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七節

二月底,逢紀返回洛陽。

“公路是否同意開春後攻擊徐州?”袁紹問道,“這可是他佔據徐州的最佳機會。”

逢紀面顯難色,遲疑不語。

“他不同意?”袁紹眉頭一皺,不滿地說道,“你沒有把其中的厲害關係對他說清楚?李弘一旦佔據中原,勢力大增,死去的不僅僅是曹操,還有我們。這麼簡單的局勢他也看不出來?難道他非要逼着我把他趕到江東?”

“大人,揚州的形勢變化很大。”逢紀吞吞吐吐地說道,“袁術最近和劉繇要開戰了。”

“劉繇?”袁紹略顯驚訝地說道,“劉繇要和袁術交戰?爲什麼?”

揚州刺史陳溫死後,袁紹曾任命袁遺繼任揚州刺史,但袁術隨即就把袁遺殺了,接着他任命自己的掾屬陳瑀爲刺史。不過兩個月後,他又把陳瑀趕走,自己代領了揚州。袁紹因此怒不可遏,恨不得殺了袁術,但畢竟兩人是同父異毋的親兄弟,不好做得太過分。於是他授意荊州牧劉表,讓他上奏天子,請天子另派大臣到揚州繼任刺史。一來自己可以控制揚州,二來可以限制袁術實力的發展。

劉表按照袁紹的意思,在奏章中舉薦議郎劉繇爲揚州刺史。劉繇是前兗州牧劉岱的弟弟,和袁紹的關係非同一般。長安朝廷鑑於兗州刺史金尚被趕出兗州的教訓,同意了劉表的舉薦。在長安朝廷看來,劉繇完全可以得到袁紹和劉表的支持順利主掌揚州。同時,以劉繇對朝廷的忠誠,朝廷也能通過他控制揚州並得到揚州的賦稅。

劉繇持節攜旨,出武關到了襄陽,先去拜訪了劉表。劉表給他詳細解說了揚州的形勢。現在袁術已經佔據了九江郡,揚州刺史部治所九江郡的歷陽城也在袁術的控制之中,如果你直接去九江郡上任,肯定要和袁術起衝突,性命堪憂。劉表建議劉繇順長江而下,把治所遷到吳郡的曲阿城。這樣,既能避開袁術,又能完全控制揚州的江東四郡。

這時,袁紹也有書信給劉繇,他的意思也是讓劉繇到江東去,控制江東四郡。

劉繇聽從了袁紹和劉表的建議,帶着隨從掾屬,乘船而下到了吳郡的曲阿,重建了揚州刺史部。

丹陽太守吳景、會稽郡太守王朗、廬江郡太守陸康等江東大吏紛紛趕到曲阿拜見劉繇,表示尊奉當今天子,堅決遵從劉繇的指令。

袁術聞訊後勃然大怒,但劉繇持節攜旨,他不好公開徵伐,只好把氣撒在揚州大吏身上。你們既然背叛我,那我就打你們。首先遭殃的就是位於長江以北,緊鄰九江郡的廬江郡。袁術藉口幫助陶謙打曹操,向陸康要錢糧。陸康不給。你又不是揚州刺史,憑什麼對我指手劃腳。袁術立即出兵攻殺,佔據了廬江郡。

袁術這樣一打,作爲揚州刺史的劉繇當然臉上掛不住,他隨即出兵把丹陽太守吳景趕走了。

吳景是孫堅的妻舅,他這個丹陽太守是袁術任命的。去年陶謙反攻曹操,丹陽太守周昕無視袁術的阻撓,出兵相助,結果得罪了袁術。兩人因此結下仇怨,矛盾越來越大,後來袁術一怒之下,派遣吳景、孫賁率軍渡江,趕走了周昕,佔據了丹陽。

吳景攻殺丹陽雖然是奉了袁術的命令,但無緣無故挑起戰火,驅趕朝廷大員,擅自佔據郡縣,依據大漢律,是十惡不赦的謀反大罪。劉繇正是根據這一點率軍攻打吳景。他出師有名,很快就把吳景,孫賁打敗了。吳景、孫賁撤兵歷陽,和劉繇相持。

劉繇命令手下大將樊能、於縻駐軍橫江,張英駐軍當利口,以防備袁術的攻擊。袁術則委派自己的部下惠衢爲揚州刺史,委派吳景爲督軍中郎將,命令折衝校尉孫策、丹陽校尉孫賁帶着孫堅的一幫舊部屯兵歷陽,準備進攻劉繇。

“袁術這個混蛋能做什麼事?”袁紹聽完逢紀的敘說,氣得一掌拍到案几上,大聲罵道,“這個混蛋到哪,哪裡就雞飛狗跳。袁家怎麼會出這麼個敗家子?”

