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重逢後的母女敘話

鄭老夫人對林小橋的態度,使得鄭寡婦一直懸着的一顆心,總算是放了下來,她最擔心的就是,小丫頭不受自己母親的待見。

雖說,她自己跟兒子立場一致堅定,不論旁人說什麼,都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決定或判斷,但是鄭老夫人是自己的母親,她要關心自己的外孫也是出於一片好心。

而且,自己這一走就是十多年,讓日漸年邁的老母親,操了不知多少的心,因此,不論是出於愧疚,還是出於孝心,鄭寡婦內心深處總是希望,能夠皆大歡喜。

小橋那丫頭,不論是樣貌還是氣質,樣樣都是好的,就只有一點,在自幼成長生活在世家的母親眼裡,是過不了關的。

世家大族之間,最講究的便是門當戶對,最看重的也是家世門第,小橋這丫頭,最大的弱點就是,並非出自什麼貴族世家,因此,在這些生來就知道將‘利益’和‘出生’,看得比什麼都重的人面前,鄭寡婦最擔心的,就是自己母親,拿着小丫頭的身份和家世來說事。

更何況,小橋迄今爲止還未曾及笄,鄭寡婦也擔心自己母親,因爲心疼自己外孫,拿兩人的年紀說事。

好在,事情並沒有向她不希望的方向發展,小丫頭表現得一直很好,算是入了母親的眼了,否則,母親也不會送出如此珍貴的禮,若是自己記得沒錯,那套頭面可是母親當年出嫁時,外婆親手給操辦的嫁妝,自從外婆去世以後,母親就再也沒動過那些首飾,只十分珍惜的好好收藏了起來。

就連她和小妹出嫁的時候,母親也只一人送了一套給她們,當作一個念想,此時卻送了一套給小橋丫頭,此舉便足以說明,母親並不反對學文定下的這門親事了。

因此,接下來的聊天,因爲鄭寡婦的放鬆,再加上屋裡丫鬟婆子們的湊趣,又有秦氏時不時的插科打諢,氛圍倒也是異常的輕鬆。

林小橋只坐在一旁,安靜的聽長輩們說話,間或問到自己的時候,才斟酌着插上兩句嘴,也只是說些無關緊要的話,來逗着大傢伙高興高興。

等到茶水上過兩遍之後,秦氏找了個藉口先告退了,而林小橋也很是識相的,與老夫人提出想去歇息一下,留下空間給這對離別了十多年的母女,說些體己的話。

老夫人自是沒有不樂意的,也十分滿意她知趣,懂得看人眼色,便笑着說道,“也是我思慮不周,沒考慮到你小小年紀,就長途跋涉的,本就沒歇過勁兒來,現在又陪着我們說了這麼長時間的話,哪有不累的呢?甭說是你這麼個小人,我這老婆子坐了這麼久也是累的很了,還得進屋躺會兒才行。”

又對着身旁的丫鬟說道,“檀詩,你這就領着林姑娘到暖閣那裡,去歇息一會兒,好生的把人給伺候好了啊!”

“老夫人放心,奴婢旁的本事沒有,就只一項,會伺候人,今兒個一定把林姑娘服侍的舒坦了,說不準到時候姑娘捨不得我,把我要了去,老夫人可千萬別不捨得啊。”檀詩聽了老夫人的話,抿嘴笑着說道。

老夫人一聽這話,便樂開了,指着檀詩笑罵道,“瞧瞧你們這一個個的,都被我慣得不行了,原本我還只覺得,檀雲是個巧言能辨的,沒成想身邊倒還藏了一個呢。若是林姑娘將你要了去,也正好,我正愁着自己整日裡不得清淨呢。”

檀詩聽了這話,立時便作一副委屈狀,“老夫人可別厭了奴婢,頂多奴婢日後少說些話就是了。”

“好了,好了,你也別在這裡貧嘴了,等會兒將林姑娘伺候好了,纔是正事。”,又轉頭笑的一臉慈愛的對林小橋說道,“有什麼想吃的,想喝的,都與檀詩那丫頭說。要是閒了,想玩什麼,也讓丫鬟們陪着你玩,今兒個我那幾個孫女都去上閨學去了,也不在家,要不然,就可以領着你們互相認識一下了。咱們也不急,反正來日方長,總有機會認識的,你就把這裡當做自己的家便行了。我這老婆子啊,還就想要一個,像你這樣伶俐聰慧的孫女呢。”

