郡人都抱有鄙視之心。

像太史慈這樣致力於化蠻夷爲華夏的中原人曲指可數,甚至可以說是他見到的第一個。即使是孫策,當初見面時也只是說要橫行漠北,驅逐胡虜,沒有提出化胡這樣的高論。不過孫策任命太史慈爲都督,負責幽州事務實在是太英明瞭,這個人選萬里挑一。

田疇非常滿意,與太史慈一見如故,引爲知交。

兩天後,公孫續率部趕到盧龍塞。他不僅帶來了三千騎兵,還帶來了不少乾糧,包括大量的魚乾。孫策招募了不少漁民在海中捕魚,將捕上來的魚分割內大小適中的肉條,用鹽醃成魚乾,能夠保存幾個月而不變質,食用的方法也簡單,只要燒一些開水,將魚乾放進去煮就行,連鹽都不用放。萬一連燒水都沒時間,也可以生嚼,就是口感稍微差一些。魚乾方便攜帶,又比糧食耐飢,可以帶得更多,走得更遠。

公孫續之所以現在纔來,就是在等這些魚乾。

看了那一袋袋的魚乾,田疇等人目瞪口呆。他們早就知道孫策有錢,也捨得花錢,但眼前這一切還是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全員披鎧也就罷了,連吃飯這樣的小事都這麼肯花心思,還有什麼事是他們想不到,做不到的?

但他們不得不承認,用魚乾代替部分糧食是一個創見,不僅緩解了幽州人口不足,耕地有限的弱點,還保證了將士們的體力——普通士卒哪有將魚當飯吃的,偶爾吃一頓都不容易。吃魚當然要比吃糧食更耐飢,天天有魚有肉吃的人體力當然要比只能吃糧食的人好,也方便得多,更適合連續作戰的騎兵。

當然,這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學的,沒有樓船,不能到海中捕魚,僅靠漁民在海邊捕點魚根本無法滿足數千騎兵的補給需要。公孫續帶來的這些魚乾都是從大魚身上切割下來的,魚刺都被處理了,僅這一項就讓人無法效仿。

太史慈撥了一些魚乾給閻柔。閻柔所領騎兵甲冑不足,戰鬥力也一般,但是他們熟悉地形,騎術精湛,是最好的斥候,讓他們帶上一些魚乾做乾糧,可以走得更遠,行動更加便利,無形中等於放大了偵察範圍,能比對手更快一步。

太史慈的慷慨和大度獲得了閻柔等人的一致擁護,他們心悅誠服的接受了太史慈的指揮。

又過了兩天,閻志傳來消息,三郡烏桓的首領雖然沒有明確表示放棄袁氏,擁護孫策,但蹋頓之死給他們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不久前公孫度的易幟更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他們都想看看形勢再做決定。與此同時,閻志還傳來一個消息:東部鮮卑的幾個部落大人都接到了袁譚的邀請,打算出兵擾邊,進攻漁陽、廣陽諸郡,迫使劉備撤兵。

太史慈與田疇商量。田疇說,從檀石槐起,鮮卑人分三部,各領其地,一般不會越界。東部鮮卑是指從右北平向東,一直到夫餘境,他們如果擾邊,最西端就是盧龍塞,不太可能進入漁陽、廣陽。有這樣的情況出現,說明參與其事的不僅僅是東部鮮卑,還有可能包括中部鮮卑,甚至鮮卑王庭也在其中。

東部鮮卑的中心在白狼山,鮮卑王庭則在彈汗山,他們如果聯手入侵漁陽,最可能的集合地點是在燕山以北的白檀山。尤其是東部鮮卑,他們的南側就是烏桓人的牧場,在烏桓人保持中立的情況下,他們只能從東而來,這裡幾乎是必經之地。

閻柔也支持田疇的看法。

太史慈決定,全軍趕往白檀山,捕捉戰機,如果能先擊破東部鮮卑的聯軍,這一戰就拔得了頭籌,搶佔了先機。與胡人作戰最難的不是擊敗他們,而是找到他們。既然鮮卑人主動送上門,沒有不打的道理。

很快,太史慈率部出塞,在田疇的引導下奔向白檀山。大雪封山,冰天雪地,在山中行走非常困難,即使有地圖也未必有用,可是有田疇這個熟悉地形的嚮導,太史慈省了很多力氣,也少吃了不少苦頭。

五天之後,他們趕到白檀山,先期派出的斥候送來消息,東部鮮卑諸部全軍出動,總兵力約七萬餘人,前鋒百戰部落的一萬餘騎。

聽了百戰部落四個字,田疇就笑了。“看來鮮卑人內部的王位之爭還沒有結束,一有機會和王庭聯手,彌加就迫不及待的趕來了。”

閻柔放聲大笑。“趕來有什麼用,等他的可不是魁頭,而是我們。”

田疇一聲嘆息。“是啊,上次漢軍出塞還是二十年前的事,鮮卑人大概已經想不起漢軍是什麼模樣了。這一次,希望能讓他們重拾對我漢軍的敬畏。”

