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歡度中秋

晁勇原本沒打算大規模的開發烈酒,他已詢問過宋朝歷年的酒榷,每年宋朝可以從酒上收入一千萬貫左右,也是宋朝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提供最好的體驗但是宋朝暢銷的卻是低濃度酒,如果推行高濃度酒的話,喝慣了低濃度酒的人未必就能一下接受,武松、李逵這樣的人一定不會是多數。

即使烈酒可以代替低濃度的酒,世人飲酒的量也會大幅減少。武松以前能吃幾十碗,但換成烈酒,也不過就是幾碗的量。

數量減少,朝廷收入恐怕也會跟着減少。而且蒸餾酒消耗的酒水很多,酒價卻不可能漲相應的倍數。世間最多的還是窮人,最便宜的酒一斤不過十幾文,最好的酒也不過一斤幾百文。

一斤酒幾百文便把多數人都阻擋到門外了,而且最容易改口吃烈酒的人必然還是窮苦人爲主,養尊處優的財主多半不會喜歡辛辣的烈酒。

受衆決定了烈酒無法賣出高價,所以晁勇也就罷了大規模開發烈酒的想法了。

不過許貫忠卻指出了烈酒更好的消費羣體,那就是遼國、金國人,北方苦寒,人們吃酒不光是爲了滿足口腹之慾,更是爲了禦寒。雖然科學證明喝酒無法禦寒,但是即使到了後世,人們在寒冷的時候還是習慣喝一口烈酒。

遼國人會釀酒,金國人得了遼國工匠,自然也會釀酒。他們只從中原進口少量的名貴酒,因爲他們釀的酒和中原的酒其實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烈酒卻不同,酒精含量更高,口味也更加辛辣,毫無疑問,烈酒一出,遼國和金國自己釀造的酒都會失去競爭力。

烈酒也有望和茶、絲綢一樣成爲大梁的出口利器,爲大梁換回大梁的錢財。而且不會資敵,只會傷敵。

次日,晁勇便讓工匠開始趕製蒸餾器,又在城外選了一個莊園做烈酒坊,負責守衛的不光有正軍,還有時遷麾下的暗探。所有相關人等可以圈養的都圈養起來,不能圈養的也下了禁口令,一旦走漏消息,便是死罪。

內酒坊原本在城中,但是蒸餾酒需要用火。要大量售賣烈酒,可想而知,要排放多少煙塵,所以晁勇把烈酒坊設到了城外。

爲了減少東京城的污染,晁勇提議所有大量消耗石炭柴火的作坊都搬到城外。這個建議已經通過,不過各部還在考察中,既要選擇一個交通便利的地方,還要設在東京城的下風口,免得颳風把污染物都吹到東京來。

朝中掌權的官員對自己的性命都十分愛護。先前是沒有這個概念,晁勇一提出來,所有人便都積極響應。商戶搬遷的成本卻是不在他們考量範圍。

這個律令早已在城中傳開,晁勇自然不會公然違反朝廷律令。雖然這天下名義上都是晁家的。

在城外忙乎了一天,傍晚時分,晁勇才往太子宮而來,遠遠便看見李逵在門口臺階上坐着。

李逵看到太子一行人回宮。便騰地站起來,跑了過來。

太子親兵也都是梁山老人,知道李逵性情。也沒敢自討苦吃,去阻攔李逵。

晁勇看李逵跑到跟前,笑道:“你在這裡作甚”

李逵笑道:“俺來討些酒吃,午時俺就來了,門口的親兵說你大早就出宮了。他們也不知你去了哪裡,俺只好在門口等着。”

晁勇笑道:“我去張羅建烈酒坊了,你要酒傳話進去就是,何必在這裡等候。”

李逵瞪着眼,道:“俺讓親兵去傳話了,裡面的太監說只有太子賞賜,沒有人上門討要的先例,他們不敢做主。”

雖然說的是不敢做主,但卻是拒絕了。大梁的太監雖然不能再幹涉宮外的事情,但他們伺候的是皇家,難免有些傲氣。再者確實也沒有人上門討要,武松等人也都喜歡烈酒,也不是不敢開口,但是絕不會第二日便專程上門來討要。

晁勇也不能說宮中的人做錯了,笑道:“前日蒸的酒也沒多少了,不然我就讓人給你們都送上門去了。你隨我進宮吧,我讓人把剩下的酒都給你送回去,明日烈酒坊就該有出產了,到時我再送其他人。”

