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見識

面對嚴助迫切的眼神,樑嘯沒敢輕易下結論。

李廣交待任務的時候說得很清楚,他的任務不是殺敵,而是保護使者。只要嚴助安全,其他的都好說,出謀劃策不在他的任務之列。

更何況,劉陵對他說過,雖然沒有虎符,可天子的意思卻是平叛。突然變成封侯安撫,似乎不太可能。嚴助這是亂了陣腳,還是真有雙重選擇,連劉陵都不清楚?

樑嘯緊張的思索了良久,才斟字酌句的說道:“大人,我師傅的意見其實並不重要。從他被派往長江執行細作任務,身邊還有劉駒的眼線來看,他目前並沒有得到劉駒信任。”

嚴助轉了轉眼睛,眼中的光芒有些黯淡,憂色卻更濃了。從看到劉駒的第一面起,他就知道自己面臨的情況遠比他預想的要困難。劉駒會因爲一個葉添龍當面責問桓遠,桓遠的地位不可能高。他有能力信守諾言,保證我的安全嗎?

“如果就事論事,就算是一個列侯,只要封邑合適,我師傅也可能答應。不管最後結果如何,至少可以拖延一段時間。可是對劉駒來說,他能不能答應,就很難說了。國仇家恨,他已經在心裡擱了十幾年,能不能放下,實在很難判斷。大人,你能解開他這個心結嗎?”

嚴助嘴角微挑,若有所思。聽了樑嘯這句話,他想起了劉駒當時的窘迫,突然多了幾分信心。

在寄居閩越和封侯之間,劉駒會選哪一個?

“好了。我自有主張。你們小心戒備。”

“喏。”樑嘯和衛青同時應喏。

衛青留在帳內。樑嘯出帳。替換秦歌。聽到腳步聲,秦歌回頭看了一眼,又瞥了一眼大帳,低聲笑道:“大人是不是怕了?”

樑嘯沒有吭聲,拉着秦歌走出十餘步,才低聲說道:“秦兄這是什麼意思?”

“什麼意思?”秦歌哈哈一笑,眼神卻有些陰冷。“天子多次提及吳國餘孽,每每切齒。從來沒有招撫的意思,怎麼可能會封侯。這是大人自己的主意,他問你的意見,是擔心一個人承擔不起矯詔的責任,要拉上你我墊背。”

樑嘯倒吸一口冷氣。這嚴助果然陰險啊。虧得剛纔沒有信口開河,要不然這件事可就沒法洗清了。衛青和秦歌是天子近臣,有的是機會向天子辯解。而他卻是外郎,天子如果因此對他有什麼意見,他可能都不知道爲什麼,就被貶斥了。

吃驚之餘。樑嘯又不禁暗自發笑。嚴助啊嚴助,枉你聰明一世。恐怕不知道我和天子的關係也很親密吧。把主意打到我的頭上,你未免太過份了。

“多謝秦兄。”

“沒什麼。”秦歌轉頭打量着四周的山水,眼中露出不屑之色。“就憑這些矮小乾瘦的猴子,能掀起多大的風浪。若不是我們一時疏忽,中了你師傅的掏心之計,只需一偏將,三五千精銳,就能蕩平閩越,哪裡需要如此委曲求全。”

“恐怕不盡然。”樑嘯搖搖頭。“如果是堂堂之陣,三五千人也許足夠,可若是散入山林,三五千人連鬼影都捉不到一個。你別看這些蠻越身材矮小乾瘦,可是穿山越嶺,卻非你我能及。山裡地形複雜,還有瘴氣,不熟悉情況的人走進去,生還的機會很小。”

“瘴氣?”秦歌的臉色微變。

“與北方不同,南方潮溼多雨,毒蟲蛇蠍也多,防不勝防。縱是百戰精銳,進了山,也有可能手忙腳亂。一旦遇襲,更有可能遭受滅頂之災,不戰而潰。當年五十萬秦軍南征,損失慘重,就是因爲這些原因。”

秦歌劍眉緊皺。“照這麼說,豈不是無計可施了?”

“當然不是,秦軍最後還是征服了南越嗎?”樑嘯盯着遠處湖面上正在穿梭的戰船。“要戰勝蠻越,有兩個辦法。一是避免在外圍糾纏,以雷霆之勢,直搗要害,攻其必救。攻下他們的重要城池,就等於捏住了他們的七寸。二是移民填邊,將已受教化的百姓遷徙至此,讓他們與越人爭奪耕地,逐步影響蠻越,迫使他們接受教化。只有如此,才能長治久安。”

秦歌連連點頭。“沒錯,這辦法雖然沒什麼新意,卻卓有成效,秦國對西北邊郡的開拓就是這麼做的。”

樑嘯無語。他一直以爲這是自己的創見呢,沒想到卻是秦國故技。秦歌是天水人,是真正的老秦,他對秦國的邊疆開拓史應該是有比較直接的感觸的。

“是的,這的確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樑嘯笑了笑。“結合到眼前的情況來看,還有一個現實意義。內地諸郡的土地兼併嚴重,無數百姓失去土地,無法生存。將他們遷徙到邊郡拓邊,不僅可以解決邊郡的兵力和糧食,開拓新的財源,還可以緩解內地的危機,爭取到更多的時間,避免情況惡化。”

“對啊。”秦歌一拍手,讚道:“這的確是個一舉兩得的好辦法。阿嘯,沒想到你不僅箭射得好,還通曉經濟,怪不得你初到長安,就能賺那麼多錢。”

“哈哈,經濟是基礎,政治是上層建築嘛。”樑嘯打了個哈哈。

“有道理。”秦歌似懂非懂,卻聽得津津有味。他看看四周無人,低聲說道:“阿嘯,難怪天子器重你,你比我們有見識。你真的沒讀過書麼?”

