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第二節

深秋的西疆天空,蔚藍,廣袤,高遠。

清晨,一輪金色的太陽冉冉升起,柔和的金色光芒灑遍了整個大地。城樓上的大纛在晨風中飄揚,黑色的旗面和巨大古樸的“漢”字沐浴在金色的朝陽下,發出凝重而滄桑的吼聲,那種俾睨天下的氣勢,讓人魂爲之奪。

傅燮感受到了大纛帶給他的強大力量,他仰首向天,高舉雙手,張嘴發出了一聲狂吼,他彷彿要把心中的憤怒和無盡的鬥志盡情地吼出來,叫出來。

昨天,黃衍來了。傅燮和他幾年沒有見面了,兩人最後一次見面還是老師劉寬逝世的時候。傅燮非常高興,拉着黃衍說個不停。兩人一邊喝着酒,一邊回憶跟隨老師學習時的情景,言談甚歡。他們談到許多同門,有的因爲黨錮之禍已經死了,有的醉心於經學研究,有的去仕歸隱了,象他們這樣還在各地爲官,盡心盡力爲大漢朝效忠的人已經不多了。

傅燮不問黃衍爲什麼而來,黃衍也絕口不提他來幹什麼。兩人依依而別。

望着黃衍消失在城外的身影,傅幹問他的父親:“這位大人千里迢迢而來,就是爲了和你說說話,喝碗酒?”

傅燮搖搖頭,半天沒有說話。他默默傅乾的頭,傷感地說道:“大漢國日漸衰落了……”

“咚……”

遠方突然傳來一聲若隱若現的戰鼓之聲。

傅燮和守城將士驀然心驚。傅燮幾步衝到城牆邊上,凝神聽去。

“咚咚……”鼓聲越來越密集,越來越大,漸成轟鳴之聲。

翼城將士的心隨着遠處的戰鼓聲而劇烈地跳動着。

傅燮四下環視了一眼自己的部下,看到他們一個個緊張而興奮的面孔,突然大笑起來。

“哈哈,終於來了……”他手指城外,縱聲大叫,“來了,他們來了……”

“擂鼓……”

“準備迎戰……”

猛烈而狂暴的戰鼓聲霎時間沖天而起。

華雄一躍而起,飛一般衝出屋子。

戰鼓聲,叫喊聲,騾馬的嘶鳴,武器的撞擊聲響徹了天空,大戰來臨的緊張氣氛突然之間籠罩了整座翼城。

防守士卒在各自長官的帶領下,正在按照不同的兵種依次就位。城中的百姓早就被組織起來,承擔不同的後勤任務。現在他們在府衙官吏的帶領下,正在往城牆上搬運箭枝,石塊,擂木等各種守城武器。

“大人,敵人開始攻城了。”軍侯趙義迎上華雄,大聲說道,“羌人集結的號角已經吹響很久了。”

華雄點點頭,兩道濃眉有節奏地跳動了幾下,他興奮地說道:“來得好。雖然我們在野外打不過六月驚雷的鐵騎,但我們可以憑藉這高大的城牆,將六月驚雷的騎兵斬殺在翼城城下。”

他往空擊去一拳,高聲狂叫:“兄弟們,開戰了……”

皇甫錚站在翼城的西城城樓上,凝神注視着從遠方地平線上逐漸出現的大軍,神情肅穆。

他是皇甫家族的子弟,最早跟隨皇甫嵩征戰天下。皇甫嵩被罷職後,他跟着大公子皇甫鴻留在了西涼戰場。皇甫鴻的軍隊被六月驚雷伏擊後,損失慘重,一直留在翼城。不久前,皇甫鴻給太尉張溫調去統領北軍,這支三千多人的軍隊就由傅燮指揮。傅燮忙於政務,就讓軍司馬皇甫錚統領軍隊。這次叛軍攻城,傅燮命令他率部堅守西城門。六月驚雷的軍隊駐紮在翼城東門,皇甫錚想報仇,數次請求傅燮將他的軍隊和華雄的軍隊對調,他要去守東門,被傅燮拒絕了。他對皇甫錚說:“你脾氣火爆,看到仇人眼睛都紅了,容易失去理智。我現在就這麼點人馬,如果讓你一次性拼光了,我找誰去守東們。你就在西城門防守。”

“邊章和韓遂來了。”軍侯武城走到皇甫錚身邊,輕聲說道。

皇甫錚點點頭,嘆道:“西涼的仗,讓人越打越寒心。”

軍侯黃非奇怪地望着他,問道:“大人這話是什麼意思?”

