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 再次支持

太上皇的宮殿內,此時輔政閣首參丁歲安和禮部尚書張萬寧正躬身的和太上皇討論着什麼。

“皇帝只留下了一個編撰?這人什麼來頭?”太上皇似乎關心起了元興皇帝的動向。

“回皇上,此人名叫俞渙,是去年春闈的探花,現任翰林院的編撰,說起來和蓉馨駙馬還是同鄉好友!”回話的卻是首參丁歲安,沒想到他連俞渙這種小人物都能記的這麼清楚。

“嗯,皇帝想了解典故和經義,留下這種滿腹經綸的新科進士倒是沒有問題,不過不應該更加留下幾個沉穩一點的大臣一起討論嗎?”太上皇前面一句讓人聽了還以爲在讚賞元興皇帝好學呢,後一句就有些批評的意味了。

這下丁歲安也不知該如何接話了,禮部尚書張萬寧就更不用說了,低着頭似乎根本沒有接話的意思,太上皇撇了一眼兩人繼續說道“老五提出的新法,你們倒是說說看啊?”

這下張萬寧也擡起頭來,想聽聽這位首參大人有何高見了,卻聽到丁歲安說道“回太上皇,老臣覺得,新法可行,卻無人會支持!”

簡單明瞭直接要害,這話讓張萬寧心裡覺得十分的想罵他幾句,說了等於沒有說,不過既然太上皇都開口問了,自然也得回一下“回太上皇,臣覺得首參大人說的沒錯,不過新法能不能行,還在於朝臣們的首肯,臣是比較願意看到這種有利朝廷百姓的法制的,不過臣亦覺得,新法得有一定的限度,而不是無節制!”

太上皇眯着眼睛看了看兩人的神色,首參丁歲安不必說了,和他共處了很多年了,而且升爲輔政閣的首參,也是他點頭提拔的,所以丁歲安會如此滑溜的回答也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張萬寧則比起丁歲安要年輕一些,而且是自己登基以來的首批重視的臣子,可以說張萬寧和太上皇是一起歷經了平慶這個年號的,所以張萬寧的回答,有些正中太上皇的心地了。

“官員吏目俸祿要銀子、各地災禍要賑災銀子、各衛所士兵要兵餉、皇宮修繕皇室在修建宮殿都要銀子,可天下百姓還得吃得飯、家裡還要餘存一點、各地的富紳卻一個個越來越有錢,家裡奢侈到了用上好的石玉做板凳的地步,朕心想,皇家宗室們都沒了餘糧自食其力,讓富紳們繳一點點稅銀有錯嗎?”

太上皇的定論讓凝神聽着的兩人俱是心裡大驚,沒想到太上皇一早就支持新法的,這是他們沒有想到的,太上皇沒有理會他們的神情繼續說道:

“天下太平已久,一場鹽政改革,就革新出了一千多萬兩銀子,朕心有愧疚,你們可知爲了一百萬兩的銀子,朕可是嘔心瀝血的想辦法,卻不知,天下富商們,不過爲了一個憑證,就能拿出這麼多的銀子,何其不驚……”

太上皇舊事重提,讓兩位閣臣不知如何做答,他們也沒想到楚親王的革新鹽政得到的卻是如此之大的利銀,而且這些商人還真就心甘情願的拿出來了,關於此時,朝廷一邊有人歌頌楚親王,可楚親王關於革新土地新法的奏摺一來,朝堂上風向一邊,歌頌的變成了攻訐。

可太上皇此時提出來,無非就是在提醒他們,朝廷需要銀子,舊法也好新法也好,國庫空虛什麼都做不了,比如他們的俸祿!

丁歲安心中卻是洶涌澎湃,沒想到自己此來不過是讓太上皇出面,批判一下新法的弊端,卻沒想到太上皇雖沒有元興皇帝那般,對於新法的看中,而是看中了能收回銀子,這是他沒有想到的,這好比就是心中的猛獸薔薇,一經打開是收不回去的,丁歲安澎湃的背後是心涼了,如果是太上皇是自己最後的靠山,此時已經臨近告老的年齡的他,已經沒有任何退路了。

“可是……”丁歲安想反駁一點什麼,太上皇瞪大了眼睛看着“沒有可是,朕相信,只要不是迫害百姓,徵加稅賦,況且老五提出在江南一地先行推行,而不是全天下一起,朕覺得,就以江南也例,好好的看一看,如果可行,推行天下吧!”

