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李處溫父子

次日下午,李處溫父子才拖着疲累的身體回到府中。

李處溫也顧不得休息,便帶着兒子到了書房。讓下人上了兩盞茶,就揮手道:“下去吧,所有人不得靠近書房。”

下人告退出去。

李奭看父親有話要說,也不敢吃茶,躬身站到李處溫跟前,聆聽教誨。

李處溫嘆了口氣,道:“蕭氏把我們視作眼中釘,若不早尋退路,只恐我們父子身首異處的日子不遠了。”

李奭驚道:“若沒有我們父子,她如何能做了太后,管懾軍國大事。她即使不感激我們,應該也不會想害我們吧。”

李處溫搖頭道:“她不過一個婦道人家,權位對她來說恐怕還不如家人重要,耶律淳可以說是被我們逼死的,她如何能不恨我們。蕭幹手中有幾萬兵馬,她不敢動蕭幹,一定會把所有怨恨都發泄到我們身上。”

李奭道:“我們和蕭幹一起擁立天錫皇帝,又一起迎秦拒湘,他該不會袖手旁觀吧”

李處溫也很希望是這樣,但是他在朝廷打滾幾十年,親兄弟背後捅刀子的都見多了,怎麼會相信一個交往不深的盟友。

“現在大局已定,蕭幹已經用不着我們了,只要蕭氏透個風,說不定他會主動派兵來拿我們,給蕭氏解氣。他們都是奚人,現在契丹人勢弱,蕭氏無論是爲了遼國,還是爲了奚人,都不會對付蕭乾的。”

李奭一臉惶急的道:“那我們怎麼辦要不然我們南下去大梁吧,大梁一統中原,遲早揮兵北上奪燕雲十六州。我們南下去投大梁,說不定還能換場富貴。”

李處溫點頭道:“大梁只用了一年就掃平了中原,比金國兵勢都要強盛,還有霹靂一般的火器和飛船,就算他們沒有擴張的野心。也一定會收回燕雲十六州。契丹人和奚人大勢已去,蕭氏又敵視我們,就不要怪我們心狠了。”

李奭看李處溫已經胸有成竹的樣子,忙道:“父親大人有計劃了”

李處溫四周看了一下,道:“如今北地漢人誰不思歸樑,前段時日郭藥師來拜會我時,我聽他言下之意,對戰無不勝的大梁太子也多有畏懼。常勝軍駐紮涿、易二州,一旦大梁兵馬北上,常勝軍便首當其衝。西京道已經被金人攻取。大梁應該會在金兵攻擊南京道時,搶先攻取南京道。否則燕雲十六州全數落入金人之手,大梁再想奪取就要費更多力氣了。郭藥師也知道這一點,我們可以說動他帶常勝軍和涿、易二州投歸大梁,有此功勞,大梁一定不吝賞賜。”

耶律淳稱帝后,怨軍就改名爲常勝軍。

李奭聞言,喜道:“父親高明,大梁如日中天。我們在大梁做一小官,也比在這日薄西山的遼國做太尉強。”

李處溫點頭道:“昨日易州商人趙履仁曾經送來拜帖,你去讓人傳他來,他有商隊來往於樑遼兩國之間。我們可以通過他聯繫郭藥師和大梁河北總兵張開。”

“好,孩兒這就讓人去傳趙履仁來。”

李奭出去,李處溫吃了一盞茶,微微眯了一小會。就聽得門響。

李奭進來道:“趙履仁來了。”

李處溫坐起身,點頭道:“你去請他進來吧。”

李奭看李處溫這麼交待,也不敢怠慢。親自出去把趙履仁請進來。

趙履仁是易州大商人,生的麪肥耳大,看起來十分憨厚的樣子,但是李處溫知道這只是表象。

遼國是契丹人和奚人的天下,行商的漢人也多是契丹人和奚人門下的掌櫃,即使賺的萬貫家財也不是他們的。但是這趙履仁卻是沒有把自己賣身給契丹人或者奚人,還能讓商隊往返兩國。

