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替二虎解圍,學文中案首

等到那些女人離開之後,李氏掃了一下這堂屋,好像發現好像從自個兒進來到現在,都沒有見到李老頭子的身影,便開口詢問孫氏道:“娘,我爹呢?”

原先,還想跟兩個外孫女好好親香親香的孫氏,聽到自個兒大閨女李氏如此詢問,那臉上扯起的笑容,立馬便掛不住了,沒好氣的回道:“問他幹啥子?那個死老頭子,又去田裡搗騰了,不到天黑是不會回來的!”

李氏聽着孫氏提到自個兒老爹李老頭子,如此不善的語氣,便猜測這老兩口估摸着是慪上氣了,這樣下去可不行的啊。

於是,李氏便衝着在院子裡頭喂牛的林二牛,吩咐道:“二牛啊,你快去田裡頭把咱爹找回來啊!”

林二牛答應一聲,便自行去李家的田地裡頭,找尋李老頭子,叫他回來。

“找他回來幹啥?這死老頭子,最近也不曉得是咋回事?一回到家裡頭就是整天板着張臉,不曉得那是擺給誰看的。你們也是難得來一趟,就別管他了,跟娘好好說說話!”孫氏有些賭氣似的說道。

李氏現在也是身爲人妻這麼多年了,對於夫妻兩口子之間,這點兒折騰,還是看得明白的,見此情形,心想也不管自個兒親孃這番話,說得違心不違心了,先得把老爹找回來,兩邊勸勸就啥事也沒有了。

所以,李氏便走上前來扯着孫氏的胳膊,道:“我想我爹了唄,娘這是在跟誰生氣呢?難不成是見到你的兩個外孫女不開心了啊!”

“你啊,這麼大個人了,還學着咱小橋丫頭跟娘撒嬌。你可別在這兒跟娘歪纏,娘哪裡不曉得你這回,回來是爲了啥子啊!二虎子,昨兒個是不是去你那裡了啊?”孫氏壓根就不吃李氏這一套,直接了當的便如此說道。

李氏本想說些輕鬆的話題,調節調節氣氛,再進入正題的,可是自個兒老孃,壓根兒就不配合自個兒,只得順着孫氏的話,打着含糊的回道:“呵呵。娘咋地啥都清楚,昨兒個小弟確實去我那裡了。我看孩子們都很喜歡他,便把他留在我那裡了,”

說到了李二虎,孫氏這下子便開始拉着李氏大倒苦水:“哼!他昨兒個肯定是找你去了,這是明擺着躲着我咧!你現在也應該知道了一些事兒了吧,這回你可得跟娘站在一邊,別幫着你弟弟啊!你說這二虎子,他咋就不明白我這個做孃的苦心咧,我辛辛苦苦把他拉拔長大,現在卻跟我對着幹,還時時躲着我。我這麼忙前忙後的,還不是爲了早日給他找個好媳婦,看着他成家立室。我這麼費勁的張羅,還不是爲了,想給他找個最合適的,將來纔能有個知冷知熱的人,好好照顧他。可是,我不過就是多往家裡招了幾回人,拉着你弟弟多出來見了幾回人,他們爺倆這就跟我槓上了……”

“你那叫多招幾回人嗎?咱家現在,哪天沒有些莫名其妙的女人登門的啊!”李老頭子此時正好進門,聽到了孫氏對着李氏倒苦水的話,便出聲反駁道。

李氏和林小橋姐妹倆見到李老頭子回來,紛紛起身,湊上去打招呼:“爹,你回來了啊!”

林小橋姐妹倆也乖巧的跟自個兒姥爺打招呼:“姥爺,回來了啊!咱們今兒個過來看你們了咧!”

李老頭子看到自個兒大閨女和外孫女,也一掃近日來的不悅,高興的咧嘴笑着。

坐在一邊的孫氏此時,突然有些心裡發堵,衝着李老頭子說道:“你還回來幹啥?一回來又跟我擡槓,那些是莫名其妙的女人嗎?不都是媒婆領過來的那些女方家裡頭的長輩,還不興人家上門來瞅瞅啊!”

說完,又把李氏拉回自個兒身邊,對着她埋怨道:“你瞧瞧,這兩父子真是要把我老婆子給氣死了,一個兩個的都體會不到我的苦心啊!我這還不是爲了他們老李家,早日能抱上孫子,傳宗接代啊!”

