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居奇

“多謝皇爺。”

曹化淳語氣哽咽,站在一側拿着點心吃起來。

“廠臣不必如此。”皇帝略覺感動,但他生性多疑,總覺得不宜對人假以辭色,這樣賞賜點心給身邊近侍的事皇帝就很少做,只有王承恩最得到皇帝的信任和寵愛,也受到最多的賞賜。

皇帝接着道:“和記的人,可有消息?”

這是要說政務,曹化淳有些意外,現在已經不早了,天黑了之後袁妃都來了,現在就在暖閣裡等着,皇帝卻在此時問及政務,真是叫人措手不及。

這也是崇禎皇帝的慣例,不管是早晨還是晚上,甚至是半夜,皇帝心煩意亂休息不好就會開始操持國事,有時候皇帝批着奏摺就會在御案前睡着了,這時宮中太監的記錄,應該是不假。

所以皇帝不好色,勤政,任用賢臣,一心用在國事上,接着大明就亡國了。

曹化淳跪了下去,叩首道:“皇爺恕罪,至現在爲止還並沒有消息。從德州,臨清,濟南各處傳來消息,有不少商人到官府求助,其貨物和銀兩不見蹤影。”

皇帝微怒:“彼輩真是刁滑惡民,和記心存不軌早就顯著於世,其與和記勾連買賣,原就有罪,和記消失不見,他們到官府何爲?”

曹化淳道:“此輩刁滑之徒已被全數攆走,其損失巨大,據聞哭聲震天。”

皇帝心中一陣暢快!

身爲大明天子,皇帝理所當然的認爲自己理應掌握這世間的一切,居然還有人敢於違逆自己的意志,真真是罪該萬死。

皇帝這時面色逐漸變的嚴肅和威嚴,他向袁妃做了一個堅定的手式,對方趕緊蹲下行了一禮,然後避開到遠處等候。

不管寵信哪個妃子,皇帝也絕不願和她們說起軍國大事,還好后妃們都很乖巧,這叫皇帝感覺很省心。

“九邊可還安堵?”

“自和記從宣大撤離之後,並未有異常情形。”

皇帝微微點頭,道:“東虜情形如何?”

“東江自丁卯大捷之後在休養生息,據總兵官毛文龍塘報,虜騎逼迫朝鮮定約議和之後已經撤離朝鮮,不再威脅其王京漢城,朝鮮君臣已經自江華島返漢城。據毛文龍奏,因徵朝之事,東虜二王子與四王子明爭暗鬥,東虜內部自老憨死後,似有不穩跡象。遼東巡撫袁崇煥奏,近來沿河一帶並未發現虜騎蹤跡,其在招撫科爾沁牧民,不使和記與其勾連,也防止東虜自科爾沁繞道至薊鎮犯邊。袁崇煥還奏報,虜首黃臺吉派信使至遼西,言稱乞和,其以回信斥之,着虜首負罪來見,再言其餘。”

袁崇煥的奏報其實重點在於他還在努力招撫科爾沁人,並且更着重的就是他已經多次和皇太極接洽,商談議和之事。

皇帝眉頭微皺,感覺有些拿不定主意。

朝鮮君臣被迫簽訂了城下之盟,也是議和,給人的感覺相當不好,大明朝堂上對朝鮮倒是沒有太多責怪,半壁江山被東虜打了下來,軍民死傷十幾萬人,光是安州一戰就死了兩萬多咸鏡道的將士,朝鮮是真的打不下去了,君臣百官都躲到江華島去了,連王京都失了。類似情形比大明丟了北京跑到南京還要嚴重,大約就是北京和南京都丟了,皇帝和百官避到舟山羣島的感覺,和南宋初其相似,這種情形下議和未嘗不是一種辦法,但皇帝知道,百官的寬容是針對朝鮮這種異邦小國,反正朝鮮人又不必講什麼氣節,雖然朝鮮貴族普遍漢化,能說漢語寫漢詩,連他們的史書都是漢字書寫的,只有農夫和商人才說朝鮮話用朝鮮文字,但並不代表這些人就配和中華上邦講什麼氣節尊嚴,小國爲了生存忍一時之辱算不得什麼。而大明是大國,是上邦,東虜也是大明治下蠻夷,連蒙古人也不如,和這些反叛的野人談和,只怕認真議和的風聲一出來,就會立刻舉朝譁然。

就算是南宋初年,其實金兵實力強勁,宋軍雖然有諸多名將,但主要還是以守勢爲主,而趙構多次被金人攆下海,就算這樣,南宋的議和仍然爲後人所詬病,秦檜等殺害岳飛的主和派,幾百年後下跪的銅像還在西湖邊跪着,這可是千古罵名,就算是宋高宗的名聲也不好聽,如果其不是南宋開國之主,又是君父,西湖邊的跪像未必不會再加多一尊。

一念及此,皇帝想到自己的後世名聲,原本接受議和的想法又一次動搖了。

“袁崇煥也辛苦了。”皇帝想了想,說道:“他屢立大功,魏閹差點搶走了他全部功勞,功臣受屈,最爲令人憤恨。既近來遼西無事,可召他至京,吾早就想見他了!嗯,他來京之後,可授薊遼總督,這一層意思,要告訴他!”

