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海稅

而且還將爲衫田駿打造兵器的刀匠寺島正給帶了回來。

當滄州號返回滄州之後,船員們就放假了,因爲冬季後大船將不再出海,滄州號進行了兩次長途貿易之後也需要進行一些維護,這些都交給船廠的匠人們來進行。

李家兄弟,郝大義,劉通,高表仁等人隨着貨物一併回了長安,沿途還有各個衛所的將士保護。

這一走就是小兩個月的時間,因爲在十一月的時候天氣就十分的寒冷了,還下了幾場小學耽誤了不少的行程。

不過在十二月以前衆人還是趕了回來。

皇城,等滄州回來的一衆人回來的當天,辛良疇就進宮面聖了。

“陛下,扶桑刀匠現在就在軍器監,隨行還帶回了寺島正打造的所有器具,工藝與軍器監確實略有不同具體還需要一些時間將工藝進行結合。”辛良疇道。

“恩,此番你辛苦了。”李世民道。

“爲陛下,爲大唐這都是微臣應該做的。”辛良疇道。

“恩,說說此番出海的情況。”李世民道。

辛良疇立即將隨船出海所看到的瞭解到的事情全都說了出來。

“幾個瓷器就能換一名美女,元善這個生意做的都是不虧。”李世民嘀咕道。

“對了,那個靈南草究竟是個什麼東西,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銷量。”李世民問道。

辛良疇有些爲難的道:“陛下,這靈南草據說是從嶺南那邊出產的,原本是用來燃燒驅蚊的,或是藍天醫館用來製作疔瘡藥的,後來據說有人發現靈南草點燃吸食後有提神的功效,於是元善就將此草全都運到了扶桑和新羅去,那邊的人吸食過一段時候似乎對此有所依賴,故而此次出海靈南草銷售的數量據說比第一次要多幾倍。”

“提神的功效。”李世民在心中開始琢磨了。

他是皇帝有什麼好東西竟然不給他送點,顯然知道元善的死要錢的性格可是經過了解靈南草在大唐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銷售點,直接將嶺南的這種草全數販賣給番邦,這不得不讓人懷疑。

不過聽了這次的商貿收入後,李世民也是怦然心動,只是他的國庫卻是收不到一分銀子這就比較鬱悶了,於是對於元善曾經提出的稅收法有了興趣。

因爲上面寫的清楚,免除百姓的稅收,但是關稅商業稅照收,但是都有一定的限制,當初李世民對此並沒有重視,因爲失去了人頭稅收的話國庫還如何充盈。

可是眼下在結合關稅一說忽然發現,似乎目前的狀態纔是比較虧得,若是每一條出海進行貿易的船全都交稅的話,那可是相當多的銀子。

而且出海的貿易利潤讓他這個皇帝都有些坐不住想成立一支船隊去撈錢了。

而且有了錢他就不會爲了火車項目的投入而發愁了。

讓辛良疇離開後,李世民就找來了幾位大臣商議此事情。

“海運的事情,朕想要增加稅收你們怎麼看。”李世民道。

長孫無忌道:“可以將商業稅運用到船隻上也省去了重新擬定稅收形式。”

“臣附議。”杜如晦道。

房玄齡在一旁思考後才說道:“陛下,此事屬於商業上的事情而且船廠的情況只有經發部最爲了解,不如聽聽元僕射的建議。”

“玄齡說的不錯,來人去將元善叫來。”李世民道。

接着幾個人開始談論出海貿易的事情,滄州號第二次返航的消息早就在長安傳開了,尤其是能夠用大唐的貨物換取扶桑女的事情更是說的熱鬧。

此時他們卻不知道元善是真的爲這些扶桑女的去處頭疼,要說做情結工也用不上這麼多人,元家的食品加工廠也不需要這麼多人,棉花商會的紡織廠人家都三萬多人了根本就不需要招人,那她們還能做什麼。

