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光怪陸離的東方魔都

七、光怪陸離的東方魔都

七、光怪陸離的東方魔都

說一句比較傷自尊的話,民國時代的中國,在西方世界的普遍印象,基本上是一個愚昧、動盪、無可救藥的落後國家,哪怕與黑非洲相比也毫無優越之處。

確實,當時的中國雖然還擁有古老的璀璨文明,但在西方人的眼中,卻早已輝煌不再,被時代所拋棄。遍地都是破敗不堪的中世紀鄉村,貪婪野蠻的軍閥和盜匪,以及與現代化生活完全無緣,時刻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可悲窮人——正如同我們這些現代的中國人,用充滿優越感的眼光去看待非洲人一樣。

而僅有的少數例外,就是位於那些通商口岸裡的一系列“文明”孤島,確切地說,就是那些由外國管治的租界。在西方人眼中,這些租界被視爲連接“現代西方”和“傳統中國”兩個世界之間的橋樑。

而其中最大也是最繁華炫目的一座“橋樑”,則莫過於大上海的“十里洋場”了。

那麼,民國時代的東方魔都大上海,究竟又是怎樣的一副面貌呢?

當年的舊上海,素有“東方不夜城”之稱,又被喚作“東方的巴黎”,以及“冒險家的樂園”。

——叮叮噹噹的有軌電車,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閃耀着霓虹燈光的十里洋場,渾身咖喱味的印度阿三,戴着藤帽打着綁腿的安南巡捕,西裝革履、趾高氣揚的各國洋人,一口流利外語的金絲眼鏡買辦,身穿旗袍、牽着寵物狗的摩登女郎,走街串巷、黝黑乾瘦的黃包車伕,賣白蘭花和梨膏糖的饒舌小販,滿臉菜色的碼頭苦力,收音機廣播裡放送的崑曲和京劇,用“標準石油”鐵皮桶搭建的閘北棚戶屋,衣衫襤褸、偷偷剝樹皮充飢的鄉下乞丐,面黃肌瘦、神色黯淡的大煙鬼……

當民國時代的中國農村全面破敗,不但農民生計艱難,餓殍遍地,就連地主也大量破產的時候,充滿了現代氣息的魔都上海,顯然格外具有吸引力。因此,幾乎每一年都有許多外地人前來上海謀生。而上海灘從1840年的荒蕪蘆葦灘,發展到20世紀的中國第一大城市,也是得益於全國人口和財富的不斷涌入——雖然不如後世的“深圳速度”,但也算是發展得很快了。

此外,在民國年代,那些失勢下野的軍閥政要,前清王公們,爲了防備遭到昔日仇家的秋後算賬,以及享受現代化的高質量生活,也都喜歡扎堆地往上海和天津的租界裡鑽(例如《情深深雨濛濛》裡面女主角的老爹,虛構的東北軍閥陸振華),一旦局勢有變,又可以立即再次出山,猶如現代的海外政治避難者一般——只不過當時在中國人的土地上,就到處是洋人的地盤,所以政治避難只要跑幾步路就可以了。

總之,除了沒有網絡和電視之外,現代的各種生活必需品,在上海基本都能搞得到,現代人穿越過去不會有太多的不適。雖然那年頭上海的治安遠不如後世,黃金榮、杜月笙這樣的黑幫分子橫行幾十年無人能治,但比起四川袍哥闖進成都市政府綁肉票的囂張程度,上海的社會秩序在民國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但是,這一切從西方傳來的現代化文明生活方式,主要都集中在租界的十里洋場。而十里洋場外面的上海市區,就沒有那麼美好了。

首先要注意的是,雖然當時的上海已是遠東最爲現代化的繁華都市,但是與如今基礎建設極佳的上海不同,除了公共租界以外,居住在華界的相當一部分上海市民,是用不上電也沒有自來水的,市容市貌呢,用現代中國的東西不好類比,總之基本上就跟大家在國際新聞裡看到的印度和巴西貧民窟差不多。