李逵聞言,馬上喜道:“不用他們送,俺跟你進去搬了就是。”

晁勇領着李逵進到太子宮,讓人把昨日喝剩下的烈酒都搬來給了李逵,又讓兩個親兵護送李逵回去,免得李逵路上便吃醉鬧事,被開封府抓了。

如今東京街頭敢鬧事的人還真沒有,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只要觸犯了律條,一律鐐銬加身帶回去。官員自己不顧體面,開封府也不會給他們留面子。

⊙ Tтkan⊙ ¢ 〇

有嫉惡如仇的大梁皇帝和太子撐腰,開封府沒有任何顧忌,百姓也不怕權貴報復。

烈酒坊蒸餾酒也要用釀好的酒來做,不過今年兵荒馬亂,壽州的貢米被地方官民盜了許多,皇宮釀的內酒也少了許多。晁蓋只撥給晁勇一萬斤內酒,讓他蒸餾。

烈酒坊要大量高價出售,自然不能從市面上買酒。晁蓋嘗過烈酒後,也喜歡上了烈酒,當即把內酒坊全部撥到了烈酒坊,晁勇便讓他們開始大量釀酒,原料自然不可能是壽州的糯米,不過這些酒要釀好也不是一日之功。

宋朝時,天下名酒數不勝數,但是最有名的酒還是出自東京。而公認的天下第一酒則是皇宮的內酒,皇宮設有專門釀酒機構內酒坊和法酒庫。

內酒坊所釀內酒,其造法源於河中之蒲州。還是柴世宗時破河中,得的釀酒法子。北宋建國後,也沿用這個法子,然後又做了不少改進,釀的酒也越來越好,這纔有了“天下第一酒”的美稱。

北宋時內酒的產量便逐年增加,內酒坊造酒用的米,宋初只用糯米八百石,真宗時增爲三千石,仁宗時達八萬石。

內酒坊不但技術不斷改良,便是原料也是精益求精,經過幾代比對。發現淮南路壽州的糯米釀酒最佳。從此以後,釀造內酒的糯米便全部是壽州進貢。

一萬斤內酒最後只蒸餾出一千多斤酒來,晁勇讓人往城中衆將府上各送了十斤,太子宮留了三百斤,剩下的都送到了皇宮中,賞賜哪些文官就由晁蓋做主了。

轉眼即是中秋佳節,大梁這一天也是普國同慶,富貴人家裝飾自己的亭臺樓閣準備賞月,普通百姓則到酒樓搶一個位置玩月。這一日城中大小酒樓都會重新裝扮門前綵樓,用嶄新的絲綢挽花裝扮綵樓。

大清早靠窗的位置便坐滿了客人。這些人都是爲了等到晚上靠着窗戶賞月,他們一日都會在酒樓度過,否則一旦走開,便會有人搶了這靠窗的位置。晚上的酒都要提前要下,否則到的午時,新酒便會都賣完,酒樓賣酒的望子也只能撤下來。

年年中秋都是如此,各酒樓都會多釀一些酒,但是產量的增長總是滿足不了城中百萬人的需求。

概因十幾度的酒可以說是男女皆宜。這一日更是全城狂歡的日子。

在酒樓坐一日也並不會無趣,爲了吸引酒客,酒樓整日都是鼓樂喧天。還有不少“趕趁”的人伺候,吹簫、彈阮、歌唱、散耍。只爲博酒客一笑,討些賞錢,經常有市民在生活無着的情況下,就選擇了去酒樓“趕趁”這條路。

這些“趕趁”的人和酒樓則是互相促進。酒樓並不會驅趕這些“趕趁”的人。

魯智深當年在渭州遇到的金翠蓮便是走投無路,只能去酒店“趕趁”,賺錢過活。

烈酒坊的酒還是沒趕上這個佳節。爲了再造一個天下第一酒的品牌,晁勇決定保證他的純正血統。而且從市面上大量買酒,也容易被有心人看出端倪來。

晁勇也給烈酒取了一個名字,喚作“好漢酒”。既說明酒的烈性,只有好漢才能吃的這酒,也不無緬懷梁山時代的意味。

北宋的榷酒制度大抵有三種形式:一是四京和四川、貴州、兩廣、福建等地實行榷曲制,即允許民間釀造而對“曲”實行嚴格的專賣制度。二是對上述地區以外的各路、府、州、軍實行“官酤”,即在榷曲的基礎上實行官釀專賣。三是對人口不甚密集、產銷量不大的地區,實行“官監酒務”或“買撲”。

