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太子回京

破了威勝後,晁勇便留下史文恭、關勝、花榮、秦明四萬人清繳田虎殘餘勢力,帶着武松一萬兵馬班師回東京。

剛剛離了威勝一日,便得到消息,折可求率兵突襲,奪取了太原。大梁發兵河東後,折家便派兵奪了嵐州,又東進打了憲州,一副要把河東北邊州府全部奪取的樣子。等到晁勇帶兵入河東,田虎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南邊時,折可求才突然帶兵南下,攻取了太原。

太原府雖然是河東重地,但是田虎奪取後,並沒太過重視,只是把太原當做錢糧來源地,大肆搜刮,搞得太原民怨。折家軍攻入太原後,城中軍民便紛紛做了內應,田虎的兩萬兵馬也被身經百戰的折家軍盡數剿滅。

顯然折家軍是向晁勇說的一路總兵努力,但是也並不願太過消耗兵力,否則奪取嵐州後,便該南下攻打太原,然後威脅威勝了。東進打憲州,雖然也是奪取田虎佔據的城池,但是也不無保存實力,應付差事的嫌疑。

因此晁勇只是上書朝廷,請封折可求爲河東副總兵,關勝爲河東總兵。

關勝出身河東,又有宣贊、郝思文,抱犢山唐斌、文仲容、崔野相助,鎮壓河東局勢足矣,其他人卻是在掃滅田虎殘餘勢力後,晁勇還另有任用。

押送西夏俘虜的太子親兵腳程比晁勇一行人快了一些,但是他們並沒有直接去東京,而是在陽武等待太子。

兩隊人匯合以後,才往東京而來。

迎接太子凱旋的規模是空前的,晁勇率一萬兵馬,押解着李仁愛和耶律南仙、西夏王族幾十人班師京都,還有幾十輛裝載了西夏曆代搜刮的奇珍異寶的車子,班師的隊伍並不長。但是迎接的隊伍卻是無邊無際。

大梁皇帝有令,京城中除了左右相、參知政事。剩餘官員全部出城十里迎接。

其實不用皇帝下旨,東京城中哪個官員不想着去討好風頭正勁的太子,雖然上千的官員一起出迎,太子未必能看到他們。即使看到了,也未必能記住他們,但是如果他們不去的話,保不準什麼時候便被其他人不小心在太子跟前說漏了,或者太子宰相肚裡能撐船,不會記仇,但是朝中盡是太子心腹。這些人卻未必會放過對太子不敬的人。

光是官員便排了將近一里,可見東京官員的多。這還是大梁把宋朝許多官員全部精簡了,但是東京職能部門原本就多,又管着全國事務,城中官員之多遠遠不是尋常城市能比的。

後面則是來歡迎的城中耆老,以往官員也會找一些城中的鄉紳,再找一些城中年過花甲的老人來做樣子,但是人數並不會很多。如果太多了,御史會彈劾。城中的百姓也會有怨言。

因爲整體壽命不高,所以年過花甲以後的老人在歷朝歷代都是寶,許多皇帝都曾經把老人請到皇宮中,開個長壽宴什麼的。以顯示他們的文治。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只有盛世纔會出現那許多老人。只要你活到六十歲,朝廷便會有一些獎勵給你。即使你是破落戶。也不用再愁吃穿。而且很多時候,都會被地方官員請去代表城中百姓迎接上司。如果你穿的破舊了,地方官員也會替你換上一些簇新但又不豪奢的衣服。

但是這一次。城中的百姓卻是從十里外直接排到了城中。而且東京官員並沒有組織他們,都是百姓自發出城來,想提前一步看到太子的英姿。

西夏建國數十年,便危害了陝西數十年,宋朝雖然對西夏也取得不少勝利,好幾次看着便要滅亡西夏,但每一次都會功敗垂成,雖然有時候是因爲遼國施壓,但是多數時候還是宋朝自己的兵馬出問題,或者宋朝朝廷出了問題。所以只能讓西夏一次又一次的劫掠陝西百姓,中原百姓雖然沒有受到西夏兵馬的欺壓,但是他們卻要爲之付出歲幣。不論多少,歲幣都是中原百姓的恥辱。

