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數度來回

要說,也不怪通政使司官員吐槽,主要是官學學子們最近鬧得聲勢着實有些浩大。

而這波事端的起因,還是薔薇儀衛接手的那幾個女學子。

內衛府確認了她們系桃歸書院官學子後,朝堂衆臣就以擅議儲位繼承、非議當今之名,着令儀制清吏司出函,清退幾人學籍。

卻不想,此等處置,竟然在京都內外的官學裡引起了軒然大波。

先是官學女學子們聯名上疏,陳詞通政使司,以內衛府名聲狼藉爲由,認定對方構陷幾人,要求重議。可惜,連番上疏無有回信。

認真說來,若是通政使司給了答覆,興許就能平復衆人的質疑;可偏偏官學子們眼巴巴兒等着,得到的卻是無限期的沉默,像是側面證實大家的猜測,就是內衛府在構陷!

更有不知名人士趁亂拋出意見:“今日因言遣退桃歸書院數十名官學女郎,他日就能因言清退大楚官學所有女郎!

吾等姊妹志在科場,自啓蒙起苦讀至今,酷暑嚴寒未曾懈怠,所思所想與郎君同窗無有不同,若哪日像男子文士那樣慷慨論政、與人辯駁,是不是也要因言論罪,遭到清退?!

故,吾等今時所爭,不僅是爲遭遇構陷者發聲,更是爲了救未來之自己,是爲公理亦是爲私利,定當無所畏懼。”

待此言傳播開後,不僅女學子們憤慨激昂,許多男學子們也參與了進來。

很快,這羣官學子們,就不滿足於向通政使司投遞“註定”得不到回信兒的奏本了。

也不知是誰提議的,這羣學子竟然準備聯合進京,向禮部要說法,若禮部不給,他們就準備告到御前!

眼瞅着一場波及不知多少學子的大亂就要生成,京都方面都做好了防範,甚至有言官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大力彈劾,又有不知名人士拋出了問題:“內衛構陷,緣由爲何?私以爲非劍指女官學子,而在前齊遺民。”

“前齊遺民”四個字兒,就像是冰坨子掉進了沸水裡,頓時,羣情激昂的氣氛不見了。

好吧,就算是讀書讀成了書呆子的人,也很清楚這幾個字兒的分量。

這可不是他們這羣沒見過世面的學生能摻合的。

一衆頭腦發熱的學子冷靜之後,另有大聰明發揮想象,拋出想法兒:“也許和真實的緣由相較,明面兒上的構陷可能顯得更冠冕堂皇?”

這個說法剛面世,就有不少同學接力,發揮豐富的想象能力,編出一堆前齊遺民臥薪嚐膽,意圖通過接觸大楚朝政迂迴復國的愛恨情仇故事。

學生們編的故事剛開始畫風還很正常,可編到後面兒,竟漸漸開始往演義、傳說和禁書風格偏了,偏到最後,聞者聽得心滿意足之餘,不免慨嘆,大楚的言論果然寬鬆!

就在學子們樂此不疲的猜想紛紜之時,又有智者發聲反問:“擁大楚戶籍者,爲楚民;前齊已成煙雲,昔時之疆土悉歸大楚,其上居民當爲楚民,何以‘前齊遺民’稱呼之?既是楚民,當享楚民之權,何以區別待之?”

這聲質問,好像一聲驚雷,在沉醉於戲說猜測的學子頭上猛然炸響!

頓時,一衆學子大多清醒。

至此,又拉開了第二場爭論的序幕。

“前齊遺民能不能立刻享有大楚百姓之權益”這個話題,很容易的將大楚官學子劃分成了兩個陣營,贊成的和不贊成的都各抒己見。

因爲地域關係,大家爲了更好的將對方辯駁,在某些個樂於助人的不知名人士的建議下,默契的將爭論場定在了官報版面。

於是轟轟烈烈的“延平學子之爭”開始了。 就在兩個陣營你來我往、各抒己見之時,又有不少匿名者發文提問:“前齊女郎的生存環境與大楚女郎的生存環境截然不同,前齊郎君的傳統認知和大楚郎君的傳統認知亦是南轅北轍……以楚代齊,換衣冠、言語易,更認知、所想難,若想徹底消除前齊,該當何爲?”

這個問題成功的將之前的性別問題,再度擺到名面兒上來。

很快,官報辯論版面兒上的爭論,又圍繞着性別問題展開。

隨着爭論話題改變,原本站好的陣營,隱隱地發生了改變。

就在這時,官報上又有不具名人提出看法:“前齊遺民之說,初看理由充分,實則好事者牽強附會而已;至於構陷之說,亦是這般,皆無思想之人,人云亦云而已。

朝廷定罪之時,已言明緣由也。

蓋因擅議朝政,非議當今聖上。

諸位若有不平,當就在學學子議論朝政之事討論,而非不着邊際對論。”

此意見一出,很自然的將原本要分開的陣營再度整合。

雖說學子們的看法一時一變,看着,好像很容易受引導;實則,是學子們的“槓精”共性受到了利用。

當然,這一輪兒的爭論,之所以這樣快的熱烈展開,更多的還是涉及到了學子們的實際利益。

很多時候,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學子,不僅喜歡指點江山議論朝政,他們大多還很自信,常常抱有“當今受夠了朝堂上的無能之徒,在聽到他們的真知灼見後,感動於他們的雄才大略,大加重用託付江山”的幻想。

鑑於此,大家纔會對這等牽扯自己利益的問題,積極爭論、文章不休。

……

自從官報連續刊登官學子們的爭論文章,官報的厚度就翻了六倍,很難不引起已就業人士的注意。

文人這個羣體,很少有誰筆桿子不招欠的,尤其是他們眼瞅着書院這羣純真中透着清澈愚蠢的學子們爭論得熱火朝天,就更忍不住摻合進來。

這羣學子和文人,各自抒發看法、彼此點評抨擊,文章寫得花團錦簇,詞句更是精妙非凡;他們你來我往頻頻,爭論熱火朝天,卻苦了某些想要左右輿論的官員。

“這羣只曉得自己痛快的蠢才!”某姓府邸書房之內,傳出無奈的咆哮聲。

可惜了他們的安排!

