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 就怕豬一般的隊友(第四更)

成基命知道完了,這傳國玉璽一出,皇上聲望將無以加復,光是這一個玉璽,就能讓那些愚民瘋狂了!

他看着羣臣在首輔的帶領下,都已經向皇帝恭賀,心中唯有祈禱皇帝獲得傳國玉璽高興的份上,能從輕處罰了。

崇禎皇帝看着底下這些臣子,也不叫他們平身,只是掃視着他們,等安靜下來後,他才冷聲問道:“草原大捷,可還有異議呼?”

沒人有迴應,都是低着頭不說話,這其實已經是默認了。

崇禎皇帝卻是不放過,繼續大聲問道:“你們要佔得城池纔算,行,歸化城如今在我大明掌控之下了,算不算了?河套如今到了我大明手中,算不算了?”

別人都不出聲,首輔溫體仁卻是開口了,他大聲奏道:“陛下,如此開疆擴土之功,可祭告太廟!傳國玉璽重歸大明,可祭告太廟!秦晉邊地百姓安居樂業,不受蒙古打草谷之苦,大明揚威草原,可祭告太廟……”

如果說之前的遼東戰事還能讓別有用心者找藉口的話,眼下這個草原大捷,由溫體仁一條條數落出來,卻是真正實打實的大捷,祭告太廟也不爲過的大捷,任誰都狡辯不了了。

“臣附議!”輔臣張至發等溫體仁說完,帶着點揚眉吐氣地意味大聲說道,“此等大捷,乃開國以來之大捷,當祭告太廟,昭示天下!”

“末將附議!”祖大壽也忍不住高興地大聲奏道。

雖然武將在朝堂上基本沒有發言權,可祖大壽卻是知道,皇上想讓武將也有發言權了。如此大捷,雖然不是他打出來的,可他作爲一名武將,卻也是非常高興的!

有了他們的帶頭,其他一些沒有參與彈劾的文官武將,首先也都附議了。最終那些參與彈劾的文官,也不得不低頭附議,此乃大勢所趨!

然而,聽着這些,崇禎皇帝卻並沒有笑意,依舊冷着臉大聲喝道:“這幾天來,有多少人上躥下跳的,以爲朕不知道麼?”

聽到這話,場面頓時又安靜了下來,那些參與彈劾的官員知道要面臨什麼了,低着頭,汗水不停地冒出來。而那些沒有參與彈劾的文官,心中有想法的,卻是暗自抹了把冷汗,慶幸自己沒有參與。

“惡意詆譭前線將士的功勞,無視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的保家衛國!朕對這樣的人,是深惡痛絕之!”崇禎皇帝的聲音迴盪在這紫禁城上空,讓那些武將不由得挺起了胸膛,“沒有那些英勇的將士,你們能安心在這裡動嘴皮子麼?”

他幾乎沒有給臣子反應的機會,繼續發泄他的怒火道;“嘴皮子一張一合,就把將士的功勞抹去了。朕曾說過,就算你是御史言官,也要言之有據,不得再行聞風奏事!你們說,這次有幾個人是記得朕這話的?就憑着自己的想象,無視將士們用命搏來的功勞,你們慚不慚愧,對不對得起在忠烈堂的英靈?”

說到這裡,他當即點將道:“錦衣衛指揮使何在?”

“末將在!”劉興祚立刻轉身,面對崇禎皇帝抱拳待命。

“凡彈劾污衊遼東戰事之官員,着錦衣衛監督其在退朝後前去忠烈堂祭奠懺悔!敢有不從者,按通虜之罪論處!”

“末將遵旨!”劉興祚大聲領旨。

一聽這番對話,不少人都嚇到了。之前晉商通虜,可是興了大獄的,不知道多少晉商家族爲之灰飛煙滅。

當然,要是說崇禎皇帝的論斷沒有一點道理的,那文官肯定會有反對的。但承認了將士的功勞,那之前所說就是污衊了。既然是污衊,那就是打擊邊軍將士,彈劾掉登萊巡撫等領軍人物,等於是幫了大明的敵人,一個通虜罪名扣下來,也沒法辯駁。

他們正想着,崇禎皇帝卻還沒完,還在大聲說道:“以後包括御史言官在內的大明官員,再敢有污衊他人,聞風奏事的,一律以誹謗罪懲處!朕要他們知道,不管是誰,都得爲自己所說言論負責!”

其實一般來說,御史言官雖有聞風奏事之權,可也很少人真得是聽到什麼就攻擊的。一般而言,都會先行查證,確實有證據了才那麼做。但是,但某段時期,黨爭厲害的時候,那就顧不得查證了,反正有聞風奏事之權,怎麼攻擊對方有利就怎麼來,也不會有多大問題!

崇禎皇帝說完這個之後,又再次喝道:“薛閣老按律追繳欠賦,無有一戶家破人亡。可在一些人的奏章中,卻成了無惡不作了!這等人,其心可誅!”

說到這裡,他停了停,掃視下羣臣後又道:“要沒有薛閣老的用心盡力,就沒法安頓晉地之災民,就沒法供給草原之戰的糧草。要是都依了你們,明明能大勝的一場戰事,便會被你們生生拖成敗仗!”

“不怕神一般的敵人,就怕豬一般的隊友!”崇禎皇帝憤怒中引用了後世的名言,“朕把這句話送給你們,要想當豬隊友的,朕就宰了他!有想試試的,以後朝廷的大政方針實施時,儘管來試試朕會不會宰人!”

