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三)

“你不會閃啊!”丁一收回了腿,沒好氣地吼道。

“閃啥?你還真能往這裡招呼下去?”來者也是一副沒好氣的臭臉。

丁一冷哼了一聲:“收不住怎麼辦?這哪有個準的!”出腿時背對着對方,真的是不好說能不能收得住。

“你信不過自己?”

“這跟信不信得過有什麼關係?慢上一剎那,你該躺下腦震盪了!”

“但我信得過你。”

“去、去,你這什麼腔調?我聽着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離我遠點!”丁一仍然情緒不高。

來者也冷哼了一聲,卻是道:“你還真沒完沒了是吧?不怕告訴你,若是剛纔你不收腿,我便雙手纏住腳踝,縱身而起,絞住腿部,哼,這麼些天的巴西地面格鬥技,不是白練的,一個十字固,你就受不了了,你就得哭起來了。我到時先放一放手,你要起身之後不服氣,我繞到你身後,你知道麼?這是什麼?”他比劃着,“斷頭臺!你就不得不求饒了!”

丁一禁不住“撲哧”一聲笑了起來,倒了杯水遞給他:“行、行,你最利害,嘴上搏擊,天下無敵!你一個皇帝,能有點下限麼?”

能讓丁一在暴怒之時,還能收住腿的,不外也就是于謙、李賢、商輅、英宗這幾個人了。

而能這麼跟他無下限貧的,除了英宗,也沒有別人了。

英宗一身的白衣素帽,孫太后駕崩,他作爲兒子。總是要服喪的。

“你來做什麼?讓人知道了,那些言官又得說你了。”丁一從門口把涼了的晚飯拿進來。把托盤擱在腿上,將就着就要吃。

英宗看着。卻一把將托盤搶了過來。

“冷飯你也要搶?”

“你不能吃。”英宗很鄭重地對他說。

丁一就不明白了:“爲什麼?”

“餚中有肉。”

然後就是長久的沉默。

因爲孫太后駕崩了。

皇太后駕崩,大明都要服國孝,一年之內禁止宴樂婚嫁,以示哀悼,至少名義是得這樣,下面的百姓是否很嚴格這麼遵從,那是另外一回事。

單就丁一的身份來說,他怎麼也跑不了的。

這年代守孝,一般來說比較嚴正的。洪武七年定製,子爲父母皆斬衰三年,這期間不能成親,飲食上不要太過奢侈,最好吃素;出仕當官必然是不行的,已經當官如果沒有以丁憂爲由辭職,還會被彈劾。有比較苛刻的說法,還說守孝期間不能行夫妻房事。

丁一是義子,但入了玉碟。這封國公也是因着他是國姓爺的關係,所以怎麼也得齊衰一年吧?這當口,英宗教他不要吃肉,卻是爲着他好。免得被言官攻擊。

“何必假惺惺,若是當初你剛回來的時節,便是三年我也認了。這時節,臨走還要陰我一把。我還講究個啥?”丁一說着,從英宗上又把托盤拿了回去。

英宗倒沒有再扯過來。只是對丁一說道:“朋友的親長過世了,你這樣是不對的。”

他並沒有提起丁一是太后義子這一節,正如他從來沒有讓朱見深管丁一叫三叔一樣。

在英宗心裡,他看重的不是這個,朋友,貴在相知相重相信。

丁一望着他半晌,終於把那碟肉菜放下,端起碗扒拉起白飯,一邊嚼一邊說道:“你不去守靈?”

“我聽說民間守靈,總有親戚摯友相陪。”

“陪着打馬吊麼?”丁一不滿地嚕嘟了一句,三兩口扒完了飯,對英宗說道,“你等我一下。”轉身出得去,洗了個澡,這是得避着英宗做,以免他不痛快,這年頭,守孝理論上來說,也不洗澡的。這樣守着孝,神形枯涸,正是映出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悲痛來。

換了一身乾爽衣衫的丁一入得內來,就對英宗說道:“走吧。”

“去哪?”

“陪你守靈。”

“算了。”英宗搖了搖頭,對丁一說道,“我來,是爲你那摺子。”

丁一盯着他,嘆了一口氣:“不必說了,太累,我出海去了,莫蕾娜在埃及那邊,跟你說過這事的,帶幾個陸戰旅過去,怎麼也能打出一塊地盤來,我就去那吃軟飯好了,還能餓得死麼?”

英宗沒有說話,從袖袋裡掏出來,正是丁一那份摺子,三兩把撕得粉碎。

“你不信自己?沒事,我信你。”

很平淡的語氣,英宗說完點了點頭,便轉身離去。

“你跟上來做什麼?”他向着快步走到身邊的丁一問道。

丁一搖了搖頭道:“人死爲大,我當初也叫過她一聲孃的,算了。”

但英宗和丁一所沒有料到的,是孫太后並沒有這麼想着算了,不是死去萬事空的。

當丁一入宮陪英宗守靈的第二天,于謙和陳循就找過來了。

隨着而來的,還是內閣的閣臣與六部的首領官。

孫太后留下來的那份懿旨,到了這個時候才揭曉,是因爲于謙和陳循都明知這份懿旨是一塊燙手的火炭,能拖則拖爲好,過了頭七,終於拖不過去,因爲連離京師近的宗親,聽着風聲,都派了人來問,太后的旨意,到底是怎麼說?