李處溫做宰相時,趙履仁就經常來拜見,當然也少不了禮物。李處溫當了太尉後,趙履仁的禮物就更豐厚了。

李處溫知道趙履仁奸猾,如果趙履仁蠢笨一些,他還擔心趙履仁出賣他。現在的局勢,聰明人都會做出共同的選擇。而且他要辦的是關係身家性命的大事,也只有奸猾的人才不會出紕漏。

“李奭,你去外面吧。”

“是,父親。”

李奭也知道是讓他出去守門,轉身出去,反手把門閉上。

趙履仁作揖道:“參見太尉大人。”

李處溫點頭道:“坐吧,我就不和你繞圈子了,天錫皇帝駕崩,蕭氏做了太后,掌軍國大事。婦人當政,遼國滅亡已是不可扭轉。我欲聯繫郭藥師南投大梁,你可願與我們同歸大梁”

今日清晨,耶律淳駕崩的消息就已公開。

趙履仁來時便想打探一些宮中消息,好早作準備,現在聽到李處溫之言,也不由愣了愣,然後抱拳道:“太尉大人深謀遠慮,小人也不懂這些軍國大事,只知道跟着太尉大人一定不會錯。”

李處溫點頭道:“那就好,我現在書信兩封,一封是給常勝軍的郭藥師的,一封是給大梁河北總兵張開將軍的。你手下有熟悉道路的人,就請你把這兩封書信送給二人,切不可出錯。”

趙履仁拱手道:“好,小人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一定把信送到。”

李處溫也不多話,很快就寫了兩封書信,用火漆封了,遞給趙履仁,道:“有勞了。”

趙履仁雙手接過書信,放到懷裡,拱手道:“一定不辱使命。”

李處溫點頭道:“事不宜遲,我就不留你了,且等歸了大梁,你我再共飲幾杯。”

“好,小人告辭了。”

李處溫親自送趙履仁出書房。

李奭出門也沒有一刻鐘,看趙履仁走遠,疑惑道:“父親沒有和他詳談嗎”

李處溫搖頭道:“他是聰明人,其中利害不用多說。好了,你下去休息吧。”

“是,父親忙碌了一晚上,也早些休息吧。”

李處溫點點頭,又道:“宮中有人來傳爲父時。你就說爲父勞累過度病倒了,不能進宮。再讓你叔父把他能指揮的兵馬都調來,就說爲父奉了密旨,防止發生變故。”

李奭疑惑道:“所有人都知道皇上暈倒後就沒醒,恐怕沒有人相信父親有密旨。”

李處溫笑道:“天錫皇帝大病時,便害怕突然離世,密授我爲番漢馬步軍都元帥,執掌所有兵馬。密旨就是那時給我的,我有天錫皇帝手札,誰敢懷疑。”

李奭聞言。不由大喜,笑道:“父親既然有此手札,又何怕蕭幹,他若敢對父親不敬,奪了他兵權就是。”

李處溫搖頭道:“無論是契丹人還是奚人都不會讓漢人做都元帥的,天錫皇帝當初肯讓我做都元帥,也就是知道我無法服衆,才肯給我這道密札。他絕不會把密札給了有可能統領所有兵馬的蕭幹、耶律大石。不過蕭氏可能知道這個密札,她恨我入骨。恐怕會派人來索要這道密札。你讓你叔父帶人守衛府邸,對外就說,直到秦王登基前,我不奉任何詔命。”

秦王還遠在夾山。等到秦王來了南京道,或許李處溫早已逃到大梁去了。

李奭點頭道:“好,我這就去辦。”

蕭幹剛剛回府,就聽到李處能調動了一支兵馬守衛太尉府。忙派人調集兵馬防備,同時派人詢問李處溫何故調動兵馬。他執掌城中最多的兵馬,卻是見不得有人在城裡亂來。

兩人連續調動兵馬。加上耶律淳駕崩的消息,頓時讓城中人心惶惶。

聽得李處溫有天錫皇帝密札統管所有兵馬,也是大爲疑惑,當即又往皇宮而來,半路正碰到耶律大石和幾個契丹宗室往皇宮而來。

耶律大石拱手道:“蕭大王和李太尉一起調動兵馬,莫非有什麼變故”

