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 登基爲帝

這次的宴席一直用到了快中午時分,中間甚至有好幾次,有親衛過來稟告說某某某求見,都被他押後了。一直到皇太極覺得問得差不多了,感覺再也問不出東西了,才散了宴席。

他這時候的感覺,就如同後世鄉下的暴發戶,好不容易到了一次城裡,拿着錢買買買,把城裡想買的東西買了個遍那種滿足感。

吳二狗臨走前,似乎也很滿意,對皇太極說道:“大汗,您有什麼要捎回去的消息,儘管告訴在下,大汗夠義氣,在下免費送。”

“好好好,壯士且等兩天,本汗確實有事要你帶回去。”皇太極笑眯眯地點點頭。

吳二狗聽了,向他抱拳道:“一回生二回熟,以後在下再來遼東,絕不收那麼多錢了!”

鰲拜在邊上聽得,不由得心中暗罵:你這漢狗,還知道自己收了那麼多錢!要不是大汗,你休想走出這殿門!

“無妨、無妨!本汗有的是錢!”皇太極其實也肉痛,可爲了瞭解關內情況,特別是明國皇帝所出的人事變動,政策策略,感覺付出的錢還是值得。他是要做大事的人,自然不惜錢財了!

等吳二狗一走,皇太極便吩咐鰲拜道:“看來寧完我是在明國京師站穩腳跟了,你且去挑選幾個忠心可靠的漢奴,隨他一起去京師。”

“是,大汗!”鰲拜一聽,立刻答應道。

皇太極看着他要出去,忽然想起什麼,便又吩咐他道:“注意,別挑遼東口音的。”

吩咐完了這事後,皇太極換了下心情,便傳令接見代善和科爾沁族布和,三個人密謀了半天才散了。

而後,他又馬不停蹄地繼續召見范文程這個心腹漢奸。只一見面,他就對范文程說道:“朕想過了,登基之後,有些地方還得改動下!”

這些天來,他一直在密謀登基爲帝的事情,其中范文程是他最重要的狗腿子軍師!

“還請陛下示下!”范文程恭恭敬敬地說道。私下裡,他已經先別人叫上了皇太極最喜歡聽的稱呼了。

於是,皇太極就把明國的一些新政說了一遍,特別是大明紙幣和銀行等配套的一系列有關財政的東西。對於明國來說,錢財是個大問題;對於建虜來說,同樣也是個大問題。等皇太極當了皇帝,乾坤獨斷之後,財政就是重中之重的問題了。

范文程對於皇太極說出的這些事情,聽得很是新鮮,簡直是聞所未聞,這讓他一時想不過來彎。隨着皇太極一步一步地說出開銀行,發行紙幣的好處,他不由得衷心地佩服道:“如果錢財都能集中在銀行,由陛下掌控該讓大金國有多少紙幣就有多少紙幣的話,就不愁沒錢可用了!”

“朕也是這麼想的。”皇太極自覺憑自己的威望,用上了嚴峻刑法,不怕大金國不接受紙幣,“這個事情,就交給範卿去做了。記住,必須表現出朝廷的誠意。朕要百姓都知道,朕絕對非常在意紙幣的,這是爲他們好,能方便交易。”

建虜一直在學大明,什麼東西有用就學什麼。但他們一個擅長人心算計,一個只是遼東秀才出身,他們平時看得最多的也是傳統書籍,對於金融這些東西,就和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一樣,壓根就不怎麼明白。看到明國京師出了銀行,其實是朝廷來放貸,印了紙幣,老百姓都說好用,自然就眼花了。

最後,皇太極略微有點遺憾地說道:“可惜寧完我這次沒有傳來那水泥的配方。朕會讓人傳信給他,讓他想盡方法搞到水泥配方。”

說完之後,他回想起那日對話時城頭上的明國皇帝,不由得又有點感慨道:“沒想到那明國皇帝這麼年輕,竟然這麼會折騰,搞出了不少的東西!”

一天之後,代善第三子愛新覺羅薩哈廉公開表示要諸貝勒檢討過去,以後必須聽從大汗的旨意。他的這個提議,一時得到了建虜中年輕一代狂熱地贊成。豪格更是上躥下跳,誰惹是敢有意見,他能直接領着年輕一代建虜打上門去扣帽子。

在這樣的背景下,科爾沁族布和提出了要上一個新的尊號,遼東漢奸比如鮑承先、范文程、羅繡錦等都表示贊成。

於是,薩哈廉和他哥嶽託等人立刻響應,又召集諸貝勒各書誓詞,向皇太極效忠。其他蒙古諸部頭領和朝鮮使節等聞訊也請求上尊號。皇太極推辭再三,而後勉強同意了。

於是,在崇禎三年八月初八這一天,也就是吳二狗和皇太極見面的第五天,皇太極“推辭”不得,終於登基稱帝,定國號“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爲滿洲。並頒行一系列新政,大封王公勳貴,和原本的歷史上不一樣的是,豪格被立爲太子。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皇太極登基爲帝時,並沒有立太子,其原因是他非常喜歡海蘭珠,想讓海蘭珠剩下的兒子爲太子,做他的接班人。爲此,他不惜編造謊言。

在海蘭珠臨產的時候,皇太極說他夢到了自己和代善兩個人在一間房裡向北坐着,發現天上祥雲燦爛,這樣的彩雲共有三層,而且雲上面還有一層藍天。然後皇太極就感慨說這天這麼高,我怎麼能看得這樣清楚?

