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入主憲臺

“抄家?”大頭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您要抓那刑部郎中?”

“對。”長生點頭。

“此人用心險惡,辱及先人,勢必不能輕饒了他,”大頭一邊小跑兒跟隨,一邊出言勸諫,“但咱們現在連御史臺在哪兒都不知道,也不知道咱們有多大權限,手下有多少官差,律法條陳咱們也不熟悉,況且抄家也是要有罪名的,他的罪名怎麼定?他可是從五品的朝臣,抓他要不要請旨咱們也不知道。”

“我又沒說立刻就去,”長生說道。

聽得長生言語,大頭暗暗鬆了口氣,但未曾想長生的話還沒有說完,緊接着就來了一句,“回去準備一下,下午動手。”

眼見長生心意已決,大頭也就不再勸諫,跟着長生和楊開快步出宮。

沿途遇到不少退朝出宮的官員,衆人看長生的眼神驚人的一致,都是震驚之中帶着疑惑,誰也搞不懂他爲何能夠青雲直上,誰也弄不清他究竟是誰的人。

三人不知道御史臺在哪兒,但其他官員都知道,快出宮的時候隨便喊住一個身穿淡紅官服的從五品朝臣,後者不明所以,以爲這個新上任的御史大夫要拿他開刀,嚇的面無人色,抖如篩糠,只道自己真心擁護,先前在殿上也不曾反對詆譭。

見對方嚇的面色煞白,長生頗感意外,不至於吧,問個路就嚇成這樣?

待得說明自己只是問路,後者如蒙大赦,急忙自報家門,只道自己名叫賈有道,現任禮部郎中,然後大獻殷勤,親自引路。

見長生等人對長安不很熟悉,賈有道便一路講解,只道長安雖分東西兩城,還分內中外三城,內城便是皇宮,中城俗稱皇城,外城就是平民百姓居住之所。

除了負責皇宮日常諸事的內府,只有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這三個核心機構是在皇宮裡辦公的,其他包括六部在內的各大衙門都分佈在皇城周圍,也有少數分佈在外城,御史臺位於皇城西側,在東城和西城中間偏北的位置。

聽此人提到三省,長生便打斷了此人的話,“賈大人,在皇宮裡議事公幹的這三個省都是做什麼的?”

賈有道知道長生初入仕途,對朝廷官制不很熟悉,卻沒想到他對官制幾乎一無所知,聽他發問,急忙回答道,“回大人,此事說來話長,由於前朝丞相職權太重,故此篡國之事常有發生,曹丕篡漢,司馬炎篡魏,劉裕篡晉,南朝蕭衍篡齊,北朝楊堅篡周,類似種種,多不勝數,爲了防微杜漸,故此大唐從未設過丞相一職,丞相職權由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分擔。”

趁賈有道暫停喘息之際,長生趁機問道,“大唐從未設過宰相嗎?魏徵不是宰相嗎?”

賈有道急忙答道,“憲臺大人有所不知,丞相和宰相不是一回事,丞相乃是正式官職,統攬朝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宰相只是一種禮敬稱謂,包括三省主官在內的一些重臣,只要分擔了部分丞相職權,都可以被稱爲宰相,您所說的魏徵大人就是門下省的主官侍中,故此也可被稱爲宰相。””

待賈有道說完,長生再度問道,“賈大人,這三省哪個權力最大?”

賈有道沒有正面回答長生的問題,因爲長生的這個問題他也沒法兒正面回答,只能耐心解釋,“三省司職不盡相同,中書省主管決策,負責草擬頒發皇上的詔令,其主官爲中書令。門下省主管審議,負責審覈政令,駁正違失,其主官爲侍中。尚書省主管執行,所有政令都由尚書省落實執行,其主官爲尚書令。”

擔心解釋的不夠清楚,賈有道又道,“魏徵大人之所以敢於直諫,正是因爲他是門下省侍中,直言進諫既是他的權力,也是他的職事。先前自朝堂之上,最後關頭爲您說話的高大人亦是門下省侍中,他的話就代表門下省,既然中書省已經擬定您爲御史大夫,而門下省又沒有異議,文武百官自然也就不能再說什麼了。”

聽得賈有道解釋,長生恍然大悟,轉而又問,“如果沒有中書省的草擬推舉,門下省能否選拔任用官吏?”