曹化淳是司禮太監兼東廠提督,當下躬身道:“明日司禮下旨到內閣。”

“坊間情形如何?”

皇帝有些心不在焉了,美麗的少女還在閣內的房裡等着,天已經不早了,皇帝感覺睏倦,也感到有一些原始的興奮。

曹化淳會意,但皇帝詢問他也不敢不答,當然也不敢全部回答實情。

“近來糧價有所上漲。”曹化淳老老實實的道:“除此之外,其餘貨品物價都均有上漲。”

皇帝打了個呵欠,不怎麼將這事放在心上,錦衣衛和東廠番子打聽物價,甚至京師的風土人情,民間的傳言和趣事,這些都會上報。錦衣衛是寫成奏摺,東廠則是當面回奏,在前朝有些時候,可能是久居深宮無聊,皇帝連民間有人打架的事兒都挺愛聽,廠衛連打架人的姓名和幹甚營生的都打聽的清清楚楚,皇帝也一樣聽的津津有味。

不過現在的皇帝年輕,對瑣事不怎感興趣,廠衛就照常稟報物價,而且絕不敢如實回奏事情的嚴重性……反正有文官會說,而且皇帝都會認爲文官們會一慣的誇大其辭。

前一陣有個江南的官兒回京述職,談起在河南的經歷,寫成奏摺上奏,奏摺寫的幾乎字字血淚,遼餉加派,民間民不聊生,加上旱災和蝗災,據說已經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皇帝看過這奏摺,也就輕輕一笑就拋下了,給的評價就是此輩文官喜歡沽名釣譽,言詞多有誇大,流民和饑民自是有的,但一省俱是饑民,易子而食,這也太過份了,簡直是大言欺君。不過皇帝不喜魏閹當年作派,對敢於說話的文官也不怎怪罪,派出中官帶了幾千兩銀子去河南賑災了事。

“着有司嚴令糧商不得囤糧居奇,加價出售,京師地方平靜要緊。嗯,待湖廣的糧逐次運上來,糧價也自然就會回落了。”

皇帝雖然沒有經過正經的帝王訓練,不過上任前後都一直在虛心學習政務,最近這兩個月進步飛快。

畢竟是十七歲的少年人,大腦對信息和知識的接收速度是很快的,記性好,判斷快,對不對的先放一邊。

曹化淳聽着皇帝的處置還是對路子的,但就廠衛的瞭解來看,京師和畿輔一帶的糧價在飛漲,還有天津,永平,山海關,薊州,一直到臨清,河南等地的糧價都在漲。這股風潮不小,有不少地方上的實力派都捂着糧不賣,想等糧價再漲一波的時候放出來大賺一筆,估計最早也是過年前後,不會太晚,因爲過了春荒糧價自然就會回落,京師畿輔一帶本身也產糧,可以彌補南方糧食不足的短缺,最少會補上一些缺口。

原本在年前年後京師糧價也會漲不少,但絕不會如現在這樣已經漲到了一兩四錢。

皇帝還年經,經驗也不太足,不知道糧價漲成這樣是要出大事的,但曹化淳也沒有辦法提醒,他能做的已經全做了,良久之後,見皇帝並無其它吩咐,曹化淳躬一下身,他這樣經常見皇帝的太監不需要跪拜,躬身之後就退了出去。

乾清宮內外還是有不少人,沿途很多乾清宮伺候的宦官和宮女見曹化淳出來了都是趕緊低頭侍立,恭順這位大太監。

今天在乾清宮輪值的是徐應元,都是信王邸的舊人,曹化淳地位在其之上,不過也沒有擺架子,徐應元見他出來,也趕緊過來拱手問好。

兩人寒暄幾句之後,曹化淳問道:“聽說徐兄在京師幾處要緊地方都開了糧店?”

徐應元坦然道:“近來糧價騰貴,咱家感覺是好買賣,這就趕緊張羅着開了幾家,這錢不賺白不賺,曹兄也開了?”

“沒有。”曹化淳搖頭道:“而且我勸徐兄也不要開。”

徐應元臉色一變,說道:“曹兄這是何意?”

“糧價太高了。”曹化淳面色嚴肅的道:“將來居奇囤糧的人,多半要被問罪,我也是爲了徐兄着想。”

“一時之利罷了。”徐應元頗爲不服,但他也不敢得罪曹化淳,當下小聲道:“現在糧食囤的最多的是印公,王承恩也囤了不少。”

曹化淳微微苦笑,他知道糧價一漲,肯定有不少猛獸聞着血腥味就上,不料宮中的這些權閹差不多一個也沒有少。其實曹化淳本人也很動心,但他最近剛吃了虧,行事要謹慎小心,加上聽到的消息觸目驚心,更加不敢在這事上插手了。

但王德化等人全都在其中謀利,曹化淳不僅不敢再反對,反而做出心動不已的模樣,半響過後,才道:“原說風險大,既然諸位都囤了糧,待咱家回去之後,也合計着開一個店看看。”

徐應元面露得意之色,說道:“不瞞曹兄,不僅印公都有囤糧,英國公在內的勳貴,還有很多文官武將都在囤糧,越是風聲緊,糧價越高,大夥就越能賺個好價,你看,這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好買賣?那些老百姓,一個個慌的不行,拼了命要買糧,過一陣子咱們就放,平抑京師糧價,皇爺也不會發怒,咱們一個個賺個盆滿鉢滿,豈不甚美?”