林小橋謝過了老夫人,便跟着檀詩告退走了出去,進了一旁的小暖閣裡,臨起身前,鄭寡婦也拉着她,細細的囑咐了幾句,讓她別太拘束,待會兒就過來找她……

林小橋看着她眼裡的不放心,衝她咧嘴笑了笑,不停的點頭應下。

與花廳一樣,暖閣裡也燒了地龍,林小橋一走進去,便覺得溫暖如春,趕緊將自己身上的斗篷解了,遞給一旁的小丫鬟。

林小橋稍稍打量了一下,屋子空間不大,但卻也佈置的十分雅緻,正中間擺了一張榻,榻上放着個小炕幾,她們進來的時候,屋裡已經坐了兩個穿着綠綢襖的小丫鬟,兩人正一邊磕着瓜子,一邊湊在一塊兒細聲說話。

檀詩連忙走上前去,擰着一個小丫鬟的胳膊,罵道,“你們倒是會躲清閒,沒看見客人進了屋嗎?”

兩個小丫鬟方纔一時聊得興起,竟也沒瞧見有人進來,這會子被被檀詩捉住也不害怕,只討饒着說道,“檀詩姐姐莫生氣,我們也只是剛偷了個閒,方纔在外頭站得凍了腳,才進來暖了會兒,這還沒說上幾句話呢。”

檀詩聽了這話,看了眼几上的瓜子殼,確實沒有多少的樣子,便也就信了小丫頭說的話,沒與她們多計較,“還不趕緊收拾收拾,茶水點心的,還不趕緊端了來。”

兩個小丫鬟得了這話,忙快手快腳的收拾好,又急忙走出去,不到一會兒就端了熱茶和點心進來。

林小橋坐在榻上,也不管旁人的打量,只與檀詩聊聊天,多數情況下,都是檀詩在說,她只是偶爾應上兩聲。

待上齊了點心之後,檀詩便笑着對林小橋說道,“姑娘吃吃這些點心合不合胃口,若是不喜歡,奴婢再讓她們重新端來。”

林小橋自是不會真的客氣到麻煩人家,以前鄭寡婦也曾給她,講過許多大戶人家後院裡的學問和官司,她看得出來,這個叫檀詩的丫鬟,算是個比較有臉面的,應該是老夫人面前較爲得寵的丫頭,她哪裡敢真的把她當個下人使喚。

只笑着回道,“檀詩姐姐別忙活了,我向來不是個嘴刁的,只要是吃的,都不挑。我瞧着這些點心,應該是不錯的。”

不僅如此,林小橋在她面前,也很是注意自己的舉止,說不準這丫頭就是鄭老夫人的耳目,若是自己稍微言行不得體,十有八九也是會傳到老夫人的耳朵裡的。

“姑娘別太拘謹了,老夫人不也說了,只讓姑娘把這兒當成自己的家就行。若是累了,不妨就躺在榻上休息一會兒,奴婢在一旁看着呢。”檀詩看得出,林小橋有些蔫蔫的,便柔聲細語的說道。

“我還不累,檀詩姐姐坐下陪我說說話就行,方纔檀詩姐姐說的那些,聽着就挺有意思的。”林小橋拈了塊點心,咬了一口,說道。

檀詩聽了這話,便順勢坐下,“成,姑娘想聽奴婢說什麼,奴婢都可以說給姑娘聽。只要姑娘不嫌我刮躁就行。”