曾幾何時,天下人都期盼着滅掉西夏,但是這個願望,卻讓他們等了一代又一代。宋朝的皇帝也爲之努力了一代又一代,但是一代一代的皇帝去世,西夏卻是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即使如此,宋朝皇帝也不願完全信任邊軍大將,讓邊軍大將盡情施展。那樣或許會滅掉西夏,但也可能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重演黃袍加身,武將篡位的歷史,這也是宋朝歷代皇帝最防備的事情。

大梁滅了宋朝,西夏出兵犯邊,衆人原本以爲西夏或許會趁機侵吞了陝西,甚至進犯京西,騷擾京師。和唐朝時的吐蕃一樣,動輒發兵入侵。

但是誰也沒想到晁勇帶兵增援西夏後,便以少勝多,先破西夏晉王察哥大軍,後又破了西夏國主李乾順的大軍,還生擒了李乾順,然後當衆斬殺,懸首示威,盡顯大梁霸氣。

其實晁勇帶兵打察哥、李乾順,雙方兵力幾乎等同,察哥和李乾順的兵馬都已在鎮戎軍、德順軍損耗近半,所剩兵馬不過十萬,而晁勇帶的兵馬也有九萬。如果察哥和李乾順合兵一處,還可以說晁勇是以少勝多,但二人是被晁勇各個擊破,可以說只是兩場兵力相當的戰鬥。

但是察哥和李乾順領兵出征的時候,卻是宣稱的每路兵馬二十萬,在多數人想來,西軍既然求援,那就是被西夏兵馬壓着打,西夏的兵馬基本保存了完整,也就是說太子打敗了四十萬兵馬。

大梁並沒說太子打敗四十萬兵馬,但也沒說打敗多少兵馬,只是說打敗了察哥和李乾順兩路兵馬。一則因爲無法估量察哥和李乾順剩餘的兵馬,二則也未必沒有繼續把太子捧上神壇的意思。

不過朝廷也並沒少了西軍的賞賜,因此不少人還是從朝廷的賞賜中推算出种師中、劉仲武率兵殺傷的西夏兵馬,然後又知道太子打敗了多少西夏兵馬。但是無可置疑的是晁勇打敗的是西夏精銳,而不是做炮灰的撞令郎。

劉仲武殺傷的察哥十萬兵馬,絕對無法和太子擊潰的十萬西夏兵馬相提並論。因此無論真正知情還是不知情的人對太子打敗察哥和李乾順兩路大軍的戰績都是十分欽佩的。

在衆人以爲晁勇已經足可以媲美歷朝歷代名將的時候,晁勇卻再次做出了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事情。率領五千人突襲,進入了西夏。一舉打破了西夏都城興慶府,然後帶着五萬兵馬便滅了西夏,完成了宋朝數代幾十萬兵馬無法完成的任務。

從此漢人不用再向西夏“賞賜”歲幣,陝西百姓也不用再受西夏兵馬的劫掠。

這一戰之後,漢人的脊樑便又挺了起來。

西夏滅亡的消息剛剛傳來,遼國的使者便快馬趕來。過去遼國使者來中原,多半是爲了商議增加歲幣,勒索漢人。但是大梁從未答應給遼國歲幣,更不用說先前太子還曾經打敗遼國大軍。

遼國不敢向大梁勒索歲幣,正如百姓們猜測的一樣。遼國派來的使者並不是要勒索歲幣,而是商討兩國邊界,約爲兄弟之國,互不侵犯。

當然這個兄弟之國不是過去遼國和宋朝那樣的兄弟之國,澶淵之盟,兩國約爲兄弟之國,但是後面附屬的條件卻全是有利遼國的。

雙方以白溝河爲國界,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宋朝文臣害怕戰爭。既有害怕武人建功,也有畏戰的因素。在他們的約束下,宋軍不可能越界。而遼國兵馬卻經常越境而來,打草谷。不少時候。這些來打草谷的遼兵就會落入宋軍的埋伏,這時遼國便可以說這些遼兵都是越界的盜賊逃犯,按照盟約,宋朝是不能扣留他們的。只能把他們交回去由遼國處罰。但是回去後,遼國自然不會把這些遼兵當成真正的盜賊處罰,因此很多時候宋兵無奈的發現。上一次交給遼國的盜賊又來了。

