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千騎襲中京(二)

千騎奔襲中京!

這樣的壯舉,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而現在……蕭莫卻要去完成這樣的壯舉,說不得,蕭莫自己也有些激動。

作爲遼國的帝都,中京的地位雖然在遼人的眼中不如上京那麼重要,但是遼國入關以後,爲了便於管理草原和遼東以及燕雲十六州,所以便將京畿府搬到了中京來。

遼國的帝都,蕭莫居然只率領一千人就攻了過來,這自然需要莫大的魄力,但更多的是因爲蕭莫和這一千人有這樣的實力!

遼河到中京有近百里地,就是騎兵也要花上好幾個時辰才能趕到,晚上四更開始行軍,一路馬不停蹄的,中間只是小小地休息了片刻,終於在第二天的下午趕到了中京城。

城上的士兵,見到這一千多人,開始還有些發懵,他們不知道這是哪裡來的人馬。

難道說……是遼國一支走丟了的人馬?於是守將開始詢問,這一問,只聽見下面有人答道:“本將軍乃是安朝大將軍蕭莫,讓你們皇上耶律阿魯翰出來答話!”

“蕭……蕭莫?”

守將聽了,開始還以爲是自己聽錯了,但是聽到對方直呼耶律阿魯翰的的尊號,絲毫沒有忌諱,於是大驚了起來,趕緊派人去通知耶律阿魯翰。

皇城裡面,耶律阿魯翰正在以爲不見了耶律宗德而懷疑呢,乍然聽到屬下來報,說是蕭莫帶着人馬到了中京城,耶律阿魯翰嚇了一跳,趕緊問道:“敵軍有多少人?”

屬下答道:“似乎是千騎……”

“千騎?”耶律阿魯翰皺了皺眉頭問道:“蕭莫如何敢只率領千騎便來中京?”

於是耶律阿魯翰趕緊來到了城牆上,果然見到蕭莫只有一千人,而且也沒有帶火炮來,不由得心中大定,對蕭莫喊道:“蕭莫,今日到中京城來見朕,可是畏懼了我遼軍之威,前來投降的?”

耶律阿魯翰見蕭莫的人沒有火炮,人數又少,還以爲他是被孟恭作給打敗了呢……

蕭莫聽了,大笑着喊道:“我說……是不是當了皇帝,便學會自大了起來?耶律阿魯翰,本將軍可是蕭莫,豈有投降之禮?這一次,本將軍便是來攻打中京的!”

耶律阿魯翰聽了蕭莫的話哈哈一笑,指着蕭莫身邊的士兵說道:“就憑這幾百人馬?”

敵人嘛……耶律阿魯翰自然是要遍地對手的實力,來增強自己士兵的自信心的,所以耶律阿魯翰故意把蕭莫的人馬說成是幾百人。

蕭莫聽了,大聲說道:“就是這幾百人馬,耶律阿魯翰,話不多說,你可敢出城迎敵?”

泥人還有三分火氣,何況他是耶律阿魯翰?

見到蕭莫如此囂張,不但目中無人,只帶了一千人馬便來攻打中京,而且還一口一個耶律阿魯翰地叫,耶律阿魯翰便怒道:“老夫何曾怕了你麼?”

說罷,耶律阿魯翰下令全軍出城作戰。

現在的中京城,已經在瀋州折了八萬人手,剩下的十幾萬大軍又被孟恭作給帶走了,所以只留下了中京守衛皇城的兩萬禁衛。

既然是守城的禁衛,耶律阿魯翰自然不會一次性全部派出去,不過因爲對手的人馬太少,所以耶律阿魯翰也沒有非常的謹慎,他對禁軍的將領說道:“耶律燕,你率領一萬人出去,將蕭莫的人頭給朕帶回來,朕重重有賞!”

耶律燕聽了,咧嘴一笑,對方只有一千人馬,又能厲害到哪裡去?

於是耶律燕領命出戰,率領一萬人出城以後,便朝蕭莫的火槍營殺了過去。

見到城門大開,蕭莫嘿嘿一笑,對雲龍宿道:“進攻!”

雲龍宿領命,令旗一揮,然後火槍營的士兵一字排開,將手中的火槍對準了敵人。

見到兩軍對陣,蕭莫這一千人馬並沒有退縮,反而一字排開,這讓城牆上的耶律阿魯翰驚訝不已。

耶律阿魯翰還以爲蕭莫這次到中京來,就是來逞威風的,因爲現在安軍佔了巨大的優勢,幾乎將遼國逼得沒有立足之地了,所以蕭莫只率領一些護衛就前來耀武揚威。

按照耶律阿魯翰的想法,那就是耶律燕率領人殺出城去以後,蕭莫定然是要逃跑的,但是很顯然……蕭莫並沒有逃跑的打算!

不但沒有逃跑,沒有蕭莫手下的這些在耶律阿魯翰看起來有些寒酸的人馬居然還一字排開了。

蕭莫他這是要幹什麼?

故意送死麼?

想到這裡,耶律阿魯翰的內心激動了起來。

他現在是多麼的希望,自己的想法就是真的,蕭莫確實是來送死的,那該有多好哇!

遼國和安朝,一直都遼國的軍力要強大一些,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幾百年,直到安朝的一個蕭莫橫空出世,然後屢次三番力挽狂瀾,到現在……蕭莫已經徹底將遼國與安朝之間的形勢給逆轉了過來!

現在的遼國,已經是帝國殘陽,但是安朝卻是如日中天,兩者一興一衰,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作爲現在遼國的皇帝,耶律阿魯翰的心裡自然是巴不得蕭莫死了,只要蕭莫死了,那麼安朝的那些迂腐大臣和小皇帝,還有什麼好怕的?