然後,夢中的代善回答說:“麟趾宮貴妃養女淑濟跟我說,她們看見有一團大火球落到了宮裡,特別好看,我們小孩子們很驚訝,後來就看不見了。”然後皇太極就醒了。

於是,這夢一解,得,海蘭珠生兒子有祥瑞,有上天提示,皇太極就大肆慶祝,大赦天下什麼的。從這些事情上,無不顯示出他的想法了。

只不過很可惜,在這個位面上,因爲崇禎皇帝的蝴蝶效應,海蘭珠不願嫁給他,他稱帝也早了六年,一切都和原本的歷史不一樣了。

登基爲帝之後,吳二狗便又領着一份禮物,帶着三個人出發回關內了。而布和也完成了勸進的任務,回他的科爾沁草原去了。他的心中,在想着處理那幾個明國傷卒的事情。

1107 蒸汽船676 要錘子幹啥1294 你看看人家767 英俄爾岱回來了872 被鄙視了(第三更)794 一點點的改變237 呂宋島總督的建議書588 檢閱505 莽古爾泰完了(第四更)808 老子天下第一520 爲了秦地百姓1263 教育司332 控制手段(第三更)65 劉懋1169 錢家311 好險644 挖好了陷阱就等着獵物上門299 阿敏佈局981 斷子絕戶計799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543 顧全大局627 軍紀1274 天皇呢?72 錦衣衛指揮使人選927 大事定也129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223 主子心裡苦啊195 重點146 露了本性?262 可惜了白杆軍119 知人善用1171 他隆王的因果201 按釘子720 談話(第三更)85 信不信(加更)1178 爲了子孫後代913 期待討價還價1188 舉國同慶不爲過1044 期待的一戰1209 天下讀書人的代表933 疑神疑鬼706 兩把大鉗子354 開洋海議742 密謀617 後會有期1131 主心骨168 老婆大會215 國旗國歌759 土雞瓦狗也540 這麼慫1298 陰魂不散161 胡扯的下限875 生活總是要調劑下的(第三更)46 你我皆演員540 這麼慫1196 這句話纔是真理225 自上而下的時尚44 誓死衛護京師212 你猜這是啥(第四更)560 慷慨赴死乎(第三更)454 夜深人靜303 求助鄉紳434 煮酒論英雄769 大清的黴運693 此事必有蹊蹺845 黑眼圈1219 天上掉餡餅1098 好大的手筆1076 皇太極的死法1151 掌嘴947 一起搞范文程家去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190 你行你上15 再加人324 狗糧來了639 會盟725 不打你打誰?145 利用資源542 毒計(第三更)1104 專家會議10 定策1064 陷阱?1218 鷸蚌不相爭,大明怎麼來得利?473 風水輪流轉707 決策(第三更)758 崇禎皇帝的打算1300 懵逼368 曹變蛟之秀(第三更)504 真當大明是病貓(第三更)77 有種留下廟名1295 豪格和天皇907 攻心之戰892 還有沒有道理講了?1159 蘋果問題126 國與國的關係1088 登陸671 救救我(第三更)76 昌黎做得很好922 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是也(第三更)877 五人墓碑記
1107 蒸汽船676 要錘子幹啥1294 你看看人家767 英俄爾岱回來了872 被鄙視了(第三更)794 一點點的改變237 呂宋島總督的建議書588 檢閱505 莽古爾泰完了(第四更)808 老子天下第一520 爲了秦地百姓1263 教育司332 控制手段(第三更)65 劉懋1169 錢家311 好險644 挖好了陷阱就等着獵物上門299 阿敏佈局981 斷子絕戶計799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543 顧全大局627 軍紀1274 天皇呢?72 錦衣衛指揮使人選927 大事定也129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223 主子心裡苦啊195 重點146 露了本性?262 可惜了白杆軍119 知人善用1171 他隆王的因果201 按釘子720 談話(第三更)85 信不信(加更)1178 爲了子孫後代913 期待討價還價1188 舉國同慶不爲過1044 期待的一戰1209 天下讀書人的代表933 疑神疑鬼706 兩把大鉗子354 開洋海議742 密謀617 後會有期1131 主心骨168 老婆大會215 國旗國歌759 土雞瓦狗也540 這麼慫1298 陰魂不散161 胡扯的下限875 生活總是要調劑下的(第三更)46 你我皆演員540 這麼慫1196 這句話纔是真理225 自上而下的時尚44 誓死衛護京師212 你猜這是啥(第四更)560 慷慨赴死乎(第三更)454 夜深人靜303 求助鄉紳434 煮酒論英雄769 大清的黴運693 此事必有蹊蹺845 黑眼圈1219 天上掉餡餅1098 好大的手筆1076 皇太極的死法1151 掌嘴947 一起搞范文程家去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190 你行你上15 再加人324 狗糧來了639 會盟725 不打你打誰?145 利用資源542 毒計(第三更)1104 專家會議10 定策1064 陷阱?1218 鷸蚌不相爭,大明怎麼來得利?473 風水輪流轉707 決策(第三更)758 崇禎皇帝的打算1300 懵逼368 曹變蛟之秀(第三更)504 真當大明是病貓(第三更)77 有種留下廟名1295 豪格和天皇907 攻心之戰892 還有沒有道理講了?1159 蘋果問題126 國與國的關係1088 登陸671 救救我(第三更)76 昌黎做得很好922 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是也(第三更)877 五人墓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