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八章 祖父

祖孫想的南轅北轍,敏平侯也不是愛提點晚輩的人,見卓昭節若無其事的揭過,雖然心頭鬱悶這孫女這樣不懂事,他卻只又哼了一聲,拂袖道:“你跟我來!”

卓昭節才放下的心頓時又提了起來,乖巧的跟着敏平侯到了書房,卓香輕手輕腳的斟上茶水,敏平侯拿蓋子慢慢颳着碗沿,緩緩呷了一口,才問:“你與雍城侯世子親近,可是有過什麼約定?”

“……”卓昭節沉默片刻,偷偷擡眼看了看敏平侯的神色,才低聲道,“……是。”

敏平侯有片刻什麼都沒說,只是盯着窗櫺上探頭的一枝山茶花看着,書房內卻彷彿連呼吸聲都停止了,半晌後,他沉聲問:“是誰教你這樣的規矩的?”

卓昭節咬着脣道:“彼此既然都無婚約在身,偶然遇見之後,兩情……相悅,若無約定,反而……反而不好吧?”

她說出這番話,迅速低下了頭,不敢再看祖父。

書房裡又靜了片刻,敏平侯慢慢的道:“你可知道雍城侯世子的性情爲人?”

卓昭節抿了抿嘴,謹慎的道:“知道的。”

“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隨心所欲,不知約束……”敏平侯淡淡的道,“這些也還罷了,他的父親雍城侯,是咱們家政敵,一開始只是政敵,到現在,便是沒有兩位郡王的事情,他有機會不會放過卓家,我有機會也不會放過他……雍城侯這個人是決計不會喜歡你做他兒媳的,不管你對他多麼孝順恭敬,也許你已經聽說過當年他的元配發妻申氏的事情,申氏是他元配發妻,那樣的掏心掏肺,但也沒能打動他……此人的鐵石心腸是你所不能想象的……不過這父子兩個加起來,也比不上一個紀陽長公主!”

他看了眼低着頭的孫女,“紀陽長公主乃金枝玉葉,又是與聖人同甘共苦過的,尊貴非俗,長公主慣居高處,視底下人素來猶如螻蟻!所以她本身連她的血脈晚輩都難以討好,她是個極爲偏心的長輩,從前偏疼雍城侯,偏疼到了讓原本對唯一的兄弟十分憐愛的祈國公視雍城侯爲仇讎的地步!現在她偏心雍城侯世子,就把雍城侯也丟到了一邊……假如雍城侯世子可以一直讓自己被長公主疼愛的話,那麼在他還把心放在你身上時,你只要不犯大事,長公主不會和你計較任何事,一旦雍城侯世子自己失寵,或者你失寵……你不會想知道你會過什麼日子的,不要想和離,長公主不會給你這個機會的!”

敏平侯淡然道,“長公主的眼裡,除了她關心的人之外,這天下之衆,皆如草芥,她所偏心的雍城侯與雍城侯世子,實際上也差不多……這樣的一戶人家,你確定要嫁?”

卓昭節咬着脣,低聲道:“我信九郎。”

“你信他?”敏平侯笑了笑,忽然毫無徵兆的道,“當初我與你嫡親祖母不同意你大姑姑的婚事,她也這麼說過,她信阮致,那時候阮致父母雙亡,靠着舅父舅母生活,溫崢不是苛待外甥的人,但他自己膝下子女不少,也不可能多麼緊着他,阮家不是什麼大族,無權無勢,而向你大姑姑提親的從宗室到高門大戶到名士才子……我與你嫡親祖母之所以最後答應了她,是因爲除了家世出身之外,阮致從才學到品行到容貌的確值得一信,可現在雍城侯世子,他除了容貌之外有哪一點值得我信他?”

見孫女一時間回答不出來,敏平侯輕蔑一笑,“這個問題,也許問法不一樣,但從你父母到你大姑姑,甚至你八哥,想必都問了好幾遍了罷?你不是頭一次聽到了,怎麼到現在還不能流利的回答嗎?”

提起早年就自己斷絕來往的嫡長女,敏平侯的語氣居然平靜無波,彷彿與這個女兒從來沒有發生過矛盾一樣。

這樣的一位祖父,什麼樣的回答纔是他喜歡聽的?或者說,是他所滿意的?

卓昭節捏緊了拳,緩緩道:“照世人來看,九郎是不如大姑父當年可靠。”

敏平侯嘿然道:“還有呢?”

“可我喜歡他!”卓昭節擡起頭,她面上不知道是羞是急是怕,赤紅一片,明亮的眸子裡滿是堅決,聲音不高,卻透着執拗,“我就是喜歡他,他也喜歡我,我只想嫁給與我相悅的人!”