蕭幹搖頭道:“李處溫先調動的兵馬,本王爲防意外,才調了兵馬進城。我派人詢問過了,李處溫自稱奉了天錫皇帝密札,統率番漢馬步軍。他調集兵馬是爲了防止城中變亂,只有秦王來了,他才奉詔。”

一個契丹宗室馬上叫道:“不可能,天錫皇帝怎麼會讓他一個漢人統率所有兵馬。”

蕭幹也點頭道:“今年大梁不斷往河北調兵,一定是想趁機奪取南京道,難保漢人不生異心,所以我纔要進宮拜見蕭太后,兵權一定不能讓漢人掌握。”

耶律大石也點頭道:“南京道的文官本就都是漢人,要是再讓他們掌握了兵權,我大遼的天下也就變了。”

兩人達成共識,便快馬加鞭往宮中而來。

蕭太后還在悲傷丈夫的離去,聽得蕭乾和耶律大石聯袂而來,忙讓人請他們進來。

二人說明來意,蕭太后想了想,點頭道:“天錫皇帝確實曾有此密札。”

蕭幹其實也並不懷疑李處溫僞造密札,天錫皇帝病倒後,蕭氏就一直在身邊照顧,李處溫不可能瞞過所有人獲得密札。雖然知道李處溫密札是真的,但蕭幹還是不願讓一個漢人騎在頭上。

“李處溫從沒帶過兵,又是一個漢人,讓他做番漢馬步軍都元帥,只恐下面部族將士們不肯,鬧出亂子來。”

自從南京道契丹精兵北上被金兵打殘,蕭幹麾下的奚部一家獨大後,蕭幹跋扈的性子就暴露了。也不解釋,直接便用兵威脅。

蕭氏看蕭幹這般說話,面色也沉下來。

若不是他和李處溫咄咄逼人,她的丈夫耶律淳也不會死。現在耶律淳屍骨未寒,他就又來逼宮,當真是欺人太甚。

耶律大石怕兩人鬧僵,連忙道:“大梁一統中原,又往河北調了許多精兵,難保不會對我們用兵。若是讓漢人統率所有兵馬,大梁兵馬一旦壓境,如何能指望他們拼死抵抗。因此還請太后收回成命。”

蕭氏雖然是奚人,但也是遼國太后,如果蕭氏和蕭幹鬧僵,耶律大石等宗室也只能站在蕭太后一邊。到時就是契丹人和奚人的對立,大遼已經是日薄西山,如果皇族和後族再對立,那大遼便再無翻身之日了,這是耶律大石不願看到的。

蕭氏也冷靜下來。她恨不得把這些逼死她丈夫的人都殺死,但是她也知道不可能實現。最好的辦法就是藉助其中一部分人的力量,先剷除一些人。她最恨的無疑是李處溫和蕭幹,蕭幹手握重兵,她無法下手,只能打李處溫的主意。現在蕭乾和耶律大石又對李處溫不滿,她正好借力打力,先剷除一人。

“天錫皇帝下了詔書,我怎麼能收回”

耶律大石道:“太后執掌軍國大事,自然可以重新任命所有人。太后只要下一道懿旨。讓李處溫交出密札,同時免去他的都元帥之職就可以了。”

蕭乾點頭道:“大石林牙說的是,只要太后給我一道懿旨,我帶人去讓李處溫交出密札來。”

蕭氏也知道她的懿旨只有武力撐腰才能實現,否則她一定連幾百道懿旨,把所有逼宮的百官都免了。

“既然蕭大王和大石林牙都這麼說,想必不會有錯,我這就下一道懿旨。”

蕭氏讓人擬了一道懿旨,蓋了她的印璽。交給蕭幹,道:“有勞蕭大王了。”

蕭幹接過懿旨,抱拳道:“不敢,本王這就去追回密札。”

說完。就轉身出殿而去。

蕭氏看只剩幾個契丹宗室,再也忍不住,指着殿門道:“你們看這廝,太也無禮了。”

