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46 故人重逢,時過境遷

若單論中原兵強馬壯,便是遷都鄴城的同時,順道奪回青州,也並非難事,可是之前與荊襄相爭汝南,後遭龐山民算計,這朝廷財政,問題不小,無論是遷都還是征戰,都頗耗錢糧,所以唯今之際,曹cāo也無力一道cāo持這兩大事務。免費txt小說網

率先遷都與重奪青州這兩件事情,也讓朝堂諸臣,分歧頗大。

羣臣贊同率先遷都的理由,無非是因爲聖上已有遷都意向,且如今汝南被荊襄所得,這陸遜兵馬可朝發夕至,雖與龐山民已有約定,三年互不侵擾,可龐山民一旦變卦,奇襲許都,許都難保。

就算龐山民之前,言出必踐,可諸侯征戰,本就爾虞我詐,如今龐山民又得長安,荊襄聲威震天,許都此時便顯得更加岌岌可危。

而青州又不能不救。

如今江東軍馬源源不絕,沿海道運往青州,雖一路過海,亦有折損,可如今青州的江東軍馬,已有數萬之衆,且又有斥候來報,屯兵廬江的江東軍蠢蠢yu動,張遼屯兵合肥,ririjing戒江東動向,這中原尚未來得及奪回青州,江東反而做出了這般yu主動出擊的動作,一旦江東再破合肥,青州軍馬定然南下,去奪徐州,如此一來,青州便不再是一處飛地,揚州,徐州二州之地,亦要被江東所得。

若如此,江東得曹cāo三州土地,便不再如當下這般,孱弱可欺,ri後江東征戰天下。也算資本雄厚。

所以曹cāo近些時ri,除心悸荊襄發展過於迅猛之外,對江東異動,也頗爲頭疼。

從曹cāo個人角度而言,還是想先奪青州,雖之前龐山民曾調侃曹cāo青梅煮酒,識人不明之事。可曹cāo依然對自己的眼光頗爲自信,與龐山民已有一面之緣,曹cāo相信龐山民不會出爾反爾。背信棄義,所以曹cāoyu使朝廷財政,更多的向軍中傾斜。待解決了江東這外患之後,便可一心一意,遷都鄴城。

可之前遷都也是曹cāo促成之事,若先用兵青州,總要於聖上面前留下一個出爾反爾的印象,聖上想法雖不足爲慮,可這朝堂之上,畢竟還有許多心繫大漢的官員,曹cāo如今已經焦頭爛額,並不願自找麻煩。再被這些同僚所擾。

見堂下諸人,尤在爭執,曹cāo神情更爲晦暗,苦笑一聲道:“不想我這大漢丞相,也有爲這財帛糧秣。頭疼之時”

曹cāo話音剛落,郭嘉眼中,猛然閃過一抹神采,對曹cāo道:“此事有解”

聞郭嘉之言,堂上羣臣收斂聲息,諸人皆相府謀臣。先前爭執亦是爲了曹cāo大業着想,如今見郭嘉已有解決辦法,諸人自然希望聽聽這位“鬼才”大人的見解。

“如今無論是遷都抑或用兵皆迫在眉睫,雖中原財政,不足以同時應對,可我中原沒錢,荊襄卻是富庶的很”郭嘉說罷,荀彧面sè大變,對郭嘉道:“奉孝,此不是掠汝南之時,如若用兵,便是破壞先前協定,荊襄,江東兩家,必沆瀣一氣”

“文若說什麼呢”

郭嘉聞言不禁笑罵:“此取死之道,郭某如何不知,郭某此策,是yu向荊襄,暫借錢糧之前江東興兵青州,於這錢糧之上,也多有荊襄相助,郭某自信,若是向荊襄借貸,山民當樂見其成”

賈詡聞言,眼前一亮道:“倒是妙計”

“只是借歸借,如何償還”荀彧仁人君子,且坐鎮朝堂中樞已久,自然知曉如今中原財政窘境,借貸倒是容易,可還債對中原而言,卻是困難的很。

無論是遷徙都城,還是征戰青州,所需錢糧,何止千萬

“如今尚未借貸,文若去想那還債之事作甚”郭嘉聞言不禁笑道:“況且山民亦不希望坐視江東坐大,這諸侯相爭之事,爭的可不僅僅是財帛”

曹cāo聞言,驟然醒悟,對郭嘉道:“奉孝是說,荊襄願貸中原巨量財帛”

