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9 土司之議

旨意傳下,沒多久,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在掌印太監曹化淳的引領下,到達了文華殿內。幾乎與此同時,首輔溫體仁,領着內閣輔臣也到了。六部尚書,倒時候陸續而至,不過都是剛接到旨意,就趕過來了。時間上也相差不多。

崇禎皇帝到了之後,便把雲南和安南的情況說了一遍,而後嚴肅地問道:“土司屢有反叛,對此,諸卿有何看法?”

文華殿內沉默了一會後,溫體仁是首輔,當先表態道:“陛下,改土歸流之策,觸動土司利益甚大。洞吾一戰,叛亂的那些土司,全部改爲流官制。這一次是多達六個之多。在雲南境內,當有不少影響。臣以爲,如若朝廷明確,忠於大明者,不會有改土歸流,則土司之心定也。鎮壓普名聲之亂,也是易如反掌!”

他開了頭之後,戶部尚書畢自嚴也出列奏道:“首輔所言極是,如此一來,不費朝廷一兵一糧,光是用周邊土司之兵,就能平定阿迷州之亂。甚至可以令這些土司出兵安南,鎮壓叛亂,也不是沒有可能!”

禮部尚書徐光啓,如果在原本的歷史上,此時的他,已經是重病亡故。但在這個位面上,沒有那麼多操心的事情,皇上還推廣科學知識,推廣高產作物,這極對了他的胃口,使得他身體竟然不錯,精神奕奕地,一點事情都沒有。

他在前兩年的時候,作爲推廣高產作物的欽差,曾去過安南,因此對安南的瞭解比較多。雲南土司這邊,他倒是沒去,當時是從安南直接去了河套的。因此,他沉吟之後,跟着出列奏道:“安南南北對持久矣,老臣估計,如若沒有外人挑撥,南方阮氏斷然不可能如此破釜沉舟,賭上了全部,到了你死我亡的地步,甚至還不惜挑動雲南土司叛亂。”

司禮監的太監一行人中,爲首的曹化淳在暗地裡瞅了好幾眼皇上,等到徐光啓說完之後,他也出列奏道:“陛下,奴婢以爲,徐尚書所言極是,這些土司安撫使等蠻夷臣子,但有一點實力,便會蠢蠢欲動。不管是有人挑撥也好,還是有其他由頭也罷,他們就是一羣喂不飽的白眼狼,趁着主人不注意,就會露出牙齒,不服管教,甚至反噬主人。”

說到這裡,他停了停,提高了嗓門,鄭重地尖聲奏道:“奴婢以爲,改土歸流之策不可變也!”

比起外臣,哪怕是溫體仁對崇禎皇帝也已經很瞭解了,但也不及曹化淳對崇禎皇帝的瞭解。也是因此,雖然首輔提出了看法,但他卻提出了和首輔完全不同的意見。這一點,別人或者有點詫異,不知道他爲何和首輔這麼唱對臺戲,但他手下那些秉筆太監,卻大概猜了出來是什麼原因。

因此,他手下的那些秉筆太監,都一個個跟着出列,用他們自己的話,來附和曹化淳的看法。

頓時,文華殿內,就有了兩種不同的意見。

一是以首輔溫體仁、戶部尚書畢自嚴爲代表的,覺得改土歸流影響太大,如果朝廷能明確不主動進行改土歸流,也就是土司自己不作死,就不會對其進行改土歸流,這樣的話,雲南土司之亂能很快平定,甚至安南之亂都可以藉助土司之手來平定。

第二種意見就是司禮監全體太監的意見了,他們認爲土司之所以屢有叛亂,就是因爲土司這種制度所引起的,因此,朝廷必須堅決貫徹改土歸流,以絕後患。

而徐光啓則是有點鬱悶,他只是對安南發表了看法,卻被曹化淳給借用,好像他是站在了司禮監這邊了。

始作俑者崇禎皇帝,倒是不動聲色,並沒有開金口斷優劣。說句實話,底下這些臣子其實都沒有說錯,無非是溫體仁這一派,着眼於眼前,針對阿迷州和安南的叛亂,給出了具體可行的對策;而司禮監曹化淳這邊,則是對於土司這種世襲制度的認識,着眼於未來,覺得要堅決廢除這種國中之國的前朝遺策。