第2427章 長沙王第256章 陣前論治第145章 防不勝防第849章 虞翻出馬第398章 書生之見第502章 變計第2278章 左右逢源第113章 奸雄第1195章 女人苦第1229章 時不我待第2419章 人民的呼聲第2480章 火燒八濛山第837章 戰太史第949章 兩種選擇第2449章 前程可期第2195章 問對第2353章 在其位,謀其政(求推薦!)第476章 別想佔我便宜第1593章 分庭抗禮第2462章 繞指柔第170章 曹操跑了第1827章 出山(☆墮落の天使打賞加更)第319章 荀攸策第1909章 順水推舟第914章 轉戰徐州第2106章 奪志第2211章 土豪第1979章 力不從心第1028章 一念之差第489章 父與子第1676章 義與利第2320章 得道多助(求推薦!)第756章 制度優勢(隨野星痕打賞加更)第589章 文武並用第1565章 力不從心第581章 不戰而勝(碧空雁打賞加更)第2085章 烏衣巷第44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079章 戰典韋(謝書友bobfyr萬點打賞,加更一章)第2021章 吃貨君臣第2451章 今非昔比第361章 和爲貴第1972章 父與子(求推薦!)第675章 兩難第2446章 許靖第937章 各爲其主第1745章 以戰養戰第357章 入魔之症第2530章 巫縣水戰(求月票!)第1817章 大獲全勝第2379章 佈局第2207章 有破有立第081章 斬夏侯第1137章 本與末第1923章 見微知著第1804章 應變如流第2942章 最後的機會第2429章 朝鮮第1625章 賢內助第053章 以無厚入有間(謝書友甜到`哀傷萬點打賞)第2064章 百騎襲營第1919章 箭在弦上第1905章 鋒芒初露第2115章 以海爲田第1093章 決斷第1150章 一言爲定(南鬥崑崙打賞加更)第1386章 強強聯手第115章 兩小兒辯術第1677章 忠心的代價第1947章 趁火打劫第1482章 圍毆第1571章 針鋒相對第2001章 新年致辭第415章 團結第1245章 運氣來了第2248章 得意莫忘形第549章 爲你而來第2140章 惺惺相惜第104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有空來潛水打賞加更)第472章 不是什麼好名聲第746章 書生之見(gzel打賞加更)第079章 戰典韋(謝書友bobfyr萬點打賞,加更一章)第313章 約定(羅格里奧萬點打賞加更)第2075章 戰法革新第2547章 將計就計第151章 蔡邕第1746章 靠海吃海(無名英雄打賞加更)第970章 勾心鬥角第2463章 紙上談兵第1037章 勸降第318章 讀心術第836章 對決之前第2426章 種海田第2381章 陳宮有計第772章 陸顧張朱(羅格里奧打賞加更)第1871章 識勢第1763章 窩邊草第831章 士氣第875章 時不再來第1207章 拉人
第2427章 長沙王第256章 陣前論治第145章 防不勝防第849章 虞翻出馬第398章 書生之見第502章 變計第2278章 左右逢源第113章 奸雄第1195章 女人苦第1229章 時不我待第2419章 人民的呼聲第2480章 火燒八濛山第837章 戰太史第949章 兩種選擇第2449章 前程可期第2195章 問對第2353章 在其位,謀其政(求推薦!)第476章 別想佔我便宜第1593章 分庭抗禮第2462章 繞指柔第170章 曹操跑了第1827章 出山(☆墮落の天使打賞加更)第319章 荀攸策第1909章 順水推舟第914章 轉戰徐州第2106章 奪志第2211章 土豪第1979章 力不從心第1028章 一念之差第489章 父與子第1676章 義與利第2320章 得道多助(求推薦!)第756章 制度優勢(隨野星痕打賞加更)第589章 文武並用第1565章 力不從心第581章 不戰而勝(碧空雁打賞加更)第2085章 烏衣巷第44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079章 戰典韋(謝書友bobfyr萬點打賞,加更一章)第2021章 吃貨君臣第2451章 今非昔比第361章 和爲貴第1972章 父與子(求推薦!)第675章 兩難第2446章 許靖第937章 各爲其主第1745章 以戰養戰第357章 入魔之症第2530章 巫縣水戰(求月票!)第1817章 大獲全勝第2379章 佈局第2207章 有破有立第081章 斬夏侯第1137章 本與末第1923章 見微知著第1804章 應變如流第2942章 最後的機會第2429章 朝鮮第1625章 賢內助第053章 以無厚入有間(謝書友甜到`哀傷萬點打賞)第2064章 百騎襲營第1919章 箭在弦上第1905章 鋒芒初露第2115章 以海爲田第1093章 決斷第1150章 一言爲定(南鬥崑崙打賞加更)第1386章 強強聯手第115章 兩小兒辯術第1677章 忠心的代價第1947章 趁火打劫第1482章 圍毆第1571章 針鋒相對第2001章 新年致辭第415章 團結第1245章 運氣來了第2248章 得意莫忘形第549章 爲你而來第2140章 惺惺相惜第104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有空來潛水打賞加更)第472章 不是什麼好名聲第746章 書生之見(gzel打賞加更)第079章 戰典韋(謝書友bobfyr萬點打賞,加更一章)第313章 約定(羅格里奧萬點打賞加更)第2075章 戰法革新第2547章 將計就計第151章 蔡邕第1746章 靠海吃海(無名英雄打賞加更)第970章 勾心鬥角第2463章 紙上談兵第1037章 勸降第318章 讀心術第836章 對決之前第2426章 種海田第2381章 陳宮有計第772章 陸顧張朱(羅格里奧打賞加更)第1871章 識勢第1763章 窩邊草第831章 士氣第875章 時不再來第1207章 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