“這是當然。”郭嘉聞言,從容笑道:“且何時歸還,山民也不會太過在意,郭某yu再往荊襄一行,借山民錢財無數,爲主公化解當下危難若得財帛,來年開chun,丞相一戰而定,青州必重歸丞相手中”

“如此甚好”曹cāo聞言,憂慮盡去,便命郭嘉爲使,再往荊襄一行。

龐山民挾大軍一路歸返,征戰長安一戰而定,隨軍諸將,皆有喜意,唯玲兒一人,悶悶不樂。

在玲兒看來,劉備這煮熟的鴨子飛了,簡直令她憤懣之極,連帶着數ri以來,對馬超也總是冷眼相向,馬超本就因劉備遁逃一事,自責不已,如今每每遭玲兒詰難,心中更是悶悶不樂。

龐山民倒因爲此事,斥責了玲兒一回。

非是馬超不yu捉那劉備,而是徐庶李代桃僵,救下劉備一命,也不能怪馬超無能,劉備於這般險境,也可逃出生天,不得不說,此人的確遭上天眷顧。

且劉備若死,關羽,張飛二人定然隨他而去,龐山民對關張二將,頗爲喜愛,自然不願這見二人,慷慨赴死。

在龐山民看來,若捉劉備,還有機會。

再怎麼說,龐家商鋪如今已遍及天下,倒也有不少機會,尋得劉備去向,若知其去處,大可將其抹殺,劉備若於世間銷聲匿跡,何愁關張不得

雖此舉有失光明正大,可是龐山民卻認爲,爲了關,張二人,爲他所用,在劉備身上破例一回,也無可厚非。

至荊襄後,龐山民便安頓劉備家眷,與甘,糜二位夫人數年之前便有過一面之緣,如今重逢,龐山民倒也感嘆,這劉備爲人,確實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

至少二位夫人如今,還希望着劉備復起,與夫君重逢。

劉備拋妻棄子成爲習慣,二位夫人依然不離不棄,這二女情堅,倒也令人讚歎。

將劉備家眷安置於城外竹舍,龐山民也再添數位鄰居,關張二人也於竹林搭建房舍,住了下來。

後又引二人,與貂蟬見了一面,二人面上,皆有愧sè。

昔ri白門樓上,劉備那“無心之語”,確實與呂布殞命,有着不小關係,如今見其遺孀,以這二人心中坦蕩,便代劉備,向貂蟬致歉。

龐山民見關羽,張飛如此桀驁之人,居然會向一女子低頭,亦不禁調侃貂蟬風姿無限,而貂蟬卻並未與關,張計較前事,反而勸解二人,如今已入荊襄,舊事重提,再無必要。

諸侯相爭,本就存在着許多無奈之事,龐山民原本便知貂蟬豁達,見其不yu與二人計較,心中更喜,若貂蟬不願,龐山民也不會不顧貂蟬意願,重用二人,如今幾人盡釋前嫌,倒也了卻龐山民一樁心事。