“怎麼會,檀詩姐姐聲音就是好聽,不拘講些什麼,聽着都覺得舒服。”林小橋這話說的,倒也不是完全違心,確實這檀詩說起話來輕輕柔柔的,蠻好聽的。

檀詩一聽了這話,倒是難得露了個真心的笑容,心裡也暗贊,這林姑娘是個有城府的,怪不得才初初見面,就能入了老夫人的眼呢。

於是,接下來,暖閣裡,林小橋便有一句沒一句的,與檀詩聊了起來。

而那廂,鄭寡婦也與老夫人,在廂房裡展開了母女倆,闊別十多年後的第一次敘話。

母女倆一別就是這麼多年,又互相沒有音訊,老夫人沒有一日不爲自己女兒擔憂的,此時,便拉着自己女兒,讓她說說這十來年的經歷和生活。

鄭寡婦自是依了老夫人的意思,一言一語的說着,自己這些年來的生活,其實,回頭想想,她自己都覺得這麼些年,自己過得倒是挺順的,一直都是過着平平淡淡的日子。

除了,剛離開京城時的彷徨和茫然,還有路途的跋涉和顛沛之外,也沒有經歷過什麼大的苦難,想當年自己也就是一個整日裡,在深宅大院裡生存的小姐和貴婦,從來都未曾見識過外面的世界。

一路帶着孩子,專門避開繁華的城鎮,待他們母子倆走到安平鎮,才徹底的安頓了下來。

到了安平鎮,鄭寡婦也沒敢就在鎮上安家,就怕京城那邊的人找了來,她自己倒是沒什麼好擔心的,反正那男人也沒將她放在心上,只滿心裡寵着那個側室。

她唯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兒子,畢竟,她也是偷偷的將孩子帶出來的,就怕有一日,那人會過來將學文帶走。

幾經轉折之下,母子倆纔在安平鎮的周邊,選了個偏僻破落的小村莊,就此安頓住了下來。

後來,又遇到了林家的人,結識了熱情淳樸的林二牛夫婦,更是沒經歷什麼波折,還因此從林家人身上,享受到了久違的親情和溫暖。

因此,鄭寡婦在訴說着自己,這些年來的經歷和生活時,面上也無甚波瀾,語氣平安無奇,只嘴角一直掛着滿足和平靜的笑意。

鄭老夫人看着女兒如此模樣,只在心裡嘆了口氣,也徹底明白,女兒已經過慣了那種閒雲野鶴平平淡淡的生活,怕是不會在京城久住的了。

不過,老夫人也看的出來,女兒這些年生活確實過得不錯,否則,也不能從她的臉上,看到如此安逸舒適的神色。

罷了,罷了,兒女們都已經大了,連各自的孩子,多數都已成家,自己是真的老了,也管不了那麼許多了,既然女兒自己覺得日子過得很好,自己又何必一定要將她拴在身邊呢。

老夫人想開了,心裡倒也敞亮,聽到女兒說着林家人,這些年對他們母子的照顧,又想起學文和那林家姑娘的親事,便問道,“難不成你是因爲感激,才讓學文與那林家姑娘定親的?”

鄭寡婦聽着母親這樣問,忙解釋道,“哪有的事兒啊,女兒也不是那等糊塗的人。要說這親事,最終還是學文定下的,您還不瞭解學文那孩子嗎?若不是他自己看上了眼,即使我發了話,他是不會不從,但是心裡卻始終不樂意,私下裡有的是法子,改變我的想法。”

老夫人聽了這話,倒是來了興趣,“哦——,按你這麼說,還是學文先看上林家那姑娘,你替他上門求娶的了?”

“嗯,差不多吧。”雖然,事實與這話有些差入,但是,鄭寡婦爲了省卻麻煩,便也沒將兒子中了案首,求親踏破門檻的事說出來,免得自己母親,又會認爲自己是急忙之下,定下兒子親事的,乾脆就一股腦兒的推說,是兒子看上了小橋那丫頭,這樣也能省點話說。

老夫人聽了這話,顯然有些不信,“那林家的丫頭,當年纔多大啊,我聽說他倆可是老早就定親的,想當年,那丫頭估計也就不滿十歲吧。咱們學文,怎麼偏偏就看上了那麼小的姑娘呢?”

