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沉重的役稅

雲峰的一幅鐵了心模樣令荀灌娘暫時放棄了勸說,心想還是找機會由張靈芸勸他,於是不再糾結於此,面容稍稍緩和了些,又問道:“斷山你既然不爲沈充之事,那麼,究竟在煩心什麼?”

雲峰不禁心中一動,他感到荀灌娘今天有些反常,似乎對自已挺關心的。心裡想着,表面卻不流露出任何異狀,老老實實的嘆道:“這一場內戰將給朝庭帶來沉重負擔,弟子想的是,無論哪一方獲勝,最終還得轉嫁給平民百姓,將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不知道又得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了!”

荀灌娘越來越覺得自已看不透這個人,剛纔還信誓旦旦的說要殺人全家呢,這會兒又換上了一幅菩薩心腸!‘或許,他是個有雙重性格的人吧?’

荀灌娘暗暗給雲峰下着定義,不過,雲峰的擔心倒是引發了她的共鳴,忍不住的有感而發:“斷山你說的沒錯,我朝賦稅沉苛,遠超於漢朝,就拿田租來說,口稅米五石,無勞動能力者及老小也需徵收,此舉極不公平,有利於地多人少的上等良人,而地少人多的普通百姓則負擔極重。”

說着,看了看雲峰,見他面現詫異之色,又自嘲般的笑了笑:“或許斷山你會認爲上等良人負擔較輕,那麼你就錯了,剛纔只是田賦,而租調的徵收是又另一套方法,即計資評等按戶徵收!絕大多數的地方官員挖空心思多算、虛算良人家產。提高良人家貲等級。以儘量多收,民間有歌雲:務在裒剋,刻又刻之!又所謂:桑長一尺,圍以爲價,田進一畝,度以爲錢,屋不得瓦,皆責資實。使得百姓們樹不敢栽,土不敢墾,房屋破敗漏雨不敢加泥蓋瓦。當然了,建康附近稍有收斂,天子與諸多朝庭重臣腳下,官員不敢妄爲。可是在地方郡縣,爲師所說的都是普遍現象,哎”

“哦?竟還是這種事?”雲峰忍不住的反問道,這簡直就是聳人聽聞,與之相比,原李雄轄下的巴蜀百姓們如同生活在天堂裡一般,無比的幸福快樂,而與張寔主政下的涼州更是不能相提並論!

荀灌娘苦笑道:“還遠遠不止這些,有很多說出來恐怕你都不敢相信,比如折變。所謂折變,即不按原有名目徵收,而是摺合成朝庭需要的錢物,有時把布折成米,有時又將米折成綿絹,有時將米布絹折成現錢或其他實物。一般米貴徵米,布貴徵布,二者皆賤,則徵收現錢,所收的錢必須又圓又大。

我朝的情況你也清楚。流通的錢幣大多爲私鑄劣錢,如鵝眼錢:一千錢長不盈三寸,還有比這更差的,除了中間的大方孔外,周邊像圍着條細線。所以叫綖環錢,這種錢入水不沉。隨手破碎,十萬錢還不滿一捧!

劣制錢幣一般爲普通百姓持有,爲了上繳捐稅,他們必須去鬼市花高價兌換成足值錢幣,可錢幣販子必然要從中取利,這些人幾乎都是當地的豪強所差遣,無形中百姓相當於多繳了一重稅。

另有些邊遠地區的俚民,如廣州的某些山地,本以農耕爲業,不產銀,但爲師的師兄陶侃卻強制俚民繳銀。俚民只能被迫到市集賣掉農副產品,再買回白銀。由於他們與外界語言不同,又不懂交易規則,因此在買銀時常常受欺,山民生性樸實,吃虧不知如何申理,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雖說廣州州治番禺爲我朝重要的對外經商口岸,常有林邑、扶南、訶羅縠、師子國、身毒、以及海西的陂斯、大秦等商賈前來,確是需要金銀交易,但如此不顧俚民死活,着實過份了些。”

雲峰的面色愈發難看起來,荀灌娘則有如打開了話匣子一般,把對朝庭的不滿一古腦兒的全兜了個乾淨:“除了律法規定的田賦租調,朝庭還有許多雜稅。如口錢、代役恤錢、塘丁稅、鹽酒稅、對商旅徵收的關津桁埭稅,市稅和估稅、地方官府需要的雜供給、地方官到任離任的迎送錢、百姓捕魚、樵採的魚稅及山林川澤稅等等。

更過份的是,某些地方的關津渡口竟然以競價的方式出售每年的收稅權,價高者得之!比如王敦攻佔石頭城之前的石頭津便是如此,當年的價格是五百萬錢,多收的都是自已的,後來稅吏被王敦驅趕才暫時中止,從這一點上,王敦倒辦了件好事。總之,朝庭與各級州郡皆是巧立名目,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尤其是州刺史及郡太守的迎送錢,動輒數百萬!以上所有收上來的錢亦是要求又圓又大!”

