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成聖不裝逼,如錦衣夜行
宋州,方家。
十數人聚在房中。
方臘端坐在上方主位,若紅棗般的面龐滿是笑容,昂首大笑,暢快淋漓。
“好,好,好。”
方臘連說了三個好字,這纔看向衆人,歡喜道:“道門門主證得聖人之位,我等兄弟的機會終於來了。”
衆人聞言,喜不自禁。
他們關注道門已經有段時間。
若非因爲宋州距離關外比較遙遠,而他們家小又全在宋州,很多人早就去關外投靠道門了。
本來他們是想着等道門入關,然後直接投了道門。
卻不承想,尚未開始行動,竟然得到了這樣一個驚天消息。
道門門主發大宏願,得天地認可,成聖了!
這對他們來說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道門門主成聖,自此以後天地間能與道門門主相比的強者屈指可數。有了聖人坐鎮,道門縱然被天下權貴與禮教排斥,也必然有一席之位。
衆人議論紛紛。
“早在當初見劉聖賢破解雲苗之爭,便知道他不是一般人,但未曾想到才短短時間竟然已經得到天地認可,成就了聖位。”
“那可不是,誰能想到劉門主如此強悍,短短時間就幹出了這樣的大事。”
“說來也是奇怪,歷來向天下發下宏願,哪個不是經過漫長準備,聲勢浩大。但之前也沒聽說過道門有準備祭祀天地,更別說許下大宏願了。”
“甭管道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準備,結果就是道門成功了,劉門主成就聖人之位。咱們沒必要糾結過程,只需要關注結果就行了。現在道門有了聖人,這天下間想要投靠道門的人,可就多了去了。咱們兄弟原本想要等道門入關,然後投了道門,現在卻是得改一改策略。”
“大哥,道門門主成聖,必然引得天下羣雄投靠,我們要是在宋州繼續等下去,只怕連殘羹剩飯也吃不上了。”
“如今道門門主成聖,按照傳統接下來應該會有三法三傳,以應上體天心,下應民心。”
“三法三傳,那是什麼東西?”
“三法三傳,就是三次講道,三次傳法,向天下衆生傳授自己成聖的理念,以及自身掌握的神通,術法等等。自古以來,凡有強者成聖,都會進行三法三傳。院主無名,天帝,神皇,長生天,都走過這一步。”
“其實三法三傳除了傳法傳道,向天下人證明自己的實力外,還有很多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是爲什麼歷代聖人都會選擇的道路。”
“居然還有這種事情,不過傳法傳道除了證明實力還有什麼用途?”
“那可就多了。”
“其一:聖人之所以能成聖,是因爲向天地發下宏願。需得完成宏願,纔算是真正的聖人。所以聖人許下什麼宏願,就得按照宏願去做。如道門門主劉聖賢的宏願是讓天下百姓再無飢寒交迫,他就得宣揚自己的理念,讓天下人能夠理解自己的道理,並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做,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對天地的許諾。”
“所以,第一點,可以說是聖人的需求。他們必須這麼做,才能完成自己的理想,實踐自己的理念。”
“這倒也是,當今天下,別說那些賤籍賤戶的普通人,就算是咱們這樣的普通修行者都不被當成人看,哪來的公平可言。天下雖大,然普通百姓縱然是在順風順水的好年景,也未必能有多少存糧,想要衣食無憂真是太難了。別的不說,道門門主要是能做到他許下的宏願,真是我人族萬古唯一的聖賢,當爲天下人傳頌。”
“可惜啊,太難了。想要天下百姓人人衣食無憂,安居樂業,怎麼可能做到。哎,道門門主還是心太善,不該許下這樣的宏願。”
“去去去,瞎說什麼,劉聖賢可憑藉這大宏願成聖,這就代表受到了天地認可,這個想法,這個理念,都是天地所需。人家有這個想法,並且願意去做,這是什麼樣的精神,什麼偉大的人格,咱們不去幫忙就算了,怎麼能在這裡給聖賢說喪氣話。”
“好了,好了,諸位兄弟莫要爲了這點小事爭吵。咱們繼續聽聽,這三法三傳還有什麼門道。說不定咱們還能跟着沾光,得到聖人傳承。”
“咳咳,這其二啊。”
“確是爲了立威!”