李老頭子知道今兒個閨女,女婿回來便是爲了自家的事兒來的,所以也不藏着掖着,直接開口說道:“老婆子,你要給兒子找媳婦,我和二虎心裡頭都高興,可是你這方式方法,咱們就接受不了了。你想想,你老這麼拘着二牛,還時不時的把他拉出來給那些女人看看,他一個大小夥子,臉皮子本來就薄,一次兩次的還無所謂,可是次數多了,他哪裡受得了呢!再說說,你整日招來的那些女人,搞得家裡亂哄哄的,還花錢買上好些茶葉點心的招待,我是真的不懂,你這老婆子現在是咋想的!你老說我寧願待在地裡頭也不回來,回來也是板着臉,可是你咋不想想,我爲啥子會這樣咧!家裡頭時不時就有女人上門,你說我要是在家裡頭呆着,能自在嗎?還有,咱家現在過得還是正常的日子嗎?你現在是一門心思的找兒媳,有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做了,我跟二虎兩個大老爺們,只得自個兒動手做些簡單的吃食,這樣下去還能行嗎?”李老頭子頗有一番痛心疾首的感覺,一口氣說出了這麼多的話。

孫氏聽了李老頭子的這些話,自覺有些理虧,但想到她這麼做的目的,還是強硬着反駁道:“哼!你個死老頭子,這是要在女兒女婿面前申討我啊?你不說體諒我,站在我這一邊,現在居然說出這些糟心窩子的話,來埋汰我!你這是咋地意思,是不想過了啊!要是你真不想跟我過了,我也不管你們爺倆了,我這就收拾東西去跟我閨女過去。”

李老頭子聽着孫氏的胡攪蠻纏,頓感頭疼了,跟這老婆子壓根兒就扯不清楚,以前挺明事理兒的一個人,這回咋就這麼執拗,能折騰咧。他面對孫氏的胡攪蠻纏,只得無奈的嘆口氣,然後對着李氏說道:“桂香啊,你好好跟你娘掰扯掰扯,我是跟她說不清楚了!你們今兒個留下吃飯吧,我跟二牛去村口買上兩斤肉,你們娘倆聊吧!”說完便扯着林二牛往外走去。

李氏知道他爹李老頭子是想把空間留給她們娘兩,讓自個兒想法子好好勸勸孫氏。

李氏自個兒也覺得,這回孫氏確實是做得有些不對,要不也不會把自個兒平日素來沉默老實的老爹逼得如此無奈。

可是這做子女的又不能真的去數落親孃,李氏瞧着她娘孫氏此時面上的一片執拗之色,真心有些頭疼,這該砸勸纔好咧!

林小橋姐妹倆一直在邊上,默默的聽了這麼長時間,再加上昨兒個小舅舅李二虎倒的那些苦水,心裡都大概有些數了。

她倆瞅着姥姥孫氏面上的執拗和忿忿之色,還有李氏現在抿着嘴脣,面上一片爲難之色,這娘兩誰也不開口,就這麼各懷心思的坐着,也不算回事兒啊!

於是,姐妹倆便一個鑽到姥姥孫氏的懷裡,一個倚在親孃李氏的身上,先將這有些發冷的氣場打破了再說。

林小橋坐在孫氏的腿上,撒嬌的說道:“姥姥,今兒個可得親自下廚,給我和姐姐做紅燒肉吃啊,我最喜歡吃姥姥做的紅燒肉了!”

林小溪聽了,也應和着說道:“姥姥做的紅燒肉可香了咧,比咱娘做的還好吃咧!”

孫氏聽着兩個小外孫女的恭維,很是受用,臉色漸漸緩和過來,笑着說道:“成,姥的孫女想吃紅燒肉,姥姥怎麼會不給你們這兩個小饞貓做呢。”

這樣祖孫笑鬧一番,好歹將這屋子裡頭的氣氛調節了一些,李氏便趁機勸說道:“娘,你也別再跟爹執拗着了!我們哪個不曉得你的好意啊,昨兒個小弟還跟我說,他和爹從都沒有怨過你啥子,他們都是怕你操心太過,勞心勞力,耗費心神,對你老的身子不好。”

李氏說到這裡,瞧着孫氏並未露出多麼反感的表情,面色還算正常,才又接着說道:“小弟和爹還不是爲您着想,您可不能曲解誤會了他倆的好意啊!至於你老最近忙着給小弟張羅媳婦的事兒,我覺得你可以先放放,別那麼操之過急的,這老話不是說,心急還吃不了熱豆腐嗎?”

孫氏聽了李氏的這些話,心裡還是有些舒坦的,便自行舒了一口氣,悠悠的開口說道:“哎,我咋能不急呢!你弟弟這歲數也擺在這裡了,咱村裡像他這麼大的,都娶上媳婦,生上娃了,可是你弟弟這兒還沒個着落咧!更何況,你也應該曉得,娘這麼着急,也不全是因爲二虎的年紀,更多的還是因爲娘自個兒肚子不爭氣,也是年紀老大了,才生了他這麼一個命根子,老李家到他這一輩兒,也就剩下他這麼一個獨苗了,娘自然是希望他早些成家立室,也好爲李家傳宗接代啊。否則,娘這心裡頭一直都不踏實啊!”