直接送到平康坊按照劉通的說法根本無法將利益最大化,除非經發部在平康坊開間院子搞經營,不過經發部怎麼會做這樣的生意,若是做了那可不是彈劾那麼簡單了。

而且元善也不會將這些番邦女子安排到一些有技術的工坊去爲的就是防止技術外泄,誰能肯定這些女子裡面不會藏有奸細。

就在元善發愁的時候,宮裡來人了。

很快元善就見到了皇帝。

“朕與衆臣在商議商業稅收應用到海運上的事情,想聽聽你的意見。”李世民直接道。

“臣覺得鼓勵海商,發展海運這是好事。”元善道。

“增設海關稅收怎麼就成了發展海運了呢。”李世民心道。

“你且說說。”李世民立即問道。

“增設海商的稅收目的除了能夠增加國庫收益自然就是對大唐海防的重視,若是出海的船沒有朝廷的管理還如何收稅,所以大唐海防部是一定要有的,有了機構在有了官兵自然就是加強海防建設,而收稅的目的就是充盈國庫,那自然要鼓勵商人發展海上貿易,這樣船隻越多貿易越頻繁國庫的收入纔會越多,臣認爲這是一件好事,只是希望在關稅的額度上能夠有一個合理的收取方法,以臣的簡易覺得開始的時候稅收金額輕一些纔有助於以後大唐海運的發展。”元善道。

李世民心裡是有些不高興的,一船貨能賣那麼多的錢竟然還想要從輕繳稅。

可是當前的情況是,目前出海貿易的船隻只有滄州號一艘,就算收重稅,一次能夠收多少錢,若是滄州號不在出海豈不是以後都沒得收。

在想想元善的話,自然等海商發展起來後稅收就不是問題了。

若是朝廷自己的船隊出海貿易賺取的收入豈不是更划算。

不管怎麼想這海稅是一定要進行收取的,便道:“此事就交給經發部來制定。”

元善壓力很大,不是做不來而是因爲經發部就那麼點人真心是時間緊,任務重。

思錢想厚啊,元善其實並沒有提醒李世民滄州船廠名義上可是官辦,就算要上稅也輪不到滄州號,那可是經發部的財產也是朝廷的資產,商業稅怎麼收呢。

希望讀者們能夠多多支持,求打賞,求收藏,推薦票,給幾張月票吧!