你知道嗎?在民國年間上海閘北的棚戶區,幾乎人人都會穿牆術!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於洋貨的大量衝擊,江浙地區農村普遍破產,城市卻畸形繁榮。於是,成千上萬的破產農民甚至破產地主,全都一窩蜂地涌進大上海找飯吃。但這些人既無文化又無技能,進城之後混得好的百中無一。大多數人只能去扛大包,賣香菸,拉黃包車,當傭人,或者進工廠當小工,收入都很低,而且很不穩定,說不準啥時候就折本或失業了。所以買房是奢望,租房也困難。

當時,剛剛招募進廠的紡紗女工,每日薪水是三毛錢,一個月才9塊大洋。而技術很熟練的老工人,大概也就是14個銀元的月薪。魯迅家的女傭在包吃包住之餘,月薪才3塊大洋……所以說什麼民國時代紡織女工的月薪能夠達到二三十個大洋,完全就是在胡說八道——要麼這個“紡織女工”其實是工頭或者“金領族”技術骨幹,要麼就是她其實拿的是金圓券……這具體又是個什麼坑爹玩意兒,大家可以自行百度,總之在發行了不到一年之後,就有很多人都喜歡拿金圓券代替衛生紙來擦屁股,因爲它比衛生紙還便宜。

更要命的是,那些公司在明面上規定的工資,實際上往往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落到工人手中,因爲中間扒皮的惡棍極多,而且個個扒起來都異常兇狠。

例如在二十年代初,上海飛星人力車公司實行定額薪水,每位車伕每日四角錢,月薪12元。但車伕真正到手的只有一角五分,連喝稀飯都不夠,剩下一大半都被有幫派背景的工頭剋扣。如果硬頂着不肯孝敬的話,被打斷手腳都還是輕的,裝麻袋丟進黃浦江的也不少。

而當時上海幾乎所有的招工市場,都被幫派(主要是青幫)包攬,企業必須給這些幫派大筆孝敬才能招工,想要繞開都不行。有時候還得容忍這些幫派往企業裡塞進去一幫吃閒飯的人,否則就會被砸(日本紗廠之類背景深厚的硬骨頭例外)。所以這些不勞而獲的工頭,不但殘酷剝削工人,還能倒過來勒索敲詐自家老闆——在他們這些無惡不作的狠人面前,沒背景的資本家其實跟被剝削的工人沒啥兩樣。

在這種處處受制於人的情況下,縱然企業家有心善待工人,也因爲被黑道壓榨脅迫,而做不成事。

而上海的房價又是出了名的貴,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樓梯轉角下邊一個七八平米的放掃帚雜物的小亭子間,月租竟然就要10塊大洋以上!如果借用廚房的話,還要另外多付錢!你讓那些低收入的外地人去租房,剩下的錢就只夠他去喝西北風。租不起怎麼辦?要麼學習三毛流落街頭,要麼就去住貧民窟。

那時候的上海閘北,以及其它很多大城市的近郊,都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貧民窟,具體可參見當今印度的孟買和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現代的巴西貧民,好歹還能用鐵皮、石棉瓦和塑料布搭建一個小屋。但那年頭的中國工業落後,連上述這些工業品都不是貧民能弄到的,他們只能用更原始的方式蓋窩。

當時,各地來上海謀生的農民,從鄉下運來毛竹、蘆蓆和篾片,把毛竹烤彎,插在地上,搭出一個半拱形的架子,上面蓋上蘆蓆,周圍捆上茅草,在向陽的一面割出門來,地上鋪塊爛棉絮,就是一家人的住所。這種簡易窩棚俗稱“滾地龍”,高度僅到成年男子的腰部,進進出出必須深彎腰,夜裡回去瞧不見入口,一不小心就會穿牆而入——就跟學了穿牆術似的。

這樣簡陋的“滾地龍”窩棚,通常來說都是非法建築,自然是既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最多也就是幾百戶人家可以分到一個公用水龍頭,每天早上排長隊輪流取水——據說很多都是從消防栓上私自接的——夜裡經常因爲煤油燈打翻而爆發火災,住起來既不安全也不舒適。