這話倒是問的鄭寡婦一噎,她自己都不知道,學文爲何會如此喜歡小橋那丫頭,因此,立時便有些犯了難,只能笑着說道,“這我哪裡知道呢?學文雖然是我兒子,但這孩子從小就早慧,穩重,有什麼心事,也都是藏在自己心裡,從不拿出來說與旁人聽。這些年來,我這個當孃的,也都習慣了兒子這樣。尤其是這種事關兒女情長的事兒,他更是不會與人說。若是母親真的好奇,莫不如自己去問問他。”

鄭老夫人點了點頭,也沒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結,學文那孩子,雖不是自己看着長大的,只這兩年才見了數次面,但老夫人也看的出來,這個外孫確實是個話不怎麼多的,又心思穩重早慧。

“其實,當年我們孤兒寡母的,那林家人都不曾嫌棄過。人家也是個疼閨女的,更何況小橋那孩子,也是千里挑一的人才,若不是看在學文那孩子不錯的份上,也是不會同意這門親的。”鄭寡婦又覷着自己母親的臉色,說道。

鄭老夫人一聽這話,便撇了撇嘴,“你也用不着這麼貶低自己的兒子,說到底你母親也不是那等眼皮子淺的人。我起初聽到學文定了個小戶人家的閨女,確實是心存反對過,想着如何退了這門親纔好。咱們學文那孩子,不論是容貌才情那都是一等一的,現在又有那樣的大好前途,要怎樣優秀的姑娘不行,偏要配個那種家世門戶的。但是,後來我冷眼看着,每次提到這茬上,學文就給岔開了不談,要不就是與我談論大義。再後來,與你通信時,你信裡對於這門親事,也從不鬆口。我哪裡還看不出,你們母子的心意呢,便想着,讓你將那姑娘帶過來,給我瞅瞅。你母親,我活了這麼大半輩子,看人的本事還是有的,便想着,若是那姑娘確實是個上不了檯面的,我就算豁出這把老骨頭去,也要勢必拆了這門親。這回見着面了,我倒覺得那丫頭還算可以,又是你自己親自教導出來的,母親也就沒有多言。”

“母親——”鄭寡婦聽了這番話,面上倒是有些訕訕地,不知該說些什麼。

“你對那丫頭的維護之意,我哪裡還看不出來啊!就來府上這麼一會兒的功夫,就看的跟個眼珠子似的,我估摸着,連學文那孩子都不及她,在你心中的分量吧。”老夫人看了女兒一眼,說道。

鄭寡婦聽了這話,面上現出一份悵然道,“唉——,人啊,都是處出來的感情。我頭一眼見着小橋那孩子的時候,就打心眼裡的喜歡。這些年來,學文忙着學業和功名,也不常在家,都是這丫頭陪在我身邊承歡膝下。我有點頭疼腦熱的,也都是她在一旁守着我,照顧我,若是,我不開心了,也是她想着法兒的逗我高興,陪我解悶,比那親生的女兒還要體貼!有時候,想想我那早逝的小女兒,或許小橋這丫頭,就是上天派來補償我的吧。”

老夫人聽她說起這事,想起那玉人兒一般的小外孫女,也不免跟着惆悵了起來。

……

母女倆一直聊到了飯點,才停了下來,於是,林小橋便跟着鄭寡婦,在鄭府與老夫人一起,用了頓午飯。

飯後,鄭寡婦便提出了告辭,老夫人依依不捨的拉着女兒的手,讓她在府上留宿一晚,晚上也好與大兒子他們聚一聚。

鄭寡婦當然也想留下來,見一見自己的大哥和那些侄兒們,但是想到林小橋,便還是搖頭告辭了,只安慰老夫人說,日後會經常過來的。

老夫人無奈,也瞭解女兒的心思,只能派自己的大兒媳,送二人出府,臨走前,秦氏也送了份禮給林小橋,一副純金的頭面。

林小橋得了鄭寡婦的示意,便也收了下來,順帶着與秦氏道了謝!