李氏其實也能理解,自個兒親孃孫氏,這麼多年以來,心裡頭揹負的心理包袱,就像娘自個兒說的,還不就是因爲,她沒能多給李家生個兒子,這才把小弟看得更緊了些。

哎,身爲女人真是一生下來,就註定了往後日子的不容易,她自個兒給林家生了兩個兒子又能咋樣,可還不是被自個兒婆婆作踐,這女人真是活得太不容易了。

李氏聽了孫氏的一番話,深深體會着她娘這麼多年來的不容易,倒是也勾起了自個兒心裡頭的一些感悟和不愉快的記憶。

她瞧了瞧,此時在自個兒眼前的兩個懂事乖巧的小女兒,頓時感到一絲愁容爬上心頭,也不曉得她的兩個閨女,以後能不能過得順風順水一些。

林小橋看着這一對面上都帶着愁容的母女,對自個兒親孃有些無語,這不是來勸人的嗎?這姥姥那邊還沒勸好,自個兒倒是跟着多愁善感起來了,這算是咋回事兒啊!

她早就猜到李氏定會搞不定姥姥孫氏,於是,只得自個兒親自上陣,勸着孫氏說道:“姥姥,小橋說上兩句話,你可不要嫌我煩哦!其實,小橋還是很支持姥姥給小舅舅找媳婦這件事兒的,我們都想早日有一個溫柔體貼的小舅媽,然後再有幾個可愛的表弟表妹,”

孫氏聽着自個兒心愛的外孫女說出這番話,心中頗爲熨帖,笑着摟着林小橋說道:“還是姥姥的孫女懂得姥姥的心思,姥姥平時可算沒有白白心疼你們。”

林小橋也緊摟着孫氏,接着說道:“姥姥,你要給小舅舅找媳婦,是不是想要找個他最合適,最滿意的纔是啊?要不然,姥姥也不會折騰忙活這麼長時間,還未曾找到一個合心意的了,是吧。”

孫氏聽了點點頭,說道:“那當然啊,姥姥肯定是要好好的挑選挑選嘍,這李家唯一的兒媳婦,肯定是不能隨意就娶回來的。”

“那姥姥找了這麼久,有沒有挑到啥子合心意的啊?”林小橋接着問道。

“要說是這合心意的,其實也有,上個月媒婆給說了一個吳家村的姑娘,那姑娘年方十六。姥姥特意去她們家瞅過,那姑娘模樣長得也不錯,幹活也挺利索的,據說脾氣也好。本來姥姥想定下來,可是後來想回來跟你姥爺商議商議,沒成想就被別的人家捷足先登,下了定了。哎……那閨女,確實是個好的,可惜了啊!”孫氏有些惋惜的說道。

“除了那姑娘,就沒有旁人了嗎?”林小橋像話着家常似的,向姥姥繼續問道。

“媒婆上門來說的姑娘倒是挺多的,就是沒啥子我看得上的。也就那吳家村的姑娘,我瞧着樣樣都不錯,跟你小舅舅配着也算挺好。”孫氏有些不以爲然的說道。

林小橋內心汗顏,這姥姥挑了三四個月的時間,才挑出了一個合她心意的姑娘啊,這都比得上人家皇帝大選了吧。

真不曉得這小舅舅是幸運呢,還是不幸呢?有個如此嚴厲把關的老孃,小舅舅將來的媳婦一定是錯不了的了!可是這般的選下去,還不得把小舅舅和姥爺折騰慘了!

“姥姥是不是要求忒高了啊?咋會找了這麼久,還沒有找到幾個合適的咧?關於這小舅舅找媳婦的事兒,您有沒有問過他自個兒的意見啊?姥姥有沒有想過,其實合您心意的,不一定就是合了小舅舅心意的人啊。這媳婦,以後娶回來,可是要跟着小舅舅過上一輩子的,要是小舅舅心裡不是十分喜歡的話,他或許嘴上不會說什麼,也會跟這媳婦好好的過下去。可是,這樣的話,不就違背了姥姥要幫着小舅舅找個最合適的媳婦的初衷了嗎?”林小橋反問孫氏道。

孫氏聽了林小橋的話,有些迷糊了:“這娶媳婦,不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嗎?我給他找個溫柔賢惠,模樣又好的,難道還不合適嗎?那你說,我該咋辦纔好呢?”

