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但見這天突然忽熱忽冷一時飄雪一時下流火竟把那進軍要道上砸了一大坑。那元帥一看忙向那蘭道:“道長果是神機妙算不如就留在我軍中同享榮華如何。那蘭笑了笑拂袖而去不見了蹤影。那元帥看這天像變異莫測連軍師都傷了,怕再進兵全軍覆沒回去無法交代只得暫時退兵不提。話說賢者被綁了這半天此時心中說不出的淒涼,心想:“這是二進柴房了這次恐怕真的是無回天之力了。”於是傷感又作了一首詩:“福薄命淺唯自招,何恨時緣應不照,因果機緣皆有定。我命怎此慢嵯廖。”就在這時那個蒙面紗的姑娘突然出現,這賢者一看忙上前扯住她帶着哭聲道:“姑娘,姑娘我於你有何深仇大恨啊?你竟如此陷害於我啊?那女子道:“不是你想見到寶慧王我才幫你的?”如今怎麼又要埋怨與我?賢者道“:你那書信的內容着實害我阿?”那女子說道:“你怎麼這麼沒出息,在這裡哭喪着個膿包臉。想你曾經也是一位賢士,怎麼就連這小小的問題都解決不了。”那賢者答道:“姑娘你有所不知啊不是我不盡此心,實是有難處。”那女子問道:“你孤身一人又無牽掛有何難處?”賢者答道:“我雖是孤身但此命也甚有用處,想那是鄰國兵犯,必動刀兵難免傷生,我若有心助一絲之力豈不成了幫兇犯了罪孽。雖是那國與國之界分但都是衆生阿?我怎麼會爲了此國的衆生而傷害彼國的衆生。再者如若我流浪到他國去,豈不阻了我行者的去路。”那女子一聽笑到:“你還倒考慮周全是我誤會你了,不過我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那鄰國之兵已經退去。不時你就被放出去了”。說完那女子就不見了,賢者一聽十分高興心想道:“想是我常修善緣不傷生命,感的女菩薩特來救我。”不一會那門開了,賢者一看進來的是寶慧王連忙行禮。寶慧王說道“:想必你還是大德有福之人,剛說要拿你祭旗,那鄰國之兵就退去了,還有一神人到我夢中於你求情。所以我特來放你出去還要爲你接風”。賢者一聽想必是那女菩薩幫他於是馬上謝了寶慧王。賢者被寶慧王又帶到後院的閣屋裡,他心想恐又是見那大王。進的裡面只見那國王笑着主動迎了上去說道:“你可是真人不露相,太謙虛了。”賢者忙應道:“不敢只是國王的福德所致。在下實是學識淺薄不敢承國王誇獎”。寶慧王說道:“你想見我到底何事恐怕不是來幫我退兵的吧”說吧.”我不怪你。”賢者說道“:只因聽得寶慧王智慧超凡特來請教”,寶慧王說道“:我國中之事想你也不知,我之所以退隱只是我有心事所擾。回來靜心吧了。”那國王說道“:這其實怨我,他本爲丞相替我分擔不少國事,只是一年前有一老尚書剋扣軍費,他說這是擾亂軍心傷了將士的心定要重處,是寡人念他之前有諸多功勞又看他年邁並沒有重處,讓他回家養老去了。他一看我沒有重處就與我理論,他還幾次和我爭吵。沒想到有一天竟然辭官而去。我心實爲不忍就經常來這裡勸他,他說非讓我贏他一盤棋才答應與我回去,想我從小最多和他下到平手,也就盡力而爲了。”賢者一聽對國王說道:“那老臣爲何要剋扣軍費?”國王道“:那老臣對我說百姓生活艱難,早就提出酌減軍費的問題。我對他說這事你就和丞相商議吧。最後商議不成又鬧到我這裡來,大臣說如若不酌減軍費,百姓恐要生變。他說若減了軍費又恐軍隊動亂。寡人聽他倆人各說有理,就想了一個兩全的法子,可還沒實行又被他倆同時駁回。”賢者問道:“不知國王的兩全之法是什麼?”寶慧王接道:“王兄的倆全之法竟打起了商人的算盤。想那商人無利不起早甚會算計那懂的爲國分憂,想從他們腰包裡拿錢豈不是真的少假的多。並且商人關係着整個國家的交易渠道與經濟安全。如若強取必會導致三大問題的出現。”賢者問“:是那三大問題?”寶慧王答道:“這一,定會導致百姓的生計和心裡壓力加重定會怨恨朝庭。二定會卷錢逃亡鄰國。三,稍有不當定會使國家經濟陷入危機交易昏亂,如鄰國來犯應對不遐”。寶慧王說完,國王又說:“是啊王弟說的沒錯,當時他倆就是這麼勸寡人的。”又問道:“聽說你是賢德之人,想必也有運籌之功。這此退兵也有你的功勞。你有何建議?”賢者一聽忙答道:“不是在下不識擡愛,真的對治國打仗之事一竅不通。還請諒解。”還沒說完寶慧王怕賢者再說下去會惹怒國王就接到:“王兄之問太過君王御術,不如讓王弟問吧”?那國王應道“:好你問吧?”於是寶慧王說道:“想你是修行之人應該知道治世之道吧,”那國王笑着說道“:你問的更直接更難,治國乃治其一,已經甚難。何況治世乃是指周天之列國。豈不更難”。那賢者答道:“這不盡然,治國講其御術,而治世則爲自然。國王請想想是衆生有想時難啊還是無想時難啊?”國王一 時答不上來隨口應道:“都難 ……都難。”寶慧王說道“:賢者見解獨到。可否給國王講一下這無想之道?”國王接道:“先別說有想無想,你可先給寡人說說這商人該如何治理啊?怎麼能從他們身上榨出財來又不會使國家動盪?”賢者一聽心想這怎麼又問到政術來了,就看了一下寶慧王見寶慧王沒反應,只有勉強應道:“雖在下不懂治國,可大王執意要問我也只好說說,如若說錯還請大王末怪。”那大王道:“我不怪你你說吧。”賢者說道:“這商人的起源應在這錢幣出現之時,也都是百姓中之出身。古語曰:無中生有是也。在三皇五帝定倫之時,應在世襲制之始,物品之流通,交易者,交而易之,正如易曰:品物流形,萬國咸寧。”正說着那國王急道:“慢着!慢着!你還是別從起源說了還是就近點說吧。”賢者忙應道:“那好就往近了說。”寶慧王怕賢者緊張安慰道:“如是從起源說恐不知說到何時,你就就近的事說說吧”。賢者於是就說道:“如說到本國之事,應對國民之道德爲基,戒除邪行,常保清淨之心,如道德經曰:不貴難得之物,不起分別之心。太平之根本在於清淨無爲,清淨之根本在於常修於心,使心遠離諸賊,不起心魔。如是如此方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