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宋廷又要和反賊議和了?

“隨俺衝”

吶喊震天,李逵漆黑的身影在箭雨中疾步奔跑,身後是扛着雲梯的宋軍。

江陵府的護城河遠遠及不上襄陽,昨日已經被填平了一段,此時雲梯越過城壕,架上城頭,由李逵、張青、鄧飛等小將帶隊,英勇無畏的士卒開始先登。

“守住!守住!”

城上一通鼓響,檑木、拍杆、滾油、金汁傾瀉而下,砸斷了雲梯,澆傷了人體,但由於前幾日耗損過多,已經變得不再密集,終究還是阻擋不了那羣奮力的身影。

李逵第一個撲上城頭,揮起板斧就在方臘軍中掀起一場血雨腥風,但很快又被四周射來的火藥箭弄得灰頭土臉,哇呀大叫。

北宋的火藥制坊大多在南方,用以製造火藥箭、火炮等武器,江陵府正是其一,規模僅次於汴京的“火藥窯子作”,方臘奪取此地後,自然也將這些工坊收入囊中。

不過凌振那邊都還沒有將火炮完全改良,這裡的所謂火器,也不是後世所想的那種射擊型,而是以燃燒性能爲主,依舊給攻上城頭的宋軍造成不小的麻煩。

但或許是半空之中,王英的在天之靈在看着他們微笑,此番宋軍上下勇勐絕倫,硬生生頂着火藥的噴吐燒灼,衝入敵陣,撕破一個又一個缺口。

“賊軍休得猖狂!”

眼見局勢不妙,一員小將殺出,正是手刃王英的方傑,勢不可擋地衝入宋軍隊伍,血肉掀起,屍體跌飛,先登將士在他面前竟無一合之敵。

“你們纔是賊軍!”

張青大怒,手持刀盾迎上,然後駭然發現,自己根本不是這年輕少郎的對手。

實際上,原着裡每一位梁山好漢都有不俗的武藝,即便是神醫安道全,都習得棍棒,張青固然排名幾乎墊底,在軍中也是可以衝鋒陷陣的好手。

但方傑卻是五虎將層次的強者,原着裡秦明就是被窺到機會,一戟殺死,連鬥關勝、花榮維持不敗,李應、朱仝也上陣夾攻,纔不支逃命,又被臥底柴進一槍刺中,繼而燕青趕上一刀斬殺,也算是雖敗猶榮。

此番步戰,十合不到,就打得張青力衰氣虛,心季不已,幸得李逵揮舞着板斧接下,才終於得以喘息。

李逵不通馬戰,陣前鬥將較少出現,他更適合在人羣衆多的地方開殺,並且戰鬥力浮動極大,全看上不上頭,一旦上頭,幾乎無人能敵。

就在昨夜,王英的屍體被送了過來,雖然能夠入土爲安,但一想到這位原來活蹦亂跳的兄弟,變得那般安靜,李逵頓時紅了眼睛:“賊人納命來!”

方傑血氣方剛,同樣狂吼:“怕你不成!”

“出城迎擊!”

眼見己方的士氣衰竭,如今這股登上來的宋軍居然壓制不下,王寅目光凝重,斷然下令。

除了襄陽城那種特殊情況,可以穩坐釣魚臺外,守城並不是完全的據城而守,那叫龜縮,以城牆爲憑,尋找恰當時機出城反擊,纔是真正的鎮守之道。

正如遼軍兵圍大名府時,秦明也率軍夜間出來襲營,打的就是一個攻其不備。

此時同樣如此,江陵城門陡然開啓,千名方臘戰士手持戰斧殺了出來,衝進敵羣中,肆意砍殺,帶起一片血浪,城上兩側的弓弩手也加以瞄準,阻斷敵軍的退路。

“出擊!”

然而隨着宋軍中陣黑矮漢子的一聲令下,軍旗揮舞,一支早已準備多時的軍馬殺出,爲首的正是“小李逵”鮑旭,也是舉起雙板斧,衝進了敵軍之中,嗷嗷亂砍。

殺出去的方臘軍被迎頭痛擊,所幸城內有援兵接應,才勉強迴歸。

眼見宋軍攻勢依舊兇勐,王寅面容沉下,披風在身後獵獵飛揚,探出手來:“拿兵器!”

當這位兵部尚書親自出馬,鄧飛所率部將立刻死傷慘重,防守陣勢被撕開缺口,攻上城樓的宋軍再也穩不住陣腳,節節敗退。

意識到敵將兇勐,宋軍後繼無力,張青對着李逵叫道:“鐵牛,攻不下了,莫要糾纏,走!”

