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四面震炮

八月上旬,朱高煦拜別了雲南諸司官員及府城百姓,率大軍出城。

隨行有儀仗和衛隊近萬人,另有衛所正軍五千步兵。車馬輜重,火炮火器甲冑軍器一應俱全。浩浩蕩蕩的人馬從雲南府東門出來,沿着驛道往東北方向行軍,很快就進入了山區。

山中驛道多循着山谷修築,蜿蜒曲折,一萬多人的隊伍前不見首後不見尾,錦旗蔽空、儀仗華貴,亦是聲勢巨大。

大軍行進得很緩慢;每到一個城鎮驛站,朱高煦就下令紮營,敲鑼打鼓,並對着山林震炮。巨響的火炮聲嚇得無數禽鳥在空中驚飛,諸族百姓聞訊也是人心惶惶。

雲南府城到曲靖府不到三百里,朱高煦所率明軍整整走了十天。到達曲靖府城時,馬上就是中秋了。曲靖府衛城武將與府衙官吏帶着許多人過來,送酒肉犒軍,朱高煦又參加了他們的中秋晚宴,一起賞了月。

接着一連兩天大軍都在校場上訓練,鼓號齊鳴、炮聲震響,弄得曲靖府城是喧鬧非常。直到八月十八日,朱高煦才率軍南下到越州,然後揮師東進,來到水城湖畔駐紮。

一大片水域岸邊,朱高煦站在繡龍的黃傘下,一會兒看西邊波光粼粼的水面,一會兒又眺望東面。

從此地看去,入眼處的山林並不高;但地形是東高西低,所以視線十分不開闊,在不遠處被地勢更高的山勢擋住了,更遠處的光景什麼也看不見。

“軍營東邊修藩籬壕溝,日夜戒備,並派斥候向東面縱深搜索。”朱高煦馬上下令道。

王斌抱拳道:“得令!”

諸將紛紛向東觀望,似乎都明白朱高煦的意思。那東邊地形高、視線不好,若是防備疏忽,很容易被那邊過來的敵軍突然偷襲……

然而眼下卻叫人感受不到一點威脅,此時此地的情形實在是太寂寥了。除了明軍軍營的人馬,幾乎連一個夷族百姓也看不到;而且大夥兒也似乎不相信、夷族亂賊會主動來攻打裝備精良的大明軍隊。

或許原來這邊住着不少夷族百姓的,但朱高煦慢吞吞地震炮過來,人早就跑光了。現在的情況不是有敵情威脅,卻是大炮打蚊子,根本找不到亂賊。

這時一個當地的衛所武將指着水域對面道,“漢王請看,對岸那些土牆殘垣。”

朱高煦遮着刺眼的陽光極目眺望,果然看見湖泊西岸似乎有城寨痕跡,便點了點頭。

武將道:“當年越州夷族土知州阿資謀反,便是佔據了那地方、修建了城寨,名叫水城。不過在洪武二十七年,俺們大軍一到就把水城剷除了,只留下一片廢墟。而今夷族作亂,卻不知老巢在何處,連首領是誰也不知,或許根本沒有首領罷……”

朱高煦問道:“那些亂賊跑東邊去了?”

武將點頭,遙指東面道:“那邊有一片大山,名叫東山,山高路陡、叢林茂盛,夷族現在都往山上跑、在山上修寨子。咱們站在此地看不到,再走二十里就能看到了。”

這時長史李默進言道:“前兩日,王爺在曲靖府與諸地方官飲酒賞月,有了些交情,王爺何不派人請兩個地方官來軍中?或許當地人能找到一些夷族人爲大軍嚮導,以便進山剿|匪!”

“剛纔有人不是說了,東山山高林密,夷族寨子都建在險惡的山上,咱們去打,要打到何時?兩個月能拿下嗎?”朱高煦不以爲然道。

李默愕然道:“王爺打算兩個月平定越州之亂?”

朱高煦十分認真地點點頭:“找夷族人沒用,得找漢人。”

人們頓時議論紛紛。

就在這時,朱高煦又下令道:“放出話去,本王要與前土知州把事劉泰談判。引劉泰到水城大營相見者,賞銅錢二十貫、牛十頭、羊二十隻!”

衆將領命。等到斥候抓到了一些夷族山民,朱高煦也叫人放了,並讓他們帶着懸賞的消息回去。

……明軍在水城附近安心駐紮下來,完全沒有要繼續打仗的意思。朱高煦叫人開闢了校場,每日開始訓練將士。

他把各營的百戶武將聚集起來,總共一百多人,然後就親自教他們站軍姿、坐軍姿、齊步走、向左向右轉等等口令和動作,反正都是朱高煦軍訓的時候學的。

明軍本身也重視隊列,步兵大抵能保持整齊的隊形,因爲佈陣是步兵最重要的戰術之一;但總是不那麼好看。

朱高煦覺得現在的隊列訓練,至少能起到一個作用:那就是讓軍容更加整肅雄壯,能迷惑對手。此時很多大將觀察對手堪戰與否、是否精銳,一般只觀摩敵陣的軍容隊列。

先是百戶們學會了,然後他們就各自回營教習將士。一邊學一邊教。

但饒是如此簡單的事,也沒能完全按照朱高煦的意願發展。很快軍營裡到處都是皮鞭聲和哭爹喊孃的痛叫,武將們訓練將士的法子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毆|打。