太上皇的意思已經很明瞭了,支持新法,而且是巴不得現在就推行全國呢,丁歲安見此,心中瞬間沉了下去,此法一推,等同於自己的首參位置不保,口角微微露出了一絲苦笑,太上皇沒能多看他一眼,讓兩人退下去了,至此,朝廷之上的兩位皇帝對於新法的態度,也就出來了,元興皇帝且不說了,太上皇的態度一度讓一些朝臣們還有一些幻想,可此次態度一出,朝堂上一片譁然。

這下子就算是再不懂的人也知道,新法的推行是不可逆的了,元興皇帝似乎早就有所準備,先是將前應天府知府鄒稹禮交由大理寺審判,而他的事情也就這麼過了,而關於東安郡王的彈劾,還有江南提刑按察使汪春木的糾舉,關於楚親王的懲處就是申飭旨意,並無其他,新法將先行在江南一省執行。

江南一地因爲有布政司的帶頭,各地的府衙縣衙紛紛貼出了告示,而大家族蘇家陸家紛紛表示自己絕對支持新法的推行,對於他們兩家來說皇帝沒有將火燒到他們身上已經是萬幸了,而且鄒家也就知道鄒稹禮而已,並沒有牽扯到鄒家,所以江南兩大望族聯合鄒家都帶頭支持了,其他的一些人自然也就沒有再敢多說什麼了。

大安王朝元興元年,楚親王上奏在江南一地推行土地新法制,規定各地按戶籍人口上交稅銀,將以前的稅米全部換算成了稅銀,其次按各家的田地多少納稅銀,地多者多納,地少的少納,這樣一來,普通百姓卻真的變少了,因爲之前按的是一戶人不管多少田地人口,朝廷規定多少就要繳納多少,而新法一行,多的一部分將有士紳階層補齊。

戶部的推算,如到了深秋交稅銀的時候,光江南一省,即可比往年多收回三四百萬兩,如整個大安王朝各個行省都行新法,那麼一年將多收一輩的國庫收入,也就是將近三千萬兩,國庫收入因爲新法將得到一倍的增長。