耶律大石勸道:“太后且忍一忍。現在我們要守住南京道,還要多倚重他。等秦王帶着各部兵馬來了,他也就不敢這樣跋扈了。”

“哎”

蕭氏嘆了口氣。道:“不想我大遼居然落得這般境地,我既嫁入契丹族中,就當爲你們契丹族守住這最後一片疆土。”

耶律大石和幾個宗室聞言,不由都拜道:“我大遼如能重興,全拜太后所賜。”

蕭氏搖搖頭道:“希望秦王可以早些帶兵來吧,否則我一個婦人即使再忍,又怎麼能擋住金國兵馬呢。”

耶律大石道:“金國兵馬還在西京道追拿湘陰王,只恐秦王一時也來不了。臣以爲不如向金稱臣,請金國立秦王爲大遼國主。”

蕭氏皺眉道:“金國取了西京,氣勢正盛,必然想一舉亡我大遼,焉能與我們議和”

耶律大石道:“金國雖然奪了我大遼許多州府,但是人心並未穩固,西京道、中京道、東京道都不斷有部族起兵反抗。金國人丁稀少,無力統治這許多州府,我們多用謙詞卑意,再許以貢奉,或許可以讓金國攻勢暫緩。”

蕭氏點頭道:“那就試試吧。”

再說蕭幹出了皇宮,便回去帶了兵馬,往李處溫府而來。

沿途百姓看蕭幹兵馬氣勢洶洶,紛紛躲避不迭。

一時間,城中百姓紛紛關門閉戶,生怕招災惹禍。

太尉府前街道已經設卡攔路,蕭幹離着太尉府還有數十丈就被攔下來。

攔街的鹿角後一個小校高喊道:“奉李元帥命,所有人不得靠近太尉府。”

蕭幹身邊親衛道:“大膽,蕭大王來傳太后懿旨,還不快搬開路障。”

小校聞言,不由猶豫起來,他們已經見過天錫皇帝的密札,封李處溫爲番漢馬步軍都元帥,李處溫給他們的命令奉天錫皇帝密令,屯兵於此,防止城中變亂,拒絕接任何詔書。

天錫皇帝活着的時候,自然輪不到蕭太后發令,但是現在天錫皇帝死了,蕭太后的命令和天錫皇帝的遺命哪個大就很難說了。

蕭幹看這些漢兵居然敢攔着他們,不由勃然大怒,舉起手中黃布,喝道:“太后懿旨在此,攔路者殺無赦。”

說完,就揮手讓後面兵馬上前開路。

長期以來,契丹兵和奚兵地位就高過漢人,李處能調來的漢兵看到奚兵壓過來,頓時嚇得步步後退。

統兵的李處能聽得蕭幹帶人衝過來,也不敢對陣,連滾帶爬的跑進太尉府,尋李處溫拿主意去了。

李處溫正在休息,看李處能一臉惶急的跑進來,喝道:“何事驚慌”

“蕭幹帶兵打進來了。”

李處溫聽了聽,外面並沒廝殺聲,也知道自家兄弟德性,把枕邊的耶律淳手札扔給李處能,氣道:“拿這個去攔住蕭幹,他敢硬闖就殺,慌什麼”

李處能手忙腳亂的接住手札,爲難道:“蕭幹勢大,恐怕攔不住。”

李處溫被兄弟的懦弱樣子氣得險些吐血,喝道:“攔不住也要攔,否則我們滅門之禍不遠了。還不出去。”

李處能看到哥哥要殺人的樣子,也不敢再多呆,匆匆拿着手札往府外而來。

被李處能調來的漢人將校都已擁在府前,看到李處能出來,慌忙問道:“我們怎麼辦”

李處能咬牙道:“我們有天錫皇帝密札,怕他作甚,跟我去攔住他。”

一衆漢人將官看李處能下令,便也都跟着李處能往前迎來。

沒走多遠,便撞到逼來的蕭幹兵馬。

李處能看到蕭幹帶兵而來,大喝道:“天錫皇帝密札在此,誰敢放肆”

“你且拿來,我看看。”