對此,崇禎皇帝也很容易理解,之所以有這兩種意見,無非是屁股問題。首輔溫體仁是大明的外管家,對整個大明負責,很珍惜目前大明好轉的局面,不想大動干戈,儘量減少西南動亂的影響。

而曹化淳等人,則是大明的內管家,更側重於服侍皇帝,以皇帝的意志爲自己做事的原則。至於爲此要付出多大代價,不是不考慮,卻沒有溫體仁這個外管家考慮地多。很明顯,曹化淳從蛛絲馬跡中,捕捉到了皇帝的意圖,因此態度鮮明地站了出來。

文華殿內的這些臣子,都熟悉崇禎皇帝處理政事的風格。事先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但皇帝拍板之後,就不能再有暗地對抗的做法了。因此,他們從各自的角度說完了看法之後,就都把目光轉向崇禎皇帝,等着他來下結論了。

崇禎皇帝掃視着底下臣子,臉色嚴肅地說道:“我大明開國以來,可有屈辱求和過?可有向誰低頭過?我大明,只有戰死的皇帝,沒有跪着求生的皇帝!土司雖多又如何?敢有叛亂,有一個滅一個,這是原則,絕沒有妥協的可能。只要在大明的國土之內,就不能有國中之國!開國之初的藩國,比起如今的土司如何?不也全部削掉,改土歸流之策,必須是要貫徹實施的。朝廷聲明不主動改土歸流,斷然不可!“

成祖五徵蒙古,最終死在了最後一次的征討中。雖然是病死,可領軍爲國爲戰,說是戰死也不爲過。明英宗,土木堡被俘,也沒有求饒而引着敵人回來。開國之初的藩王,都是有藩國的軍政大權,不管是領地還是財力,又或者是軍力,更不是現在的土司能比。

崇禎皇帝的這番話,一個個地反問出來,文華殿內,頓時再沒有其他聲音。皇帝的態度,是非常的明確!

他說完之後頓了頓,看了眼溫體仁和曹化淳,見他們全都低着頭做恭聽狀,便和緩了點口氣說道:“當然,改土歸流之策,也不能立刻公開宣佈實施。至少在眼下,還不行。雖然有的土司沒想着對抗,可要如同眼下這般,有人以此爲藉口蠱惑他人,就算西南土司全部都反,朕亦有信心能鎮壓下去!但如此一來,百姓苦矣!”

之前的話,是否定了溫體仁這些人的提議,而剛纔這話,又是對曹化淳這邊的否定;文華殿內的這些人,都不以爲怪。他們明白,皇帝是綜合了衆人的看法,有了自己的見解。剛纔那些話,也只是就事論事,並不是針對誰。因此,他們都靜靜地聽着,等待崇禎皇帝把話說完。

“因此,對西南土司,朝廷就保持目前的態勢,改土歸流與否,讓各地土司自己去猜好了。那些心懷叵測的土司,就讓他們猜疑,讓他們反叛,都暴露出來。朕就等着他們跳出來,要是當地沒有實力平叛,朕的百萬邊軍,還有朕的新軍都閒着了,正好拿來練兵。”

崇禎皇帝說到這裡,轉頭看向禮部尚書徐光啓,對他說道:“徐卿,服舍違式和童校相關,在土司領地,也得貫徹下去,此乃國策,只要大明所屬,無有例外。”

土司能穿蟒袍麼?顯然不可以,不管哪朝都不可以。服舍違式當初雖然沒有針對土司,可如今拿來強調,照樣是可以的。這也等於是向土司領地的官紳收取個人所得稅了。而這些錢,多是用於當地,比如建童校,比如修路鋪橋等等。和大明其他地方,並無二致。

“遵旨!”徐光啓稍微一愣,隨後立刻回答道。

崇禎皇帝得到迴應,便看向底下所有人,認真地說道:“朝廷施恩於土司領地內的普通百姓,他們便能知道朝廷的好。以後一旦土司想反叛,那些百姓也不會死跟着土司作亂。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用於土司,也是行之有效的。如此,溫卿……”

“臣在!”溫體仁聽到,立刻躬身候旨道。

崇禎皇帝看着他,繼續說道:“派往西南的流官,吏部選人,內閣也要審覈,必須是真正的親民官,能造福當地百姓。那些土司,是巴不得朝廷派去的官員引起民憤,引起民亂,他們纔好渾水摸魚!”