第一百九十四章 總督言論第四百零七章 去留兩難第三百八十一章 家室溫情第一百七十九章 蠻橫無禮第八十三章 王府異動第二百四十四章 世道不變第一百零九章 朝堂第二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三十一章 不滅的求情第一百九十四章 總督言論第二百零九章 點破之處第三十八章 花魁娘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期望來臨第六章 仗義之事第四百五十章 牽線搭喜第三百三十八章 議名迎份第一百一十九章 相認不得第一百七十四章 驚訝和疑慮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藏第十一章 多個幕僚第四百三十九章 可疑身原第一百七十三章 見諸官吏第四十四章 終成眷屬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式馬車第二十七章 病去如抽絲第二百六十章 轉意變度第一百一十七章 認人有門第二百四十八章 勤國公府第一百四十章 贖銀上山第二百九十四章 百年之擔憂第三百一十一章 糧道被劫第一百二十五章 東安郡王第一百一十三章 成人之美第三百一十三章 回京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之仗義第一百零三章 虛驚第四百一十二章 半功半過第四百三十七章 明下夜襲第五十一章 月滿省親第一百九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不了了之第九十一章 時機初顯第三百五十八章 帝王心思第二百六十八章 伏擊以待第四百一十六章 窮禁途遠第十三章 太子駕到第二百七十二章 急忙上奏第三百零九章 戰火再起第一百一十七章 認人有門第一百一十八章 言老忠告第四百四十四章 情意難解第二百四十六章 以勢壓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蘇家第四百四十六 北望後定第六十七章 第一才子第三百零三章 擔憂和變革第二百六十章 轉意變度第三百五十四章 臘月家宴第四百三十一章 馬車商行第四百章 真正雲動第一百一十六章 愁緒第一百九十九章 南鎮撫司第二百九十四章 百年之擔憂第二十六章 皇宮選秀第四百二十章 舊世族家第一百一十二章 風雲際會第四章 悠閒的日子第二百七十二章 急忙上奏第二百七十四章 輕鬆制服第一百七十一章 望不着第二百六十八章 伏擊以待第一百六十八章 對質第二百七十八章 理清緣由第一百八十八章 胡亂猜疑第八十三章 王府異動第八十一章 大起大落第一百七十章 思慮第四百零二章 無意回援第十五章 各方走動第三百七十三章 輿論疑雲第四百一十五章 心由赴京第三百二十七章 兩相爲難第四十四章 終成眷屬第十一章 多個幕僚第五十六章 大雪時日第四百二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二百二十章 不懂不解第四百四十九章 明白通透第三百八十三章 沿途聞喪第三百七十五章 引而後發第四百一十一章 全部葬送第四百三十五章 強將主幼第二百九十一章 擔憂排解第四百四十二章 疑是密探第二百二十九章 何爲發難第三百一十章 最後一站第二百二十二章 改年元興第一百零九章 朝堂第三百章 請願招安第二百八十一章 究竟在何處?
第一百九十四章 總督言論第四百零七章 去留兩難第三百八十一章 家室溫情第一百七十九章 蠻橫無禮第八十三章 王府異動第二百四十四章 世道不變第一百零九章 朝堂第二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三十一章 不滅的求情第一百九十四章 總督言論第二百零九章 點破之處第三十八章 花魁娘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期望來臨第六章 仗義之事第四百五十章 牽線搭喜第三百三十八章 議名迎份第一百一十九章 相認不得第一百七十四章 驚訝和疑慮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藏第十一章 多個幕僚第四百三十九章 可疑身原第一百七十三章 見諸官吏第四十四章 終成眷屬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式馬車第二十七章 病去如抽絲第二百六十章 轉意變度第一百一十七章 認人有門第二百四十八章 勤國公府第一百四十章 贖銀上山第二百九十四章 百年之擔憂第三百一十一章 糧道被劫第一百二十五章 東安郡王第一百一十三章 成人之美第三百一十三章 回京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之仗義第一百零三章 虛驚第四百一十二章 半功半過第四百三十七章 明下夜襲第五十一章 月滿省親第一百九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不了了之第九十一章 時機初顯第三百五十八章 帝王心思第二百六十八章 伏擊以待第四百一十六章 窮禁途遠第十三章 太子駕到第二百七十二章 急忙上奏第三百零九章 戰火再起第一百一十七章 認人有門第一百一十八章 言老忠告第四百四十四章 情意難解第二百四十六章 以勢壓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蘇家第四百四十六 北望後定第六十七章 第一才子第三百零三章 擔憂和變革第二百六十章 轉意變度第三百五十四章 臘月家宴第四百三十一章 馬車商行第四百章 真正雲動第一百一十六章 愁緒第一百九十九章 南鎮撫司第二百九十四章 百年之擔憂第二十六章 皇宮選秀第四百二十章 舊世族家第一百一十二章 風雲際會第四章 悠閒的日子第二百七十二章 急忙上奏第二百七十四章 輕鬆制服第一百七十一章 望不着第二百六十八章 伏擊以待第一百六十八章 對質第二百七十八章 理清緣由第一百八十八章 胡亂猜疑第八十三章 王府異動第八十一章 大起大落第一百七十章 思慮第四百零二章 無意回援第十五章 各方走動第三百七十三章 輿論疑雲第四百一十五章 心由赴京第三百二十七章 兩相爲難第四十四章 終成眷屬第十一章 多個幕僚第五十六章 大雪時日第四百二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二百二十章 不懂不解第四百四十九章 明白通透第三百八十三章 沿途聞喪第三百七十五章 引而後發第四百一十一章 全部葬送第四百三十五章 強將主幼第二百九十一章 擔憂排解第四百四十二章 疑是密探第二百二十九章 何爲發難第三百一十章 最後一站第二百二十二章 改年元興第一百零九章 朝堂第三百章 請願招安第二百八十一章 究竟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