敏平侯並沒有爲孫女突如其來的勇氣而動容,他神色平淡,甚至帶着一絲輕嘲,靜靜的道:“相悅?能悅多久?”

卓昭節抿了抿嘴,大着膽子道:“漢時武帝嘗許金屋藏嬌,可最後,陳阿嬌卻死在了長門宮。”

見敏平侯不置可否,她只能繼續說下去,“起初的時候,武帝未必不憐愛陳阿嬌的,只是……偏她始終無子,所以纔有衛子夫出宮時偶遇武帝哭泣懇求時,武帝認爲‘子’與‘梓’同音,因夢梓木,認爲她會爲自己帶來子嗣留下她,纔有後來的衛皇后。”

“可見開始很好的姻緣也未必能好到最後。”卓昭節斟酌着措辭,道,“祖父,我……”

——她驚愕的噤了聲,卻見敏平侯仍舊面朝着窗外的那朵盛開的山茶,卻在聽到“開始很好的姻緣也未必能好到最後”這句話時,猝然重重的合上了眼!

原本就面容蒼老的敏平侯彷彿猝然之間又老了數歲。

書房裡一片死寂,卓香甚至連呼吸都放到了極微弱的地步。

半晌後,敏平侯才張開眼,他沒有回頭看孫女,只是淡淡的道:“但開始不好的姻緣,反而能夠好到最後嗎?”

卓昭節不知道自己方纔說錯了什麼,她小心翼翼的道:“這個……人各有命,若不是過到最後,誰會知道呢?假使……嗯,假使知道個準信,誰又會去選擇不好的呢?”

敏平侯似苦澀的笑了笑,但隨即掩住了這絲苦意,他低聲道:“你自己的選擇,若是將來過的不好,連父母長輩也怪不到,可要想好了。”

他這話的意思儼然就是答應了,卓昭節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欣喜若狂的看着祖父,吃吃道:“祖……祖父?”

“今日我下朝時,皇后使人在宮道上攔住了我,說太子生辰,宮中打算設小宴慶賀,皇后有意爲太子妃做臉,會在皇后所居的蓬萊殿中置宴邀部分命婦貴女入覲,皇后特別叮囑要你去。”敏平侯有些漠然的道,“我聽傳話的內侍說,紀陽長公主今早就進了宮與皇后說話,隨行還帶了雍城侯世子。”

他轉過頭來,看着毫不掩飾自己驚喜交加的孫女,眼神複雜,“我本想着如果你不願意……如果你知道醒悟,便是得罪長公主,我也設法推了,但你既然一門心思的……我也不攔阻你。”

卓昭節咬着脣,道:“祖父,我……”

“不管怎麼說,即使賜婚的聖旨下來,我也會以你年幼、又自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纔回長安不久爲理由,向長公主請求先行聘定,緩上兩三年出閣的。”敏平侯深深看着她,冷冷的道,“這是最後的兩三年,你最後翻悔的機會,我沒有那個功夫一直提點看着你……這兩三年裡,做什麼事說什麼話,你自己心裡看着辦罷,記住,定下名份之後要翻悔,比如今難上千倍萬倍,到那時候也許你連卓家之女的身份都保不住!”

卓昭節怔住,卻不是擔心寧家,而是愕然且狐疑的望着敏平侯,想起之前班氏所言——她不禁脫口而出:“祖父……祖父從前不是打算把我……爲什麼?”

在別院這幾日,她從一開始的無知無畏,到想起這個祖父就頭疼,班氏之前說過,敏平侯不是疼惜晚輩的人的影響已經根深蒂固,可如今看來,敏平侯……縱然行事嚴厲刻板,着實是個真心疼愛縱容晚輩的長輩?

敏平侯淡淡的、不帶任何感情的道:“這番話,是你嫡親祖母,當年打算用來說教你們的。”

卓昭節呆了呆,還沒想明白,敏平侯又道,“那時候你的大堂姐纔出生不久。”

頓了頓,他複道,“我事情忙,沒功夫挨個的說,你生得最像她,對你說一遍就差不多了,聽得進去就聽,聽不進去,那就算了,左右日子是你自己過。”

說完了這些話,敏平侯便浮上來倦色,他擺了擺手,漠然的道:“你下去罷,我要看公文了。”

“……是。”卓昭節恭敬行禮,告退出了門,她偶然瞥見窗下的山茶,這才醒悟過來敏平侯方纔突如其來的沉默與合目的緣故——他是想起了自己的嫡親祖母嗎?