“啊——!”

李逵眼睛裡的赤紅之色緩緩消退,仰天發出狂吼,聲浪如潮,不僅嚇得方臘軍面如土色,就連方傑都大爲心季,眼睜睜看着對方帶兵回撤。

“此等兇漢,可爲萬人敵,那宋江本是小吏出身,身邊居然招募了這麼多人才,怪不得可以獨當一面!”

“唉……江陵還能守多久呢?”

王寅看着那股黑色旋風退了出去,眼神裡浮現出疲憊與憂慮。

作爲荊湖北路的治所,江陵府的評價是“土地沃衍,最爲出產穀米財物”,因爲它位於江漢平原腹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適宜,確實在農耕生產上頗具優勢。

但顯然,這樣的城池是典型的易攻難守。

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南樑第六任國君梁元帝,十分頭鐵,定都江陵。

這皇帝沒什麼名氣,更出名的是他那個老婆,“徐娘雖老,猶尚多情”,也就是半老徐娘的成語出處,不過出處本身的“徐娘”並沒有姿色,反倒是相貌醜陋,年紀很大了還喜歡淫亂私通,後來才漸漸用來形容年長而頗有姿色的女子。

而梁元帝定都江陵,是有一定的政治原因在,此人本來就是鎮江陵的湘東王,手下多“楚人”,不想離開荊州故土,滅了宇宙大將軍侯景後,如果還都金陵,丟掉了荊州士族的支持,梁元帝覺得兩頭不討好,纔在此定都。

那麼定都江陵的代價是什麼呢?

三年之後,江陵就被西魏攻陷,梁元帝被俘,以土袋悶死。

這位獨眼龍、綠帽王,用生動的反面例子告訴世人,南方就得定都金陵,只有那裡最適合爲都城,其他地方都不行,任性的下場,唯有國滅人亡。

方臘早就有稱王建制的想法,遲遲不做,也正是因爲江陵府不適合,他既然想成大業,就不能貿然爲之。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宋軍再這麼攻打下去,怕是連老巢都沒有了,更別提什麼宏圖大志……

此時方傑來到面前,低聲道:“王尚書,我叔父的大軍何時才能迴歸?如果再不回來,我們恐怕撐不下去了……”

王寅看着城樓上搬運屍體,士氣低落的守軍,趕忙大聲道:“請少郎放心,先撐不下去的定是宋軍,從敵軍將領就能看出,這宋江你們可有人知曉?此人不過是山東一小吏,正因爲劉法投敵,賊廷對於西軍其他將領不再信任,纔會讓這等人統兵!”

方傑情不自禁地點頭,其他將士聽了也放鬆了下來,直到又有親衛快步衝上:“朱知府拒捕頑抗,正在衝突,尚書速去!”

王寅臉色立變:“走!”

身爲兵部尚書的他,負責守城交鋒,身爲吏部尚書的王慶,則是安定城中。

而當王寅急衝衝趕至時,知府朱旦已經被拿下,王慶快步過來,用最簡略的話語道:“小衙內被宋江拿了,策反他裡應外合,是否應下尚且不知,但我不敢冒險。”

王寅明白了前因後果,深吸一口氣,感到大爲棘手。

這和當年耶律得重處死燕雲的漢民將領時,遭遇的困境是幾乎一致的。

從理智上判斷,他們覺得這位率先投靠方臘的江陵知府,不會再度倒戈,卻又無法確保萬無一失。

所以王慶抓人的行爲,連王寅都挑不出錯來,但真正走到朱旦面前,王寅卻做出了與耶律得重相反的決定:“快給朱尚書鬆綁!”

衆人微怔,尚書之位是方臘的許諾,因爲朱旦率先投降,稱王建制時準備封爲禮部尚書,此時提起顯然持支持態度,王慶最先反應,怒喝道:“還不鬆綁!”

左右終於將五花大綁的朱旦鬆開,王寅攙扶起對方,沉聲道:“朱尚書不忿昏君弒母,喪盡天良,又感聖公仁德,纔有了今日荊湖的百姓安居,豈會反覆?”

朱旦如蒙大赦,感激涕零:“多謝大王尚書!”

王寅皺了皺眉頭,近來越來越多人稱他爲“大王尚書”,這個稱呼無疑不好,有過於擡高的感覺,但與王慶同任尚書,又是同姓,確實不太好區分,王慶都自謙了,自己強行糾正,反倒顯得咄咄逼人。

又安撫了片刻,將朱旦親自送回府內,他疲憊地按了按眉心,就聽王慶低聲道:“陽平兄,此事是我考慮欠妥……”

王寅搖頭:“並非如此,我其實也是在冒大風險,如果朱旦真的跟宋江勾結,以他在江陵府內的威望,後果不堪設想……但我的考慮是,現在即便拿下了此人,也會令人心動盪,守城士氣再降,兩害相較,則取其輕,我只能信他!”