孫太后的旨意,從字面上看,那真是通篇盡是滿滿的母愛。

不是給予英宗的,是給丁一。

首行是強調的丁一對國家的功績,然後又說:“一有拓地千里,平海萬頃之功,謂勇;經略邊陲,賦稅不下於江浙,治世有方,謂智;土木堡護駕,千軍盡潰而其不退,謂忠;今哀家遇刺,身爲盾,手刃獠,謂孝。是故爲彰忠孝,豈吝區區王爵?雖爲螟蛉,已入玉碟,儲君事之以叔,郕王待之以弟,蔭封亦足賜郡王哉!”

就是硬要封丁一爲郡王,把丁一吹得花兒一樣,不封王就跟天下交代不過去一樣;最後還不放心,說丁一是她義子,入了玉碟,要還不行,就以蔭封好了,還舉例,景帝是稱丁一爲御弟的,現在朱見深也是管丁一叫三叔的,那麼,憑什麼不封王?就不封王,封個郡王總行吧?

天見可憐,這生不公死不王的鐵律,就這麼硬生生被孫太后滿滿的母愛,給繞了過去。

丁一要按這懿旨所說的,按着蔭封賜了王,那就得跟大明其他宗室一樣,被圈禁。

英宗聽着臉色鐵青,冷聲道:“這時節哪有心思去議這等事?”

“聖上,總是得議的。”禮部那邊,卻就有尚書石瑁出來,這麼嗆了一句。

石瑁雖是進士出事,這人說好聽是篤實,說難聽就是犯“二”,犯二到什麼程度?有天上朝英宗叫他,這人“疾出班趨走,欲上右階,鴻臚寺呼止,方轉回御道,跪承旨”一叫他就跑出來,要衝過去英宗面前,被鴻臚寺卿提醒,纔回去按程式應答。要是普通人說不懂這些禮儀也罷了,或是小官從沒上過殿面聖的,也算了;這位可是禮部尚書,他就管這個的啊,能出這洋相,可見有多二?

這當口連於謙和陳循都不出聲,看得出英宗的不快,這位偏偏跑出來接着二,要說他講得不對還不行,太后懿旨,又不是臣子奏摺,皇帝難不成還留中不發麼?何況人死爲大的習慣在那裡,太后懿旨裡又說得頭頭是道,還專門託着于謙和陳循來辦這事,這哪能繞得過?

所以他說總是得議,要皇帝給個時候節點,道理不是沒有,就是二。

英宗當場就要發作了,還是丁一在邊上輕咳了一聲道:“臣有本奏。”

看着英宗點了點頭,丁一纔開口道:“皇帝至孝天下莫有不知,只是皇帝身負大明江山,卻不能不視國事,孝之道,重心不重跡,重跡貧家無孝子,以臣愚見,皇帝當守心孝三年,但尾七之後,卻還是須視事的。”

這算是滿足了士大夫階層的對於禮制的需求,也同時滿足了于謙、陳循這些朝廷大佬的需求,皇帝不上朝廷,這年月又沒立憲,首輔也沒有丞相的地步,就算于謙把握相權,也沒有真如丞相一般,有自己手下衙門辦差,很多事還是要跟皇帝通氣的,英宗這麼一守孝,連接着不上朝,朝廷很多事就辦不下來啊。

所以于謙等人當即就附議了,石瑁自然也是附議,只不過這位真心是篤實,退去之前還不忘跟英宗說上一句:“聖上節哀,待尾七之後,臣等再請聖裁。”要是眼光能殺人,大約英宗已把這廝凌遲了。

“你倒好,應了一個尾七,到時怎麼議?把你也跟那些宗室一般,找個地方圈着麼?”英宗沒好氣地這麼說道。

丁一笑着搖了搖頭:“尾七一過,我就爲太后駕崩之事,從天津出海,東征倭國,怎麼議都好,卻不是我能左右的事。”

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議,黃河的修繕款項是議不了的,秋來黃河多少都會有問題的,弄不到錢來修補安置民衆,就有許多人活不下去。