根據記載,曾經有個住“滾地龍”的民工跟人有仇,晚上正靠着茅草牆吃飯呢,突然被一把長刀紮了個透心涼——原來他的仇人站在牆外給他來了一刀!如果你不瞭解當時上海貧民窟的建築結構,肯定會以爲這是武俠小說裡的情節。

如果有人能夠收集到許多“美孚石油”或“標準石油”(當時向中國輸入煤油燈的最大兩家公司)的油桶,剪開鐵皮做一層屋頂,那麼就已經算是貧民窟之中的“豪宅”了

——比起民國時代的貧民窟來,咱們如今號稱髒亂差的“城中村”,簡直就像是天堂啊!

不過,比起如今印度城市裡那些連貧民窟都沒得住,只能睡在馬路上打地鋪,然後在睡夢之中半夜被汽車軋死的窮人而言,民國時期上海的貧民窟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

雖然當時全國各地的破產農民們紛紛涌入上海,試圖在這座貌似很繁華的大城市裡謀得一條生路。但事實上,雖然在民國前期,上海的輕工業一度很興隆。但是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於受到世界經濟大蕭條的影響,上海工商企業大批倒閉、停產和減產,居民就業形勢一直很糟糕。根據1935年的一份調查,全城400萬人口之中,竟然有60萬以上的工人處於失業狀態——這是多麼龐大的社會不穩定因素啊!

而那年頭既沒有失業保險又沒有低保補助,失業工人的下場比現在悽慘得多,在經濟形勢最悲催的那些年頭,每天早上在上海街頭都能找到不少餓死凍僵的“路倒”屍,而蘇州河裡的浮屍數量,估計也能跟當今的印度恆河(印度人習慣於水葬)相比——現在明白我黨爲什麼能夠在上海組織工人起義了吧!

在舊上海真正一直保持着畸形繁榮的,是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得益於聚居在上海租界的大批富人,十里洋場的消費能力一直非常旺盛,總算是給了窮人們拉黃包車、當小販、擦皮鞋和混黑幫的生存機會。

當然,如今絕大部分的民國背景小說,尤其是言情小說,主角一旦到了那個時代,通常都會自動投胎成大戶人家的小姐少爺,最起碼也是小資階級的文人墨客,住的地方多半是在公共租界,經歷的都是風花雪月、燈紅酒綠、香車美人、恩怨情仇……至於髒亂破敗的棚戶區,恐怕往往連一個片段都懶得落筆。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探討一下在上海公共租界的生活吧。

通過民國時期的老電影、老照片,還有那個時代一些文人寫的生活散文,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上海租界,是一個西裝革履與長袍馬褂摩肩接踵,四方土語與歐美語言交相斑駁的地方——這裡有一擲千金的富豪子弟,有穿蓬蓬裙參加化裝舞會的女大學生,有盛況空前的集體婚禮,有紅透半邊天的著名歌星及其粉絲羣,有擺着誘人姿勢拍睡衣廣告的模特兒女郎,有專家學者的專題報告講座,有熙熙攘攘的股票交易市場,街邊報亭裡擺滿了封面靚麗的外文雜誌,電影院裡有從美國好萊塢空中郵遞過來的新潮大片……總之,從外表上看,這似乎是一個與當今世界相比沒太多差距的摩登時代。

很多追求小資情調的人,從林徽因、張愛玲、郁達夫等人的文章中,想象出了一個社會價值觀多種多樣,人性自由解放的浪漫時代,並且認爲這纔是真正的小資風格。

但是,我們人類畢竟是不能只靠浪漫和情調來生活的。當時租界裡的小資文人們,生活壓力其實一點都不比當今社會的白領們低,而生活水平還遠遠不如現在。

舉個例子來說,沈從文曾經在小說裡寫過民國時代的一對小資夫妻,男的政法大學畢業,在上海某機關做小職員;女的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畢業,專職做家庭主婦,生了4個孩子。在當時的上海,一般公司職員的月薪大約是20銀元左右,而這位當丈夫的卻有60元月薪,想必肯定是在某個很有油水的單位裡了。