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雙方都不能在邊境築城池、堡寨,就像後世雙方都不能研究核武,或者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樣,以免引發軍事競賽,表面上看起來是公平的。但是仔細思考一下,這一條得利的毫無疑問也是遼國,受害的是宋朝。遼國以鐵騎爲強,而宋朝則以強弓勁弩、城池爲強。兩國交戰,多數時候都是遼國入侵,宋朝只能靠着城池和強弓硬弩堅守。不能築城,宋朝的戰鬥力便減少了一半,也更有利遼國的入侵。

宋方每年賞賜遼國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這一點不用說,雖然名義上是宋朝賞賜遼國的歲幣,但是卻是裸的劫掠。

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看起來也很公平,但是遼國對中原物品的需求比中原對遼國東西的需求更大。漢人最想要的戰馬,遼國從來不會賣給宋朝。

這一次遼國使者入京,見多識廣的京城百姓最早便是從遼國使者裝載禮物的車馬上看出來的。以往遼國使者也會給宋朝皇帝帶一些禮物,但是都是象徵性的,東西並不會很多。但是這一次遼國使者拉禮物的車馬卻是綿延數裡,甚至比宋朝給遼國歲幣的車馬還要多。

遼國不如宋朝富有,也不會有宋朝那許多錢財,但是遼國也有不少特產,拉到東京來也能賣出很高的價格。

果然遼國使者是被大梁太子掃滅西夏的戰績嚇着了,巴巴跑來求一份盟約,以免大梁太子帶兵北上掃滅遼國。以前的歲幣不敢想了,只求平等結盟,互不侵犯。

先前太子打敗遼國入侵的兵馬後,遼國便曾派出使者向太子求和,訂立盟約,互不侵犯。因爲他們北邊還在和金國大戰,他們不敢和能打敗他們的大梁再開戰。但是太子無情的拒絕了他們,讓他們不得不分兵馬在南京道守衛,防止大梁突然出兵北上,奪取燕雲十六州。

耶律延禧親征中原失敗後,遼國上下就在爭論派人向大梁求和的事情,但是耶律延禧還寄希望於西夏,想看看西夏能不能打敗大梁。即使大梁打退了西夏,中原還有田虎、王慶、童貫牽制,他們也不用擔心大梁會馬上出兵北上奪取燕雲十六州。

但是大梁太子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擊敗察哥、李乾順兩路大軍,然後又率兵滅了西夏。奪取西夏核心興靈地區和銀夏地區,收服了不少党項部落。

遼國上下馬上就坐不住了,大梁展現了強橫的軍力,一統中原已是毫無懸念,他們在中原的探子也得到消息,各地沒有歸屬大梁的城池紛紛歸順,中原百姓更是人人思歸。再加上大梁收服党項各部,得到了不少騎兵,已經具備了奪取燕雲十六州的實力。隨時可能揮兵北上或者東進,奪取遼國南京道或者西京道。

遼國五道已經只剩南京、西京、上京三道。上京道還有大半疆域是草原各部落聚居的地方,並不在遼國真正的統治下,更不是遼國錢糧的來源地。燕雲十六州有無數耕地,也有無數會耕作的漢人,這纔是遼國錢糧重地。

遼國上下不敢想象沒了南京道和西京道的情景,但是他們也不敢再派兵威脅大梁,只能派出使者來大梁求和,想用脣亡齒寒的道理,來說服大梁讓遼國繼續保有燕雲十六州。抵抗金國。

但是大梁皇帝無情的拒絕了遼國結盟的要求,即使遼國願意每年交納貢品,租借燕雲十六州。

當大梁官員故意把遼國使者南下的目的傳播開時,整個東京的百姓走路腰桿都直了許多。所有人都覺得揚眉吐氣。

宋朝亡了,大梁興了,漢人再不是任人欺凌。沒有哪國使者可以帶着隨從在東京橫衝直撞,然後憑着腰間的彎刀勒索漢人。所有的外國使者進了東京後。都要規規矩矩,大梁不畏懼戰爭,百姓的命比外國官員的命更金貴。傷了城中百姓的外國使者,無論他在本國官居何位,一律都會用大梁的律法處治。而不是被外國使者以百姓驚了他們戰馬爲由,倒打一耙。也沒有使者再敢去大殿以戰爭威脅皇帝,相反他們要哀求大梁皇帝不要向他們動兵。