王慶沉默片刻,開口問道:“聖公大軍還是無法突破賊軍封鎖麼?”

王寅嘆息道:“种師道親率西軍阻截聖公於峽州,折可適則依舊與石將軍爭奪鄂州,而這區區宋江居然能對我江陵造成如此大的威脅,章惇終究是不同凡響,出兵果斷,覆我之心堅決!”

王慶忿忿地道:“也不知宋軍這般強硬,到底是爲了什麼,我們拼得兩敗俱傷,讓燕賊不費吹灰之力,盡得南方麼?”

王寅微微眯起眼睛:“章惇之意,恐怕是要與北燕和談了,但又懼怕聖公在荊湖的威望,纔要先行剿滅我們,重建江淮防線,纔有些許談判資格……”

說到這裡,他都覺得有些唏噓。

朝廷跟反賊談判,還需要爭取資格,也太卑微了!

王慶嗤笑道:“若真是如此,這位章相公所想未免天真,燕賊已經佔了襄陽要地,就是要打破荊湖與江淮的犄角之勢,他們便是滅了我們,也無法與燕軍談判,倒還不如與我們議和呢!”

王寅聞言眉頭一動:“這話確實有理,但賊軍……宋廷恐怕不會這麼認爲吧!”

王慶苦笑道:“是啊,我們都罵那昏君爲弒母賊的,他們肯定以爲我們是頑抗到底了,聖公又換了年號……”

王寅道:“年號無妨,主要是我們都以爲對方會強硬到底,如果一方先退一步,在北燕的壓力下,確實有機會和議,這倒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了!”

歷史上方臘同樣是自號聖公,年號永樂,但朝廷依舊“降詔招撫方臘”,不過方臘沒應,而歷史上的宋江則是降而復叛,先接受招安,後來又背叛,才被徹底剿滅。

不得不說宋廷在這方面還是挺“大度”的,所以纔會有“若要官,殺人放火受招安”的民謠,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當時的社會風氣和普遍認知。

方臘之前爲了確定正統,收買人心,大肆宣揚弒母賊,很不留餘地,王寅也沒有往這方面考慮,此時得了提醒,倒是心頭大動:“如果我雙方能聯合,一同對付北燕,倒是不失爲良策,至不濟也能得喘息之機,完全可以嘗試一二!”

王慶臉色微變:“陽平兄,聖公未歸,這等大事你我如何能做得了主?”

正如剛剛決定釋放朱旦,王寅顯然是關鍵時刻能夠做決斷的人:“事有輕重緩急,如今我荊湖之勢已是及及可危,等到聖公回來,恐怕一切就晚了,你可願爲江陵走一趟?”

王慶臉色變了,連連擺手:“我真的不敢擅作主張,何況‘大王尚書’不動,我這位‘小王尚書’,又有什麼資格出馬呢?”

“什麼大王尚書,小王尚書的,軍師,你怎麼……唉!”

王寅皺起眉頭,覺得這位之前很有謀略的軍師到了關鍵時刻,未免過於瞻前顧後,斬釘截鐵地道:“那就由我出面,無論如何,聖公的基業一定要守住,即便有什麼惡名,我一併擔了便是!告辭!”

“送陽平兄!”

王慶目送王寅大踏步離去的背影,拱手行禮,片刻後擡起頭來,嘴角揚起,露出一抹嘲弄之色:“王寅,你對方臘真是忠心耿耿,就不知他回來後,是否會理解你的滿腔赤誠呢?”

而他不知道的是,一道寬袍大袖的身影平靜地旁觀,同樣暗暗搖頭,露出一抹嘲弄之色:“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就這小小的一片荊湖之地,鬥得還挺激烈,不過宋廷這是又要和反賊議和了麼……”

