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 籌劃洞吾(第四更)

bookmark

在他的骨子裡,其實還是有一腔熱血,想要做出一番功績的。否則的話,他也不會頭腦一熱,就違背祖制領兵勤王了。

至於唐王的封地,要從河南改封去洞吾,相當於是要離開祖宗之地,這對別人可能有心理障礙,但對於朱聿鍵來說,卻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對於這些,相比他所認爲重要的事業而言,他不會有多計較。這點,在原本的歷史上,也是有所體現的,並沒有因爲蝴蝶效應的出現而有改變。

在原本的歷史上,朱聿鍵登基爲帝之後,就提出了和農民軍聯合,一起抗擊滿清的主張,並加以實施。可能後世的人不覺得有什麼,但在當時那個環境,世人皆認爲崇禎皇帝是死於農民軍之手,因此要坐大明的皇位,就必須要給先皇報仇,怎麼還能和農民軍聯手呢!可他朱聿鍵,就頂住了這樣的輿論壓力。

此時崇禎皇帝聽了朱聿鍵的再次選擇後,微笑着點點頭說道:“這是開疆拓土,以後還要治理藩國,是龍是蟲,關鍵還在於你自己。朕之前讓你看的這些書,你也確實是有在認真看。這點很好,朕也能放心一些,看來選你做這事是沒錯的!”

表揚了一下後,崇禎皇帝又嚴肅起來道:“藩王改封,事關大明中興與否。因此你這首例,必須成功。爲了大明,爲了你自己,你必須努力。等朕滅掉建虜,騰出手來後,大明的重心也將重點關注南洋。等到那時爲止,你奪取的土地有多少,那你唐國的封地便有多少,一切看你自己努力了!”

如果朱聿鍵是個混吃等死的主,只知道安樂享福,那這個重任肯定不會落在他身上。不過崇禎皇帝還是看到了朱聿鍵的閃光點,心中也有些期待,不知道朱聿鍵的成就到底會有多高?

“罪人定當努力,不負陛下之厚望!”朱聿鍵跪下磕頭伏地,此時的他,心中激動,同時也鬥志滿滿。

崇禎皇帝聽得點點頭,又和他說了些事情後,便讓他跟着出了錦衣衛詔獄,而後召集內閣開始正式商討這事。

內閣諸臣一聽崇禎皇帝的旨意後,都不由得大喜。說句真的,這藩王的事情,只要稍微明眼的人,都能知道這是大明的頑疾。可這畢竟是皇帝家事,做臣子的沒法改變這些,哪怕萬曆早期權勢滔天的張居正,也沒敢做多些什麼。如今皇帝提出了徹底解決的方案,他們一個個自然都爲之大喜了。

一番商討下來,便有了以下幾個結論。

第一,眼下還是唐世孫的朱聿鍵可以正式冊封爲唐王,並回轉封地籌備錢糧。田地的拍賣暫時不能動,否則動靜太大,會讓各地藩王疑神疑鬼,如果他們聯合起來搞事,輿論壓力太大,會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第二,輔臣閔洪學熟悉雲貴邊事,曾在那裡統領大軍平定叛亂。因此,閔洪學將作爲欽差大臣重新前往雲南,協調節制周邊諸省,先一步爲攻打洞吾做好前期準備。

第三,唐王在封地籌集好錢糧後,由錦衣衛護送唐王秘密前往雲南和閔洪學匯合,而後開始招兵買馬,做好征戰準備。並由唐王自己挑選以後要用到的手下官吏,避免打下洞吾後無人治理而出現混亂狀況。

第四,一切準備就緒後,朝廷擇機公佈洞吾罪狀,並公開改封唐王,宣佈藩王新政,拍賣原唐王舊地,並正式進攻洞吾,把洞吾納入華夏版圖。做到師出有名,滅其國並震懾周邊藩屬國。

會議的最後,崇禎皇帝非常嚴肅地宣佈道:“此事乃我大明最高機密,誰要是敢泄露,被朕知道的話,不管官職大小,一律從嚴治罪!”

言外之意,這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在場這些人都是大明官位最高的,自然明白事情輕重,不敢有所違背。當然了,如果沒有這半年來廠衛那神乎其神的表現,搞不定有人會有別的心思也不一定。

這件事情佈置下去後,崇禎皇帝算是鬆了一大口氣。

朝廷不需要付出多少錢糧,都由唐王出錢出糧,而後去雲貴邊地招兵買馬,也算是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只要能保證把戰火燒在洞吾,這場戰事對朝廷來說,就絕對不是虧本的買賣!這也虧了大明藩王經過歷代的積累,應該又足夠的錢糧能打一場持久的戰爭,否則的話,最終還是要朝廷來處錢糧,這對大明來說,就是個負擔了。

這事最關鍵的是,還能解決國內的藩王問題。另外大明也能通過洞吾,直接把勢力延伸到印度洋,真要細細地數起來,這事情所帶來的好處,還真是數都數不過來。

也因此,這事的行動非常迅速,第二日閔洪學就殿辭準備離京了。

崇禎皇帝想了想,便又交代他道:“閔卿到了之後,有一人叫巴登頂,會奉朕的旨意去找閔卿你。他是木邦人,應該熟悉洞吾事情。不過此人可靠與否不好說,閔卿可自行多派人先行收集洞吾的情報,做到知己知彼。在我大軍未動之時,如有可能,也可以扶持洞吾國內的反對勢力,使之內耗……”