林小橋覺得,其實姥姥還是聽得進別人的勸的,至於李老頭子和李二虎爲何勸不了她,可能是因爲孫氏這輩子所作所爲,其實都是爲了這爺兒兩個,她覺得自個兒勞心勞力的操持他們的事情,但最終既沒有落到好,反而卻落下了他們的埋怨,她覺得很是委屈不解,所以才越發聽不進這兩個人的勸說,反而會更加堅持自個兒的意思,變得執拗。

所以,這回她只得充當那個說服的人,繼續勸着姥姥孫氏:“這溫柔賢惠,模樣好的人,其實也挺多的,但是會不會適合小舅舅的脾氣性格那就說不準了。姥姥,其實我覺得您可以換一種方式,別找那些個媒婆,也別再讓那些女方的家眷隨意上門來了。這樣多不好啊,那些女人又不是知根知底的,怎麼能隨意到家裡頭來了?姥爺可是男人哦,這些女人在家裡頭亂走,您覺着他能自在嗎?咱換個角度,若是姥爺經常帶些不認識的陌生男人回來,您還能在家裡頭隨便走動,待的自在嗎?”

孫氏聽完林小橋的這番話,思索片刻,才說道:“其實,我也曉得這樣做不妥,可是我不也是沒法子嘛,那些女方家眷要想結親,定是要來咱們這邊瞅瞅纔會考慮這親事的啊。這老頭子將就些,過了這段時間,等到你小舅舅的媳婦找到了,不就成了嗎?”

這姥姥心裡已經認識到自個兒的錯誤了,但這還是抹不開面子承認啊。

“姥姥爲小舅舅找媳婦是好事,可也不能影響了這正常的過日子啊!況且,我覺得姥姥幫着找的,並不一定是合了小舅舅心意的。那麼,爲何不讓小舅舅自個兒多出去走走,說不定就找到個看對眼兒了的呢?到時候,姥姥再去女方家裡頭瞧瞧,若是覺得還成,那不就皆大歡喜,也不用如此大費周章了嗎?就小舅舅找媳婦這事兒,姥姥可得把這主次位置找準了啊!您最好是隻幫着參謀把關,而不是全權把所有的事兒都抓在手上哦!”

孫氏這回聽完林小橋的話,立時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衝着林小橋說道:“哎啊,被你這麼一說,姥姥還真覺得自個兒以前做的不妥咧!以後,姥姥肯定不再每天這樣瞎折騰了,折騰了這麼久,也沒折騰出啥子來,還落下了一身的埋怨。這回,姥姥就暫時不管了,等着你小舅舅自個兒啥時候看上個媳婦回來吧,省的以後若是我給找的不合心意,他在心裡埋怨我這個做孃的!還是咱們小橋丫頭,懂事明理,又會說話,姥姥咋會有個這樣聰明的孫女啊!”

看着孫氏好像真的已經想通,準備放手的模樣,李氏這回心裡大大的鬆了口氣,同時也在心裡頭嘀咕:還是我小閨女有辦法,瞧這些話說的,那是一套一套的,愣是把這執拗的親孃給勸說通了。

於是,也順着開口說道:“是咧!娘早就該放手,自個兒享享清福了,小弟的事兒你便不要太過操心了!”

孫氏現在心裡頭堵得那口氣,已經被林小橋說的散去了很多,所以面上的神色也輕鬆了許多,笑着說道:“娘也是老糊塗了,之前幹了些糊里糊塗的事兒,還累得你們大老遠回來勸我這老婆子!以後,娘也不這麼折騰了,按着咱小橋丫頭說的,還是隨緣吧!”

“我回來主要是想娘了,可不是爲了勸您來的,娘可別誤解了我的心意哦!”李氏有些賣乖的衝着孫氏說道。

這話雖然明知不是真的,但是孫氏聽着還是很舒服,尤其是這兩個外孫女能回來看看自個兒陪在身邊說說話,這心情一下子便舒暢了起來,樂着說道:“成,你是回來看孃的!娘現在就去摘些菜,今兒個中午我親自下廚,給我閨女和外孫女做吃的。”說完便起身準備去忙活了。

李氏也起身去幫孫氏,所以幾人便一塊轉移到院子和廚房裡頭。

李老頭子和林二牛這時也回來了,兩人手上都提了東西,除了兩斤肉之外,還拎了些骨頭,李老頭子還跟女婿一塊兒去村裡的河裡摸了兩條魚。

李老頭子一進來便看到了正在熱情忙活着的孫氏,看她臉上輕鬆的神色,他心裡也鬆了口氣,面色也跟着輕鬆了起來。

孫氏看到李老頭子,也不跟他擡槓了,還跟往日似的主動招呼道:“老頭子啊,都買了些啥?快提過來我看看,咱中午好好的整治出一頓飯來,給你也改善改善伙食。”