只是之後的事情,卻並非如龐山民料想那般,順風順水。

關羽倒還明理,那張飛依然對龐山民佔長安,逐劉備一事耿耿於懷,數ri以來,接連飲酒,且酣醉之時,其房舍之中,總是傳出如破鑼一般的叫罵之聲。

罵蒼天無眼,不給他兄長安身立命的機會。

罵龐山民狡詐,讓其兄長失了皇叔尊位。

龐山民居於竹林,本爲清淨,如今卻多了這樣一位惡鄰,倒是把龐山民逼得,不敢歸家了。

原本跟張飛這般渾人,就難以說清道理,好在張飛只是噪音擾民,卻並不動手,且有關羽約束,張飛也只是叫罵數聲,抒一抒心中鬱氣。

不過數ri之後,張飛見那龐山民並不動怒,且關羽也勸過多次,索xing不再喝罵,反而屢屢離家,或去水軍營寨,或去長沙校場,尋一衆荊襄將校的晦氣去了。

張飛悍勇,如今龐山民帳下之人,可力敵此人者,寥寥無幾,張飛打着指點將士武藝的旗號,又連掃諸將面子,龐山民對張飛這般幼稚心xing,頗爲無奈。

不過一衆荊襄將校,倒樂得與張飛相鬥,張飛武藝超羣,遠超諸人,雖受其一頓打擊,不過張飛收發自如,也不傷人xing命,與張飛切磋,對於武人本領的提高,作用不小。

且張飛爲人本就赤誠,諸人也知他只爲消解心中鬱結,並無壞心,倒也願意與張飛誠心相交。

如今荊襄將領之中,甘寧已與張飛,極爲相投,除切磋之外,也頻頻一道飲酒,雖甘寧亦知,張飛心繫劉備,難以勸服,可是這英雄相惜,卻無分陣營。

有過數ri,便有使者飛馬來報,言朝廷使節,再至荊襄,與龐山民有要事相商。

不待通報,郭嘉輕車熟路的入了竹林,至龐山民竹舍之外,正見關羽亦在龐山民院落之中,之前於許都之時,郭嘉與關羽也有過數面之緣,如今再見,郭嘉心中,唏噓不已。

“雲長,如今連你也改投荊襄了麼”郭嘉口中喃喃,卻被關羽聽見,回過身來,關羽見郭嘉一臉訝sè,苦笑一聲道:“故人重逢,時過境遷。關某如今處境於數載之前,別無二致,非是關某轉投荊襄,而是山民不殺之恩,無以爲報”。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NO.509 張飛爭先鋒NO.97 父子交心NO.116 祝融作戲NO.265 千金買馬古NO.232 周郎威武,有種再來!NO.159 不依不饒NO.140 魯肅!你威脅我?NO.548 最不願面對的對手NO.227 如若遁逃,去往何處?NO.553 真假虎豹騎NO.202 郭嘉至長沙NO.576 親征江東,圍魏救趙NO.143 非是苦肉計,黃泥落褲襠!NO.272 程普駐江夏NO.481 唐侯欲表五虎上將!NO.542 仲謀懊悔,公瑾初至NO.173 江東災星,又出難題NO.425 仁道霸道,龐曹相爭!no.321 大喬探親No.471 詩人的想象力就是豐富NO.532 周瑜擄劉備 皇叔未變節NO.245 張任被擒,魏延驚詫NO.483 五虎上將,齊至襄陽NO.418 佯攻北海,淩統中計NO.96 徐庶拜訪NO.138 欺負老實人NO.350 商法,商會NO.263 龐山民真正的野心NO.546 大戰將至,招婿陸遜NO.615 大勢難改,身心俱疲NO.137 不忍做英雄NO.425 仁道霸道,龐曹相爭!no.307 獅子大開口NO.450 燙手的青州NO.548 最不願面對的對手NO.87 江東周郎NO.109 黃承彥,黃月英NO.281 周郎入廬江No.289 得寸進尺,以戰養戰NO.487 挑釁與忍讓NO.311 聯結江東,共圖曹操?NO.319 孔明大婚,贈書《物理》NO.394 將計就計,飲鳩止渴no.515 援軍至,龐統失策NO.158檄文發威,劉備爲難!NO.404 援助江東NO.384 以利誘之,促其婚事NO.144 朝堂之上,士元張揚!NO.503 二蒯請罪,山民解惑NO.268 爲傾銷,找下家no.475 三人作保,寬恕劉備?NO.215 大夢初醒,劉表相邀NO.488 劉備憔悴,兄弟鬩牆NO.258 劉氏宗族的未來NO.425 仁道霸道,龐曹相爭!NO.106 防劉備!妨劉備!NO.392 山民公瑾,促膝長談NO.310 驅逐西涼使節NO.314 宴上爭鬥NO.433 劉備的一線生機?!NO.565 荊襄蔑視,一日即返NO.286 威嚇江東NO.409 郭伯濟澆築城門,關雲長挖掘地道NO.487 毒士的毒!NO.258 劉氏宗族的未來NO.378 龐統現在在哪兒?NO.575 羣臣心灰意冷,孫權一意孤行NO.273 放過關羽,重奪江夏NO.591欲求利刃,匠造世家NO.597 郭奉孝寸步難行,於文則心灰意冷NO.346 周公瑾進退維谷NO.350 商法,商會no.223 山民周郎,皆有軟肋NO.112 演戲騙人?NO.296“曹仁”入城NO.316天下間可餘幾路諸侯?NO.338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NO.90 幫仲謀將軍制造故事NO.490 低調的江東NO.101 初步談妥NO.191 離江東,滿載而歸NO.592 張昭出使,心願難成NO.413 議青州NO.433 劉備的一線生機?!NO.432 龐山民欲親征!NO.554 欲救曹洪,揮軍虎牢NO.554 欲救曹洪,揮軍虎牢NO.219 朝堂變革,量才而用。