“公路說,中原遲早都是李弘的,他要到江東去。”逢紀看看怒氣沖天的袁紹,小聲說道,“他對大人成見很深,不願和大人言和,他甚至把大人給他的書信……”

“怎麼樣?”袁紹怒聲問道,“他是不是燒了?”

逢紀點點頭,“公路不停地辱罵大人,罵得非常難聽。”

袁紹面色鐵青,渾身顫抖,“這個混蛋,如果不是兄弟,我早就把他殺了。”

“大人,以我看,還是出兵把他趕到江東算了。”逢紀勸道,“把他留在九江郡,對我們威脅很大。”

袁紹隨即召集沮授、田豐、審配、許攸、郭圖等人商量,是不是擇機攻擊袁術,幾個主要掾屬異口同聲表示反對。

“大人還是讓袁閥的幾位長者親自跑一趟揚州。”沮授勸道,“爲了順利佔據關中,我們必須要把北疆軍拖進兗州,但爲了將來能順利平定天下,我們又要把北疆軍趕出兗州,所以現在袁術對我們非常重要。大人還是再寫一封信,好好勸勸。袁術是個什麼人,大人心裡應該很清楚,相信他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田豐、審配等人也連連勸阻。

袁紹餘怒未息,執意要在短時間內解決袁術這個心腹大患。如果任其發展,自己的霸業可能要斷送在這個惹是生非的混蛋身上,袁家也遲早要給這個混蛋葬送了。

就在沮授等人苦苦相勸的時候,從關中送來的一封密信讓袁紹打消了立即攻殺袁術的念頭。

在長安朝廷部分大臣們的不懈努力下,董卓舊部終於內訌,李傕殺了樊稠,關中亂象初顯。

袁紹大喜,立即下令,準備進關勤王。

幾天後,沮授、田豐等人拿出了一份詳細的奪取關中的計策。

目前,關西戰場上有淳于瓊、朱靈的兩萬大軍,河內有張揚、韓浩的一萬大軍,洛陽和駐守京哉八關的兵力大約在一萬多人,豫州的袁微、高幹、辛毗、袁忠、徐璆大約兩萬人,南陽的袁譚、袁熙、潘鳳大約也有兩萬軍。

袁紹所屬各部在經過兩年的擴軍後,兵力達到了七萬人以上。

按照沮授的安排,關西戰場上的軍隊在大軍主力進關後,將向新安、澠池發動進攻,以牽制徐榮的軍隊。河北的張揚將在三月前後,率軍向冀州方向移動,做出牽制北疆軍主力渡河南下的假象。

豫州刺史袁微、陳國相高幹、沛國相袁忠、樑國相高柔將率一萬軍,於三月初向兗州的陳留、山陽一帶發動進攻,攻擊呂布的背後,和曹操形成東西夾擊之勢。如果大軍能在三月中到四月初之間,把呂布趕到黃河岸邊。那麼我們就能佔據足夠的優勢,和南下的北疆軍在每一個城池展開激戰,給奪取關中的主力大軍爭取足夠多的時間。

“青州的田楷已經給了我們準確的答覆,他將以各種藉口拖延進入兗州戰場的時間。”沮授指着地圖說道,“現在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徐州劉備。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劉備在陶謙病逝後,立即開始了擴軍,兵力已經達到一萬人以上。這一萬人如果從曹操背後展開攻擊,兗州戰局勢必要發生逆轉。所以袁術的軍隊何時攻擊徐州,將直接影響兗州戰局的發展。”

“你放心,這次袁術一定會打徐州。”袁紹信心十足地說道,“相比於江東四郡,徐州對他的吸引力太大了。袁術如果趁機佔據了徐州,再加上他現在控制在手的九江郡和廬江郡,他就有了七個郡國,實力立即翻了幾番,你說他會做出什麼選擇?只要我給他糧草,他打得比誰都快。”

沮授和衆人相視一笑。

“爲了吸引北疆軍主力南下,袁微的豫州諸軍將號稱三萬人。另外,我們還派遣一支駐守洛陽的軍隊,打着大人的旗號出虎牢,直逼陳留。這支虛張聲勢的軍隊我看三千人足矣。”

沮授接着皺皺眉,繼續說道:“攻打關中的軍隊主要是南陽的袁譚、袁熙和豫州的辛毗、徐璆,總共三萬軍隊。這個人數顯然太少,我們必須要得到荊州的幫助。”