“立威?”
“對,立威。”
“早年院主無名成就聖人,是我人族第一尊聖人。隨後成功證道的是神皇,長生天,最後纔是大夏天帝。早年院主無名成就聖人的時候,力壓天下,衆生不敢與之抗衡。但等到神皇成就聖人的時候,情況就已經發生了變化。”
“當年神皇成聖,三法三傳,最後的傳法地點,就是書院。”
“與書院諸多強者辯法,引得天下衆生關注。最終神皇與院主過了一招,雖不曾得知勝負如何,但也因此得到天下人的認可,坐實了聖人之位。”
“再比如說天帝。”
“天帝是四尊聖人中最晚成聖的強者,當天帝成聖的時候,天下格局幾乎已經固定。”
“大夏佔據東方,長生天佔據北方,天道教佔據西方,南疆因爲貧瘠,以及雲夢澤這個不安定的因素,一團散沙。天帝三法三傳,第一傳是齊州,齊州爲了大夏天朝沿海地區,時常受到來自海外的修行者掠奪,海盜殺之不絕,滅之不盡。”
“天帝到了齊州,在齊州海岸向衆生傳法授道,留下定海神針一根。從此以後,齊州再無海盜肆虐。”
“關於定海神針的傳說,諸位兄弟應該並不陌生。”
“聽說過,相傳這定海神針玄妙無雙,是天下一等一的至寶。定海神針不僅可以平定海浪,還有護國安民的神力。可自行偵查違反大夏天條的修行者,將之誅殺。自從有了定海神針,齊州國泰民安,再無禍患。”
“臥槽,原來定海神針是這麼來的。”
“天帝第二站,則是九重天關。”
“在九重天關傳法之後,留下自身佩劍懸在天關的城牆之上,可殺敵於百萬裡之外。從此以後,南疆平定,再無入侵大夏天朝的行動。”
“這個我知道,據說當時天帝傳法,南疆有很多頂尖強者都去了,與天帝在天關辯法。最後無不被天帝駁得啞口無言,更有人出言不遜,結果被天帝斬殺當場。”
“哈哈哈,這事當時鬧得挺大,甚至被編排成了戲劇。”
“天帝的第三法,則是西方潼關。”
“潼關是我大夏天朝與天道教接壤的軍事重鎮,長年因爲兩國摩擦發生戰事。天帝抵達潼關,邀約天道教神皇辯法。這場辯法的結果不得而知,但天道教並未宣傳,且此後數百年再無入侵之舉,想來應該是平手,甚至可能天帝還要更勝一籌。”
“不論結果如何,三法之後,天帝的聖人之位穩固。而今數百年過去,天帝的修爲日益增進,更是有天下第一強者的美稱。”
“可若非當年三法三傳,平了東海,定了南疆,勝了神皇,如何還能有今天的局面。”
“這就是三法三傳的用途,立威,以證自身。”
“這麼說倒是有道理,自從天帝三法三傳之後,別說國外了,咱大夏天朝內部不也安定了許多。那些個諸侯王,可是比以前老實多了。”
“原來三法三傳是這麼個情況,以道門的情況,劉聖賢必然也要走三法三傳的道路,向天下衆生傳道,立威,以證自身。只是不知道劉聖賢的三法三傳會往哪裡去,這應該是道門未來的發展方向吧。”
“老大,劉聖賢即將展開三法三傳,咱們兄弟也不能就這麼等着吧。”
“要我說,咱們不如現在就行動,投了道門。”
衆人得知三法三傳的重要性後,紛紛勸諫,表示應該早作準備。
“諸位兄弟所言甚是。”
方臘撫須思索道:“不過我等家小,基業,全在宋州,直接離開宋州投奔道門也不現實。”
“我決定讓亳兒前往關外走一遭,最好能加入道門,追隨劉聖。亳兒可入天墟,我們宋州和關外雖然相隔甚遠,但能通過天墟溝通,還是要方便很多。”
亳兒,全名方亳,是方臘的長子。