“不能,”賈有道搖頭說道,“五品以下官員由吏部甄選推舉,五品以上官員必須由皇上欽定,交中書省草擬,然後再交由門下省審議,門下省只有反對駁回的權力,沒有任用官吏的權力。”

長生緩緩點頭,原來朝局如此複雜,目前來看中書省是在皇帝的掌控之下,而門下省的權力則落到了宦官手裡,只要他們不同意,皇上的很多政令就無法實行,同樣,如果宦官想提拔誰,沒有皇上的同意他們也做不到,雙方是彼此對立,互相挾制的關係。

宮裡的情況大致搞清楚了,隨後長生又問起御史臺的情況。

賈有道雖然不是御史臺的官吏,卻是禮部的郎中,對御史臺的情況也很瞭解,據其所說御史臺雖然沒有戶,兵,刑,吏,禮,工六部那麼大,卻也是個很大的衙門,除了御史臺本身,下面還有三院,分別爲臺院,殿院,察院,臺院負責督察彈劾朝廷百官,審理大案要案。殿院負責巡查京都並監督朝儀,朝會,祭祀諸事。察院主要對州縣等地方官員進行監督彈劾。

一語概之,御史臺的官吏就是管官兒的官兒,御史大夫就是管官兒的官兒的官兒。

表面上看御史臺比六部要低半級,實則六部都要忌憚御史臺三分,因爲他們全在御史臺的督察之下,只要御史臺認爲有必要,隨時可以喊他們來問話。

御史臺與大理寺和刑部並稱三法司,三法司都有緝拿,審訊,判決的權力,但彼此之間的職權又不怎麼衝突,大理寺主要負責處理一些常見的案件,可能判處流放以上刑罰的大案刑部就會出面,而御史臺雖然也可以抓人審判,其主要職責卻是督察彈劾百官,故此,除非一些特別重要的案件,或是牽扯到官員的案件,否則御史臺一般不會輕易出手。

不過單就刑獄職權而言,三法司中權力最大的還是御史臺,因爲御史臺有督察之權,督察過程中如果發現刑部和大理寺審判有誤,可以直接發回重審或是乾脆自己親自接手。

知道了自己的職權範圍,離御史臺也不遠了,好不容易與長生搭上話,賈有道竭力攀交示好,善意提醒御史大夫一職雖然空缺已久,御史臺卻有一名御史中丞,由副職代行主官職責,而且此人先前還在殿上反對皇上任命他爲御史大夫。

眼見前方就是御史臺,賈有道不願繼續往前走了,躬身告退。

長生出言道謝,賈有道點頭哈腰,連道榮幸之至,轉而三步一回頭,五步一作揖的去了。

三人繼續西行,到得御史臺的大門外,大部分的衙門都是面南背北,御史臺亦不例外,御史臺有一主兩副三個門,正中的大門高一丈二,寬一丈八,門匾上是御史臺三個燙金大字,大門左右各有一尊五尺多高寓意公正的獬豸石獸。

由於有七層臺階,故此大門是走不得車馬的,在小門的兩側各有一處可供車馬進出的寬敞通道。

大門前有十幾名本部官差值守,眼見門前來了幾名年輕官員,其中一人急忙上前見禮,“見過諸位大人,請問諸位大人來此有何貴幹?”

不等長生接話,一旁的大頭便搶過了話頭,“我們二人是新任的侍御史,這位是欽點的御史大夫。”

大頭雖然長的小,聲音卻很洪亮,門前的官差聞言急忙跑過來衝三人見禮,“拜見憲臺大人,見過二位御史大人。”

御史臺主管憲令律法,刑獄諸事,故此御史臺又被稱爲憲臺,身爲主政官員,御史大夫又被尊稱爲憲臺。

“帶我們前去驗印交接。”大頭高聲說道。

如果沒有這身官服,自然沒人看得起眼前這個不起眼的侏儒,但官服在身,頓生威嚴,聽得大頭言語,爲首的領班校尉急忙恭敬的將三人引入御史臺。

作爲監察百官,提典刑獄的律法衙司,御史臺可比縣衙和府衙要大多了,分院幾十,房間數百,東西銜接,南北牽連,好大一片。

衙門給人的感覺都是莊嚴肅穆的,御史臺更是如此,雖然院落很大,房子也很高,但整個衙司給人的感覺非常嚴肅,很是壓抑,身爲主人都有這種感覺,外人來到此處更是心驚膽戰。

“中丞回來沒有?”長生隨口問道。

“回大人,中丞大人已經先您一步回來了。”校尉恭聲回答。

“他姓什麼?”長生又問。

“回大人,中丞大人姓馮。”校尉回答。

“他現在何處?”長生再問。

“回大人,卑職不知。”校尉搖頭。

長生點了點頭,沒有再問。

御史臺雖然大,但是跟皇宮相比還是小的,不多時三人便在校尉的引帶之下來到御史大堂。

御史大堂足有兩丈多高,橫寬十丈有餘,着實氣派,不過剛從宮中出來,也就不感覺御史大堂很大了,大堂的門是虛掩着的,透過門縫可以看到裡面有不少人,此時正在高聲談論着什麼。

“大人,堂上有人。”校尉說道。

長生聞言轉頭看了校尉一眼。

校尉被長生看的發虛,急忙忐忑低頭,“可要小的前去知會?”