曹化淳這一次發覺自己真的動心了,反正上有皇爺掌舵,下有文武百官和勳貴們,他們都拼了命在這事上賺錢,難道自己就不要吃飯過活?太監做買賣很少拿多少本錢,開個店借個由頭,自有人來報效,然後那些大糧商也得給面子,勻一些平價的糧給大太監,一進一出,到年前把糧給賣了,最少幾萬兩銀子就到手了。

“這買賣乾的過。”曹化淳拱手,誠心正意的道:“其中關竅我還不太明白,還要請徐兄詳細說說。”

“皇爺這會估計還不要伺候,”徐應元嘿嘿一笑,拉着曹化淳到背靜地方,兩人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第一百九十章 回程第四百三十七章 舊地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承諾第二百八十章 鎖甲第三百九十五章 拓地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義師第四十章 馬車第五百八十七章 妄言第八百一十九章 勸誘第五百九十七章 觀看第四百二十二章 掣肘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看望第九百五十二章 全局第四百九十章 再衝第一百二十一章 青城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蠻子第八百六十四章 調任第二十六章 騾馬行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餘波第一千三十九 大寫第五百三十九章 狐疑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張岱第四百七十一章 好說第四百一十一章 模型第一百三十章 遇伏第九百零二章 提速第八百六十五章 福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老汗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調令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棋子第七十八章 點化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風起第八百三十八章 暖心第九百二十二章 僵持第三十八章 鐵場第七百八十九章 建議第九百二十五章 擠兌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進城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林中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變招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墩堡第四百零四章 大喜第二百零四章 進度第七百零二章 故地第四百八十九章 時機第三十二章 操練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傳世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命名第一千七十六章 主意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峰迴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纏鬥第六十四章 擊斃第四百九十六章 手銃第四百三十三章 混亂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鬼影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命名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江河第七百六十章 紅線第七百七十九章 壯哉第十七章 打第八百零九章 擠壓第五百八十五章 加入第三百九十九 退佃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老狗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不同第七百五十四章 反擊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右翼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破滅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驚奇第四十章 馬車第一千六十六章 打量第二十三章 嫉妒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一醉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忌憚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阻攔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細雨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落雪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議和第一千七百四十九 純儒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火焰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九百七十二章 出京第四十四章 取字第三百三十二章 念頭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軍營第八百五十六章 提交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慶賀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和談第一行四百三十七章 義士第二百三十章 叮囑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求勝第九十六章 封門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不甘第二百三十六章 放火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議餉第九百九十五章 過河第八百六十三章 沓來第二百九十六章 合作第三百五十六章 失誤
第一百九十章 回程第四百三十七章 舊地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承諾第二百八十章 鎖甲第三百九十五章 拓地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義師第四十章 馬車第五百八十七章 妄言第八百一十九章 勸誘第五百九十七章 觀看第四百二十二章 掣肘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看望第九百五十二章 全局第四百九十章 再衝第一百二十一章 青城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蠻子第八百六十四章 調任第二十六章 騾馬行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餘波第一千三十九 大寫第五百三十九章 狐疑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張岱第四百七十一章 好說第四百一十一章 模型第一百三十章 遇伏第九百零二章 提速第八百六十五章 福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老汗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調令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棋子第七十八章 點化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風起第八百三十八章 暖心第九百二十二章 僵持第三十八章 鐵場第七百八十九章 建議第九百二十五章 擠兌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進城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林中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變招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墩堡第四百零四章 大喜第二百零四章 進度第七百零二章 故地第四百八十九章 時機第三十二章 操練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傳世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命名第一千七十六章 主意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峰迴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纏鬥第六十四章 擊斃第四百九十六章 手銃第四百三十三章 混亂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鬼影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命名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江河第七百六十章 紅線第七百七十九章 壯哉第十七章 打第八百零九章 擠壓第五百八十五章 加入第三百九十九 退佃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老狗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不同第七百五十四章 反擊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右翼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破滅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驚奇第四十章 馬車第一千六十六章 打量第二十三章 嫉妒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一醉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忌憚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阻攔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細雨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落雪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議和第一千七百四十九 純儒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火焰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九百七十二章 出京第四十四章 取字第三百三十二章 念頭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軍營第八百五十六章 提交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慶賀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和談第一行四百三十七章 義士第二百三十章 叮囑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求勝第九十六章 封門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不甘第二百三十六章 放火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議餉第九百九十五章 過河第八百六十三章 沓來第二百九十六章 合作第三百五十六章 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