宋朝的榷酒制度可以說是靈活運用,既能保證朝廷的收入,又不會浪費太多人力。銷售最好的地方,便控制酒麴,如果要官釀專賣的話,要滿足市場的需求,朝廷釀酒的人數會是一個匪夷所思的數字。銷售一般的地方,朝廷則直接釀好酒以後專賣。銷售差的地方,朝廷也不浪費人力,直接承包給商人。

這一日太子宮也是張燈結綵,而且還承擔了一項重要任務,五百宮女準備在金明池爲東京臣民表演踏歌。

從宋朝時開始,這一項目便是由皇宮中的宮女表演,但是到了大梁,晁蓋做了皇帝,皇宮中只留了幾十個宮女伺候何氏。其餘人都送到了太子宮,因此這個任務也就轉移到太子宮了。

這一日,百官也不用上朝。

晁勇早早便帶着所有嬪妃往皇宮而來,扈三娘帶着嬪妃到後宮拜見何氏,晁勇則在前面和百官宴飲。

晁蓋原本也是生性豪奢之人,但是當了皇帝之後,便被財政壓力壓得不得不提倡起節儉來。這一點和多數開國皇帝一樣,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是百廢待興,開國皇帝不得不以身作則。

大梁免去農稅和所有徭役更讓國庫壓力大增,因此晁蓋主動縮減皇宮用度,把所有宮女和太監都送給晁勇,原本是想讓晁勇從中挑選一些合意的留下,剩餘的遣散。他不好女色,晁家開枝散葉的任務便只能交給晁勇了。

但是沒想到晁勇弄出了一個票號,不但解決了太子宮的用度,還有很大的結餘。現在皇宮的用度也不再用國庫的錢,而是從皇家票號的盈利提取。

太子宮不用國庫的錢,晁蓋也就不好再管太子宮的事情了,只能任由晁勇把幾千宮女和太監都留在太子宮。

只要不貪不佔,晁蓋並不反對官員奢侈。宋朝世風奢靡,七十二家正店的酒器都是銀器,城中百姓也習慣寅吃卯糧,這也是宋朝商業發達的原因之一。

大梁剛剛改朝換代。晁蓋也改變不了這個風氣,更無意改變。衆人拼着性命跟隨他打下江山,正是爲了享受富貴,他也不好不讓衆人享受,因此對晁勇的奢靡生活也不管不問,算是對衆人表明態度。

不過皇宮中的用度卻是很節儉的,晁勇發明的圓桌、托盤便都被引入到皇宮中來。

宴殿中早早的便擺了許多張圓桌,誰和誰一桌,哪一桌靠前,光是排列座位便讓負責宴席的官員白了頭。

晁勇自然是和武將一桌。衆人落座,李逵便道:“今天吃的可是好漢酒吃過好漢酒以後,再吃其他酒,嘴裡能淡出鳥來。”

武松也道:“鐵牛說的不錯,喝了好漢酒以後,再喝其他酒便覺寡淡如水,難以下嚥了。”

晁勇笑道:“第一批產的好漢酒我送了五百斤到皇宮,如果皇上沒有賞賜完的話,今天的宴飲。應該會有好漢酒。”

李逵搖頭道:“這許多人,幾百斤酒怎麼能夠。下次再有新酒,多給俺一些。”

晁勇奇道:“前幾日剛剛送了你十斤酒,不會都沒有了吧”

李逵撓着腦袋道:“每天吃些。昨日就吃完了。”

晁勇送衆人酒不過五日,算來李逵卻是每日吃酒超過兩斤。晁勇那日請他們吃酒,武松、李逵等人都是兩斤多便吃醉了。

晁勇瞪着李逵道:“你不是每日爛醉吧”

李逵拍着胸脯道:“怎麼會,俺只是每頓吃一斤多好漢酒下飯。不然那十斤酒早吃完了。現在吃個兩三斤酒,一定吃不醉,俺還想着今日看看俺能吃多少好漢酒了。”

一頓吃一斤多酒下飯。衆人也都被李逵的豪言驚住了。

晁勇愣了愣,盯着李逵,道:“從今往後,不準每日吃酒,獨自在家吃酒不能超過半斤,也不能每日找人宴飲。”