“不用,你先下去吧。”長生冷聲說道。

校尉惶恐應聲,轉身退走。

待校尉離開,長生說道,“他們知道我們要來,所以纔會故意虛掩房門,自堂上高談闊論,這個校尉事先也得到了他們的授意,故意不高喊驚擾,旨在讓我們聽到他們都在裡面說了什麼。”

楊開和大頭盡皆點頭。

“他們既然想讓咱們聽,那咱們就聽聽。”長生說道。

“馮大人,您身爲朝臣,理應直言進諫,對公不對私,對事不對人,憲臺大人絕不會記恨報復,打壓排擠。”

“是啊,馮大人,您太悲觀了,這些年您恪盡職守,日夜操勞,我們都是看在眼裡的。”

“馮大人,過幾日就是侍中大人的壽辰,您還要費心操辦,就不要爲此事費神了。”

“倪家這些年囤積居奇,牟利聚財,多有違法之處,咱們雖已查證坐實,卻也沒有爲難他們。”

“蔣大人說的是,憲臺大人乃倪家女婿,自不會讓倪家家醜外揚,名聲掃地。”

“馮大人,你就不要再擔心了,咱們這些人辦差多年,憲臺大人初來乍到,總要咱們幫扶效力,他不會耿耿於懷,伺機報復的。”

“馮大人,您多慮了,皇上高瞻遠矚,慧眼如炬,所選之人絕不會小肚雞腸,卑鄙下作。”

聽得殿內衆人的高聲議論,大頭仰頭看向長生,“大人,他們知道咱們在門外,故意說給咱聽的。”

長生點了點頭,如果衆人不知道他在門外,說話絕不會這麼大聲,也絕不會稱呼他爲憲臺大人,估計喊黃毛孺子都算是客氣的。

“他們這是軟硬兼施,試圖讓您自重身份且投鼠忌器,既想保全自身,又想挫您銳氣。”大頭說道。

“他們怎麼想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怎麼想。”長生邁步走向北面的御史大堂。

大堂的房門是虛掩的,大頭和楊開先行幾步,推開了虛掩的大門,堂內衆人聞聲轉頭,故作驚慌的看向長生。

長生邁過門檻,率先進入大堂,此時堂下聚集了二十多位官員,多爲不入流的小吏,身穿紅色朝服的只有坐在堂上的中年男子,此人長着兩撇小鬍子,長生對他有印象,之前在朝堂之上此人對其多有詆譭。

就在衆人遲疑該不該衝長生見禮之時,長生徑直朝着坐在堂上的馮中丞走了過去。

眼見長生臉色陰沉,馮中丞心中驚慌,撐臂起身。

不等對方開口,長生已經怒目擡手,給了馮中丞一記響亮的耳光。

馮中丞沒想到長生竟然會當衆毆打他,震驚錯愕,愣在當場。

“你以爲拿話別我,我就能輕饒了你?”長生說着反手又是一巴掌。

“我,我,我…...”

不等對方說完,長生回手又是一巴掌,“這位子是你坐的嗎,給我滾下去…...”