但是,由於上海的物價高昂,房價更是北京的十倍,饒是這位男人已經很能掙錢,他們這對小資夫妻的日子依然很窘迫——由於租不起一整間公寓,他們一家六口人不得不住在半間公寓裡,中間用木板隔開,另外半間住着沈從文,平攤下來連20個平方米都沒有。而就連這麼半間公寓,由於地段比較好,當時都要收每月13元的房租(後來漲到了20元),每個月還要收10塊大洋的水電費。光是這兩樣,每個月的收入就去了一半,剩下的錢用來吃飯和給小孩買西洋奶粉,就已經用得精光,結婚八年了都還剩不下什麼錢。

——在當時的上海公共租界,一度電平均要收0。3~0。5銀元,相當於如今的12元到20元,顯然是貴得多了。幸好那時候也沒有空調、冰箱、微波爐這些耗電大件,光是照照電燈聽聽收音機,應該還能湊合。

所以,那年頭的小資們別看出門就是西裝革履,金絲眼鏡,一塊流利洋文。偶爾還會出席一些宴會,跟西洋女子跳跳舞,生活得貌似很時尚。但真正回到家裡,恐怕多半還是住着亭子間,吃着鹹菜泡飯,頭頂還掛着小孩的尿布……也就跟當代的“蝸居”、“蟻族”差不多。若是再窮一點,就要去閘北住棚戶了。

當然,比起江浙鄉下那些連米飯都吃不起,只能啃地瓜幹度日,還要擔心農民暴動的破產地主,上海的“蟻族”們已經很幸福了——雖然能混上教授的小資文人們明顯還要更幸福。

但這樣窘迫的生活,畢竟沒多少人願意一直過下去,尤其是當他們還身處於上海灘這樣一個花花世界的時候。很多稍微有點積蓄的上海市民,就跟現代的我們一樣,紛紛把積蓄投進了股票交易所,企圖一夜暴富,但結果卻往往是血本無歸——資本主義的信條,就是騙輕信人之財,填貪婪者之慾。散戶和小戶在股市中永遠是被大戶和莊家宰割的對象。清末的“橡皮股票危機”,1922年的股票泡沫破滅危機,讓上海的股民們全都吃足了苦頭。而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更是讓破產股民們自殺後的屍體漂滿了黃浦江……

除了股票之外,當時還有另一個能夠獲利的投資渠道,就是政府債券。從北洋政府到國民政府,以及各地軍閥大帥,都樂衷於在上海發行公債募集資金,而且往往打折發放,也就是一百元的債券只賣七八十元,到期之後卻能連本帶利給你返還一百二十元,貌似十分優厚。

但是不要忘了,民國年間的政府工作重點,基本上除了戰爭還是戰爭,所以這些公債並非我們如今買到的建設債券,而是風險極高的戰爭債券。北洋政府本身都是在戰火之中三天兩頭倒臺重組,政府的威信自然要大打折扣。投資家買了勝利一方的債券自然收益不錯,可如果不慎買了戰敗一方的債券,那麼就註定要變成一堆廢紙了——人家都已經倒臺下野了,你的債券又該去找誰兌付呢?

當時的中國每逢一輪軍閥大戰落幕,上海灘都有一羣失意的投機客要跳樓——當然,如果是穿越者的話,或許可以憑藉對歷史的先知先覺,在債券市場上大獲暴利,甚至謀得一個“投資之神”的稱號。

雖然小資階級知識分子在上海灘多半過得並不如意,但那些大戶人家的小姐少爺,還是有條件盡情享受花花世界的。某些家底殷實的浪蕩子弟,爲了在戲院包一個名角一擲萬金的,也是常有的事。而在上海的夜總會裡,也總是雲集着世界各國的佳麗,尤其是俄國大洋馬——在蘇聯建立之後的二十年代,據說有上百萬“白俄”逃出國境,在世界各地從事一些上不了檯面的勾當。正如同蘇聯解體之後的九十年代。

所以,與中世紀那些縱然身家萬貫也過不上好日子的悲慘富人相比,民國年代躲在租界裡的中國富豪們,多少還是能夠活得更瀟灑的。唯一的麻煩是……錢從哪裡來?