在百姓想來,這樣的事情只有唐朝、漢朝鼎盛時才發生,而大梁剛剛建國便有這般威風,毫無疑問是要超越唐朝、漢朝的。

大梁的文治武功也是前所未有的,文治可以說是不治,大梁把所有的徭役和農稅全部免除了,大梁的收入便是商稅和榷稅,當然大頭還是通過戰爭繳獲的貪官污吏,害民大戶的財產。可以說大梁的文治有大半是建立在武功上的,而大梁的武功毫無疑問就是由大梁太子打造的。

加上太子一系列非凡的事蹟,所有人都相信太子就是天神下凡,太子下凡就是爲了拯救天下百姓,建立一個強盛的王朝。當然在他們想來,天下百姓就是中原百姓,建立一個王朝也肯定是爲漢人建立的。不過這一點也沒有錯,晁勇雖然沒有滅絕党項族,反而給他們很大的包容,但也是爲了慢慢同化他們,把他們變成漢人。

因此太子班師,朝廷官員出迎太子的消息傳開後,城中的百姓便不辭辛苦的出城迎接太子,也爲了更早的看到天神下凡的太子。

城外的百姓也都是早早的趕來,站在官道兩側迎接太子。裡三層,外三層的百姓,也讓保證太子安全的將士們十分頭痛,但是皇上已有旨意,不用驅趕百姓,因此百姓也得以在路邊等候太子。