第三百四十六章 裂土封王第四百八十二章 戰事慘烈第五百二十二章 只爭毫釐第五百三十八章 泉涌相報第二百六十八章 誘敵深入第一百三十九章 緊身黑衣第一百四十一章 進士及第第九十三章 技驚四座第二百零二章 律法無情第四百零一章 回山祭奠第三十七章 孑然一身第四百九十六章 以真亂假第三百八十一章 爲民伸冤第二百八十二章 痛毆親王第三百九十三章 天師元神第八十五章 虛心求教第五百五十四章 調兵遣將第五百七十九章 趕赴少林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漠庭州第二百七十七章 木秀於林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浪淘沙第四百二十一章 陰氣屏障第五百一十七章 僥倖脫困第五百四十章 禍起蕭牆第二百三十二章 妖孽橫行第七十四章 練氣入門第三百八十四章 有恃無恐第三百二十七章 一個交代第二百七十三章 回返長安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得內丹第三百九十二章 縝密策劃第一百四十七章 秉燭夜談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用倭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身救援第四百四十五章 回返京師第九十四章 捷足先登第四百四十三章 朝廷生變第三百七十二章 生死與共第二百一十二章 妖孽四起第五百二十七章 血灑異域第四百零七章 搶奪船隻第一百五十四章 帶兵抄家第二百七十一章 酉金所化第三百八十九章 死裡逃生第二百七十四章 埋下隱患第二百六十六章 以有換需第二百零八章 張善真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十二地支第四百二十二章 重回海島第一百五十四章 帶兵抄家第四百章 武功法術第五十一章 多吉法王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身而退第六十四章 往何處去第三百零六章 勇者無畏第五百八十五章 老僧夜訪第三百二十二章 亂世重典第五百二十四章 深陷重圍第九十三章 技驚四座第一百四十章 痛打女人第三百零一章 佛塔牡丹第五百八十一章 善人惡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推心置腹第二百九十七章 黑鱗巨蛇第三百一十三章 敗家之子第三百三十章 得償所願第三百三十四章 蠢驢瘋狗第五百七十九章 趕赴少林第一百二十二章 光明現身第一百六十九章 氣度胸襟第五百二十二章 只爭毫釐第二百一十五章 朝堂之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如實相告第二百二十一章 再行險着第三百二十章 刑訊逼供第五百零五章 地支丑牛第四百四十七章 事態惡化第一百零八章 休養生息第三百六十七章 動身離京第三百九十五章 對戰妖人第一百五十章 大智若智第四章 背井離鄉第九十九章 北上訪友第四百八十六章 兌現承諾第五百七十七章 自問本心第六章 三教功法第三百三十九章 處理善後第二百九十二章 永不輕敵第一百七十七章 真情流露第三十三章 五雷大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四百五十六章 焦頭爛額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頭侏儒第二百二十一章 再行險着第九十二章 藏私留手第三百零八章 斷臂砍頭第五百七十四章 神器陷阱第四百九十一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足鼎立第三百八十五章 上兵伐謀
第三百四十六章 裂土封王第四百八十二章 戰事慘烈第五百二十二章 只爭毫釐第五百三十八章 泉涌相報第二百六十八章 誘敵深入第一百三十九章 緊身黑衣第一百四十一章 進士及第第九十三章 技驚四座第二百零二章 律法無情第四百零一章 回山祭奠第三十七章 孑然一身第四百九十六章 以真亂假第三百八十一章 爲民伸冤第二百八十二章 痛毆親王第三百九十三章 天師元神第八十五章 虛心求教第五百五十四章 調兵遣將第五百七十九章 趕赴少林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漠庭州第二百七十七章 木秀於林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浪淘沙第四百二十一章 陰氣屏障第五百一十七章 僥倖脫困第五百四十章 禍起蕭牆第二百三十二章 妖孽橫行第七十四章 練氣入門第三百八十四章 有恃無恐第三百二十七章 一個交代第二百七十三章 回返長安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得內丹第三百九十二章 縝密策劃第一百四十七章 秉燭夜談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用倭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身救援第四百四十五章 回返京師第九十四章 捷足先登第四百四十三章 朝廷生變第三百七十二章 生死與共第二百一十二章 妖孽四起第五百二十七章 血灑異域第四百零七章 搶奪船隻第一百五十四章 帶兵抄家第二百七十一章 酉金所化第三百八十九章 死裡逃生第二百七十四章 埋下隱患第二百六十六章 以有換需第二百零八章 張善真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十二地支第四百二十二章 重回海島第一百五十四章 帶兵抄家第四百章 武功法術第五十一章 多吉法王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身而退第六十四章 往何處去第三百零六章 勇者無畏第五百八十五章 老僧夜訪第三百二十二章 亂世重典第五百二十四章 深陷重圍第九十三章 技驚四座第一百四十章 痛打女人第三百零一章 佛塔牡丹第五百八十一章 善人惡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推心置腹第二百九十七章 黑鱗巨蛇第三百一十三章 敗家之子第三百三十章 得償所願第三百三十四章 蠢驢瘋狗第五百七十九章 趕赴少林第一百二十二章 光明現身第一百六十九章 氣度胸襟第五百二十二章 只爭毫釐第二百一十五章 朝堂之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如實相告第二百二十一章 再行險着第三百二十章 刑訊逼供第五百零五章 地支丑牛第四百四十七章 事態惡化第一百零八章 休養生息第三百六十七章 動身離京第三百九十五章 對戰妖人第一百五十章 大智若智第四章 背井離鄉第九十九章 北上訪友第四百八十六章 兌現承諾第五百七十七章 自問本心第六章 三教功法第三百三十九章 處理善後第二百九十二章 永不輕敵第一百七十七章 真情流露第三十三章 五雷大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四百五十六章 焦頭爛額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頭侏儒第二百二十一章 再行險着第九十二章 藏私留手第三百零八章 斷臂砍頭第五百七十四章 神器陷阱第四百九十一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足鼎立第三百八十五章 上兵伐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