NO.571 突出重圍,輜重的去處NO.319 孔明大婚,贈書《物理》NO.116 祝融作戲NO.303 奇術與商稅NO.242 遭逢埋伏,大難不死NO.234 公瑾是江東罪人?NO.151 爛攤子NO.271 虛與委蛇之計NO.254 休養生息,勢在必行NO.453 純屬你江東活該NO.542 仲謀懊悔,公瑾初至NO.254 休養生息,勢在必行
NO.509 張飛爭先鋒NO.97 父子交心NO.116 祝融作戲NO.265 千金買馬古NO.232 周郎威武,有種再來!NO.159 不依不饒NO.140 魯肅!你威脅我?NO.548 最不願面對的對手NO.227 如若遁逃,去往何處?NO.553 真假虎豹騎NO.202 郭嘉至長沙NO.576 親征江東,圍魏救趙NO.143 非是苦肉計,黃泥落褲襠!NO.272 程普駐江夏NO.481 唐侯欲表五虎上將!NO.542 仲謀懊悔,公瑾初至NO.173 江東災星,又出難題NO.425 仁道霸道,龐曹相爭!no.321 大喬探親No.471 詩人的想象力就是豐富NO.532 周瑜擄劉備 皇叔未變節NO.245 張任被擒,魏延驚詫NO.483 五虎上將,齊至襄陽NO.418 佯攻北海,淩統中計NO.96 徐庶拜訪NO.138 欺負老實人NO.350 商法,商會NO.263 龐山民真正的野心NO.546 大戰將至,招婿陸遜NO.615 大勢難改,身心俱疲NO.137 不忍做英雄NO.425 仁道霸道,龐曹相爭!no.307 獅子大開口NO.450 燙手的青州NO.548 最不願面對的對手NO.87 江東周郎NO.109 黃承彥,黃月英NO.281 周郎入廬江No.289 得寸進尺,以戰養戰NO.487 挑釁與忍讓NO.311 聯結江東,共圖曹操?NO.319 孔明大婚,贈書《物理》NO.394 將計就計,飲鳩止渴no.515 援軍至,龐統失策NO.158檄文發威,劉備爲難!NO.404 援助江東NO.384 以利誘之,促其婚事NO.144 朝堂之上,士元張揚!NO.503 二蒯請罪,山民解惑NO.268 爲傾銷,找下家no.475 三人作保,寬恕劉備?NO.215 大夢初醒,劉表相邀NO.488 劉備憔悴,兄弟鬩牆NO.258 劉氏宗族的未來NO.425 仁道霸道,龐曹相爭!NO.106 防劉備!妨劉備!NO.392 山民公瑾,促膝長談NO.310 驅逐西涼使節NO.314 宴上爭鬥NO.433 劉備的一線生機?!NO.565 荊襄蔑視,一日即返NO.286 威嚇江東NO.409 郭伯濟澆築城門,關雲長挖掘地道NO.487 毒士的毒!NO.258 劉氏宗族的未來NO.378 龐統現在在哪兒?NO.575 羣臣心灰意冷,孫權一意孤行NO.273 放過關羽,重奪江夏NO.591欲求利刃,匠造世家NO.597 郭奉孝寸步難行,於文則心灰意冷NO.346 周公瑾進退維谷NO.350 商法,商會no.223 山民周郎,皆有軟肋NO.112 演戲騙人?NO.296“曹仁”入城NO.316天下間可餘幾路諸侯?NO.338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NO.90 幫仲謀將軍制造故事NO.490 低調的江東NO.101 初步談妥NO.191 離江東,滿載而歸NO.592 張昭出使,心願難成NO.413 議青州NO.433 劉備的一線生機?!NO.432 龐山民欲親征!NO.554 欲救曹洪,揮軍虎牢NO.554 欲救曹洪,揮軍虎牢NO.219 朝堂變革,量才而用。NO.571 突出重圍,輜重的去處NO.319 孔明大婚,贈書《物理》NO.116 祝融作戲NO.303 奇術與商稅NO.242 遭逢埋伏,大難不死NO.234 公瑾是江東罪人?NO.151 爛攤子NO.271 虛與委蛇之計NO.254 休養生息,勢在必行NO.453 純屬你江東活該NO.542 仲謀懊悔,公瑾初至NO.254 休養生息,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