“微臣遵旨!”內閣一聽,也不看吏部尚書的臉色有點難看,當即領旨道。

崇禎皇帝則更是不管這些,又點名了王承恩道:”東廠這邊,也要派出番役,暗地查覈流官!回頭朕要和都察院這邊對照查驗。“

在秉筆太監隊列中的王承恩當即出列,大聲地恭聲領命!他是東廠提督,同時也兼任秉筆太監。

如果說以前的時候,大明官員都對西南比較輕視,不太在乎當地的民情民心官聲,可此時皇帝做了這些部署,有了明確的旨意,基本上也沒人敢不重視了。

“等到天時地利人和,便是朝廷對所有土司攤牌之日,朕就不信,等到那時候,還有多少土司敢反叛!”崇禎皇帝冷聲喝道,“就算有反叛,朕的軍隊也不會是吃素的!”

他說完這些,算是對西南土司這邊的事情有了定論。對於目前雲南阿迷州之亂和安南之亂,則是暫不平亂,先做準備,看是否還有其他土司跳出來作亂,回頭一舉平定。

這次會議的最後,崇禎皇帝又對溫體仁說道:“徵遼大軍如今已經在返程途中,內閣牽頭,對於衆將士的封賞,也必須在年底之前確認完畢。還有朝鮮那邊,郡縣計劃也得先有所準備。”

“微臣領旨!”溫體仁聽了,連忙應下。這個倒是皆大歡喜的開心事,殿內的氣氛似乎一下就好轉了不少。

如今,朝鮮戰役已經打完。當然,其實也不能叫打完,換成趕完更合適點。曹變蛟領着新軍就追着多爾袞的滿清殘餘,每天就保持着二十來里路左右,前探的夜不收剛好能和滿清殘餘吊後面的探馬接戰。

這種斥候戰,一開始的時候,滿清探馬還滿懷悲壯,想着爲了滿清的主力,爲了滿清的未來,努力屏蔽明軍夜不收。可幾次斥候戰打下來,這些滿清探馬被打掉之後,剩下的那些滿清探馬壓根就不敢和明軍夜不收死戰了。如果不是曹變蛟下了嚴令,明軍夜不收都能超過逃跑的多爾袞。

不給滿清殘餘以休息的機會,更不給滿清殘餘破壞糧田的機會,就這麼一路趕着,趕到了朝鮮半島的最東端,一直趕下了海。

躲起來的朝鮮百姓看到明軍成了主人,紛紛從躲藏的地方出來,然而,就算如此,朝鮮境內的人數也是少得可憐了。新軍組織這些百姓收穫糧食,除了保證新軍用量之外,其他糧食,則用於賑災,重建釜山、漢城和平壤三座城池。

說起來也真是可憐,偌大的朝鮮半島,被滿清禍害地已經沒什麼人跡了。不過殘留的朝鮮百姓,最恨的反而不是滿清,而是光海君,但光海君被多爾袞帶着跑去了倭國。

在明軍支持下的金樸鎮百姓,倒是沒死多少人。他們最先帶頭,強烈要求明軍留下來,呈送萬民書,要求天朝上國收了朝鮮,在這裡設郡置縣,這樣他們纔有安全感。

沒有任何意外,所有的朝鮮百姓,都表達了他們想成爲大明百姓的渴望。爲此,馮德華很高興,他指點金樸鎮的百姓,上了血書,萬民表,他會轉呈大明皇帝。另外,也讓這些百姓再送一份同樣的萬民表給大明遼東總督。

冬季即將來臨,新軍奉旨回京。朝鮮這三座城內的駐軍,由金州的東江軍負責。而遼東這邊的駐軍,則是山海關留守的關寧軍以及薊鎮、京畿之地的衛所軍隊負責。至於薊鎮和京畿之地這邊,則再從山西、陝西等大明其餘九邊的邊軍負責。也就是說,徵遼大軍將奉旨回京,而當地駐防軍隊,則由大明邊軍從陝西這邊開始,逐步東移。

感謝anniexie的打賞!