雲峰膛目結舌的看着荀灌娘,這真是集古今中外歷朝歷代苛捐雜稅之大全啊!恐怕後世的諸多舉措都可以在司馬氏小朝庭找到源頭,好半天才回過神問道:“那百姓們爲何不反抗?”

荀灌娘冷笑道:“中下等良人約佔我朝丁口數的兩到三成,這麼點人如何反抗?因此很多生活貧困者寧可私賣給豪強大戶爲奴也不願爲良人,儘管朝庭三令五申,卻屢禁不絕,這就直接造成了朝庭掌握的黃籍越來越少,而在籍者的負擔也相應加重。同時朝庭爲招攬流民,對南來的流民登爲白籍,不納稅不服徭役。”

所謂黃籍,由於白紙易被蟲蛀,因此重要文件及需要長期保留的文書都寫在經藥水浸泡過的紙上,這類紙呈黃顏色,能長期保存,正式戶籍便登記在黃紙上,白籍則爲臨時戶籍,專爲流民準備。但也不是所有的流民都能享受優惠,零散流民幾乎被各士族豪強分了個乾淨,成爲他們的蔭客,只有成羣結隊,勢力比較大的流民團體,如郗鑑所部才能不納稅,不服役。

雲峰一時沉默不語,荀灌娘也不理他,繼續道:“既然說了田賦雜稅,就不得不提徭役,按朝庭規定:男子十六歲至六十歲爲正丁,服全役,十二歲以下及六十六歲以上爲老小,可以免役。夾在中間的須服半役。在爲師看來,讓十三歲的少年及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服役已經是傷天害理,可實際上還不止於此,有些郡縣的軍士,年近八旬仍在服役,另有的僅七歲便已在役。

而且並不是所有在籍者都須服役,品官、國賓、先賢之後、士人子孫及所蔭賓客,以及有軍勳者、納錢代役者,僧、尼、道皆可免役,如此一來,沉重的徭役只能落在中下等良人身上。

關於徭役負擔,朝庭有規定:其丁男,每歲役不過二十日,又率十八人出一運丁役之。這是兩重徭役,合計是四十天,第一重是修堰、建屋、挖壕、築城及其他臨時性雜役,第二重專指運役,包括運輸租米到州郡及京師,或戰時運糧。尤其是戰時的糧運,不可能恰好二十天,一次戰役可能是十天半月,也可能一連數月,被調來隨軍糧運的人,總不會在戰爭中途撤換,正如這次平王敦之亂,朝庭爲此戰徵發的徭役達到了十餘萬人,而王敦在荊江二州所徵數不會少於朝庭,雖說一年所服運役超過二十天,可以用多餘數抵消以後的運役,但在實際上,幾乎不可能執行,役的名目繁多,林林總總數十條,如何抵消的了?”

接着,荀灌娘冷哼一聲:“徭役徵調,朝庭沿襲武皇帝時的三五徵發制,即雙數抽半,三丁抽一,五丁抽二,至多三抽二,五抽三,可遇上緊急情況,往往盡戶發丁或空戶從役!而且當男丁不夠用的時候,經常會徵召女子服役。

尤爲令人髮指的是,百姓們在勞役中死亡或軍戶死於征戰,往往被污以逃叛或投敵的罪名,一來不必發給家屬撫卹,二來可以通知地方官府以追捕亡叛的名義到死者家裡抓壯丁補代。結果死者家屬被迫閤家逃亡,於是又取同族之人,同族再逃,便取鄰伍,鄰伍逃亡,則見到村人便捕!結果是一人有犯,合村皆空!

總之,我朝的百姓是最苦的,或許連羯趙都不如,他們在飢餓、死亡線上痛苦掙扎,斷截肢體、賣兒賣女、產子不育、典妻貼婦、自賣爲奴、逃竄山湖、自縊溝瀆比比皆是!”

雲峰只覺得心情無比沉重,從開放白蕩湖水面引來如潮人羣,從佈於建康的暗哨劉昭僅靠吃食就能把妹,使人家女子傾心!又從一些零散的道聽途說,他了解到江東的普通良人日子絕不好,卻沒料到困苦到了如此地步,不禁問道:“朝中莫非無人關注民生?中書令、大司徒等較正直官員總不至於視若無睹罷?其實,只須政令稍稍放鬆,百姓便能過的好一些。”

荀灌娘苦笑道:“怎麼沒有?汴尚書曾上表言:古者使人,歲不過三日,今之勞擾,殆無三日休停!然而,朝庭的確有爲難之處,所能役使徵稅的戶籍不過才那麼點人,根本沒法放鬆啊!你在秦涼二州的所作所爲,文君都告訴了爲師。你仗着兵強馬壯,曲解佔田令以當地豪強不是士族爲由,強制沒收土地財產、釋放人口,又對大土地所有者課以重稅,雖是手段狠毒,卻極爲有效,解決了土地兼併與人口圈佔問題。但這一套,在江東卻完全不可行,當政者皆爲士族,又有幾個肯放棄自已的財貨?”