李逵張口欲言,觸到晁勇嚴厲的眼神,只好又閉上嘴巴。

“好漢也禁不起你那般吃法。我們一起拼着性命打下江山,眼看天下一統,正要一起享受富貴。你那般暴飲暴食,用不了幾年身體就受不了。二十年、三十年後,我們還要一起吃酒,我不想少了誰。”

衆人聽得太子這般說,也都是暗暗感動。

李逵這廝卻煞風景的討價還價道:“俺的身體比牛都壯,要不然俺每天吃半斤”

晁勇瞪了李逵一眼,道:“隔一天吃半斤,或者每天吃四兩,你自己選。如果你管不住自己,我派一個人盯着你。”

李逵一聽,忙擺手道:“不用盯着俺,俺每天吃四兩便是,沒有酒,吃飯都不香。”

晁蓋駕到後,隨口說了幾句,便宣佈宴席開始,一道道精美的宮廷菜便端上來。

其中也有一些中秋特色菜,如橙釀蟹,也有叫蟹釀橙的。把黃熟帶枝的大橙子,截頂,去瓤,只留下少許汁液,再將蟹黃、蟹油、蟹肉放在橙子裡,仍用截去的帶枝的橙頂蓋住原截處,放入小甑內,用酒、醋、水蒸熟後,用醋和鹽拌着吃。

橙子、新酒都是中秋時分剛剛有的,螃蟹也是最肥美的時候,橙釀蟹便是把三者融合於一起,一道菜就可以讓人把新酒、香橙、螃蟹的味道全部嚐到。

宮中宴席散了後,晁蓋便帶着百官往城西金明池而來。

金明池也已是張燈結綵,一派祥慶氣象。

皇上帶着百官往臨水殿繼續宴飲,準備玩月。

這次卻是沒了大魚大肉,若是還有胃口的人,便吃宮餅。

此時皇宮裡吃的是宮餅,民間則叫做小餅、月團,這些中秋節特製的餅類又被稱爲“荷葉”、“金花”、“芙蓉”等,製作方法非常精巧,其實也就是後世的月餅。

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和後世的月餅餡基本一樣。

時人制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還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先畫在紙上,再粘貼在餅面上,後來,直接用模子壓制在月餅上。