“呃……有些道理,不一定要讀書才知道的。有時候讀書讀多了,反而不是好事。”

“有道理。”秦歌撫掌而笑。“阿嘯,我就是喜歡聽你說話,每句話都說到我心眼裡去了。就像是我自己想說,卻又說不出來,只是借你的嘴說出來一樣。”

“哈哈哈……”樑嘯也笑了。

“笑什麼,這麼開心?”鍾離期遠遠的走了過來,後面跟着兩個裸着上身,遍佈紋身的年輕越人。“做了俘虜還這麼開心,你還真有點處變不驚的意思啊。”

秦歌霍然而起,手按長劍,躍躍欲試。“鍾離君,再試試?”

鍾離期瞥了他一眼,沒搭理他。“阿嘯,將軍想見你。”

樑嘯連忙站了起來。“師傅見我有什麼事?”

“我哪知道。”鍾離期不耐煩的說道:“你跟着來就是了,還怕將軍吃了你不成。將軍對你上心得很,比自己的眼珠子還重視呢。”

樑嘯樂了。轉身入帳,向嚴助請示了一下。嚴助沒有阻攔,只是吩咐樑嘯多留心,儘可能從桓遠嘴裡打聽一些消息,爲接下來的談判做好準備。樑嘯應了,轉身離帳,跟着鍾離期走下山坡。

-

第578章 拒絕第5章 非主流教育第82章 意外成名第303章 蒲類王第299章 天馬西來第163章 再接再勵第92章 邀鬥第281章 意義第190章 回京第18章 弓意第172章 選擇和努力第565章 利器第427章 風雲再起第65章 義絕第632章 殺手鐗第172章 選擇和努力第649章 廷爭第550章 影射第585章 利器第326章 機不可失第412章 火燒連營第3章 囚徒第616章 塞人少年第220章 噩夢第516章 衝陣第204章 少年荒唐第274章 計劃第608章 驚弓之鳥第221章 希臘遺風第641章 長遠規劃第306章 小試身手第401章 乘馬步卒第63章 陰魂不散第499章 太子第342章 信任第160章 攻心爲上第185章 衛青的任務第168章 安吳策第322章 功和罪第392章 大捷第311章 能,示之以不能第609章 得道者多助第558章 破羌第276章 霍去病第520章 大勝第462章 帝王心術第235章 不經逗第294章 疏勒第266章 歡喜第514章 危機第391章 上駟對下駟第13章 兼併第514章 危機第401章 乘馬步卒第60章 殺人第181章 小鞋第183章 借風謝賞及一些閒話第236章 意外第636章 困境第246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549章 招生第414章 扯虎皮,作大旗第140章 狩獵(上)第357章 路漫漫第359章 爲臣之道第538章 不仁第33章 桓君歸來第112章 馬善被人騎第47章 主動出擊第230章 大宛公主第285章 計窮第358章 差距第649章 廷爭第382章 霸王技第573章 大俠第435章 王霸之間第321章 言語動人心第462章 帝王心術第224章 富商聶壹第612章 志同道合第461章 影帝第460章 弄假成真第482章 三策第489章 不服第530章 心機第86章 麻煩上門第599章 諍友第21章 少年第333章 大練兵第371章 千戶侯第326章 機不可失第71章 東方朔第177章 飛蛾第542章 新紙第645章 養寇自重第46章 耳聽八方第275章 賺錢買賣不做第293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570章 社稷
第578章 拒絕第5章 非主流教育第82章 意外成名第303章 蒲類王第299章 天馬西來第163章 再接再勵第92章 邀鬥第281章 意義第190章 回京第18章 弓意第172章 選擇和努力第565章 利器第427章 風雲再起第65章 義絕第632章 殺手鐗第172章 選擇和努力第649章 廷爭第550章 影射第585章 利器第326章 機不可失第412章 火燒連營第3章 囚徒第616章 塞人少年第220章 噩夢第516章 衝陣第204章 少年荒唐第274章 計劃第608章 驚弓之鳥第221章 希臘遺風第641章 長遠規劃第306章 小試身手第401章 乘馬步卒第63章 陰魂不散第499章 太子第342章 信任第160章 攻心爲上第185章 衛青的任務第168章 安吳策第322章 功和罪第392章 大捷第311章 能,示之以不能第609章 得道者多助第558章 破羌第276章 霍去病第520章 大勝第462章 帝王心術第235章 不經逗第294章 疏勒第266章 歡喜第514章 危機第391章 上駟對下駟第13章 兼併第514章 危機第401章 乘馬步卒第60章 殺人第181章 小鞋第183章 借風謝賞及一些閒話第236章 意外第636章 困境第246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549章 招生第414章 扯虎皮,作大旗第140章 狩獵(上)第357章 路漫漫第359章 爲臣之道第538章 不仁第33章 桓君歸來第112章 馬善被人騎第47章 主動出擊第230章 大宛公主第285章 計窮第358章 差距第649章 廷爭第382章 霸王技第573章 大俠第435章 王霸之間第321章 言語動人心第462章 帝王心術第224章 富商聶壹第612章 志同道合第461章 影帝第460章 弄假成真第482章 三策第489章 不服第530章 心機第86章 麻煩上門第599章 諍友第21章 少年第333章 大練兵第371章 千戶侯第326章 機不可失第71章 東方朔第177章 飛蛾第542章 新紙第645章 養寇自重第46章 耳聽八方第275章 賺錢買賣不做第293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570章 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