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餅子製作完畢,接下來就是上榨了。
現在油餅艙的最左端,也就是油餅艙的另外一頭安放一塊圓形的墊木。這種墊木是榨油的關鍵,直徑比製作油餅子的鐵圈稍微小一點,在油餅艙的兩端都有,當榨油的時候,就是指着這兩塊墊木擠壓油餅子呢。
墊木放好之後,十二個製作好油餅子連帶着鐵圈被一一放進油餅艙,相互之間擠壓的很緊,正好可以把整個油餅艙擠滿。
每個油餅子大約有三十多斤,這十二個油餅子就是三百六十斤花生碎。
最後,在油餅艙的右端再次放入一塊墊木,油餅艙的工作就算是徹底完事。
接下來就要向擠壓艙中放入方形的木塊了。八塊方形的木塊被一一塞進了長方形的擠壓艙,把擠壓艙塞得滿滿的,最左端的木塊和油餅艙最右端的那塊厚厚的墊木接觸。
這個時候,上榨的工作全部做完,接下來就是榨油的最後一道工序,往擠壓艙中的八塊方形木塊的空隙中砸入三角形的木楔。
在這臺榨油機的前方,老木頭架起了一個架子,架子有三米多高,上端的橫樑上垂下來兩根繩子,繩子的盡頭分別拴着兩根大腿粗細,長有一米半左右的原木。
這兩個原木就是砸木楔的工具。
三角形的木楔要想砸入到原本就擠得很緊的方形木塊中,那就必須要用大力氣。用大錘砸雖然也可以,可那是一件相當費力的事情,畢竟木楔可是要橫着砸入到方木塊中去的,而不是向下砸的,所以掄錘子砸木楔絕對是一件極爲費力的事情。
最關鍵的是,這種橫着掄錘子的活,一個弄不好還容易砸偏了。
於是石熊就按照前世四爺爺家榨油坊中的辦法,做了這麼一個木架,木架橫樑的兩個不同的位置吊了兩根原木,採用的原理就好像是敲鐘用的鐘錘一樣。
只要卡好了高度,那麼當這根原木蕩起來之後,每次都會準確的砸中三角形木楔,不用擔心砸偏。
而且這兩根原木每一根都有二百多斤的重量,一旦蕩起來之後,砸中三角形木楔的力量甚至比掄大錘的力量還要大。最關鍵的是,使用這種辦法,操作的人只需要很小的力氣就能把原木蕩起來,比掄大錘輕鬆多了。
石熊親自站在最右邊的那根原木跟前,然後推動懸掛的原木,原木迅速就蕩了起來。
“砰”,伴隨着一聲沉悶的敲擊聲,那塊三角形的木楔被砸進去了一小節,然後隔了一兩秒之後,相同的聲音再次發出,木楔再次被砸進去了一小節。
所有的族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這一切,他們發現,原本擠得根本就再也放不下東西的榨牀內,竟然隨着這塊木楔不斷的向裡砸入,不管是木塊還是油餅子,竟然都開始產生了移動,而且眼看着是擠得比之前要更緊密了。
可問題是,就光這麼擠,難道就能把那個什麼花生油擠出來嗎?
族人們都不太相信這件事。
可隨着石熊把那塊木楔整個砸入到擠壓艙之後,眼尖的兔子嘴指着榨油機下面的陶盆大聲叫了起來:“快看,快看,底下滴油了......”
族人們的視線都被兔子嘴的叫聲給吸引了過去,頓時,“哄”的一聲,議論聲無法壓抑的爆發了出來。
這些族人們都驚訝極了,花生仁他們都見過,他們也承認這種小圓豆子比較好吃,要比那種黃不啦嘰的黃豆好吃的多,可是他們如何也想不到,這玩意一炒然後粉碎之後,竟然還能用這種方法擠出油來......
石熊自然是信心滿滿的。前世在四爺爺家用菜籽都能榨出油來,更別說含油量更高的花生仁了,要是榨不出油來那才叫見鬼呢。
拍了拍手,石熊放開了原木,對着一旁的快馬招了招手,早就等的有些迫不及待的快馬在一羣人羨慕的注視下屁顛屁顛的跑到了第二根懸掛的原木跟前。
石熊把第一塊木楔砸進去,就是要給族人們一個示範。他可不會把所有的工作全都做完。上輩子在四爺爺家他可沒少榨油,早就幹夠了,他可不想穿到這個年代之後繼續做榨油工。
下面的工作就要由快馬來做了。
看着快馬推動原木把第二塊木楔砸入到擠壓艙,這一刻,石熊的思緒不僅飄回到了前世在四爺爺家幫忙榨油的時刻。
當年老石家的榨油坊在方圓十里八鄉都很有名,不僅本村的人在這裡榨油,附近村子的人也都趕着牛車或者驢車拉着油料過來榨油。
四爺爺在沒事的時候也給石熊講過很多以前的事情。四爺爺說,解放前那會兒這座榨油坊就有了,不過那時候是四爺爺哥兒幾個跟着石熊的老爺爺一塊幹活,那時候的農村都比較窮,沒有人捨得用花生來榨油,大都是用菜籽榨油。
後來解放了,土改的時候,這家榨油坊就被收上去充公了。不過那時候沒有人會榨油,最終還是石熊的老爺爺用二十五擔糧食換回了這家榨油坊。再然後,老爺爺過世,四爺爺接手了這家榨油坊。
四爺爺接手榨油坊的時候,那個年代還處在大集體生產隊時期。那時候生產隊的菜籽要榨油,都得事先來與四爺爺聯繫排號,以免撲空。
而且輪到哪個大隊榨油時,隊長會挑選四、五個人來給四爺爺幫忙,很有秩序。
不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生產責任制後,榨油情況又恢復到解放前的那種格局,四爺爺每年榨油都得榨到農曆九月重陽以後纔會停歇。
在四爺爺的榨油坊,一斤菜籽可以兌三兩三錢油。而前來兌油的父老鄉親,如果油料少,那就幾家幾戶合着夥的一塊來一榨。如果某家某戶拉來的油料多,那麼人家單獨來一榨也沒問題。
那時候雖然還沒有新式榨油機,可四爺爺的榨油坊生意很紅火,方圓十幾裡的鄉親們一大早就會拉着油料過來排隊,哪怕到了九十年代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