先帝元后的嫡親侄女、差一點嫁給今上母儀天下的梁氏,班氏一再提起、容貌傾倒長安,號稱“即素衣亦豔壓紅蕉,去珠翠仍姿若仙姝”的美人……

因着梁氏已經去世多年,而且卓昭節也未見過這位祖母,是以她一直沒太留意這些被零星提起的話。

這會忽然想起來,當年梁氏怎麼會差一點嫁給今上?按着身份來說,她是元后嫡親侄女,若非受到了齊王之亂的株連,樑家在先帝時可是本朝出了名的世代簪纓了!而今上在先帝末年之前,一直都是不受重視的,那時候元后雖然不在了,樑家聲勢可不弱……梁氏還是長安著名的美人,照理來說,樑家應該將她許配給更有希望的皇子。

比如齊王。

若是齊王有鄭家支持,與燕王爲敵,不願意娶梁氏,梁氏居然沒有嫁給燕王?

和今上錯過之後,她卻嫁給了敏平侯,當時還只是一個伯,爵位也還沒到卓儉身上……

卓昭粹說過,沈氏也是差點做了敏平侯嫡妻的,敏平侯的母親打算聘沈氏,但其父看中了梁氏,最終梁氏進了門。

這中間的恩怨情仇且不去說……卓昭節輕輕撫了撫自己的臉龐:人人都說自己是個絕色的美人,她也實在沒見過能夠在容貌上壓住自己的人,但見過她又見過樑氏的,無不嘆她生得酷似梁氏。

當年……

不管年輕的敏平侯對錶妹沈氏有沒有青梅竹馬的情份,梁氏初過門的時候,長安鼎鼎大名的美人,追逐者如雲,一朝爲婦,這樣的新婚燕爾,舉案齊眉——料想自己如今年事已高的祖父,與那早已芳魂杳渺的嫡親祖母,未必沒有恩愛甜蜜的時候。

敏平侯並不俊美,但一貫以來都頗有手腕與眼力,這一點在齊王之亂中尤其彰顯出來,他還年少青澀的時候,在當時的五陵年少裡未必是風頭最勁的那一個,卻娶到了長安多少人朝思夜想出身名門的美人梁氏,年少的敏平侯,心中能不得意欣喜、如飲春風麼?

這一件姻緣的開始,不論旁人怎麼想,至少當時的敏平侯,應是歡喜得罷?在當時的敏平侯看來,亦是極好的開始罷?

可最後梁氏含恨早逝,唯一的元配嫡女與他反目,嫡長子、嫡四子陽奉陰違貌合神離,元配嫡子與繼室、繼室嫡子女之間爭鬥無止盡……

當年曾有心花怒放,如今再看諸事衰殘……

卓昭節抿了抿嘴,不由自主拉緊了臂上錦帛,迷惘的想,祖父對自己的嫡親祖母,到底是懊悔多些呢,還是怨懟多些呢?

照理來說,敏平侯至今還記得當年梁氏的一番話,對梁氏不可能沒有情份的,但他提起時那樣的淡漠與乾脆,毫無繾綣之意——祖父到底是怎麼想的?