荊州這兩年在劉表的精心治理下,發展迅速,軍隊也擴充到了五萬人。劉表實力的急劇膨脹,完全得益於荊州的穩定。荊州雖然也陸續有過幾次小規模的叛亂,但戰火波及範圍較小,沒有傷及荊州的元氣。另外,由於南遷流民較多,荊州的人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迅速增加了。人口多了,清壯男丁多了,軍隊數量的增加也就很容易了。

劉表非常願意並且積極要求北上勤王,但他這次被益州的劉璋拖住了。

爲了集結足夠的兵力奪取關中,袁紹已經急書劉表,請他暫時與劉璋議和。先談談,再多送點禮,實在不行再打。他請求劉表率領三萬主力北上,和自己一道殺進關中。至於劉璋的益州軍,有兩萬軍隊對付他足夠了。

“如果劉表大人能派遣三萬軍隊入關勤王,我們就有六萬人馬,拿下關中的把握就很大了。”沮授說道,“不過,目前能阻止我們奪取關中的不僅有北疆軍,還有西涼的韓遂和馬騰。”

去年,袁譚的軍隊被段煨阻擋在上洛城,遲遲不能和韓遂、馬騰會合,結果他們連戰連敗,被迫退回了西涼,損失慘重。韓遂和馬騰因此非常痛恨我們,也不再信任我們。去年大人曾數次派人聯繫韓遂和馬騰,希望能和他們再次聯手奪取關中,但都被他們拒絕了。

這次如果我們殺進去,韓遂和馬騰肯定會出兵殺進關中。對於他們來說,佔據關中也就等於解決了生存,他們豈肯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現在關中李傕、郭汜等董卓舊部的兵力大約在三萬人左右,他們分佈在關中各處。但正因爲他們兵力分散,我們很難做到速戰速決。關中大戰的時間一旦拖長,韓遂、馬騰就有可能進關,北疆軍也有可能渡河西進,這樣一來,關中就有四股大軍互相混戰,我們奪取關中的難度大大增加。

“爲了避免出現這種局面,我們只有一個辦法。”沮授指向地圖上的長安城,“我們以最快的速度拿下長安城。”

“拿下了長安城,救出了天子,我們也就擁有了關中,擁有了天下。”

袁紹濃眉深鎖,神情凝重,很長時間沒有說話。

直接殺進長安,救出天子後,自己將怎麼做?尊奉當今天子還是立即廢黜當今天子重建皇統?

如果自己轉而尊奉當今天子,自己所面臨的諸多難題和危機將迎刃而解,而如果廢黜天子重建皇統,自己很可能成爲衆矢之的,一敗塗地。

沮授、田豐這些人雖然嘴裡不說尊奉當今天子,但這幾年裡,他們給自己所出的衆多計策的背後,無一不暗含着尊奉當今天子的意圖。他們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不得不尊奉當今天子的路上,如今想回頭都不行了。

此時此刻,如果自己依舊固執己見,劉表絕對不會幫助自己,即使幫助了,他也可能隨時變成自己的敵人。還有韓遂和馬騰,要想把他們逼回西涼,只有尊奉當今天子,否則正好給了他們一個保護天子攻殺自己的藉口。還有各地的州郡大吏,包括自己的許多袁閥宗親,他們都尊奉當今天子,如果自己奪取了關中卻立即廢黜了天子,他們會不會認爲自己和董卓一般無二?會不會轉而反對自己?

還有河北的李弘。自已奪取了關中,最迫切需要的是一段發展的時間。而要想贏得這段時間,只能尊奉當今天子,把北疆軍拒之於關中門外。將來要攻殺李弘,就更需要這位當今天子的詔書了。這位受到天下尊奉的大漢唯一皇帝的詔書,其威力之大,足以誅殺李弘。

沮授等人都知道袁紹在想什麼,大家靜靜地坐着,等待着袁紹的最後決斷。

袁紹緊皺的眉頭突然一鬆,英俊的面孔上露出了一絲溫和的笑容。

“段煨何時獻出武關?”袁紹問道。

“段煨說,他需要大人的親口承諾。”許攸回道。

“好,我去武關。”袁紹笑道,“子遠,你帶上我的親筆書信立即去襄陽。你對景升兄說,我在武關等他。”

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節湘軍統領攻守之道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4章 雛鷹初展翅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第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讖緯與白虎通義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下)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上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十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五節經學與周禮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節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第20章 胡笳十八拍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
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節湘軍統領攻守之道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4章 雛鷹初展翅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第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讖緯與白虎通義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下)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上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十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五節經學與周禮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節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第20章 胡笳十八拍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