幾天訓練下來,百戶們非常積極地支持朱高煦。這樣他們就可以借教習將士的機會,各種正大光明地責打將士以樹立淫|威。朱高煦責問時,武將們就說軍士蠢只能鞭打。

於是朱高煦又在中軍發了一道軍令,隊列訓練期間,嚴禁毆|打將士。

……八月底,中軍賬外忽報,原越州土知州把事劉泰等人求見。

朱高煦立刻叫來趙平:“整頓親衛,迎劉泰等人入帳見面。”

趙平抱拳道:“得令!”

朱高煦也趕緊換上了紅色團龍服,戴烏紗、佩寶劍,到大帳正中的椅子上坐下等着。有時候這些排場儀仗是有實用的,那便是讓別人見識他親王的地位和實力,如此纔好談實際的事。

外面先是一陣火銃齊響,接着鼓號齊鳴。在整齊的披甲親衛帶引下,三個漢子、一個十一二歲的黝黑少年進中軍大帳來了。

當前一個年長的漢子率先跪伏在地,後面三個人也跟着叩拜。前面那漢子可能有四五十歲,穿着右衽布袍、梳着髮髻戴頭巾,他叩拜道:“罪民劉泰、博易,攜前土知州阿資之子祿寧、義弟馬鵬叩見漢王殿下!”

“免禮。”朱高煦端坐在椅子上,朗聲道。

等幾個人從地上爬起來,朱高煦便開口道:“越州夷族作亂,殺死官吏,朝廷震怒,下詔本王率大軍平定。

今本王奉旨率大軍五萬,屯軍於曲靖、越州之間,軍器整備、糧秣充足,議懲亂匪。諸將欲以大軍四面合圍東山,將東山諸寨夷爲平地;但本王不喜過多殺戮,便想起了劉把事、當年勸土知州龍海投降黔寧王之義舉,欲先與劉把事商議此事,再作定奪。”

雲南都司的卷宗上,早就把越州的事寫清楚了。朱高煦知道劉泰這個人,也是通過都司的公文。

劉泰一副受寵若驚的表情,忙抱拳道:“漢王殿下明鑑,此番作亂,實非草民等所爲。夷族諸寨貪利,草民等與當年土知州阿資的族人,都是反對的;勸過他們很多次,告誡必遭官府回報!但起效甚微……草民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高煦道:“劉把事但說無妨。”

這漢子已經不是土知州的把事了,朱高煦還是稱他把事,明確地表示有拉攏之心。

劉泰躬身道:“當年阿資在水城寨被官軍所滅,洪武二十八年朝廷趁勢在越州設流官。但直到現在,越州州府既不能管到夷族諸寨,又未設衛所,防衛空虛;而土知州不存,夷族土人也無法管束諸寨,以至諸姓土人紛紛作亂。

驛道上違法之事有利可圖,後來連聽從我們的祿寧舅母自錯家、沙姓諸部也悄悄參與其中,我們實在無法阻止。草民多言,請漢王殿下恕罪。”

“好說,好說。”朱高煦不以爲意,對劉泰這個漢人的態度十分滿意,“劉把事的意思,發生叛亂,只是夷族諸部無人管束所致?”

劉泰抱拳道:“草民愚見,正是如此。”

wωw •t t k a n •Сo

“嗯……”朱高煦發出一個聲音,目光打量着另外三個人,指着那個十一二歲的黝黑少年道,“他就是祿寧、前土知州阿資的兒子?”

劉泰道:“正是,祿寧乃阿資遺腹子,阿資謀反被誅,祿寧出世後就在其舅母孃家、自錯寨中長大,夷族沙姓等諸寨,皆聽從自錯家。”

朱高煦聽罷沒有馬上回答他的話,一拍椅子扶手站了起來,說道:“你們先在營中好生歇着,本王晚上設宴,咱們再談談。”

劉泰忙道:“草民等遵命。”

朱高煦又看了那祿寧一眼,見少年也擡頭悄悄看自己。少年馬上又低下頭去了,好生生地站在那裡,倒不像個羈傲不遜的後生。

“趙平,帶他們下去,好生招呼着。每人安排一處寬敞的營帳。”朱高煦道。

趙平抱拳道:“末將得令。”