第六百八十七章 讓趙佶過個“好年”第四百二十三章 不愧是唐僧,武力驚人!第五十八章 靈堂第1270章 孫行者 者行孫 行者孫第八百五十章 給天下提一提氣,和平不是隻能用歲幣換來的…第八百二十八章 武松:誰對我哥哥好我就對好!李逵:除了哥…第二百零五章 李元芳:勃倫贊刃是我的福星第1004章 燕太祖對金太祖!第1066章 龍王託夢第1323章 真正屬於“始祖”的覺醒第1226章 東勝神洲上的奇特霧氣第943章 給了機會,就看中用不中用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力再進第六百五十六章 明尊教貪我三千貫,我取明尊教一個商會…第一百零五章 懷英,你怎麼看?(元旦快樂!)第二百零八章 找到你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個兇手整整齊齊吊在一起!第三百九十三章 武后: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第八百七十四章 只聞荊軻刺秦王,豈有荊軻刺燕王之事?第七百九十五章 大宋再籤城下之盟,天下沸騰!第二百八十四章 《家和萬事興》第928章 文武相輔相成,當無往而不利第一百四十八章 上宰相府,抓人!!第1113章 一切靠實力說話!第一百二十七章 《江南道特大懸案》第八百四十九章 換成遼國簽訂城下之盟,進獻歲幣,與鄉軍議…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能一起效忠朝廷,就一起造反吧!第1243章 坐騎不小心外出爲妖,才能讓人知道求下月底的雙倍!第七百一十八章 吳用:神機妙算如我,居然和武夫想得差不多…第五百八十六章 童貫之死第九十六章 二聖鬥第三百一十五章 別懷疑,就是瞧不起你第974章 前有石敬瑭割讓燕雲,今有耶律得重第七百九十五章 大宋再籤城下之盟,天下沸騰!第1012章 下次歷練的進入構思第七百零七章 送魔星上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崔守業,你犯了衆怒!第三百九十章 我說什麼好,吐蕃人就得認爲什麼好第1324章 最後的了結第七百三十五章 歲安二期招人中……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能一起效忠朝廷,就一起造反吧!第1110章 我與明教曾經有過一段美好的回憶第七百三十九章 讓你三山聚義,但要給綠林立規矩第三百四十一章 少林寺中,死神再來第一百六十五章 買!買!買!第二百四十二章 與武后隔空交手第一回合!第1211章 天師不敢上身,選小閣老入魔第八百一十七章 燕雲:遼夏是弱國無外交!第957章 遼人努力之後,在燕王面前再也直不第五百八十一章 扶不起的世道第1066章 龍王託夢第五章 李廣弓弦勁第七百六十四章 神兵天降,馬戰第一第八百三十九章 方臘:屬於聖公的機會來了!第三十二章 唐人從來不會向外族妥協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捨的告別第二百九十九章 《使團迷案(真相補遺)》第1131章 小倩開始尋回記憶第985章 中原信仰,入主金國第四百五十六章 每逢出征就帶上週國公第二十三章 爲什麼犯人沒有四肢跪地,痛哭流涕?第三百九十一章 吐蕃“鳳雛”與武氏“臥龍”第1141章 嘉靖:嚴嵩,嚐嚐朕的丹藥,是不是第一百三十二章 果然是這樣!第七百五十三章 吳用:我終於知道差距在哪裡了……第1008章 宋江的高光時刻第一百九十九章 吐蕃必須要有一個贊普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唐來了,青天就有了!第八百二十六章 “佐命”:我有一位小友成婚,可取賊寇首級…第五百章 公孫昭:林沖,我好羨慕你……第五百七十一章 這一幕,應該名留青史!第七百七十五章 他甚至不敢笑那林沖無謀,吳用少智……第六百七十三章 書院做題家第1086章 兇手的真面目第1274章 這個仙人與衆不同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賦上線,神探迴歸!第六百八十二章 對於宮廷政變,唐朝前輩有必要指點指點!第1187章 準備做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第1071章 靈鶴:用丹藥蹂躪我,不要有絲毫憐第一十三章 我們看不懂,但我們大受震撼!第二百六十三章 給太子殿下的投名狀第八百七十五章 大燕重臣會議第983章 大燕的爵位封賞第1014章 我是李時珍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案子牽扯出的尚宮第1084章 第一次龍宮行,龍王沒見到,撿了個第1044章 主動承認錯誤,越來越懂事的妖怪第一百二十四章 高光時刻第1283章 嘉靖卑微遊地府(五一快樂!)第一百六十七章 世界文明的燈塔國,大唐!第一百七十章 定遠將軍,李元芳!第二百五十七章 死神入隊第1276章 老君多寶,助我修行!第六百九十八章 皇城司爲士大夫主持公道?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自神鷹的下馬威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武功出元芳第一百七十七章 上官婉兒的發現第六百六十章 最後的收網