因爲得到方臘的傾心培養,方亳年紀輕輕已經是三境通神境的修爲,在方臘的小團隊中屬於很不錯的高手了。
且其性格溫和,做事穩重,向來受衆人敬重。
聽得方臘的決定,衆人全無意見。
畢竟偷天難得,在方臘的小團隊中,能通過偷天進入天墟的修行者少之又少。沒有了天墟這個溝通渠道,想要傳遞信息就變得非常困難了。
若不能及時傳達關外道門信息,送人前往關外也就沒有了意義。
方臘與衆兄弟們商議之後,當即派遣方亳帶着少量親信前往關外。
而方臘,王聰兒,並非天下間唯二做出類似決定的人。
唐州王仙芝,明州張獻忠,趙州冉閔等等,天下間因此而動的修行者數不勝數。打着劉賢名號起義,傳道,斂財的修行者更是數之不盡。
不過短短時間,自稱道門傳人的修行者遍佈大夏天朝各地!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出身卑微,鬱郁不得志!
而除了這些出身卑微,鬱郁不得志的修行者們,天下王侯權貴也在關注此事,甚至遠遠比普通修行者還要激動。
畢竟他們纔是天下的主人,是掌權者。
是這次衝擊的直接受害者。
道門,這個曾經他們眼中的小丑,一夜之間出了一尊聖人。
這實在是太刺激了。
誰能想到,那個才創建幾個月,之前被大家當成小丑的門派,突然間就成了有聖人坐鎮,成了天下最強大的宗門之一!
這個變化來得太突然,來得讓人措手不及。
對付道門,他們是樂意的。
畢竟道門的理念與他們不符。
道門的利益,衝擊了他們的利益。
但對付聖人,這就問題大了。
聖人之所以是聖人,並不是聖人具備凡人沒有的高尚品格,而是因爲聖人具有天下人難以匹敵的力量。
一尊聖人,即便是還沒有完成宏願的聖人,也得同級別的聖人才能對抗啊。
普通的道境強者可以抗衡,但幾乎沒有勝算。
以前對付道門,大家是十拿九穩,算定了道門翻不起風浪。即便道門背後有天帝相助,但那又怎麼樣?
天帝能以這種手段改革已經是極限,難道還能直接下令削藩?
不說他們這些外姓諸侯王會不會同意,那些皇室出身的諸侯王首先就不會同意啊。
削藩,就是要他們的命。
要命,那就得拼命。
天帝當年許下宏願,平定神州,八方安寧,衆生歸順,得了天地氣運加持,成了聖人。
一旦天下皆反,天帝的實力也將受挫,甚至可能跌落聖人之位。
這就是天帝的顧慮,也是他們制衡天帝的最大枷鎖。
天帝想要改革,但也得看天下諸侯樂不樂意。
陛下何故造反,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不過時。
自古以來,想要改革進取的皇帝很多,但真正能做出成就的皇帝少之又少,中途放棄的更是爲數不少。不是因爲他們手下無人,也不是因爲他們愚蠢短視。
而是因爲他們手下的各種利益集團太多,掌握的力量太強。皇帝的改革必然要動這些集團的利益,也必然引起他們的反抗。
一個國家,一個大型組織,決不能當做一個整體去看待。
朝廷與百姓,不可能是一條心。
朝廷之內,廟堂之上,各省各部,文武百官,也不可能是一條心。
這是他們自身的地位所決定。
屁股決定想法。
身處不同的階層,不同的位置,大多數人首先考慮的必然是自身的利益。
而自身的利益與集體的利益,大多數的時候都是相反的。
天下諸侯不可能任由天帝改革,也不可能任由道門發展。但劉賢成聖,打破了他們原本的計劃,也讓一些諸侯的想法產生了改變。