李老頭子連忙答應一聲,腳步輕快的提着東西走過去,幫着孫氏摘菜洗菜的。

這就是老夫老妻之間的相處之道吧,無需道歉,無需認錯,只要隨意的搭句話便成。林小橋前世沒有談過戀愛,更沒有經歷過婚姻,但是她還是能夠品味出這些。

中午,孫氏親自下廚,做了滿滿一桌子的菜餚,有紅燒肉啦,糖醋排骨啦,清蒸鱸魚,蔥花蛋餅,茄子炒幹豆角,胡蘿蔔炒肉,外加一個鯽魚湯,這些菜做的都很好吃,林小橋姐妹倆都吃的肚兒圓圓的,才擱下筷子。

午飯吃過後,大家又坐在一起喝喝茶水,聊了會兒天,李氏也把她帶來的那些東西拿出來給老兩口瞅瞅,告訴二人,那些布匹是用來做啥子的,那饊子又是什麼東西,可以怎麼吃……

孫氏和李老頭子都是樂呵呵的聽着,時不時的點點頭,欣慰這大閨女一家總算過好了,其實那是因爲李氏爲怕二老擔心,報喜不報憂,他們對於李氏母女不久之前遭遇的那件事兒,是絲毫也不知情的。

如此說說笑笑的過了一個時辰,林小橋一家人便要打道回府,告辭回家了。

孫氏很是捨不得林小橋姐倆,想留着二人在自家住上幾天,可是如今家裡頭比較忙,林小橋還是要回去幫忙的,所以甜言蜜語的哄了孫氏一番,並答應過年的時候,定會賴在姥姥家一段日子,孫氏這才依依不捨的放行,並且囑託李氏,帶話給李二虎,讓他快些回來,以後娘也不逼着他了。

李氏回去之後,便把話轉達給了李二虎,李二虎這傻小子立馬便起身說要回去,被李氏一把攔住了,這天色不早的,咋能讓他現在回家呢!

於是,李二虎便又留在林小橋家過上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便由林二牛趕着牛車送回家了。

李二虎回家之後,孫氏果真不再折騰着找媒婆,家裡頭也不再有些莫名其妙的女人上門,這老李家的日子,也算是又迴歸了正常的生活軌道,李二虎離家出走一事,便也到此告一段落了。

再說說林小橋那賣饊子的情況,倒是也挺不錯的,就是有些累人,但是銀子還是賺到手了,雖然不多,但也是個進項。

當然,這饊子也沒賣上多長時間,便如林小橋預料的那樣,安平鎮上很快便多出了許多賣饊子的商販,那些饊子味道跟林小橋做的差不多,但還是會差上一點點。

就算饊子現在已經算是普及,但朱沈二位老闆還是有上門來林小橋家定製饊子,但是由於考慮到家裡人手不多,要是接下訂單,那麼一家人又要勞累忙活,實在是太過辛苦了。

尤其是林小橋姐妹倆個,年紀還這麼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總是缺覺少眠的,這樣是不利於兩個小丫頭成長的。

所以,林小橋便決定以後不再接這做饊子的訂單了,她原本的初衷也並不都是爲了賺錢而已啊,看到饊子已經被推廣普及,她的心裡還是有些成就感的。

算算日子,現在也已經進入九月份了,這時間過得還真是挺快的了,每天忙忙碌碌的很充實。

陳學文再過三天,便要去參加秀才考試了,最近學堂爲了考試也放了五天的假,所以這幾天他也沒有再去學堂,而是自個兒留在家裡溫書待考。

提到這考秀才的事兒,林小橋以前也是隻在電視裡頭看到過,聽說過,這回她自個兒身邊也有人要去考試了,聽說這古代的考秀才也挺嚴格的,她心裡頭便有些替陳學文緊張。

而當事人陳學文,卻一點兒緊張的感覺也看不出來,還是那麼雲淡風輕的模樣,似乎從他身上看不出一絲即將要奔赴考場奮戰的徵兆。

還有這陳學文的親孃,鄭寡婦,也是顯不出一絲擔憂緊張,每日還是跟平常一樣,來找李氏說說話,聊聊天,林小橋沒從她身上找到一點兒對自個兒兒子的擔憂。

哎,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對兒母子啊,兩人真是神似,都表現的如此從容不迫,這點讓林小橋深深的佩服。

三天之後,陳學文輕輕鬆鬆的隻身,去考場參加考試,兩天之後他又神色輕輕鬆鬆的從考場裡頭出來了。

林小橋鬧着要跟着林二牛一起去接陳學文,所以她也看到了陳學文從考場出來的第一神色,沒有失落,也沒有高興,彷彿他壓根就沒有經歷過這場考試一般。

回家的路上,林小橋也曾詢問過他,問他覺得自個兒考的咋樣?