宮餅更是御廚精心製作,不但味道可口,便是上面的圖案都活靈活現,大家所繪的圖案經由巧匠製作的模子和熟悉火候的御廚,完美的呈現在宮餅上。

喝的則是玩月羹,以桂圓、蓮子、藕粉等爲原料,精心烹製而成。

天色稍黑,金明池中的萬盞華燈便一亮,把金明池照的通明。

華燈一亮,池中心平臺上便開始了歌舞。

金明池東岸早已是人頭攢動,出城來金明池的百姓主要目的就是看這宮廷踏歌,賞月反倒是其次。

不喜歡擁擠和想賞月的人都呆在城中,沒錢的去酒樓,有錢的則在自家樓閣,望月對酌,享一份悠閒。。。

第四百七十六章 成神的節奏第四百一十二章 處置漢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單騎赴會第三百三十三章 任金奴第一百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四百五十五章 雙飛石第一百六十章 關勝設計第二百二十三章 耶律大石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夏國主第三百九十九章 朝廷救濟第八十一章 摩尼教徒第二百九十三章 逼降百官第四百九十三章 破升龍府第二百五十四章 趙佶震怒第一百九十三章 吳用領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江南局勢第八十章 小七鬥張順第一百二十三章 二孃探牢第一百四十九章 殷天錫的瘋狂第一百四十一章 高廉求援第一百四十五章 張清落敗第一百二十六章 花榮神射第二百九十章 捉拿昏君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梁陣容第三百一十二章 韓世忠第四百八十一章 渡江之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恩威並施第三百章 大軍入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遼國求和第十一章 初進東京第四十三章 義氣朱仝第五百一十四章 第一起空難第二百五十七章 兄弟有難第一百五十八章 井木犴郝思文第三百零八章 小種經略相公第五百一十六章 岳飛戰兀朮第一百九十六章 史文恭第五十一章 新人指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史文恭的箭第五百一十一章 草原路第五百零九章 騎兵會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田虎被擒第二百五十六章 十節度第八十九章 治世文臣第四十章 淫婦毒計第七十七章 病大蟲薛永第三十九章 親兵選拔第四百二十四章 兇悍百姓第三百一十八章 方臘身死第一百一十三 武松過三關第四百三十一章 拔毛鳳凰第三百四十五章 輕取雄州第三百三十章 大梁數字第七十四章 花榮神射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捉關勝第三百五十六章 遼將贖金第三百九十六章 耀武揚威第五百一十六章 岳飛戰兀朮第十二章 泰安相撲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梁權利第五百零九章 騎兵會戰第二百九十章 捉拿昏君第二百八十四章 燕青會師師第四十五章 樊樓花酒(上)第七十九章 花石綱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宮第二百一十章 吳用計策第三百三十章 大梁數字第五百零八章 蒙古各部第一百五十五章 高廉招安第四百八十四章 徑山茶禮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北四總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鐵臂膀蔡福第三百四十二章 票號擴張第四十五章 樊樓花酒(上)第四百零四章 青銅峽第四百一十六章 騷擾三人組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相國寺(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西夏亡第三百一十一章 江南局勢第二百一十二章 忠僕燕青第一百四十一章 高廉求援第四百四十八章 折家將第一百九十三章 吳用領兵第四百一十六章 騷擾三人組第六十七章 青州三山第二百三十四章 遭遇強敵第二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設計衣服第三十六章 梁山整軍第二百一十六章 夜路莫多走第二百二十六章 鬱保四第四十二章 張網以待第五百章 郭藥師來降第六十三章 大婚(上)第四百五十章 忠義葉清第二百六十三章 暗探軍紀第一百四十一章 高廉求援第三百零五章第二百二十二章 史文恭的箭
第四百七十六章 成神的節奏第四百一十二章 處置漢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單騎赴會第三百三十三章 任金奴第一百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四百五十五章 雙飛石第一百六十章 關勝設計第二百二十三章 耶律大石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夏國主第三百九十九章 朝廷救濟第八十一章 摩尼教徒第二百九十三章 逼降百官第四百九十三章 破升龍府第二百五十四章 趙佶震怒第一百九十三章 吳用領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江南局勢第八十章 小七鬥張順第一百二十三章 二孃探牢第一百四十九章 殷天錫的瘋狂第一百四十一章 高廉求援第一百四十五章 張清落敗第一百二十六章 花榮神射第二百九十章 捉拿昏君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梁陣容第三百一十二章 韓世忠第四百八十一章 渡江之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恩威並施第三百章 大軍入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遼國求和第十一章 初進東京第四十三章 義氣朱仝第五百一十四章 第一起空難第二百五十七章 兄弟有難第一百五十八章 井木犴郝思文第三百零八章 小種經略相公第五百一十六章 岳飛戰兀朮第一百九十六章 史文恭第五十一章 新人指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史文恭的箭第五百一十一章 草原路第五百零九章 騎兵會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田虎被擒第二百五十六章 十節度第八十九章 治世文臣第四十章 淫婦毒計第七十七章 病大蟲薛永第三十九章 親兵選拔第四百二十四章 兇悍百姓第三百一十八章 方臘身死第一百一十三 武松過三關第四百三十一章 拔毛鳳凰第三百四十五章 輕取雄州第三百三十章 大梁數字第七十四章 花榮神射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捉關勝第三百五十六章 遼將贖金第三百九十六章 耀武揚威第五百一十六章 岳飛戰兀朮第十二章 泰安相撲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梁權利第五百零九章 騎兵會戰第二百九十章 捉拿昏君第二百八十四章 燕青會師師第四十五章 樊樓花酒(上)第七十九章 花石綱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宮第二百一十章 吳用計策第三百三十章 大梁數字第五百零八章 蒙古各部第一百五十五章 高廉招安第四百八十四章 徑山茶禮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北四總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鐵臂膀蔡福第三百四十二章 票號擴張第四十五章 樊樓花酒(上)第四百零四章 青銅峽第四百一十六章 騷擾三人組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相國寺(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西夏亡第三百一十一章 江南局勢第二百一十二章 忠僕燕青第一百四十一章 高廉求援第四百四十八章 折家將第一百九十三章 吳用領兵第四百一十六章 騷擾三人組第六十七章 青州三山第二百三十四章 遭遇強敵第二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設計衣服第三十六章 梁山整軍第二百一十六章 夜路莫多走第二百二十六章 鬱保四第四十二章 張網以待第五百章 郭藥師來降第六十三章 大婚(上)第四百五十章 忠義葉清第二百六十三章 暗探軍紀第一百四十一章 高廉求援第三百零五章第二百二十二章 史文恭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