第395章 盛菡的計策第54章 大亂戰(下)第659章 慈寧宮對話第442章 盛葶要訂婚第325章 信息第843章 守安城第825章 過渡第82章 設計不易,寶寶嘆氣第513章 早朝第179章 中秋節第422章 反應第157章 苑姐兒真高興第854章 囂張的小遙第681章 簪花打馬遊街第811章 主意第781章 後續第1076章 誰讓傳的消息第172章 夫妻說悄悄話第639章 考舍要收拾第479章 對話起第999章 反應第807章 後代第1052章 緣由第458章 倆詩第1004章 岑太妃第444章 盛菡第1043章 抓捕第857章 府尹盛苑第597章 上山去第370章 棋逢對手第995章 忙碌第844章 叮囑第1050章 反問第459章 盛苑的好辦法第822章 儲位第946章 功第165章 傅博徵問第1066章 靜王妃第107章 帶孩子見山長第753章 準備見第488章 以和爲貴啊第250章 開筆禮第384章 累人的考試第232章 特詔第220章 餘波潛第705章 景和帝鬱悶第1087章 郎氏撤第675章 沒定錯親第962章 皇儲選擇第343章 祥榮班第130章 鍛鍊第628章 臣子 皇帝 貴妃第785章 原氏第469章 陳穩鬱悶第269章 忽悠首戰告捷第337章 說動了第151章 大開眼界第876章 很有趣第336章 不靠譜的王爺第436章 努力表現第515章 發案第445章 院試的嚴格第1032章 是誰第487章 太后第369章 嘴炮小選手第453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之誠王第743章 官戲班第918章 安排第231章 盛昕歸第107章 帶孩子見山長第11章 女子科舉還有多遠第568章 計遠矣第212章 熱鬧的街市第534章 談話(下)第971章 朝堂對奏(二)第136章 系統009第734章 調解第306章 雲文衆第241章 樑夫人不高興(第一更)第319章 驚第778章 出發(上)第30章 兩個人眼中的盛苑(上)第1036章 小安排第74章 裝睡是專業噠第38章 未雨綢繆小能手兒第335章 國子監亂鬥第912章 反省第395章 盛菡的計策第965章 勸解第1065章 退局第124章 風箏第34章 盛苑的髮型第350章 進城後第729章 意見和指導第794章 忙碌第574章 遙聞第500章 答題第88章 盛國公立功第564章 容夫子的建議第887章 對簿
第395章 盛菡的計策第54章 大亂戰(下)第659章 慈寧宮對話第442章 盛葶要訂婚第325章 信息第843章 守安城第825章 過渡第82章 設計不易,寶寶嘆氣第513章 早朝第179章 中秋節第422章 反應第157章 苑姐兒真高興第854章 囂張的小遙第681章 簪花打馬遊街第811章 主意第781章 後續第1076章 誰讓傳的消息第172章 夫妻說悄悄話第639章 考舍要收拾第479章 對話起第999章 反應第807章 後代第1052章 緣由第458章 倆詩第1004章 岑太妃第444章 盛菡第1043章 抓捕第857章 府尹盛苑第597章 上山去第370章 棋逢對手第995章 忙碌第844章 叮囑第1050章 反問第459章 盛苑的好辦法第822章 儲位第946章 功第165章 傅博徵問第1066章 靜王妃第107章 帶孩子見山長第753章 準備見第488章 以和爲貴啊第250章 開筆禮第384章 累人的考試第232章 特詔第220章 餘波潛第705章 景和帝鬱悶第1087章 郎氏撤第675章 沒定錯親第962章 皇儲選擇第343章 祥榮班第130章 鍛鍊第628章 臣子 皇帝 貴妃第785章 原氏第469章 陳穩鬱悶第269章 忽悠首戰告捷第337章 說動了第151章 大開眼界第876章 很有趣第336章 不靠譜的王爺第436章 努力表現第515章 發案第445章 院試的嚴格第1032章 是誰第487章 太后第369章 嘴炮小選手第453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之誠王第743章 官戲班第918章 安排第231章 盛昕歸第107章 帶孩子見山長第11章 女子科舉還有多遠第568章 計遠矣第212章 熱鬧的街市第534章 談話(下)第971章 朝堂對奏(二)第136章 系統009第734章 調解第306章 雲文衆第241章 樑夫人不高興(第一更)第319章 驚第778章 出發(上)第30章 兩個人眼中的盛苑(上)第1036章 小安排第74章 裝睡是專業噠第38章 未雨綢繆小能手兒第335章 國子監亂鬥第912章 反省第395章 盛菡的計策第965章 勸解第1065章 退局第124章 風箏第34章 盛苑的髮型第350章 進城後第729章 意見和指導第794章 忙碌第574章 遙聞第500章 答題第88章 盛國公立功第564章 容夫子的建議第887章 對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