“幾年前,我經常陪着老大人,兩位公子到金城去拜訪邊先生和韓先生,但今天呢?”他指着遠處旌旗飄揚的叛軍,悲傷地說道,“我們卻要面對面地廝殺。”

他回頭看看兩位手下,無奈地說道:“大公子着急要離開西涼,看來也是不堪忍受這手足相殘之痛啊。”

一片沉默。城樓上高高矗立的大纛在風中呼號。皇甫錚擡頭看去,大纛上那個巨大的“漢”字象波浪一樣劇烈地翻滾着,猶如一條即將躍空而去的蛟龍在蓄勢待發。

猛然間,他血脈賁張。

“都準備好了?”皇甫錚問道。

武城和黃非點頭。

“擂鼓……”皇甫錚舉臂狂吼,“開戰了……”

翼城因爲背靠渭水,地勢便利,所以沿城建有護城河。

在西疆,城防建有護城河的城池只有幾座,而翼城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沒有水源,護城河這種城防措施是沒有辦法修建的。攻打這種帶有護城河的城池,其難度要增加許多,傷亡也會成倍增加。

北宮伯玉當然希望翼城能夠輕鬆拿到手。上次軍隊在邊章的帶領下,一瀉而下,漢陽府衙的人棄城而逃,結果翼城不戰而下。但這次就不行了。這次翼城由傅燮駐守,傅燮是西疆有名的硬骨頭,天不怕地不怕,很難對付。傅燮的兩個手下華雄和皇甫錚,也是西疆猛將,有他們輔助,這翼城就更難打了。

北宮伯玉對狂風沙請送傅燮歸鄉一事抱着很大期望。狂風沙和手下在翼城城外跪請了一天,把嗓子都喊啞了,就換回來傅燮的一刀兩斷。後來王國請黃衍以同門之誼再去說說。如果能把傅燮說服一起參加反叛,未嘗不是一件更好的事。黃衍不想去。傅燮是什麼人,他還是一個小小佐軍司馬的時候,就敢上奏彈劾奸閹,根本不怕殺頭。後來做了議郎,他在朝堂之上大罵司徒崔烈,要把崔烈斬了。這種狂夫,你能和他說什麼?但他懶得解釋,一個人騎着馬就去了。和傅燮歡聚一天之後,黃衍高高興興,酒氣熏天地跑了回來。他對王國說,明天開打吧,然後就睡覺去了。北宮伯玉得到消息,立即下令第二天攻城。

當天夜裡,各部首領在北宮伯玉的大營裡商議攻打翼城。

韓遂提出了一個最爲穩妥的方案。他認爲,北宮伯玉既然已經決定拿下翼城後,西涼大軍只是佔據鞏固西涼全境,而不再出境攻打三輔,這攻打翼城的事就可以慢慢來。儘可能打慢一點,打穩一點,減少軍隊的攻城損失。

“城中將士和百姓在傅燮的帶領下,士氣高漲,戰鬥力肯定很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一味狂攻,損失必定較大。”韓遂指着地圖上的翼城說道,“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翼城只有五千兵力,糧草也較爲短缺。如果我們以包圍爲住,進攻爲輔,爭取大量消耗敵人的兵力和糧食,那麼等到敵人糧絕的時候,即使他們不投降,我們也能輕鬆拿下翼城了。”

大家都同意韓遂的說法。北宮伯玉隨即決定由東門的六月驚雷和西門的韓遂兩部佯攻,自己和王國的軍隊在南門實施強攻。北門因爲靠近渭水,地形狹窄,也不適合攻城軍隊展開,所以被北宮伯玉放棄了。