第六百八十七章 讓趙佶過個“好年”第四百二十三章 不愧是唐僧,武力驚人!第五十八章 靈堂第1270章 孫行者 者行孫 行者孫第八百五十章 給天下提一提氣,和平不是隻能用歲幣換來的…第八百二十八章 武松:誰對我哥哥好我就對好!李逵:除了哥…第二百零五章 李元芳:勃倫贊刃是我的福星第1004章 燕太祖對金太祖!第1066章 龍王託夢第1323章 真正屬於“始祖”的覺醒第1226章 東勝神洲上的奇特霧氣第943章 給了機會,就看中用不中用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力再進第六百五十六章 明尊教貪我三千貫,我取明尊教一個商會…第一百零五章 懷英,你怎麼看?(元旦快樂!)第二百零八章 找到你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個兇手整整齊齊吊在一起!第三百九十三章 武后: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第八百七十四章 只聞荊軻刺秦王,豈有荊軻刺燕王之事?第七百九十五章 大宋再籤城下之盟,天下沸騰!第二百八十四章 《家和萬事興》第928章 文武相輔相成,當無往而不利第一百四十八章 上宰相府,抓人!!第1113章 一切靠實力說話!第一百二十七章 《江南道特大懸案》第八百四十九章 換成遼國簽訂城下之盟,進獻歲幣,與鄉軍議…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能一起效忠朝廷,就一起造反吧!第1243章 坐騎不小心外出爲妖,才能讓人知道求下月底的雙倍!第七百一十八章 吳用:神機妙算如我,居然和武夫想得差不多…第五百八十六章 童貫之死第九十六章 二聖鬥第三百一十五章 別懷疑,就是瞧不起你第974章 前有石敬瑭割讓燕雲,今有耶律得重第七百九十五章 大宋再籤城下之盟,天下沸騰!第1012章 下次歷練的進入構思第七百零七章 送魔星上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崔守業,你犯了衆怒!第三百九十章 我說什麼好,吐蕃人就得認爲什麼好第1324章 最後的了結第七百三十五章 歲安二期招人中……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能一起效忠朝廷,就一起造反吧!第1110章 我與明教曾經有過一段美好的回憶第七百三十九章 讓你三山聚義,但要給綠林立規矩第三百四十一章 少林寺中,死神再來第一百六十五章 買!買!買!第二百四十二章 與武后隔空交手第一回合!第1211章 天師不敢上身,選小閣老入魔第八百一十七章 燕雲:遼夏是弱國無外交!第957章 遼人努力之後,在燕王面前再也直不第五百八十一章 扶不起的世道第1066章 龍王託夢第五章 李廣弓弦勁第七百六十四章 神兵天降,馬戰第一第八百三十九章 方臘:屬於聖公的機會來了!第三十二章 唐人從來不會向外族妥協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捨的告別第二百九十九章 《使團迷案(真相補遺)》第1131章 小倩開始尋回記憶第985章 中原信仰,入主金國第四百五十六章 每逢出征就帶上週國公第二十三章 爲什麼犯人沒有四肢跪地,痛哭流涕?第三百九十一章 吐蕃“鳳雛”與武氏“臥龍”第1141章 嘉靖:嚴嵩,嚐嚐朕的丹藥,是不是第一百三十二章 果然是這樣!第七百五十三章 吳用:我終於知道差距在哪裡了……第1008章 宋江的高光時刻第一百九十九章 吐蕃必須要有一個贊普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唐來了,青天就有了!第八百二十六章 “佐命”:我有一位小友成婚,可取賊寇首級…第五百章 公孫昭:林沖,我好羨慕你……第五百七十一章 這一幕,應該名留青史!第七百七十五章 他甚至不敢笑那林沖無謀,吳用少智……第六百七十三章 書院做題家第1086章 兇手的真面目第1274章 這個仙人與衆不同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賦上線,神探迴歸!第六百八十二章 對於宮廷政變,唐朝前輩有必要指點指點!第1187章 準備做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第1071章 靈鶴:用丹藥蹂躪我,不要有絲毫憐第一十三章 我們看不懂,但我們大受震撼!第二百六十三章 給太子殿下的投名狀第八百七十五章 大燕重臣會議第983章 大燕的爵位封賞第1014章 我是李時珍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案子牽扯出的尚宮第1084章 第一次龍宮行,龍王沒見到,撿了個第1044章 主動承認錯誤,越來越懂事的妖怪第一百二十四章 高光時刻第1283章 嘉靖卑微遊地府(五一快樂!)第一百六十七章 世界文明的燈塔國,大唐!第一百七十章 定遠將軍,李元芳!第二百五十七章 死神入隊第1276章 老君多寶,助我修行!第六百九十八章 皇城司爲士大夫主持公道?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自神鷹的下馬威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武功出元芳第一百七十七章 上官婉兒的發現第六百六十章 最後的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