而陳學文給她的答案,便是一切待結果出來便知曉了,總之自己這回算是正常發揮了。

對於這個回答,林小橋深感無語,這說了跟沒說有啥子兩樣,不過她心裡還是相信她的學文哥哥一定會考上的,所以也沒再追問,而是開始思考着,要給陳學文送個啥子禮物,祝賀他考上秀才的事兒了!

回到家裡,鄭寡婦也未曾詢問過陳學文隻言片語,只是做了些他平日喜愛吃的糕點和飯菜,並囑託讓他好好休息。

半個月過後,這天便是揭榜的日子了,林小橋一早就吵着要去鎮上縣衙門口等揭榜。

林二牛和林小橋姐妹兩個在縣衙門口等了好幾個時辰,今兒個來看揭榜的人也很多,縣衙門口擠滿了人,男女老少皆有,而且大多數都是一些書生打扮的學生,這些人應該就是這次應考的考生吧。

林小橋本也想拉着陳學文一起過來看榜的,可是他卻說自個兒不想來,讓林小橋幫着看便成。

衆人直等到中午時分,此時纔有三個官差從縣衙裡頭走出來,手裡頭拿着一張榜單。

這些差役一來,圍堵的人羣便自行讓出了一條道,待到官差將這榜單貼好,揭開上頭覆着的那張紙,這次秀才考中之人的名單就公諸於衆了。

林小橋姐妹倆因爲個頭小,人也靈活,一路還算順利的擠到了人羣的最前面,她們兩個快速而又認真的掃視着那張榜單,上面最首端便是陳學文的名字。

她的學文哥哥考中了,而且還是第一名,是案首啊,林小橋仔細看了兩三遍,確認無誤後,內心便是一陣狂喜,她早就堅信學文哥哥能夠考上,但卻未曾想過,他居然考中了案首。

姐妹倆此時都高興的叫了起來,也不分場合的蹦跳着興奮着。

此時人羣裡頭也開始議論起來了,這考秀才不比考狀元,考完之後人們關注的除了自個兒有沒有考上之外,便是對於每屆案首的關注了。

這屆的案首是陳學文,衆人此時皆在議論着,這陳學文是何人,似乎也沒有聽說過,此人在安平鎮的才名啥的啊?

當然,這些人裡頭也有幾個認識陳學文的,他們都是陳學文的同窗,這幾個人好似都是這屆考秀才應試的考生,他們中間這回有人中了,也有人不幸的落第了。

那些考中的自然是欣喜萬分了,聽到有人說起這案首陳學文,他們便也會告知一二,畢竟有個考上案首的同窗,他們自個兒也是挺有面子的啊。

當衆人得知,這案首陳學文,只是個十三歲的少年郎時,心裡還是有些小小的震撼,有些年紀大一些的長者。

考了數回,此回還是未曾考中,名落孫山的那些讀書人,更是覺得有些羞愧,自個兒都這麼大的年紀了,比之這個才年僅十三歲的少年大了不知多少,可是居然連個秀才還考不上,真是慚愧慚愧啊。

林小橋聽到有人議論說,這歷年考秀才,也不乏有小小年紀便考中的,前幾年纔剛有一位十歲小童一鳴驚人,考中了案首。

但是,在這安平鎮歷屆秀才之中,今屆的案首陳學文確是年紀最小者,實乃不易啊。

林小橋聽到這些,突然發現自個兒心裡也有些得瑟,頗有些與有榮焉之感。

她此刻也不想再聽那些議論了,三下兩下的便拉着林小溪鑽出了人羣,找到了還在樹下休息等着消息的林二牛。

林小橋姐妹倆一臉興奮的告知林二牛,學文哥哥中了,而且還是得了第一名,叫啥子案首的。

林二牛聽了這個消息,也是替陳學文母子高興,而且還有些激動,在他的周圍,讀書人都很少見,更別提是秀才了,而且這考中秀才的還是與自家走的很近的陳學文。

父女三人便上了牛車,帶着喜悅和興奮的心情往回趕去……

途中,林小橋又指使林二牛去買了些鞭炮,她猜想這報喜的差役應該很快就要上門了吧,她得提前爲着學文哥哥準備些。

三人一路趕到家裡,見到陳學文家那小小的院子門前和裡頭也站了好些人,林小橋迅速的下了牛車,往他家走去。

門口的地面上已經有了一地的爆竹碎屑,看來這報喜的官差已經上門來過了啊,哎,真可惜,自個兒沒能趕上這一刻,她好想看看學文哥哥知道自個兒中了案首之後,第一反應是啥樣的啊?