丁一自然不可能憑空生出錢來,不過幸好,戰爭總能帶來紅利。

特別是以丁一爲主導的戰爭。

ps:呼喚一下月票,這不又月底了。。。。

第3章 飛地(十二)第83章 其血玄黃(十八)第60章 交易(四)第5章 君臨(三)第5章 奪門(六)第1章 督廣西(三)第2章 篳路藍縷(十三)第8章 決鬥(十九)第114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六)第13章 進京(一)第4章 萬山在握(十)第22章 獨立顧八方(五)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第1章 督廣西(十四)第95章 天子賜顏色(七)第29章 江山萬里煙(十九)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三)第6章 會師(三)後記第105章 天子賜顏色(十七)第6章 歐洲(七)第8章 轉進(二)第17章 洗劍血成川(六)第5章 忠義無雙(十)第71章 把吳鉤看了(四)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九)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三)第3章 永鎮廣西(二)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一)第30章 或言堯幽囚(三)第4章 出印度洋(十四)第4章 新君(九)第113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五)第7章 風蕭蕭(二)第1章 入埃及(十六)第5章 忠義無雙(十五)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七)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七)第2章 定埃及(十二)第117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九)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二十)第29章 或言堯幽囚(二)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三)第1章 督廣西(二十八)第34章 幽懷恨無句(四)第4章 新君(五)第7章 風蕭蕭(五)第5章 忠義無雙(四)第109章 血腥序幕(六)第6章 歐洲(八)第7章 考較(一)第5章 君臨(一)第5章 忠義無雙(十四)第8章 決鬥(十四)第14章 進京(二)第8章 決鬥(三)第9章 風*流*眼(二十)第1章 風吹海不平(九)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七)第120章 待從頭(三)第6章 歐洲(十)丁一的奮鬥l六第17章 江山萬里煙(七)第5章 奪門(十九)第1章 風吹海不平(四)第51章 工欲善其事(一)第2章 遠航(十三)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十)第95章 萬事皆備(十四)第1章 督廣西(二十)第69章 把吳鉤看了(二)第117章 血腥序幕(十四)第8章 轉進(十三)第8章 決鬥(八)第5章 奪門(五)第5章 租界(三)第4章 新君(十八)第84章 虎脫柙(四)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六)第5章 租界(九)第11章 威脅(一)第1章 入埃及(十二)丁一的奮鬥三十六第78章 贏取自由身(三)第3章 立儲(十六)第6章 傷別離(十七)第4章 退婚(二)第9章 風*流*眼(九)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六)第2章 定埃及(十五)第1章 風吹海不平(三)第7章 猙獰(十二)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九)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一)第1章 督廣西(三)第1章 入埃及(十八)第51章 工欲善其事(一)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七)第71章 把吳鉤看了(四)
第3章 飛地(十二)第83章 其血玄黃(十八)第60章 交易(四)第5章 君臨(三)第5章 奪門(六)第1章 督廣西(三)第2章 篳路藍縷(十三)第8章 決鬥(十九)第114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六)第13章 進京(一)第4章 萬山在握(十)第22章 獨立顧八方(五)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第1章 督廣西(十四)第95章 天子賜顏色(七)第29章 江山萬里煙(十九)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三)第6章 會師(三)後記第105章 天子賜顏色(十七)第6章 歐洲(七)第8章 轉進(二)第17章 洗劍血成川(六)第5章 忠義無雙(十)第71章 把吳鉤看了(四)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九)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三)第3章 永鎮廣西(二)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一)第30章 或言堯幽囚(三)第4章 出印度洋(十四)第4章 新君(九)第113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五)第7章 風蕭蕭(二)第1章 入埃及(十六)第5章 忠義無雙(十五)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七)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七)第2章 定埃及(十二)第117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九)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二十)第29章 或言堯幽囚(二)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三)第1章 督廣西(二十八)第34章 幽懷恨無句(四)第4章 新君(五)第7章 風蕭蕭(五)第5章 忠義無雙(四)第109章 血腥序幕(六)第6章 歐洲(八)第7章 考較(一)第5章 君臨(一)第5章 忠義無雙(十四)第8章 決鬥(十四)第14章 進京(二)第8章 決鬥(三)第9章 風*流*眼(二十)第1章 風吹海不平(九)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七)第120章 待從頭(三)第6章 歐洲(十)丁一的奮鬥l六第17章 江山萬里煙(七)第5章 奪門(十九)第1章 風吹海不平(四)第51章 工欲善其事(一)第2章 遠航(十三)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十)第95章 萬事皆備(十四)第1章 督廣西(二十)第69章 把吳鉤看了(二)第117章 血腥序幕(十四)第8章 轉進(十三)第8章 決鬥(八)第5章 奪門(五)第5章 租界(三)第4章 新君(十八)第84章 虎脫柙(四)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六)第5章 租界(九)第11章 威脅(一)第1章 入埃及(十二)丁一的奮鬥三十六第78章 贏取自由身(三)第3章 立儲(十六)第6章 傷別離(十七)第4章 退婚(二)第9章 風*流*眼(九)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六)第2章 定埃及(十五)第1章 風吹海不平(三)第7章 猙獰(十二)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九)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一)第1章 督廣西(三)第1章 入埃及(十八)第51章 工欲善其事(一)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七)第71章 把吳鉤看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