蕭幹也不畏懼李處能身邊的將士,打馬直往李處能跟前走來,沿途將士不敢阻攔蕭幹,紛紛退開。

李處能也被蕭幹氣勢所懾,把密札遞給蕭幹。

蕭幹拿過手札也沒看,直接放入懷裡,拿起手中黃布,喝道:“太后懿旨,追回天錫皇帝手札,免去李處溫都元帥之職,各部各回營地,違者以謀反論處。”

李處能沒想到蕭幹會來這一手,頓時愣在當場。

蕭幹也不猶豫,當即命令麾下兵馬開始驅散漢兵。

李處溫趕出府來時,漢兵已被趕散大半,只好無奈接了太后懿旨。

蕭幹耀武揚威的帶兵在太尉府外轉了一圈,才讓兵馬退去。

李處能被李處溫訓斥了一頓,出了太尉府,害怕蕭太后還要報復,尋了一個寺廟便削髮爲僧了。

李處溫聽得李處能失蹤,也是大懼,正要帶着家小逃跑時,宮中侍衛已經把太尉府圍住。

父子兩人被拿到太后跟前,李處溫道:“太后因何拿我們”

蕭太后冷笑道:“你密謀挾持本後歸樑,還不認罪”

李處溫原本還以爲是趙履仁事敗了,聽到蕭太后這般說,便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們父子對天錫皇帝和太后都有扶立之功,應該世代受寬恕優容,怎能因讒言問罪”

蕭太后身邊都是契丹護衛,他根本無法調動,談何挾持蕭太后。

蕭太后也不再客氣,斥道:“若不是你們逼秦晉國王篡位,他也能留一個賢臣之名。誤秦晉國王的都是你父子,你們有何功勞可言。”