這陳家今兒個還真是熱鬧了咧,連里正都在堂屋裡頭坐着,陳學文正一臉平靜的接受着衆位鄉親們的道賀。

林小橋沒從他身上看到一絲興奮的勁兒,只見他始終保持着溫和的笑容,面上一片柔和,正禮數週全,進退得宜的跟那些前來道喜的鄉親們寒暄說話。

而他的親孃鄭寡婦,還有自個兒的親孃李氏,正裡裡外外的忙着招呼那些登門道喜的女眷們,陪她們喝茶聊天。

鄭寡婦好像也表現的甚爲平靜,一點兒也沒有以前林小橋聽說的‘兒子中了秀才,孃親淚流滿面’的感覺。

這往日一向透着安靜氣氛的陳家小院,在陳學文中了秀才之後,便一下子變得熱鬧了起來。

也難怪這些鄉親們激動,聽說這上林村好像一百多年來都沒有出過一個秀才,更何況還是第一名的案首,今兒個官差上門來報喜,也被一些鄉親們瞧見了,這消息一下子便傳遍了整個村子,這考上秀才一事,已經不是陳學文一個人的光榮和喜事兒了,現在陳學文中秀才已經成了整個上林村的大事兒了。

林小橋看着陳學文此時正忙,也沒有看到自個兒,便沒有上去湊熱鬧,而是跑去了鄭寡婦那邊,幫着她們端茶倒水的忙活上了。

直到天黑,那些絡繹不絕登門的鄉親們,才漸漸的散了,陳家的小院便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里正走前還多有囑託,希望這回陳家能夠大肆熱鬧一番,慶祝慶祝這件喜事,並且言明,若是鄭寡婦覺得忙不過來,或是有啥子其他方面的不便,他們這些鄉親可以一手包辦,只要秀才老爺母子能夠點頭便成。

面對過分熱情和激動的里正和鄉親們,陳學文母子都拒絕了他們的好意,聲稱自己慚愧,只是一個小小的秀才,當不起鄉親們如此的擡舉,待到他日中舉甚至考中進士之日,到時自家定會擺宴慶祝,熱鬧一番,邀請衆位鄉親前來喝酒同慶,這回便算了!

里正見他們母子二人說法一致,均不同意,只得作罷,畢竟這陳學文並不是他們上林村世世代代的村民,只是前幾年才突然搬來落戶的。里正對他們也不是很熟悉,所以也就不做過多的強求,傳達了自個兒的心意也便罷了。

晚上,待到村民們紛紛散了之後,鄭寡婦便在自個兒家裡整治了一桌子酒菜,邀請了林小橋一家人吃飯,算是爲着兒子考上秀才慶祝一番了,也是爲了感謝這麼長時間以來,林小橋一家人對他們母子的多番照顧,就像對待一家人似的對待他們。

衆人吃完一頓開心的晚飯之後,林小橋這纔算是尋到了時間,能單獨親口對她的學文哥哥道賀,並送上了自個兒早已準備好的禮物。

這回林小橋送給學文哥哥的禮物,都是她自個兒親手做的,就是一個用木片做的小帆船,帆船上面刻着四個歪歪曲曲的大字“一帆風順”,她是想,藉此祝願她的學文哥哥,從今往後能夠一帆風順,萬事順利。

其實,她之前也想過要去鎮上,鋪子裡頭買個啥子禮物,可是尋了幾天,也沒有尋到什麼合適的,所以便自個兒動手做了這個,她認爲學文哥哥應該不會嫌棄她做的簡陋粗糙,應該是能夠理解到自個兒的小小心意的。