清晨,大軍開始發動。

韓遂的三萬人馬攻打翼城西門,六月驚雷的三萬人馬攻打翼城東門,北宮伯玉的四萬人馬加上王國的兩萬人馬,武都的一萬五千人總共七萬五千人攻打南門。十三萬五千大軍象潮水一般撲向了翼城。

北宮伯玉望着城樓上高高飄揚的大纛,嘴角泛起一絲冷笑。

“開始吧。”他淡淡地說道。

戰鼓擂響,雄渾的戰鼓聲驀然響徹戰場。

大軍的前方,李文侯騎在馬上,衝着旗令兵揮揮手,說道:“命令強弓營,齊射,連續齊射。”

一萬弓箭手分成五個方隊,整齊地列陣於城下。

強弓營的兩千名戰士,隨着一聲令下,射出了第一撥長箭。長箭離弦,飛入空中,飛向城樓。兩千支長箭在空中匯成一片巨大的黑雲,就象兩千條騰雲駕霧的黑龍,它們張嘴發出刺耳的叫嘯,淒厲的嘯聲讓人肝膽俱裂。

傅燮怒睜雙目,回首狂呼:“舉……盾……”

盾牌兵斜舉長盾,弓箭手掩於盾後,長矛兵和刀斧兵全部伏於牆後,大家神情緊張,屏息以待。

長箭撕裂空氣的“咻咻……”聲瞬間及至,接着就是長箭砸射到城牆上的“嘣嘣……”聲不絕於耳,再接着就是所有的聲音彙集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片巨大的嘯叫。更多的長箭以最快的速度一批批地飛向了空中。

列於前方的四個弓箭手方陣在前排長盾兵和後方強弓手的掩護下,迅速進入距離城牆一百步以內的射程範圍內。在方陣前後令旗的指揮下,在方陣長官們的怒吼聲裡,無數支長箭飛離了長弓,它們發出急促的厲嘯,爭先恐後地躍入空中,霎那間,整個空中佈滿了長箭,它們就象漫天的蝗蟲,頓時遮掩了陽光。

翼城城樓上的木質樓閣在長箭的肆虐下發出了痛苦地呻吟,它們渾身戰慄着,被無數的利箭洞穿的面目全非。五彩斑斕的旌旗不是被射斷墜落就是被射穿破裂。戰士們極力縮小身軀躲在盾牌和牆垛後面,神情緊張恐懼,不是有戰士被彈射而起的長箭射傷。

傅燮坐在城牆垛子下面,用心聆聽着城外的動靜。

李文侯用手指指一名傳令兵,大聲說道:“通知駱駝,命令他立即在護城河架橋。”

“通知聶嘯和斬馬,帶着攻城軍隊,立即靠近弓弩營,準備攻城。”

駱駝是個高大結實的漢子,面相忠厚,一臉的濃密鬍鬚。他是羌族的渠帥。

他看到強弓營還在射擊,急得破口大罵。強弓營的弓箭雖然射程遠,但準頭很差。護城河寬約十步,護城河距離城牆也只有十步,這都在強弓的射程之內。

弓箭營的統領百里楊就站在他旁邊,看到駱駝罵人,他非常不高興地說道:“你什麼意思?你以爲我們是豹子軍啊,我們才訓練幾天,有這個樣子不錯了。”

百里楊是個高瘦的漢子,一雙小眯縫眼,長髮披散。他最反感羌人學漢人束髮。他認爲羌人披髮是祖宗傳下來的規矩,絕對不能改。但現在好多歸屬羌人受到漢人的影響,把許多羌人的規矩改得不倫不類了。

駱駝瞪了他一眼,大聲叫道:“將軍已經下令,讓我立刻衝到護城河架橋。”

百里楊不滿地瞥了他一眼,說道:“你看清楚了,我的弓弩營還沒有上去,你跑去幹什麼?嫌命長啊?”

“那你快點啊。”駱駝叫道。

“急啥?”百里楊慢悠悠地說道,“我難道要聽你指揮嗎?”