終於太子的龍旗出現在遠處官道上,然後慢慢走近。

太子也沒有讓衆人失望,騎着一匹神駿的黑馬走在最前面,沒有人開道,兩側也沒有親兵護衛,只是由官道兩邊的將士維持着秩序。

身高近丈的險道神鬱保四單手擎着太子的四爪金龍旗,跟在馬後,後面纔是太子親兵。再往後則是押送李仁愛和耶律南仙的馬車。

在這個漢人耀武揚威的日子,李仁愛母子都是靜靜的躲在馬車裡,舔着自己的傷口。

晁勇在百官迎接的地方下馬,進行了簡單的儀式,然後又上馬往城中而來。

百官也都跟着後面,隨着太子往城中而來,準備參加皇宮爲太子辦的慶功大典。

一路晁勇都騎着馬,不時的朝兩邊的百姓揮揮手,臉上也始終保持着和煦的笑容,並沒有刻意保持威嚴。

但是在百姓看來,一馬當先的太子便是下凡天神,一舉一動都那麼有仙氣。

晁勇走過之後,道路兩旁的百姓也都跟着太子往城中而去。既是爲了多看看太子,也是爲了去宣德樓前討一杯慶功酒吃。

這一次慶功大典,可以說是普天同慶,不光皇宮中有御宴,宣德樓前也百姓準備了酒水,只要排隊到的宣德樓前,便可以吃一杯御酒。。。

第四百五十三章 各有所得第三十九章 親兵選拔第九十章 李逵尋母第一百二十章 侯健薛永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北四總兵第二百三十五章 誘史文恭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出擊第八十六章 樊瑞入夥第九十三章 笑面虎第五百二十四章 東征日本(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輕取雄州第五百零七章 滅教富國第三百八十一章 刺殺第二百三十章 鎮壓二孃第一百三十章 半路殺出第四百六十八章 追思第二百七十四章 民心所向第二十二章 官兵捉拿第一百三十四章 歹毒殷天錫第三百六十三章 東京民心第十四章 武松還鄉第四百零二章 賞移口第一百一十章 操刀鬼第二百二十一章 天罡地煞第一百六十二章 霸王弓現第四百四十九章 飛石瓊英第四百二十九章 李仁愛第二百四十一章 高俅領兵第九十三章 笑面虎第二百九十一章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夏國主第一百零三章 武松被陷第三百六十一章 日行千里第四百零二章 賞移口第二百零八章 慷慨盧俊義第一百五十七章 隱相點兵第二百五十六章 十節度第六十一章 一網打盡第四百七十二章 歡度中秋第四百四十九章 飛石瓊英第四百七十四章 鐵塔跳傘第一百八十六章 衝出東京(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恩威並施第一百九十四章 曾頭市初戰第四十六章 樊樓花酒(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耶律大石第四百六十一章 田虎被擒第二百八十七章 鬧海龍駒第一百一十章 操刀鬼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五十七章 戰馬到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度三娘第一百三十六章 淫亂靈堂第三百四十六章 白溝河第二百三十二章 猛虎下山第六章 阮氏三雄(中)第五百零五章 狼窩溝第三百五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九十八章 吳用吃癟第二百三十六章 誰是獵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飛石逞威(下)第二百九十章 捉拿昏君第一百五十四章 千金賞賜第二百五十九章 東平城破三江感言第一百八十一章 萬姓交易第四百五十一章 葉清獻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李逵之怒第二百二十章 盧俊義大戰史文恭第三百八十五章 跳槽的韓世忠第四百一十二章 處置漢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臨樊樓第四百二十七章 斷臂求生第二百五十九章 東平城破第四百四十三章 盧俊義招降第二十一章 替天行道第一百零九章 行者武松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俊報仇第二百五十七章 兄弟有難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心散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俊下江南第一百零八章 鐵打的武松第三百七十九章 種家將第二百七十九章 擒賊擒王第三百九十五章 傳首諸邊第四百三十一章 拔毛鳳凰第二百章 多疑吳用第五百一十七章 女真兇殘第四百二十六章 伶俐燕青第二百九十一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仁禮計劃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軍會聚第四百六十章 瓊英搦戰第三百八十章 西夏一品堂第三百七十四章 百花之死第三百一十六章 宋朝七賊第四百六十七章 萬教殉葬第一百三十四章 歹毒殷天錫第三百九十七章 百羊宴第四百八十章 大軍南下
第四百五十三章 各有所得第三十九章 親兵選拔第九十章 李逵尋母第一百二十章 侯健薛永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北四總兵第二百三十五章 誘史文恭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出擊第八十六章 樊瑞入夥第九十三章 笑面虎第五百二十四章 東征日本(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輕取雄州第五百零七章 滅教富國第三百八十一章 刺殺第二百三十章 鎮壓二孃第一百三十章 半路殺出第四百六十八章 追思第二百七十四章 民心所向第二十二章 官兵捉拿第一百三十四章 歹毒殷天錫第三百六十三章 東京民心第十四章 武松還鄉第四百零二章 賞移口第一百一十章 操刀鬼第二百二十一章 天罡地煞第一百六十二章 霸王弓現第四百四十九章 飛石瓊英第四百二十九章 李仁愛第二百四十一章 高俅領兵第九十三章 笑面虎第二百九十一章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夏國主第一百零三章 武松被陷第三百六十一章 日行千里第四百零二章 賞移口第二百零八章 慷慨盧俊義第一百五十七章 隱相點兵第二百五十六章 十節度第六十一章 一網打盡第四百七十二章 歡度中秋第四百四十九章 飛石瓊英第四百七十四章 鐵塔跳傘第一百八十六章 衝出東京(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恩威並施第一百九十四章 曾頭市初戰第四十六章 樊樓花酒(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耶律大石第四百六十一章 田虎被擒第二百八十七章 鬧海龍駒第一百一十章 操刀鬼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五十七章 戰馬到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度三娘第一百三十六章 淫亂靈堂第三百四十六章 白溝河第二百三十二章 猛虎下山第六章 阮氏三雄(中)第五百零五章 狼窩溝第三百五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九十八章 吳用吃癟第二百三十六章 誰是獵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飛石逞威(下)第二百九十章 捉拿昏君第一百五十四章 千金賞賜第二百五十九章 東平城破三江感言第一百八十一章 萬姓交易第四百五十一章 葉清獻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李逵之怒第二百二十章 盧俊義大戰史文恭第三百八十五章 跳槽的韓世忠第四百一十二章 處置漢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臨樊樓第四百二十七章 斷臂求生第二百五十九章 東平城破第四百四十三章 盧俊義招降第二十一章 替天行道第一百零九章 行者武松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俊報仇第二百五十七章 兄弟有難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心散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俊下江南第一百零八章 鐵打的武松第三百七十九章 種家將第二百七十九章 擒賊擒王第三百九十五章 傳首諸邊第四百三十一章 拔毛鳳凰第二百章 多疑吳用第五百一十七章 女真兇殘第四百二十六章 伶俐燕青第二百九十一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仁禮計劃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軍會聚第四百六十章 瓊英搦戰第三百八十章 西夏一品堂第三百七十四章 百花之死第三百一十六章 宋朝七賊第四百六十七章 萬教殉葬第一百三十四章 歹毒殷天錫第三百九十七章 百羊宴第四百八十章 大軍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