北洋政府時期,雖然北方內戰不斷,但江浙和上海的經濟還算繁榮,企業家的日子尚屬滋潤。可到了三十年代之後,名義上雖然進入了所謂的“黃金十年”,但由於洋貨的大舉傾銷,以及海外市場在大蕭條之中的急速萎縮,又沒有保護性關稅,上海的工廠反而紛紛破產,投資實業漸漸變得無利可圖。

而經商也不容易,因爲那時代的所謂民國,其實更像是個大拼盤。蔣委員長的權威在江浙尚可,到了荊湘就要打折,至於川渝則幾乎成了獨立王國,沿江到處設卡收錢,稅率普遍高達20%甚至40%。還有那些橫行於河溝水岔的大小盜賊,混跡於碼頭市集的黑幫流氓,更是會讓中等商人在轉眼間就傾家蕩產。

在工商業全都前景黯淡的時候,資本家們的投資方式跟如今並無差別,不是投資房地產,就是搞金融投機,然後弄出了越來越大的泡沫……很多原本搜刮了許多民脂民膏,打算在上海租界安享晚年的軍閥大帥,就是因爲昏了頭投資金融,又被黑心代理人欺騙,結果賠得傾家蕩產血本無歸,幾乎成了流浪漢。

所以,如果在那個動盪無序的年代,中國的富翁們想要保住家產,最好的辦法就是投資到海外,想辦法把錢換成美國的股票和債券……至於在其它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到了二戰時期也鐵定要被蒸發的。

此外還需要當心的是,那年頭的上海治安極其混亂,基本上就真的跟港臺黑道電影一樣,甚至還要更加恐怖。夜晚黑幫械鬥槍戰,白天洋人耀武揚威。租界巡捕也甚是蠻橫,隨便打死幾個人都不當回事。

由於當時社會動盪,槍支管理氾濫,所以在上海的很多銀行,酒店,舞廳和富人別墅區,都有持槍警衛把守,出入還需要搜身,甚至連學生都有帶槍上學的,類似於現代阿富汗的喀布爾或伊拉克的巴格達。

當時舊上海的富豪們出行聚會,經常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這可不是講行頭擺排場,而是有過無數血淋淋的綁票、刺殺和爆炸慘案作爲教訓的。

至於街頭的那些警察和巡捕,只是在理論上起到一點威懾作用,找藉口敲詐勒索什麼的非常在行,遇到街頭槍響往往跑得比你還快——有責任心的探長永遠只是極少數……

對於當時上海的治安狀況,在這裡可以舉一個例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期,在美國輿論中以“能夠把浣熊拷打到承認自己是兔子”而聞名,素來手段橫暴的洛杉磯警察局,曾經選拔了一隊鎮壓過罷工遊行、平息過黑人暴動的“精兵強將”,漂洋過海到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去實習考察,準備好好顯示一番美國牛仔的威風……結果才幹了短短兩個月,這幫自詡爲精英的洛杉磯警察,就嚇得痛哭流涕地逃了回去。

——根據他們的描述,那年頭的上海灘簡直就是一個混亂無序的大戰場,不僅各大黑幫毒販之間三天兩頭地激烈火併,還有國共兩黨和日本特工們之間“準戰爭”級的對抗廝殺,什麼路邊炸彈、汽車炸彈、人肉炸彈都是小兒科,連迫擊炮都能在混戰之中被拖出來……幸好那時中國應該還沒有RPG火箭筒……