駱駝恨恨地罵了兩句,回頭指揮自己的部下排好陣形,緊緊跟在弓弩營後面。

百里楊指揮前方四個弓箭方陣一邊射擊,一邊再進五十步,以便近距離掩護架橋軍隊。

百里楊衝着旗令兵揮手說道:“命令強弓營停止射擊……”

“命令弓箭營,給後續軍隊讓出通道。”

隨着密集的戰鼓聲,密集列陣的弓箭兵突然整列整列地拉開距離,讓出了幾百條通往城牆的路。

“準備出擊……”駱駝一手執盾,一手拿刀,縱聲狂吼。他的軍隊五十人一列。前後兩側是盾牌兵掩護,中間士卒拿着六丈長梯。所謂的架橋,其實也就是在護城河上架起長梯,讓後續攻城軍隊通過而已。

百里楊扭頭衝着駱駝叫道:“駱駝,該你了。”

駱駝咧嘴笑道:“把箭給我射狠一點,再狠一點。”

“兄弟們,上……”駱駝戰刀高舉,率先衝了出去。

吼聲頓時沖天而起,數千名戰士衝出了弓箭兵方陣,衝向了空曠的戰場前方。

百里楊舉刀狂呼:“射……密集齊射……”

飛向翼城上空的箭陣愈發的厚實,刺耳的嘯叫聲愈發的淒厲。

此時,聶嘯和斬馬帶着攻城軍隊飛速趕到弓弩營後方。

老鼎是個老兵,已經從軍十三年了。他一直很慶幸自己是個弓箭兵,他認爲這是他活到現在的主要原因。弓箭兵總是距離敵人遠一點,追擊的時候跟在軍隊的後面,逃跑的時候跑在大軍隊的前面。他有許多戰友,如今都已不在人世,他們都是長矛兵或者刀斧兵,但這次,老鼎覺得自己的生命也已經走到盡頭了。他透過眼前這個小小的正方形的射擊孔,看到了遠處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敵兵陣勢,看到了近處象潮水一般涌過來的敵人攻城軍隊,他無奈地笑了。敵人太多了。他從軍十三年,經歷了幾十次戰鬥,還是頭一次看見這麼多軍隊,同時攻擊一面城牆。老鼎擡頭看看天上飛嘯的長箭,黑壓壓的巨大一片,他恐懼了。他艱難地吞了幾口口水,嘴裡咕嚕着罵了幾句。在這個南城城牆上,太守傅燮傅大人只安排了兩千士卒。兩千人對付眼前這幾萬大軍,老鼎覺得很可笑。這能守幾天?

“老鼎,大人怎麼還不下令,敵人快到護城河了。”離他不遠的一個年輕弓箭手小聲問道。

“還早呢。”老鼎輕鬆地笑道,“這些架橋的敵人目前都有盾牌兵掩護,我們即使射了,也射不死幾個。等一下,他們要順着梯子過河,到對岸來固定長梯。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射了,射一個死一個。”

“老鼎,你怎麼什麼都知道?”

“我守過狄道城,所以知道什麼時候射這些架橋兵最合適了。“老鼎得意洋洋地說道,“狄道城是隴西郡的郡治,它背靠洮水河,也有這麼一條護城河。”

“有護城河,敵人攻城肯定要困難多了。你看我們守得住嗎?”那個士卒滿懷希望地問道,“敵人太多了,象螞蟻一樣多。”

“沒問題。”老鼎笑道,“我和傅大人一起打過仗。他打仗厲害,守這麼個小城,還不是十拿九穩。”

年輕士卒聞言擡頭看看遠處的傅燮,一臉的崇拜。

“大人在幹什麼?”老鼎問道。

“大人舉起了右臂,好象要下令了。”

“早了一點。”老鼎看看護城河邊忙碌的敵人,搖搖頭說道,“再遲一點就好了。”

傅燮湊在射擊孔前,猛地揮動右臂,大聲叫道:“射……任意發射……”

老鼎非常嫺熟地射出了第一箭,接着他的右手就象翻飛的蝴蝶一樣,拿箭,上箭,拉弓,瞄準,射出,一連串的動作瞬間完成,讓人眼花繚亂,其速度之快令人夷非所思。他全神貫注,嘴裡不停地罵着,全身心都沉浸在飛速射擊的快感裡。