第177章 荷葉的委屈第206章 執念第206章 執念第187章 歡喜過大年第178章 出手教訓第44章 歸家第107章 親人離別第3章 爭執第35章 改變銷售策略第42章 李家——有牛有車一族第111章 再買地兒第62章 分家事落第169章 討嫁妝第38章 談成(下)第185章 挪月子第73章 登門道謝第90章 臘八節第106章 痛打林苗第201章 重逢後的母女敘話第168章 解決麻煩第34章 舒心的一頓飯第69章 端午節第37章 談成(上)第156章 各自忙活第129章 成親前的準備第191章 光耀門楣第182章 李氏生產第93章 除夕夜第123章 逗趣兒的小堂妹第108章 元宵節第65章 母女夜話第200章 初進鄭府第1章 醒來第162章 中舉第15章 大伯母劉氏第148章 自尋樂趣第37章 談成(上)第188章 美好的開端第194章 添妝第58章 劉氏出場第205章 無端的挑釁第187章 歡喜過大年第180章 內宅社交第19章 林家晚餐第144章 再議新的未來第174章 歸來第33章 全福菜第112章 小橋要種田第195章 嫁第152章 後續第72章 搶收稻子第193章 商議第203章 月下散步第136章 想把鋪子開到省城去第135章 小橋病了第213章 各自態度第128章 小舅婚事定第203章 月下散步第109章 再離別第14章 林嬌第179章 定親事第103章 大部隊遷移第201章 重逢後的母女敘話第129章 成親前的準備七十五章 劉氏上門下第2章 現實與矛盾第60章 “孽種”之說第90章 臘八節第139章 無功而返第26章 鎮上考察第133章 夫妻小吵第103章 大部隊遷移第163章 泡溫泉第70章 鄭寡婦第163章 泡溫泉第114章 閒適的生活第160章 春去夏來第99章 姥姥家拜年第79章 包子爹的崛起,林小橋的發飆第121章 雲禪寺拜佛第47章 周氏的驅逐(下)第26章 鎮上考察第60章 “孽種”之說第166章 臨行前第76章 搗鼓新的賺錢法子第138章 省城再相聚第50章 李氏有喜第38章 談成(下)第167章 小姨的打算第80章 劉氏被逼無門,踏上歧路第129章 成親前的準備第123章 逗趣兒的小堂妹第202章 鄭老太爺的悔恨第83章 陳文學婚事的選擇第138章 省城再相聚第67章 林家二房蓋新宅第95章 林嬌的變化第131章 成親趣事第214章 歸家
第177章 荷葉的委屈第206章 執念第206章 執念第187章 歡喜過大年第178章 出手教訓第44章 歸家第107章 親人離別第3章 爭執第35章 改變銷售策略第42章 李家——有牛有車一族第111章 再買地兒第62章 分家事落第169章 討嫁妝第38章 談成(下)第185章 挪月子第73章 登門道謝第90章 臘八節第106章 痛打林苗第201章 重逢後的母女敘話第168章 解決麻煩第34章 舒心的一頓飯第69章 端午節第37章 談成(上)第156章 各自忙活第129章 成親前的準備第191章 光耀門楣第182章 李氏生產第93章 除夕夜第123章 逗趣兒的小堂妹第108章 元宵節第65章 母女夜話第200章 初進鄭府第1章 醒來第162章 中舉第15章 大伯母劉氏第148章 自尋樂趣第37章 談成(上)第188章 美好的開端第194章 添妝第58章 劉氏出場第205章 無端的挑釁第187章 歡喜過大年第180章 內宅社交第19章 林家晚餐第144章 再議新的未來第174章 歸來第33章 全福菜第112章 小橋要種田第195章 嫁第152章 後續第72章 搶收稻子第193章 商議第203章 月下散步第136章 想把鋪子開到省城去第135章 小橋病了第213章 各自態度第128章 小舅婚事定第203章 月下散步第109章 再離別第14章 林嬌第179章 定親事第103章 大部隊遷移第201章 重逢後的母女敘話第129章 成親前的準備七十五章 劉氏上門下第2章 現實與矛盾第60章 “孽種”之說第90章 臘八節第139章 無功而返第26章 鎮上考察第133章 夫妻小吵第103章 大部隊遷移第163章 泡溫泉第70章 鄭寡婦第163章 泡溫泉第114章 閒適的生活第160章 春去夏來第99章 姥姥家拜年第79章 包子爹的崛起,林小橋的發飆第121章 雲禪寺拜佛第47章 周氏的驅逐(下)第26章 鎮上考察第60章 “孽種”之說第166章 臨行前第76章 搗鼓新的賺錢法子第138章 省城再相聚第50章 李氏有喜第38章 談成(下)第167章 小姨的打算第80章 劉氏被逼無門,踏上歧路第129章 成親前的準備第123章 逗趣兒的小堂妹第202章 鄭老太爺的悔恨第83章 陳文學婚事的選擇第138章 省城再相聚第67章 林家二房蓋新宅第95章 林嬌的變化第131章 成親趣事第214章 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