181 佈局854 必然如此587 什麼時候都可以386 攻城333 俠之大者(第四更)269 合作共贏481 英俄爾岱對上盧象升757 看傻了919 還沒有出世731 大清萬勝(第三更)692 明國要報大腿392 張定國的招供695 決斷1113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958 我就是范文程(第三更)288 曹文詔的苦心434 煮酒論英雄1108 刺探532 傳國玉璽31 君王死社稷499 開海禁的兩個難點(第三更)441 是飛魚服1303 成名之戰95 奴酋過來了1065 豪格的決定243 反常好多794 一點點的改變226 聊天羣模式切換60 沉迷女色919 還沒有出世23 暗潮涌動1310 虎狼之國962 追殺佟養性160 高興地往坑裡跳1133 值478 誠意136 驚天內幕1315 和翼騎兵的對決705 轟轟轟414 各自行動220 大老爺們381 朝鮮鉅變932 就不如你的意307 中伏346 晉地災情283 新得聊天羣系統1333 爲自己正名979 布大局1094 能不扯淡不?252 直言不諱(第四更)631 牛刀殺雞331 輿論要掌控1238 對倭策略的改變512 大明劉家將246 反轉405 安南都統使司154 這都是小意思(第四更)823 莫名其妙309 登萊巡撫?561 浴血奮戰的功勞一定要討回來509 籌劃洞吾(第四更)1053 將軍百戰死,朕呢?99 劉王氏的勇氣378 草原形勢985 從被動到主動162 大快人心(第三更)70 廷推抓鬮都滾一邊去195 重點1213 歷史車輪滾滾,擋着淘汰1142 人不自救孰能救之201 按釘子1165 他要戰那便戰!565 祭拜大明忠烈494 奇葩的接頭暗號(第四更)567 舉賢不避親(第三更)942 一定要配合演好戲1145 踏平呂宋814 他們有背景(第三更)246 反轉1179 漠北三族994 是皇上英明神武488 這是我二叔735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241 馬張是你1120 吏治427 推銷貨幣643 自知之明(第五更)678 請陛下指點(第四更)1271 說曹操,曹操到!(爲風蹤影的萬賞加更)1183 大人要你侍寢49 傳奇人生15 再加人1132 求援607 合約(第三更)112 勝利995 南洋按此例635 昨晚的好運(第三更)196 密商57 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55 上頭有人心不慌
181 佈局854 必然如此587 什麼時候都可以386 攻城333 俠之大者(第四更)269 合作共贏481 英俄爾岱對上盧象升757 看傻了919 還沒有出世731 大清萬勝(第三更)692 明國要報大腿392 張定國的招供695 決斷1113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958 我就是范文程(第三更)288 曹文詔的苦心434 煮酒論英雄1108 刺探532 傳國玉璽31 君王死社稷499 開海禁的兩個難點(第三更)441 是飛魚服1303 成名之戰95 奴酋過來了1065 豪格的決定243 反常好多794 一點點的改變226 聊天羣模式切換60 沉迷女色919 還沒有出世23 暗潮涌動1310 虎狼之國962 追殺佟養性160 高興地往坑裡跳1133 值478 誠意136 驚天內幕1315 和翼騎兵的對決705 轟轟轟414 各自行動220 大老爺們381 朝鮮鉅變932 就不如你的意307 中伏346 晉地災情283 新得聊天羣系統1333 爲自己正名979 布大局1094 能不扯淡不?252 直言不諱(第四更)631 牛刀殺雞331 輿論要掌控1238 對倭策略的改變512 大明劉家將246 反轉405 安南都統使司154 這都是小意思(第四更)823 莫名其妙309 登萊巡撫?561 浴血奮戰的功勞一定要討回來509 籌劃洞吾(第四更)1053 將軍百戰死,朕呢?99 劉王氏的勇氣378 草原形勢985 從被動到主動162 大快人心(第三更)70 廷推抓鬮都滾一邊去195 重點1213 歷史車輪滾滾,擋着淘汰1142 人不自救孰能救之201 按釘子1165 他要戰那便戰!565 祭拜大明忠烈494 奇葩的接頭暗號(第四更)567 舉賢不避親(第三更)942 一定要配合演好戲1145 踏平呂宋814 他們有背景(第三更)246 反轉1179 漠北三族994 是皇上英明神武488 這是我二叔735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241 馬張是你1120 吏治427 推銷貨幣643 自知之明(第五更)678 請陛下指點(第四更)1271 說曹操,曹操到!(爲風蹤影的萬賞加更)1183 大人要你侍寢49 傳奇人生15 再加人1132 求援607 合約(第三更)112 勝利995 南洋按此例635 昨晚的好運(第三更)196 密商57 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55 上頭有人心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