果然,陳學文收到了林小橋送的賣相不大好看的帆船之後,便很是珍惜的收了起來,並一再聲稱,自己很喜歡這個禮物,一定會好好的珍藏着的,惹得林小橋又是好一陣得瑟……

------題外話------

求票票……

第81章 饊子銷路打開,李二虎離家出走第185章 挪月子第123章 逗趣兒的小堂妹第192章 成親前的籌備第83章 陳文學婚事的選擇第6章 溫馨第49章 李家蓋房第211章 前程定,議親事第106章 痛打林苗第104章 學文與小姨的碰面第185章 挪月子第206章 執念第130章 不速之客第197章 初入京城第114章 閒適的生活第201章 重逢後的母女敘話第70章 鄭寡婦第124章 開塊菜地第36章 雲來酒樓賣福果兒第93章 除夕夜第15章 大伯母劉氏第208章 敘舊第136章 想把鋪子開到省城去第105章 小姨威武第198章 相見第112章 小橋要種田第213章 各自態度第181章 二人回京第126章 又是一年端午第109章 再離別第173章 母女溫情第217章 奔赴寧遠第140章 回家了第48章 錢用來幹嘛?第29章 水煮板栗第151章 老爺子來了第185章 挪月子第2章 現實與矛盾第2章 現實與矛盾第103章 大部隊遷移第176章 胡媽媽的心思第138章 省城再相聚第46章 周氏的驅逐(上)第205章 無端的挑釁第198章 相見第76章 搗鼓新的賺錢法子第21章 二房夜話下第123章 逗趣兒的小堂妹第31章 進鎮賣福果兒第187章 歡喜過大年第62章 分家事落第151章 老爺子來了第118章 鋪子田地兩邊忙第132章 瑣事第48章 錢用來幹嘛?第39章 一大筆錢第62章 分家事落第181章 二人回京第187章 歡喜過大年第130章 不速之客第40章 秦業第157章 ‘有意思’開業第61章 林二牛說分家第167章 小姨的打算第152章 後續第81章 饊子銷路打開,李二虎離家出走第157章 ‘有意思’開業第58章 劉氏出場第215章 歸家瑣事第8章 鬧劇後續第80章 劉氏被逼無門,踏上歧路第56章 周氏的死不認賬第141章 收芥菜第165章 妯娌第63章 認罪書第130章 不速之客第171章 意料之中的出事第42章 李家——有牛有車一族第9章 林家第50章 李氏有喜第111章 再買地兒第184章 洗三兒第183章 安哥兒第73章 登門道謝第98章 小橋挨訓了第108章 元宵節第162章 中舉第10章 一碗紅棗粥的承諾第147章 平淡中的忙碌第115章 要開鋪子了第161章 鄉試第181章 二人回京第132章 瑣事第72章 搶收稻子第149章 人才培養第118章 鋪子田地兩邊忙第161章 鄉試第15章 大伯母劉氏第86章 學文母子的過去第161章 鄉試
第81章 饊子銷路打開,李二虎離家出走第185章 挪月子第123章 逗趣兒的小堂妹第192章 成親前的籌備第83章 陳文學婚事的選擇第6章 溫馨第49章 李家蓋房第211章 前程定,議親事第106章 痛打林苗第104章 學文與小姨的碰面第185章 挪月子第206章 執念第130章 不速之客第197章 初入京城第114章 閒適的生活第201章 重逢後的母女敘話第70章 鄭寡婦第124章 開塊菜地第36章 雲來酒樓賣福果兒第93章 除夕夜第15章 大伯母劉氏第208章 敘舊第136章 想把鋪子開到省城去第105章 小姨威武第198章 相見第112章 小橋要種田第213章 各自態度第181章 二人回京第126章 又是一年端午第109章 再離別第173章 母女溫情第217章 奔赴寧遠第140章 回家了第48章 錢用來幹嘛?第29章 水煮板栗第151章 老爺子來了第185章 挪月子第2章 現實與矛盾第2章 現實與矛盾第103章 大部隊遷移第176章 胡媽媽的心思第138章 省城再相聚第46章 周氏的驅逐(上)第205章 無端的挑釁第198章 相見第76章 搗鼓新的賺錢法子第21章 二房夜話下第123章 逗趣兒的小堂妹第31章 進鎮賣福果兒第187章 歡喜過大年第62章 分家事落第151章 老爺子來了第118章 鋪子田地兩邊忙第132章 瑣事第48章 錢用來幹嘛?第39章 一大筆錢第62章 分家事落第181章 二人回京第187章 歡喜過大年第130章 不速之客第40章 秦業第157章 ‘有意思’開業第61章 林二牛說分家第167章 小姨的打算第152章 後續第81章 饊子銷路打開,李二虎離家出走第157章 ‘有意思’開業第58章 劉氏出場第215章 歸家瑣事第8章 鬧劇後續第80章 劉氏被逼無門,踏上歧路第56章 周氏的死不認賬第141章 收芥菜第165章 妯娌第63章 認罪書第130章 不速之客第171章 意料之中的出事第42章 李家——有牛有車一族第9章 林家第50章 李氏有喜第111章 再買地兒第184章 洗三兒第183章 安哥兒第73章 登門道謝第98章 小橋挨訓了第108章 元宵節第162章 中舉第10章 一碗紅棗粥的承諾第147章 平淡中的忙碌第115章 要開鋪子了第161章 鄉試第181章 二人回京第132章 瑣事第72章 搶收稻子第149章 人才培養第118章 鋪子田地兩邊忙第161章 鄉試第15章 大伯母劉氏第86章 學文母子的過去第161章 鄉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