第75章 決戰來臨第44章 海門新貌第25章 天梯第五山第161章 日食初來第108章 女將出馬第239章 以鹽爲引第341章 惹事生非第230章 射殺大草香王子第274章 元老院第266章 主上是羯胡第377章 圍殲拓跋氏第407章 發火第202章 歡樂的海洋第270章 舉族南遷第443章 兵抵武進第328章 任皇后倒苦水第13章 師出有名第100章 新年第279章 謝鯤之死第268章 蠶食軍權第224章 討要大後第125章 蒲洪來幫忙第34章 退守城內第410章 再臨成都第1章 長公主出行第390章 主客易勢第74章 縱虎歸山第396章 解散華仙門第245章 一炮三響第79章 罷兵休戰第27章 上門告狀第174章 這不是尿第343章 目瞪口呆第360章 引釵自盡第296章 再登鐘山第8章 祭天地人第218章 直言厲斥第139章 東晉士族酒吧第394章 空城第317章 自已放火第128章 天理迢迢,報應不爽第277章 談正事第314章 雪中會妻兒第356章 夷陵之戰第121章 圓滿解決第121章 圓滿解決第338章 磐媛有了第283章 抄家滅族第22章 兩個石球同時落地第191章 還利於佃戶第20章 爲奴爲婢侍奉雲郎第81章 意外的擁抱第269章 請封水軍督第334章 狗不理第373章 絕境第348章 錢不是萬能第165章 坦白交待第346章 協議達成第183章 威脅第345章 四方匯聚第89章 勸降第210章 和事佬第15章 任皇后也跟來第406章 翻臉第21章 彎弓射大雕第74章 縱虎歸山第10章 華仙門第421章 遲疑第255章 一枚臘丸第112章 孤注一擲第130章 抽絲剝繭第50章 再拒一個第293章 兩隻地鼠第50章 養騾子第369章 過路平陽第404章 自投羅網第173章 調教荀灌娘第342章 神奇逆轉第222章 又一個打破虛空第287章 兩全之策第60章 兵權之爭第272章 馬不停蹄第54章 不了了之第260章 好消息第126章 女人留下第168章 至死都不明白第245章 一炮三響第18章 說降朱紀第55章 一句話的破綻第374章 圍困第262章 拆線第180章 以瓦官寺爲注第215章 宮城請願第112章 入洞房第377章 測試底限第59章 兩萬騎兵?跑!第235章 以命搏命第168章 至死都不明白第34章 退守城內第82章 長安惡臭來
第75章 決戰來臨第44章 海門新貌第25章 天梯第五山第161章 日食初來第108章 女將出馬第239章 以鹽爲引第341章 惹事生非第230章 射殺大草香王子第274章 元老院第266章 主上是羯胡第377章 圍殲拓跋氏第407章 發火第202章 歡樂的海洋第270章 舉族南遷第443章 兵抵武進第328章 任皇后倒苦水第13章 師出有名第100章 新年第279章 謝鯤之死第268章 蠶食軍權第224章 討要大後第125章 蒲洪來幫忙第34章 退守城內第410章 再臨成都第1章 長公主出行第390章 主客易勢第74章 縱虎歸山第396章 解散華仙門第245章 一炮三響第79章 罷兵休戰第27章 上門告狀第174章 這不是尿第343章 目瞪口呆第360章 引釵自盡第296章 再登鐘山第8章 祭天地人第218章 直言厲斥第139章 東晉士族酒吧第394章 空城第317章 自已放火第128章 天理迢迢,報應不爽第277章 談正事第314章 雪中會妻兒第356章 夷陵之戰第121章 圓滿解決第121章 圓滿解決第338章 磐媛有了第283章 抄家滅族第22章 兩個石球同時落地第191章 還利於佃戶第20章 爲奴爲婢侍奉雲郎第81章 意外的擁抱第269章 請封水軍督第334章 狗不理第373章 絕境第348章 錢不是萬能第165章 坦白交待第346章 協議達成第183章 威脅第345章 四方匯聚第89章 勸降第210章 和事佬第15章 任皇后也跟來第406章 翻臉第21章 彎弓射大雕第74章 縱虎歸山第10章 華仙門第421章 遲疑第255章 一枚臘丸第112章 孤注一擲第130章 抽絲剝繭第50章 再拒一個第293章 兩隻地鼠第50章 養騾子第369章 過路平陽第404章 自投羅網第173章 調教荀灌娘第342章 神奇逆轉第222章 又一個打破虛空第287章 兩全之策第60章 兵權之爭第272章 馬不停蹄第54章 不了了之第260章 好消息第126章 女人留下第168章 至死都不明白第245章 一炮三響第18章 說降朱紀第55章 一句話的破綻第374章 圍困第262章 拆線第180章 以瓦官寺爲注第215章 宮城請願第112章 入洞房第377章 測試底限第59章 兩萬騎兵?跑!第235章 以命搏命第168章 至死都不明白第34章 退守城內第82章 長安惡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