總之,在電影院裡欣賞各種爆炸連天的犯罪槍戰片,固然感覺很刺激,但若是當真讓我們生活在那種港臺黑道片的世界裡,天天在槍林彈雨、刀光劍影之中煎熬,絕大多數的普通人恐怕都是要精神崩潰的。

然而,即便如此,民國時代的舊上海十里洋場,也已經是當時全中國最適合老百姓生存的地方之一了,吸引得全國各地破產農民和逃亡潰兵趨之若鶩……由此可見,舊中國的社會秩序究竟悲哀到了什麼程度。

《大穿越時代》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86章 崇禎皇帝的絕望(中)第147章 無條件投降?第12章 國之將亡,遍地艦娘(中)第37章 帝國崩潰的大亂之世(下)八建立在糞堆之上的歐洲名城第54章 論引進獸耳孃的必要性第41章 諸國的反應(下)第12章 從一個煉獄到另一個煉獄(下)第119章 穿越見鬼去——當穿越者無事可做之時(下)二是誰在懷念民國時代第190章 澳洲的中華城第16章 您的美食桌布已欠費第1章 這古老而又年輕的世界第48章 妹子們的大和號(下)第40章 戰俘的復仇第40章 諸國的反應(上)第27章 毀滅前夕的平靜(上)第30章 這幫弱雞外星人是來送人頭的嗎?第39章 聯合艦隊歸來(中)第43章 尋遼記(下)第150章 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上)第16章 山寨也是一門技術活(上)第31章 城管大隊長王秋(上)第702章 大統領の憤怒(下)第150章 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上)第88章 蘑菇雲下的地球(下)第74章 我家老媽是大BOSS?!第23章 馬里布大轟炸第12章 國之將亡,遍地艦娘(中)第7章 貧窮姐妹物語(下)第1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一)第28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上)第25章 哆啦a夢?阿蒙神?(上)第7章 初步忽悠成功(上)第172章 關於世界大戰的總結報告(下)第26章 桶狹間(下)第17章 山寨也是一門技術活(中)第71章 彈指間,萬軍灰飛煙滅(下)第24章 中途休整第64章 歷史已經陷入迷霧中第10章 衝突世界:赤色黎明第49章 建設比破壞更有意義...第73章 東方輻射鄉(下)第143章 好萊塢的閃光(下)第18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八)第4章 從今天起開始當孤兒第173章 大戰後的延續日常第4章 鋼鐵雄心:旭日帝國(上)第4章 思維混亂的骨傲天(上)第20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第69章 迴歸與終結(中)第108章 阿爾努斯市的慶典(上)第93章 英倫浩劫第4章 思維混亂的骨傲天(上)第30章 阿爾努斯山丘的奇蹟之城(下)第89章 登州鎮易幟(下)第39章 再次樂極生悲的印度人第163章 兩個皇帝共用一個朝廷第65章 小兔兔,白又白第141章 烈火烹油(下)第111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七)第48章 百萬裝逼王(下)第20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第15章 這個是爬行者嗎?第41章 大家坐下來開個會吧!(上)場景4穿越到美洲瑪雅文明第21章 天使戴着貓耳來(中)第84章 女神真難爲(中)第9章 宋欽宗的驚愕第26章 桶狹間(下)第43章 決定日本命運的會議第59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上)第48章 百萬裝逼王(下)第12章 酷熱的冬天第89章 登州鎮易幟(下)第14章 貓玩人(上)第32章 亡靈天災(下)第93章 日漸奇幻的香港,日漸科幻的中國第53章 鬆島美夕第176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二)第19章 喵星人的煉獄(下)第46章 天真而又殘忍的殺人小學生第39章 再次樂極生悲的印度人第58章 聯合艦隊出擊!(中)第48章 八方風雨會瓊崖(二)第116章 錢塘江上的征帆番外七那些曾經被穿越者造訪過的世界四第54章 滿意與失意(上)第9章 賺錢好辛苦(上)第33章 時隔七十年的約會第183章 阿貴的故事(上)第19章 第一批帶路黨(下)第62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下)第71章 墨爾本之冬(上)第57章 聯合艦隊出擊!(上)六當心被基佬求愛第34章 中國來的皮薩羅第130章 來去匆匆的“義士”們第37章 帝國崩潰的大亂之世(下)第33章 東亞戰雲起(上)