第七十一章 心沉吟第六十六章 霓虹煥彩第十五章 打情罵俏第十四章 開宴第一百四十四章 時家出事(上)第二百十四章 趙萼綠第二十七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六十三章 觀人第九十七章 再次求親第七十八章 夜訪第二十四章 侯門深似海第一百三十章 慕氏(下)第二百十章 賠禮第一百二十八章 白鵝墨池破春水第六十四章 破綻第一百七十一章 芭蕉葉子第八十八章 白子謙第一百九十九章:塵似落第一百八十六章 傅青娘第九十九章 “夷”第一百五十八章 迴雪樓第十五章 各自癡第一百零六章 催妝詩?第一百八十六章:雍城候的危機第二百四十章 爲父之心(下)第四十四章 薑是老的辣第七十五章 遊煊惹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白鵝墨池破春水第一百三十三章 安置(下)第十二章 江十七之心遊家皆知第一百八十一章 兩個好使女第四十四章 薑是老的辣第二十九章 內情第一百九十五章:束手無策第八章 悲劇的敬茶第四十八章 歸來第一百零九章 紈絝的拿手戲(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平地驚雷第五章 遊爍第六十六章 申驪歌第一百二十一章 六孃的本性第一百七十二章 孩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逆轉第一百九十一章:瞞過鞦韆第一百八十三章:長夜第一百九十六章 謝盈脈VS遊氏(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謝盈脈VS遊氏(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雲譎波詭(下)第一百零五章 荏苒了的時光第九十八章 禍水東流計第十二章 流花居第二百十三章 迎客第五章 卓芳華第九十四章 生產第三十六章 鳳凰花開第九十八章 時五是對的第六十六章 申驪歌第四十六章 母親的心第四十二章 白子華之鑑(下)第二十五章 三房第一百八十章 幌子第七十七章 陳珞珈第二百三十章 雲譎波詭(上)第一百零二章 李家兄弟第五十八章 剽悍的赫四娘第一百八十四章 迎客(上)第九十一章 世子的心胸(下)第十四章 開宴第一百零二章 劍南噩耗第七十一章 被子之戰第二百十六章 易氏第六章 阿杏、阿梨第一百十四章 傳話第一百三十二章 安置(上)第六十五章 開路第二章 卓家第七十章 謝盈脈出閣第二百十四章 趙萼綠第六十九章 胭脂樓倒暈檀心第一百零五章 人選與陽謀第七十五章 曼徊山莊第八十二章 懷杏書院第一百二十九章 長公主的花園第六章 紫玉第十七章 江氏(下)第六章 新婦子,催出來!第五十三章 重傷第八十四章 千秋宴第二百四十章 爲父之心(下)第一百十三章 偷聽第二十三章 名額第八十一章 各自的小算盤第一百零二章 李家兄弟第一百十一章 紈絝的拿手戲(下)第五十七章 兄長永遠是對的……第七十六章 可憐的長公主第一百八十九章 故敵第二百二十七章 皇后再次召見第八十三章 來龍去脈第二百三十七章 因禍得福
第七十一章 心沉吟第六十六章 霓虹煥彩第十五章 打情罵俏第十四章 開宴第一百四十四章 時家出事(上)第二百十四章 趙萼綠第二十七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六十三章 觀人第九十七章 再次求親第七十八章 夜訪第二十四章 侯門深似海第一百三十章 慕氏(下)第二百十章 賠禮第一百二十八章 白鵝墨池破春水第六十四章 破綻第一百七十一章 芭蕉葉子第八十八章 白子謙第一百九十九章:塵似落第一百八十六章 傅青娘第九十九章 “夷”第一百五十八章 迴雪樓第十五章 各自癡第一百零六章 催妝詩?第一百八十六章:雍城候的危機第二百四十章 爲父之心(下)第四十四章 薑是老的辣第七十五章 遊煊惹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白鵝墨池破春水第一百三十三章 安置(下)第十二章 江十七之心遊家皆知第一百八十一章 兩個好使女第四十四章 薑是老的辣第二十九章 內情第一百九十五章:束手無策第八章 悲劇的敬茶第四十八章 歸來第一百零九章 紈絝的拿手戲(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平地驚雷第五章 遊爍第六十六章 申驪歌第一百二十一章 六孃的本性第一百七十二章 孩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逆轉第一百九十一章:瞞過鞦韆第一百八十三章:長夜第一百九十六章 謝盈脈VS遊氏(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謝盈脈VS遊氏(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雲譎波詭(下)第一百零五章 荏苒了的時光第九十八章 禍水東流計第十二章 流花居第二百十三章 迎客第五章 卓芳華第九十四章 生產第三十六章 鳳凰花開第九十八章 時五是對的第六十六章 申驪歌第四十六章 母親的心第四十二章 白子華之鑑(下)第二十五章 三房第一百八十章 幌子第七十七章 陳珞珈第二百三十章 雲譎波詭(上)第一百零二章 李家兄弟第五十八章 剽悍的赫四娘第一百八十四章 迎客(上)第九十一章 世子的心胸(下)第十四章 開宴第一百零二章 劍南噩耗第七十一章 被子之戰第二百十六章 易氏第六章 阿杏、阿梨第一百十四章 傳話第一百三十二章 安置(上)第六十五章 開路第二章 卓家第七十章 謝盈脈出閣第二百十四章 趙萼綠第六十九章 胭脂樓倒暈檀心第一百零五章 人選與陽謀第七十五章 曼徊山莊第八十二章 懷杏書院第一百二十九章 長公主的花園第六章 紫玉第十七章 江氏(下)第六章 新婦子,催出來!第五十三章 重傷第八十四章 千秋宴第二百四十章 爲父之心(下)第一百十三章 偷聽第二十三章 名額第八十一章 各自的小算盤第一百零二章 李家兄弟第一百十一章 紈絝的拿手戲(下)第五十七章 兄長永遠是對的……第七十六章 可憐的長公主第一百八十九章 故敵第二百二十七章 皇后再次召見第八十三章 來龍去脈第二百三十七章 因禍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