有諸侯認爲,劉賢成聖威脅更大,必須用盡一切阻止他完成最後的蛻變,成就至聖。
但也有諸侯認爲,劉賢成聖,利弊難說。
道門的理念固然會衝擊禮教,衝擊禮法,但若是利用得好,何嘗不是對禮教和天帝的壓制。
一些諸侯想要渾水摸魚,等待天下大亂趁機擴張。
各地諸侯密切聯繫,讓天下變得更加混亂。
但這一切都不影響劉賢的心情。
他此時,正在與十三皇子暢飲說笑。
“殿下可有煉器法門,神紋符籙。”
劉賢摟着美人,喝着美酒,仿若花花公子,逍遙快活。
暢飲之餘,他一邊爲美人體檢,一邊向十三皇子問道。
煉器法門,神紋符籙,這是各門各派的機密,市面上幾乎買不到相關的秘籍。能買到的,也只有簡單粗糙的基礎。
那不是劉賢想要的東西。
他需要的是真正高深的,代表了這個世界最高端煉器技藝的秘籍。
這個世界煉器,就如同藍星的科技。
只有得到了煉器技藝的成果,劉賢才能更好地創造自己需要的,想要的世界。
他雖然強大,但還沒有自負到,認爲僅憑自己一人的智慧,可以勝過這個世界億萬修行者數千年,乃至萬年積累的文明成果。
得到這個世界的煉器法門,整理體系,進行全面的工業改革,研究能打開多元宇宙的至寶,找到回家的路。
這是劉賢當下最想做的事情。
“煉器手法,神紋符籙,本王倒是收集了一些。如果門主有需要,本王可讓人將府中收集的各種有關典籍整理一番,贈予門主一份影刻本。”
十三皇子明白劉賢的想法。
也明白這些東西的珍貴。
但與劉賢能帶來的利益相比,這些東西微不足道。
他沒有任何猶豫,果斷做出了決定。
“如此,多謝殿下。”
劉賢聞言,不由笑了。
爲了這些東西,他可是苦苦搜尋了很久。
只是可惜這個世界的知識封鎖太嚴重,幾乎與藍星春秋時期相仿。
修行秘籍,煉器典籍等等,無不是世家權貴們的不傳之秘,鎮族之寶,立足根基。外人想要閱覽這些至寶,做什麼春秋大夢。
至於說拍賣行拍賣秘籍什麼的,也就是做夢想一想。
能流傳到市面的秘籍,要麼是殘篇,要麼是垃圾,真正高端的秘籍根本不可能流落民間。
就算被人僥倖得到,誰會傻了吧唧地四處宣傳?
那不是找死嗎?
十三皇子的慷慨之舉,爲劉賢解決了一個很大的麻煩。
酒過半巡,宴會的氣氛融洽無比,十三皇子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如今門主已經成聖,可曾考慮三法三傳該去何方?”
劉賢眼瞼微垂,爲美人丈量尺寸的雙手也不由停了下來。
三法三傳,這個說法他倒是聽說過。
也明白三法三傳的真正意義。
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一句話。
爺現在牛逼了,說話你們得聽着。你們聽話,爺高興,你好我好。伱們不聽話,爺不滿意,咱們就得比劃比劃。
毫無疑問,這種赤果果的裝逼行爲很刑。
當然,也非常有用。
三法三傳是聖人立道的基礎。
劉賢雖然不是成聖引發的異象,只是一時無心造成了一點波動。但此時聽到十三皇子提到三法三傳,卻也意識到這是一個好機會。
一個快速改變世界的機會。
不就是裝逼立威嗎?
多簡單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