如果要是換了之前的話,他這些話說出來,必然會引來羣臣譁然,很多人會從各個方面引經據典地駁斥。畢竟以前有臣子駁斥皇帝直呼其名而傳爲美談的,如今崇禎皇帝的言辭,比直呼名字等不禮貌的行爲更讓人難堪。

可此時此刻此景,崇禎皇帝在一場開疆拓土的大勝加持下,在傳國玉璽的光環影響下,竟然沒有一個文官敢出來駁斥。

撂下這個狠話後,崇禎皇帝站起來直接甩手走人。他既沒有說這事就這樣算了,也沒有說要處置誰。等於是把這把刀懸在了他們的頭上,不知道會不會落下來,讓不少文臣爲之憂心。

皇帝一撤,那就退朝了。劉興祚就拿着事先統計出來的名單,開始念名字押送他們去忠烈堂了。

很快,浩浩蕩蕩地一羣文官,在威風凜凜的錦衣衛監督下,垂頭喪氣地從紫禁城走出來往大明忠烈堂而去,頓時吸引了奉天門廣場上所有人的注意。

這是推薦票的加更。ps:不知道是不是最近起點有不少書一言不合就宰臣子的書所影響,有看到評論讓我也直接幹。我想說,書的設定不一樣,我這書沒法這麼幹的。

226 聊天羣模式切換916 黃雀在後718 只有我大清軍隊才能橫着走1307 遷都1307 遷都60 沉迷女色687 遠交近攻159 廢祖制1182 當野人滅了1098 好大的手筆1084 凱旋796 遠交近攻203 大明之驃騎將軍655 蒙古人好忽悠85 信不信(加更)315 朝鮮戰局不能做主(第五更)521 畫展296 軍器大案(第四更)387 吊着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564 就怕豬一般的隊友(第四更)1120 吏治304 蝴蝶效應之減輕兵災807 國士551 神一魁的疑惑507 錦衣衛詔獄1287 神風助力191 特種部隊75 不少問題1312 歐洲要出大事了391 踢走豪格489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三更)636 營嘯(第四更)108 現場直播第一人425 又遇佳人1038 最後一批糧食115 神秘謀士1093 朝鮮定也1199 即時通訊衙門592 國戰934 氣勢(第三更)237 呂宋島總督的建議書1017 得罪了誰1005 今日朕之將士將飲馬北冰洋265 蛋糕做大再說1178 爲了子孫後代1057 關鍵時刻256 禍不單行615 破襲戰310 吼哈1024 畢業697 水師安排901 嚴峻律法302 瀋陽的八卦861 禮制(第五更)1105 超時代之坑1131 主心骨874 不知天高地厚麼?1227 永遠銘記的一夜832 套中套820 一直是個謎202 收心340 你說反了1184 死要面子活受罪57 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788 銀行總結1228 代天行罰951 誰的責任767 英俄爾岱回來了780 出戰1305 帶頭作用172 主線任務之二117 閔洪學307 中伏473 風水輪流轉443 最堅實的依靠(第三更)756 這也行?653 會盟(第五更)836 小目標639 會盟849 暴露的風險930 散夥877 五人墓碑記656 過家家843 陛下都看着呢!1017 得罪了誰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979 布大局1293 民侯195 重點1254 年輕好啊130 忠烈堂見95 奴酋過來了301 要挾錢富貴175 滿桂和曹化淳的反應257 作繭自縛351 左應選的奏章(第三更)540 這麼慫1040 有的放矢1028 不愧是鄧子龍孫子
226 聊天羣模式切換916 黃雀在後718 只有我大清軍隊才能橫着走1307 遷都1307 遷都60 沉迷女色687 遠交近攻159 廢祖制1182 當野人滅了1098 好大的手筆1084 凱旋796 遠交近攻203 大明之驃騎將軍655 蒙古人好忽悠85 信不信(加更)315 朝鮮戰局不能做主(第五更)521 畫展296 軍器大案(第四更)387 吊着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564 就怕豬一般的隊友(第四更)1120 吏治304 蝴蝶效應之減輕兵災807 國士551 神一魁的疑惑507 錦衣衛詔獄1287 神風助力191 特種部隊75 不少問題1312 歐洲要出大事了391 踢走豪格489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三更)636 營嘯(第四更)108 現場直播第一人425 又遇佳人1038 最後一批糧食115 神秘謀士1093 朝鮮定也1199 即時通訊衙門592 國戰934 氣勢(第三更)237 呂宋島總督的建議書1017 得罪了誰1005 今日朕之將士將飲馬北冰洋265 蛋糕做大再說1178 爲了子孫後代1057 關鍵時刻256 禍不單行615 破襲戰310 吼哈1024 畢業697 水師安排901 嚴峻律法302 瀋陽的八卦861 禮制(第五更)1105 超時代之坑1131 主心骨874 不知天高地厚麼?1227 永遠銘記的一夜832 套中套820 一直是個謎202 收心340 你說反了1184 死要面子活受罪57 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788 銀行總結1228 代天行罰951 誰的責任767 英俄爾岱回來了780 出戰1305 帶頭作用172 主線任務之二117 閔洪學307 中伏473 風水輪流轉443 最堅實的依靠(第三更)756 這也行?653 會盟(第五更)836 小目標639 會盟849 暴露的風險930 散夥877 五人墓碑記656 過家家843 陛下都看着呢!1017 得罪了誰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979 布大局1293 民侯195 重點1254 年輕好啊130 忠烈堂見95 奴酋過來了301 要挾錢富貴175 滿桂和曹化淳的反應257 作繭自縛351 左應選的奏章(第三更)540 這麼慫1040 有的放矢1028 不愧是鄧子龍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