第86章 崇禎皇帝的絕望(中)第147章 無條件投降?第12章 國之將亡,遍地艦娘(中)第37章 帝國崩潰的大亂之世(下)八建立在糞堆之上的歐洲名城第54章 論引進獸耳孃的必要性第41章 諸國的反應(下)第12章 從一個煉獄到另一個煉獄(下)第119章 穿越見鬼去——當穿越者無事可做之時(下)二是誰在懷念民國時代第190章 澳洲的中華城第16章 您的美食桌布已欠費第1章 這古老而又年輕的世界第48章 妹子們的大和號(下)第40章 戰俘的復仇第40章 諸國的反應(上)第27章 毀滅前夕的平靜(上)第30章 這幫弱雞外星人是來送人頭的嗎?第39章 聯合艦隊歸來(中)第43章 尋遼記(下)第150章 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上)第16章 山寨也是一門技術活(上)第31章 城管大隊長王秋(上)第702章 大統領の憤怒(下)第150章 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上)第88章 蘑菇雲下的地球(下)第74章 我家老媽是大BOSS?!第23章 馬里布大轟炸第12章 國之將亡,遍地艦娘(中)第7章 貧窮姐妹物語(下)第1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一)第28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上)第25章 哆啦a夢?阿蒙神?(上)第7章 初步忽悠成功(上)第172章 關於世界大戰的總結報告(下)第26章 桶狹間(下)第17章 山寨也是一門技術活(中)第71章 彈指間,萬軍灰飛煙滅(下)第24章 中途休整第64章 歷史已經陷入迷霧中第10章 衝突世界:赤色黎明第49章 建設比破壞更有意義...第73章 東方輻射鄉(下)第143章 好萊塢的閃光(下)第18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八)第4章 從今天起開始當孤兒第173章 大戰後的延續日常第4章 鋼鐵雄心:旭日帝國(上)第4章 思維混亂的骨傲天(上)第20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第69章 迴歸與終結(中)第108章 阿爾努斯市的慶典(上)第93章 英倫浩劫第4章 思維混亂的骨傲天(上)第30章 阿爾努斯山丘的奇蹟之城(下)第89章 登州鎮易幟(下)第39章 再次樂極生悲的印度人第163章 兩個皇帝共用一個朝廷第65章 小兔兔,白又白第141章 烈火烹油(下)第111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七)第48章 百萬裝逼王(下)第20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第15章 這個是爬行者嗎?第41章 大家坐下來開個會吧!(上)場景4穿越到美洲瑪雅文明第21章 天使戴着貓耳來(中)第84章 女神真難爲(中)第9章 宋欽宗的驚愕第26章 桶狹間(下)第43章 決定日本命運的會議第59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上)第48章 百萬裝逼王(下)第12章 酷熱的冬天第89章 登州鎮易幟(下)第14章 貓玩人(上)第32章 亡靈天災(下)第93章 日漸奇幻的香港,日漸科幻的中國第53章 鬆島美夕第176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二)第19章 喵星人的煉獄(下)第46章 天真而又殘忍的殺人小學生第39章 再次樂極生悲的印度人第58章 聯合艦隊出擊!(中)第48章 八方風雨會瓊崖(二)第116章 錢塘江上的征帆番外七那些曾經被穿越者造訪過的世界四第54章 滿意與失意(上)第9章 賺錢好辛苦(上)第33章 時隔七十年的約會第183章 阿貴的故事(上)第19章 第一批帶路黨(下)第62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下)第71章 墨爾本之冬(上)第57章 聯合艦隊出擊!(上)六當心被基佬求愛第34章 中國來的皮薩羅第130章 來去匆匆的“義士”們第37章 帝國崩潰的大亂之世(下)第33章 東亞戰雲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