第九百四十五章 狗不理包子第四百九十九章 藥品銷售權第二百零七章 商會窯廠開工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脫我衣服幹什麼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元昌的目的第四十九章 將千羽許配給你第四百零七章 油炸蝗蟲第九百二十五章 太子的夢想第六百零三章 婉柔與玲瓏第四百八十九章 貞觀五年運動會第六百零一章 作詩助興第八百二十九章 女婿不好當第二十九章 劫錢別劫色第四百三十八章 滄州船塢第九百二十八章 鳳州糧價第一百四十二章 德謇與德獎第二十三章 石灰石第五百六十八章 元善的懷疑第六百九十五章 洛陽工程隊加入第五百九十章 押平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笑場第五百九十一章 一羣二貨第六百六十四章 忽悠李淳風第一百八十五章 利益分配第五百三十章 戶部侍郎高履行第四百九十三章 扶桑遣唐使第七百七十七章 馮盎的氣色第一百八十七章 財務危機第五百二十四章 水上娛樂第九百二十三章 監管少府監第二百章 攤上事兒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宇文士及的主意第四百七十一章 陶福第四百四十四章 三招敗敵第七百五十七章 炮擊第七百零六章 昕月與綵衣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成第九百五十六章 夜晚行動第五百四十二章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第九百二十五章 太子的夢想第九百零九章 蘭州的鐵路第一百六十七章 行酒令第七百一十四章 太子的入股計劃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齊王李佑第八百六十九章 李承乾要地第五百八十八章 綻放光彩第五百二十六章 煤炭生意第一百零二章 早期複合弓第三百三十四章 兩萬多兩黃金第五百二十二章 役與雜徭第八百八十章 程知節的請求第五百六十二章 陳華買酒第五百八十二章 跟蹤報道第六百九十三章 蘭州刺史張文毅第六百四十章 靈南草出口第三百三十七章 硝石製冰第三百八十五章 養豬計劃第四百三十九章 發兵東突厥第九百六十章 經發部有錢嗎第七百四十七章 越州基業第八百六十四章 三島在手第八十六章 水泥第四百三十三章 獨孤氏血脈第八百六十八章 晉王李治第六百二十九章 樸至善第二百三十三章 商人的臉皮第七百二十八章 廣收門徒第二百零六章 呂達第八百五十九章 遇到風浪第四百五十六章 安置區第七百零八章 擴大礦點數量第八百六十五章 大都護府副都護第五百五十八章 朝堂反應第七百八十八章 藍田縣開國公第三百七十三章 招生準備第八百六十章 山本一山第六百七十一章 豆腐第九百章 八十萬貫交易第七百五十一章 鯨魚出沒第一百一十五章 土陶工坊第八百三十四章 發展吐谷渾第一百零九章 手榴彈第二百四十七章 肥皂批發價第六百一十三章 貞觀七年第七百二十八章 廣收門徒第八百三十三章 比例投資第三百八十章 娛樂室檯球第五十四章 棋如鬥智第二百一十二章 火炮項目第七百四十章 下一站越州第八百八十九章 直懟魏徵第一百九十八章 找屎第四百四十九章 滄州刺史姜承望第八百五十八章 又遇媚娘第四百八十五章 太子受驚了第六百七十章 樣板房第五百一十五章 舞廳內部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三個火車頭第二百六十四章 空置店鋪再利用
第九百四十五章 狗不理包子第四百九十九章 藥品銷售權第二百零七章 商會窯廠開工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脫我衣服幹什麼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元昌的目的第四十九章 將千羽許配給你第四百零七章 油炸蝗蟲第九百二十五章 太子的夢想第六百零三章 婉柔與玲瓏第四百八十九章 貞觀五年運動會第六百零一章 作詩助興第八百二十九章 女婿不好當第二十九章 劫錢別劫色第四百三十八章 滄州船塢第九百二十八章 鳳州糧價第一百四十二章 德謇與德獎第二十三章 石灰石第五百六十八章 元善的懷疑第六百九十五章 洛陽工程隊加入第五百九十章 押平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笑場第五百九十一章 一羣二貨第六百六十四章 忽悠李淳風第一百八十五章 利益分配第五百三十章 戶部侍郎高履行第四百九十三章 扶桑遣唐使第七百七十七章 馮盎的氣色第一百八十七章 財務危機第五百二十四章 水上娛樂第九百二十三章 監管少府監第二百章 攤上事兒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宇文士及的主意第四百七十一章 陶福第四百四十四章 三招敗敵第七百五十七章 炮擊第七百零六章 昕月與綵衣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成第九百五十六章 夜晚行動第五百四十二章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第九百二十五章 太子的夢想第九百零九章 蘭州的鐵路第一百六十七章 行酒令第七百一十四章 太子的入股計劃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齊王李佑第八百六十九章 李承乾要地第五百八十八章 綻放光彩第五百二十六章 煤炭生意第一百零二章 早期複合弓第三百三十四章 兩萬多兩黃金第五百二十二章 役與雜徭第八百八十章 程知節的請求第五百六十二章 陳華買酒第五百八十二章 跟蹤報道第六百九十三章 蘭州刺史張文毅第六百四十章 靈南草出口第三百三十七章 硝石製冰第三百八十五章 養豬計劃第四百三十九章 發兵東突厥第九百六十章 經發部有錢嗎第七百四十七章 越州基業第八百六十四章 三島在手第八十六章 水泥第四百三十三章 獨孤氏血脈第八百六十八章 晉王李治第六百二十九章 樸至善第二百三十三章 商人的臉皮第七百二十八章 廣收門徒第二百零六章 呂達第八百五十九章 遇到風浪第四百五十六章 安置區第七百零八章 擴大礦點數量第八百六十五章 大都護府副都護第五百五十八章 朝堂反應第七百八十八章 藍田縣開國公第三百七十三章 招生準備第八百六十章 山本一山第六百七十一章 豆腐第九百章 八十萬貫交易第七百五十一章 鯨魚出沒第一百一十五章 土陶工坊第八百三十四章 發展吐谷渾第一百零九章 手榴彈第二百四十七章 肥皂批發價第六百一十三章 貞觀七年第七百二十八章 廣收門徒第八百三十三章 比例投資第三百八十章 娛樂室檯球第五十四章 棋如鬥智第二百一十二章 火炮項目第七百四十章 下一站越州第八百八十九章 直懟魏徵第一百九十八章 找屎第四百四十九章 滄州刺史姜承望第八百五十八章 又遇媚娘第四百八十五章 太子受驚了第六百七十章 樣板房第五百一十五章 舞廳內部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三個火車頭第二百六十四章 空置店鋪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