崇禎皇帝其實知道,自己吩咐的這些事情,閔洪學作爲有帶兵經驗並且打了勝仗歸來的封疆大吏,自然是知道的。可這事實在太過重大,他還是不厭其煩,把自己能想到的要點,都仔細地一再做了交代。

崇禎皇帝自己可能覺得會做一些無用功,可在閔洪學這邊,卻是大大地吃了一驚。他沒想到,崇禎皇帝這麼年輕,也從來沒有帶過兵,卻能頭頭是道地說出那麼多要注意的地方。甚至有幾個地方,他自己都沒怎麼注意的。

閔洪學甘心受教,最終拜服而去。

不過崇禎皇帝沒得休息,內侍稟告,原福建巡撫熊文燦到京師了。

推薦票+400,加更一更。

254 頭疼1163 劉香爲說客161 胡扯的下限261 QQ聊天羣可以麼?1259 朕付出的代價會很高688 圖文直播288 曹文詔的苦心1045 晚了186 瞎貓撞見死老鼠1077 王師北定遼東日439 老鼠出洞46 你我皆演員557 我敢賭(第三更)1031 皇上要看錄像193 黔驢技窮484 這可是穿越福利1086 世襲之革新618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三更)1008 實實在在地感覺到蝴蝶效應了876 叔叔幫你報仇1124 相愛相殺1020 范文程的下場569 不能是戚大帥和倭寇的版本899 打手(第四更)787 互相影響262 可惜了白杆軍1158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564 就怕豬一般的隊友(第四更)891 勞動力問題(第三更)第二個單章392 張定國的招供62 京師之亂1173 南亞之變688 圖文直播411 柳暗花明491 醒悟過來了739 陷阱785 消息1145 踏平呂宋648 勝利凝聚人心(第五更)664 沒想到的結局502 密謀1128 沙賈汗192 唐玄宗第二麼109 一頭黑線12421079 榮耀446 我不嫁438 傷卒利用(第三更)809 交鋒554 讓謠言來得再猛烈一點(第三更)639 會盟1120 吏治265 蛋糕做大再說823 莫名其妙第二個單章636 營嘯(第四更)825 皇帝背書748 能氣死麼?711 應付一下800 多爾袞的未雨綢繆786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787 互相影響627 軍紀76 昌黎做得很好295 敢背棄大明則必滅之(第三更)469 一招鮮(第四更)185 不以賺錢爲目的麼744 靜觀其變(第三更)1160 還要練兵1089 明軍來了462 軍魂325 大禁言術(第三更)446 我不嫁152 糧價464 志在必得541 一隻虎的提醒151 皇太極這是要幹啥720 談話(第三更)68 殺駱斬袁598 離間計27 你們怕不怕264 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950 耍猴耍兔耍胖子1123 又是一年841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五更)1228 代天行罰1000 殘殺1323 農科伯601 白眼狼129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335 對付賊人的簡單法子790 絕世重寶881 定計(第四更)901 嚴峻律法1199 即時通訊衙門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811 讓那孫狗官看看老子的厲害(第三更)510 熊文燦的打算823 莫名其妙
254 頭疼1163 劉香爲說客161 胡扯的下限261 QQ聊天羣可以麼?1259 朕付出的代價會很高688 圖文直播288 曹文詔的苦心1045 晚了186 瞎貓撞見死老鼠1077 王師北定遼東日439 老鼠出洞46 你我皆演員557 我敢賭(第三更)1031 皇上要看錄像193 黔驢技窮484 這可是穿越福利1086 世襲之革新618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三更)1008 實實在在地感覺到蝴蝶效應了876 叔叔幫你報仇1124 相愛相殺1020 范文程的下場569 不能是戚大帥和倭寇的版本899 打手(第四更)787 互相影響262 可惜了白杆軍1158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564 就怕豬一般的隊友(第四更)891 勞動力問題(第三更)第二個單章392 張定國的招供62 京師之亂1173 南亞之變688 圖文直播411 柳暗花明491 醒悟過來了739 陷阱785 消息1145 踏平呂宋648 勝利凝聚人心(第五更)664 沒想到的結局502 密謀1128 沙賈汗192 唐玄宗第二麼109 一頭黑線12421079 榮耀446 我不嫁438 傷卒利用(第三更)809 交鋒554 讓謠言來得再猛烈一點(第三更)639 會盟1120 吏治265 蛋糕做大再說823 莫名其妙第二個單章636 營嘯(第四更)825 皇帝背書748 能氣死麼?711 應付一下800 多爾袞的未雨綢繆786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787 互相影響627 軍紀76 昌黎做得很好295 敢背棄大明則必滅之(第三更)469 一招鮮(第四更)185 不以賺錢爲目的麼744 靜觀其變(第三更)1160 還要練兵1089 明軍來了462 軍魂325 大禁言術(第三更)446 我不嫁152 糧價464 志在必得541 一隻虎的提醒151 皇太極這是要幹啥720 談話(第三更)68 殺駱斬袁598 離間計27 你們怕不怕264 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950 耍猴耍兔耍胖子1123 又是一年841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五更)1228 代天行罰1000 殘殺1323 農科伯601 白眼狼129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335 對付賊人的簡單法子790 絕世重寶881 定計(第四更)901 嚴峻律法1199 即時通訊衙門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811 讓那孫狗官看看老子的厲害(第三更)510 熊文燦的打算823 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