就算是現在這樣的絕境,只要安朝沒有了蕭莫,耶律阿魯翰也還是有信心能抱住南京和中京,然後渡過糧草的危機以後,再收復西京,恢復到遼國的鼎盛時期,然後再攻打元國和收服遼東,繼續成爲一個讓安朝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非常害怕的存在!

但是耶律阿魯翰的理想太天真了,這個世界上,哪裡會有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還去送死的主帥?

至少……蕭莫不是這樣的人,而且……蕭莫來中京並不是炫耀的,蕭莫來中京的目地,只怕耶律阿魯翰怎麼也想不到他是要來攻城的!

不錯……就是這一千人,蕭莫要靠他們,將遼國的帝都給打下來,而且……蕭莫這一次,還讓全世界爲之震驚,讓全天下的人第一次見識到安朝和漢人那超越了時代的軍事實力!

第704章 天真又可敬的玉奴兒第719章 宣化大戰(二)第800章 兵分兩路第338章 楊排風第641章 難題 *4第870章 疆域劃分第601章 蕭家的女人進皇宮第314章 禿子孫第586章 給張元直一個驚喜第183章 屁顛的父子倆第67章 詩會(四)第768章 成功了!第254章 聖女第729章 二奪西涼(二)第627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454章 高瞻遠睹第772章 禍起蕭牆(一)第165章 女漢子第899章 大婚(六)第778章 爲什麼?第857章 小種被打哭了第140章 流言第425章 太子請纓第202章 婚書第743章 將計就計第464章 皇上病重第418章 冊立太子第200章 聖旨第127章 天下勢第687章 宣化會戰第239章 爲什麼選擇子衡第523章 狡詐的樑爭第507章 哭鼻子的樑爭第662章 計中計第316章 有身孕了第566章 膿包第568章 取名第238章 白布落紅第82章 客人第324章 魏國公第51章 協議第220章 鳳求凰第587章 西風烈第73章 勸慰第816章 上京解圍第353章 三不搶!第21章 交接第578章 掛帥第612章 激戰第821章 鐵圖之死第190章 去蘇州第387章 決戰沂州(一)第841章 負荊請罪第484章 東吳之王第555章 奸商第254章 聖女第838章 王爺醉了!第385章 蕭母之死第659章 治病第88章 偶像第216章 皇上的內褲也要供起來第531章 寶玉船第814章 逃往多倫第387章 決戰沂州(一)第884章 師兄弟之爭第384章 第一把二十四章 上朝第72章 對聯第843章 急召回京第856章 和睦的蕭家第66章 詩會(三)第615章 夏州事變第3章 玉娘第3章 玉娘第265章 偵探第441章 出門遇貴人第475章 蠶食第571章 皇上的變化第668章 種諤第140章 流言第304章 領先第581章 泥人像第844章 耶律宗德第656章 老丈第310章 闖大禍了!第567章 胡宗廣之死第270章 取燈油第155章 上架了!第234章 月中最美是子衡第543章 觸目驚心第114章 謝芸靜第20章 離鄉第414章 紀採心和樑小黑第60章 提名第677章 兩個女人第344章 廬州舊識第810章 蕭觀音掛帥第671章 黃頭回鶻第313章 私會第749章 天牢第658章 吐蕃大勢
第704章 天真又可敬的玉奴兒第719章 宣化大戰(二)第800章 兵分兩路第338章 楊排風第641章 難題 *4第870章 疆域劃分第601章 蕭家的女人進皇宮第314章 禿子孫第586章 給張元直一個驚喜第183章 屁顛的父子倆第67章 詩會(四)第768章 成功了!第254章 聖女第729章 二奪西涼(二)第627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454章 高瞻遠睹第772章 禍起蕭牆(一)第165章 女漢子第899章 大婚(六)第778章 爲什麼?第857章 小種被打哭了第140章 流言第425章 太子請纓第202章 婚書第743章 將計就計第464章 皇上病重第418章 冊立太子第200章 聖旨第127章 天下勢第687章 宣化會戰第239章 爲什麼選擇子衡第523章 狡詐的樑爭第507章 哭鼻子的樑爭第662章 計中計第316章 有身孕了第566章 膿包第568章 取名第238章 白布落紅第82章 客人第324章 魏國公第51章 協議第220章 鳳求凰第587章 西風烈第73章 勸慰第816章 上京解圍第353章 三不搶!第21章 交接第578章 掛帥第612章 激戰第821章 鐵圖之死第190章 去蘇州第387章 決戰沂州(一)第841章 負荊請罪第484章 東吳之王第555章 奸商第254章 聖女第838章 王爺醉了!第385章 蕭母之死第659章 治病第88章 偶像第216章 皇上的內褲也要供起來第531章 寶玉船第814章 逃往多倫第387章 決戰沂州(一)第884章 師兄弟之爭第384章 第一把二十四章 上朝第72章 對聯第843章 急召回京第856章 和睦的蕭家第66章 詩會(三)第615章 夏州事變第3章 玉娘第3章 玉娘第265章 偵探第441章 出門遇貴人第475章 蠶食第571章 皇上的變化第668章 種諤第140章 流言第304章 領先第581章 泥人像第844章 耶律宗德第656章 老丈第310章 闖大禍了!第567章 胡宗廣之死第270章 取燈油第155章 上架了!第234章 月中最美是子衡第543章 觸目驚心第114章 謝芸靜第20章 離鄉第414章 紀採心和樑小黑第60章 提名第677章 兩個女人第344章 廬州舊識第810章 蕭觀音掛帥第671章 黃頭回鶻第313章 私會第749章 天牢第658章 吐蕃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