一支支長箭帶着憤怒的吼聲,對準奔向護城河的敵人,從數百個射擊孔裡同時衝了出去。弓箭手們都象老鼎一樣,在以最快的速度上箭射擊,長箭就象連在一起似的,無休無止,瘋狂地射向了敵人。

駱駝的軍隊沿着護城河,在三百步的距離內,成功搭建了一百多條梯橋。護城河兩岸躺倒了許多死去的士卒,河面上開始飄浮起一道道殷紅的血跡。

百里楊用力拍拍聶嘯的肩膀,大聲說道:“老聶啊,你過了河,我就要停止射箭了。生死由命。”

聶嘯笑道:“生死由命。”

斬馬攏攏披散的長髮,然後在額頭上繫上一條白色的布帶,笑道:“老聶啊,開始了。我攻左,你攻右。”

聶嘯點點頭,他從背上緩緩抽出雪亮的戰刀,提着圓盾,大步走到了隊伍的最前面。

戰鼓轟然響起。

聶嘯舉刀回首,縱聲狂吼:“兄弟們,殺……”

“殺……”士卒們同聲呼應,吼聲如雷,氣勢如虹,一時間人流如潮,攻城軍隊猶如排山倒海一般殺向了最激烈的戰場。

隨着百里楊的吼聲,滿天的長箭突然之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幾千名弓箭兵無力地垂下雙手,劇烈地喘息着。

第一批一百多架雲梯在攻城士卒的瘋狂衝刺下,飛速渡河,並且迅速豎了起來。第一批攻城士卒開始攀爬雲梯。

一部分弓箭兵在盾牌兵的掩護下,迅速靠近護城河,開始近距離射擊城牆,以掩護軍隊渡河。

傅燮的雙眼緊緊盯着天上的最後一支長箭,看着它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然後兇狠地釘在城牆頂部的青磚上,長箭高高彈起,再筆直地墜落到鋪滿了厚厚一層箭矢的地上。

傅燮一躍而起,舉刀狂呼:“弓箭兵,射……任意發射……”

“兄弟們,殺……啊……”

不要傅燮說,這些跟隨皇甫嵩,皇甫鴻父子征戰西疆多年,戰鬥經驗非常豐富的士卒,已經飛速衝出了掩體,他們各自跑到自己的戰鬥地段,拿起石塊,搬起擂木就砸了下去。弓箭手以最快的速度衝到牆垛邊上,對準聚在護城河兩岸的敵兵展開了猛烈射擊。

戰鼓聲,吶喊聲,廝殺聲,慘叫聲響徹城牆上下,黑色的長箭在空中飛舞,帶血的戰刀在風中呼嘯,巨大的石塊在雲梯上肆虐,厚重的擂木挾帶着風雷之聲以雷霆萬鈞之勢從天而降。

由於攻城地形狹窄,叛軍士卒死傷慘重,護城河兩岸很快躺滿了死去的士卒,河面上也浮起了敵兵的屍體,河水也迅速被鮮血染紅了。

傅燮指揮弓箭兵以密集的箭陣封鎖了護城河,其他守城士卒趁機對殘留在城下的敵人展開了屠殺。

李文侯看到第一輪攻擊失敗,不等護城河邊的軍隊撤下來,立即命令弓箭兵對準城牆發起了新一輪的猛烈射擊。翼城守軍猝不及防,頓時倒下了一大片。聶嘯和斬馬隨即帶着第二批攻城士卒冒着滿天的長箭,開始了第二輪強攻。這次有士卒成功登上了城牆,並且突破了數處防守。傅燮親自帶着親衛隊四下支援,將所有突破防守的敵人斬殺在城牆上。

護城河上的梯橋越來越多,攻城雲梯一架接一架靠在了高高的城牆上,攻城士卒在三百步距離的攻擊面上同時開始了進攻。

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二作者錢穆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作者錢穆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二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下)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湖湘蠻夷書友提供的營法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22章 芒刺猶在背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七節第25章 血染于闐河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上)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六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中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十七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下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七節青梅煮酒董卓進京述論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
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二作者錢穆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作者錢穆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二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下)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湖湘蠻夷書友提供的營法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22章 芒刺猶在背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七節第25章 血染于闐河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上)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六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中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十七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下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七節青梅煮酒董卓進京述論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