李處溫聽得蕭太后這般說,也知道是蕭太后要泄私憤了,閉口不言了。

蕭太后當即讓人歷數李處溫罪過,然後處斬了李處溫父子,抄沒其家。。。

:感謝書友“土依水中”“我的小君”“龍心悅”打賞

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事將起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神下凡第四百二十四章 兇悍百姓第九十一章 梁山印象第三百六十三章 東京民心第四百二十章 強攻繼續第四百三十四章 輕取鹽州第五百一十六章 岳飛戰兀朮第二百七十六章 路遇仇家第七十三章 呂方郭盛第三百二十六章 我會努力的第二百一十四章 石秀對燕青第三百五十一章 照夜玉獅子第四十八章時遷盜甲第一百零八章 鐵打的武松第三百二十章 對付文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宋江吐血第一百二十章 侯健薛永第四百二十一章 一拳之威第二百一十五章 鐵臂膀蔡福第一百四十九章 殷天錫的瘋狂第三百九十四章 捉李乾順第五百一十二章 向日宣戰三江感言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娘送妾第三百三十三章 任金奴第九十五章 三關招賢第二百七十章 火燒水師第二百四十一章 高俅領兵第三百三十一章 邸報小報第一百九十八章 吳用吃癟第七十一章 說降黃信第三章 鄆城括田第三百八十章 西夏一品堂第二百八十章 昏君奸臣第一百四十六章 張清賭鬥第六十五章 大婚(下)第二百三十章 鎮壓二孃第五百一十八章 局勢逆轉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夏連敗第二百三十八章 黑火藥初現第三百四十三章 河北形勢第五百二十二章 東征日本(一)第二百六十章 血的代價第一百四十二章 沒羽箭張清第二百七十六章 路遇仇家第一百三十六章 淫亂靈堂第四百三十七章 部落危機第三百六十七章 票號利國第四百七十三章 太學開講第一百五十五章 高廉招安第四百三十二章 第一美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曾長者第四百八十章 大軍南下第二十一章 替天行道第二百零八章 慷慨盧俊義第二百零三章 單騎挑營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俊下江南第一百六十二章 霸王弓現第三百二十五章 太子宮第四百二十七章 斷臂求生第二百九十六章 扣押百官第二十四章 空城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誘盧俊義第三百九十七章 百羊宴第一百五十章 急先鋒索超第四百八十六章 初試鋒芒第三百七十一章 征服準備第四百六十一章 田虎被擒第一百八十八章 奸猾高俅第八十一章 摩尼教徒第二百一十三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夏連敗第四百三十三章 穿越瀚海第二十八章 活捉董平第十一章 初進東京第二百零四章 吳用兵敗第二十七章 董平激將第五百零一章 北伐第四百零二章 賞移口第三百八十七章 猛將如雲第三百二十六章 我會努力的第四百七十三章 太學開講第三百四十一章 募敢戰士第一百八十七章 小七戲高俅第三百一十章 教頭王進第四百九十章 邕州內外第一百五十一章 急先鋒對霹靂火,第四百五十六章 破前軍第二百一十二章 忠僕燕青第三十二章 滅祝家莊第九十七章 打虎武松第四百七十章 太子宴第一百五十七章 隱相點兵第一百八十一章 萬姓交易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四十章 淫婦毒計第一百二十三章 二孃探牢第一百三十五章 高廉出手
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事將起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神下凡第四百二十四章 兇悍百姓第九十一章 梁山印象第三百六十三章 東京民心第四百二十章 強攻繼續第四百三十四章 輕取鹽州第五百一十六章 岳飛戰兀朮第二百七十六章 路遇仇家第七十三章 呂方郭盛第三百二十六章 我會努力的第二百一十四章 石秀對燕青第三百五十一章 照夜玉獅子第四十八章時遷盜甲第一百零八章 鐵打的武松第三百二十章 對付文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宋江吐血第一百二十章 侯健薛永第四百二十一章 一拳之威第二百一十五章 鐵臂膀蔡福第一百四十九章 殷天錫的瘋狂第三百九十四章 捉李乾順第五百一十二章 向日宣戰三江感言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娘送妾第三百三十三章 任金奴第九十五章 三關招賢第二百七十章 火燒水師第二百四十一章 高俅領兵第三百三十一章 邸報小報第一百九十八章 吳用吃癟第七十一章 說降黃信第三章 鄆城括田第三百八十章 西夏一品堂第二百八十章 昏君奸臣第一百四十六章 張清賭鬥第六十五章 大婚(下)第二百三十章 鎮壓二孃第五百一十八章 局勢逆轉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夏連敗第二百三十八章 黑火藥初現第三百四十三章 河北形勢第五百二十二章 東征日本(一)第二百六十章 血的代價第一百四十二章 沒羽箭張清第二百七十六章 路遇仇家第一百三十六章 淫亂靈堂第四百三十七章 部落危機第三百六十七章 票號利國第四百七十三章 太學開講第一百五十五章 高廉招安第四百三十二章 第一美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曾長者第四百八十章 大軍南下第二十一章 替天行道第二百零八章 慷慨盧俊義第二百零三章 單騎挑營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俊下江南第一百六十二章 霸王弓現第三百二十五章 太子宮第四百二十七章 斷臂求生第二百九十六章 扣押百官第二十四章 空城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誘盧俊義第三百九十七章 百羊宴第一百五十章 急先鋒索超第四百八十六章 初試鋒芒第三百七十一章 征服準備第四百六十一章 田虎被擒第一百八十八章 奸猾高俅第八十一章 摩尼教徒第二百一十三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夏連敗第四百三十三章 穿越瀚海第二十八章 活捉董平第十一章 初進東京第二百零四章 吳用兵敗第二十七章 董平激將第五百零一章 北伐第四百零二章 賞移口第三百八十七章 猛將如雲第三百二十六章 我會努力的第四百七十三章 太學開講第三百四十一章 募敢戰士第一百八十七章 小七戲高俅第三百一十章 教頭王進第四百九十章 邕州內外第一百五十一章 急先鋒對霹靂火,第四百五十六章 破前軍第二百一十二章 忠僕燕青第三十二章 滅祝家莊第九十七章 打虎武松第四百七十章 太子宴第一百五十七章 隱相點兵第一百八十一章 萬姓交易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四十章 淫婦毒計第一百二十三章 二孃探牢第一百三十五章 高廉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