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羽你還是過去看着點吧,別鬧出什麼亂子來。”元善說道。
說完杜千羽就過去了順便還將燕北田大叫去幫忙,元家的一種家丁也是跟了過去這是元善害怕人多出現意外多一些人還是有些保障的。
不一會兒幾名商人就過來了,鄭奇、薛凱,張行知等人過來找元善談事情,元善知道這些人應該是過來談蒸汽船的事情。
“元會長,今天這無帆的蒸汽船真是叫我們大開眼界啊。”鄭奇說道。
“研製蒸汽船無非就是爲了能夠讓船行駛的更遠減少更多的危險。”元善說道。
“不知道這蒸汽船可有下一步的計劃,我們這些人是不是能夠做這蒸汽船的受益者呢。”鄭奇說道。
“怎麼難道你們想要投資這個蒸汽船的項目麼。”元善說道知道這纔是關鍵,嘴上說的平淡但是心裡確實拿不定主意,他知道這個蒸汽船的項目可不是那麼容易的,無論是投資的成本還是時間都不是短時間就能夠獲得收益的,對於這些商人來說都不是即時符合利益的投資他們可能並不會感興趣。
但是人家既然問了這個事情那元善就只能將情況告訴給他們了,就算沒有他們憑藉元家的經濟實力想要建造蒸汽船廠其實也就是時間的問題。
“可以啊,蒸汽船比起傳統的帆船來說更加的適應各種環境下的航行,不過蒸汽船耗資巨大建造時間也非常長,這樣的話諸位還會對此有興趣麼。”元善賣着關子說道。
“不就是錢麼不如先說說需要多少呢。”薛凱問道。
“這個嘛想要建造一家造船廠前期可能需要百萬貫的投入。”元善說道。
“百萬貫還只是前期投入這個事情倒是叫人意外。”薛凱說道,他知道普通的船廠幾十萬貫就差不多了更多的投入都是在製造大船上,可是單單一個造船廠的投資就用到這麼多的錢他心裡還是有些發虛的,就算幾家聯合分攤下來恐怕也是需要幾十甚至上百萬貫的,如果將薛家家底拿出來可能纔將將夠用吧。
第一個慫的就是薛凱,這老頭精明得很,永和坊的商鋪就投入不少錢,生意雖然不錯可是對於那麼大的投資現在還沒有回本呢。
再說一下子拿出那麼多的錢來投資這個要花費很長時間的項目,薛家家族怎麼辦流動資金根本無法維持家族的正常運行。
就在薛凱保持沉默的時候,建材商會幾個人進行了一些簡單的交流,這時鄭滿意突然說道:“我們建材商會哦一直都是跟着會長的步伐前進,建造船廠算我們一個而且我們願意拿出建材商會八成的收益來支持這個項目。”
建材商會八成的利益衆商人一聽都覺得這是個非常大膽的決定,建材商會有多賺錢他們是知道的要不是因爲配方的限制一些商人早就像開窯廠燒水泥了,不過現在建材商會已經形成了規模就算有競爭也是以卵擊石,最後也只能淪爲建材商會的材料供應商。
“滿意這個事情要慎重。”鄭奇說道。
鄭奇是出於鄭家家族長子的身份說的這個話,鄭滿意背後站着的說白了也是鄭家不過這段時間鄭滿意已經有意思脫離鄭家這個靠山了,鄭滿意直接說道:“這個事情是建材商會股東的意見,不是我個人能夠決定的,再說叔叔我覺得爲了這個項目冒險投資是很值得的,我相信元會長一定能夠帶領我們獲得更多的利益的。”
鄭滿意態度非常的堅決,現在他算是跟建材商會綁在了一起了憑藉鄭家旁系的財力是無法與鄭家嫡系抗衡的但是這不能決定旁系就一定比嫡系錢少。
對於財富鄭滿意還是有着不一樣的渴望的。
一旁的薛凱這時候說道:“年輕人就是有魄力。”
鄭奇聽後也沒說什麼,這會後還有一些富商們都在猶豫他們的錢來的可不是那麼容易,就算通過棉花和玉米讓這些人賺了很多的錢但是他們也不表示要幫着元善做些什麼,他們還是堅持利益爲上。
“花錢的事情怎麼能少得了本太子,不就是建造一個船廠麼,元善本太子投一百萬貫可夠用。”李承乾這時候突然走過來,說話都牛氣哄哄的身後還跟着一羣皇子貴胄的公子們。
對於李承乾要投資一百萬貫商人們立刻都是交頭接耳議論起來,他們這些商人很多都是家中經過幾代經營纔有幾十萬貫的財富,沒想到太子隨口說一句就要投一百萬貫這樣的魄力實在是讓他們感覺震驚。
同時也對大唐有這樣一位太子有了一些底氣,關鍵的是這個太子還非常重視商業,這可是他們想要見到的於是很多商人本來不想蹚渾水的這會兒也有些要改變想法了。
只是元善聽到這話的時候臉上也沒有太大的表情,區區幾百萬貫就像建造船廠這投資對於大唐人來說已經全是超級鉅款了,而對於元善來說這也就是個數字並沒有什麼概念。
“既然太子殿下這麼說了那我就不好拒絕了,不過建造船廠的事情還是需要跟朝廷報備的這個事情希望太子殿下能夠出力。”元善說道。
“諸位想要投資的呢咱們就按照一百萬貫這個數額來作爲一個標準,幾方合作都可以但是投資的人都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賬戶作爲以後分工的對應,今天天氣不錯要是有投資意向的可是說出來,現場咱們就簽署投資意向。”元善繼續說道。
意向談妥之後正式簽署投資合同那就要等跟朝廷報備之後的神情了,不過蒸汽船現在已經有了實體的相信很快這個小心就能夠傳到大唐的每一個角落。
商人可不只長安城這裡有,洛陽等地的商人也不在少數,元善對融資還是很有信心的只是這個項目就目前的進度來說還是提前了一些的。
這次要建造船廠的事情被後人稱爲渭水之約,這是帶動大唐經濟騰飛的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一個月之後一羣商人再次聚集在渭水河畔,在中型蒸汽動力船上籤署了投資合同,總共投資一千兩百萬貫,一共十一個賬戶,而其中的一個賬戶佔了兩成投資並且沒有投入一分錢。
這個賬戶來自朝廷國庫,雖然沒有投資銀錢但是在滄州臨海區域劃分了一大塊空地作爲船廠的建造基地,這個用地面積直接涵蓋了一部分陸地和大面積的港口,從合同簽署開始這塊地皮就成了船廠的了。
管理運營朝廷雖然不會參與但是保護和配合施工是有聖旨保障的。
希望讀者們能夠多多支持,求打賞,求收藏,推薦票,給幾張月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