等一行人都分開安頓好了,朱高煦便親自過去,分別單獨與那四個人說話,以便分辨他們的話是否屬實。

第八百七十四章 神力之眼第七百一十一章 多慮第五百九十五章 君權神授第五十一章 這是個奸計第三百九十二章 決戰天府之國(7)第六百四十章 不用太較真第四百一十七章 勇猛地活着第九十章 悲傷中的謀算第六百九十六章 追擊第一百七十章 良辰吉時第七百九十五章 新仇舊賬第四百九十七章 密奏第五百四十七章 忐忑第二百七十四章 英雄好漢第一百九十九章 四季如春第六百五十四章 王的憂愁第四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四百三十六章 滄海桑田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協第三百一十章 舉國抗敵(3)第三十六章 皮厚得很第五百一十章 稍縱即逝第二百七十章 大明城第六百六十七章 德感上天第二百四十七章 曾經第二百六十七章 玉鐲第七十五章 伯牙與子期第六十五章 煙花絢麗第三十二章 高皇帝顯靈第九十七章 熟悉又陌生第八百六十五章 良宵第二十八章 心意還是心機第七百零六章 黃金六萬兩第六百七十三章 膚淺之物第一百七十六章 司禮監第四百九十八章 執念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六百三十二章 十分應景第五百四十六章 常敗將軍第一百六十三章 做個交易第七百四十七章 事有鉅細第二百八十五章 瞻壑第八百三十五章 令人尊敬第五百零三章 後來者第七百二十六章 錯亂的幕府第四百零七章 粗淡薄宴第七百三十八章 馬後炮第二百七十六章 戲子第三百五十五章 宮中故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易驚的白兔第六百五十五章 逍遙城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惜家產第一百一十章 借個地方第五百二十八章 誰主沉浮(1)第二百八十章 合軍第四百二十八章 指間微涼第一百章 山清水秀第八百二十六章 淑妃的舊凳第六百八十章 征程第一百四十六章 抉擇第六百八十二章 敵人之敵第四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八百章 湖畔的柳枝第七章 插翅難飛第二百章 奢靡第八百八十二章 一頭霧水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檐聽春雨第二百六十二章 保證沒事第四百八十七章 絕境第五百四十六章 常敗將軍第二百零三章 莫欺少年窮第四百五十四章 茫然第一百二十四章 嵐(1)第三百五十二章 如出一轍第一百三十章 細雨京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雲南當江南第四百七十九章 天降啓示第一百九十九章 四季如春第三百五十九章 奉天撫運第八百四十八章 有大將之才第二百三十五章 聖旨第一百一十九章 睢水第三百零五章 虛虛實實第二十一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七百四十五章 人之執念第六百六十九章 數千裡的眷念第一百七十七章 知道的太多第九十六章 姆媽不高興第四百一十八章 擔當第七百六十章 黯淡中點燃第二十章 阿彌陀佛第三百七十七章 討罪伐逆第二百九十四章 你信我我信你第五百九十九章 隱憂第七百零九章 另闢蹊徑第二百一十七章 六脈神劍第五百三十六章 誰主沉浮(9)第四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二百九十五章 山風第八百二十五章 小木屋
第八百七十四章 神力之眼第七百一十一章 多慮第五百九十五章 君權神授第五十一章 這是個奸計第三百九十二章 決戰天府之國(7)第六百四十章 不用太較真第四百一十七章 勇猛地活着第九十章 悲傷中的謀算第六百九十六章 追擊第一百七十章 良辰吉時第七百九十五章 新仇舊賬第四百九十七章 密奏第五百四十七章 忐忑第二百七十四章 英雄好漢第一百九十九章 四季如春第六百五十四章 王的憂愁第四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四百三十六章 滄海桑田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協第三百一十章 舉國抗敵(3)第三十六章 皮厚得很第五百一十章 稍縱即逝第二百七十章 大明城第六百六十七章 德感上天第二百四十七章 曾經第二百六十七章 玉鐲第七十五章 伯牙與子期第六十五章 煙花絢麗第三十二章 高皇帝顯靈第九十七章 熟悉又陌生第八百六十五章 良宵第二十八章 心意還是心機第七百零六章 黃金六萬兩第六百七十三章 膚淺之物第一百七十六章 司禮監第四百九十八章 執念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六百三十二章 十分應景第五百四十六章 常敗將軍第一百六十三章 做個交易第七百四十七章 事有鉅細第二百八十五章 瞻壑第八百三十五章 令人尊敬第五百零三章 後來者第七百二十六章 錯亂的幕府第四百零七章 粗淡薄宴第七百三十八章 馬後炮第二百七十六章 戲子第三百五十五章 宮中故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易驚的白兔第六百五十五章 逍遙城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惜家產第一百一十章 借個地方第五百二十八章 誰主沉浮(1)第二百八十章 合軍第四百二十八章 指間微涼第一百章 山清水秀第八百二十六章 淑妃的舊凳第六百八十章 征程第一百四十六章 抉擇第六百八十二章 敵人之敵第四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八百章 湖畔的柳枝第七章 插翅難飛第二百章 奢靡第八百八十二章 一頭霧水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檐聽春雨第二百六十二章 保證沒事第四百八十七章 絕境第五百四十六章 常敗將軍第二百零三章 莫欺少年窮第四百五十四章 茫然第一百二十四章 嵐(1)第三百五十二章 如出一轍第一百三十章 細雨京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雲南當江南第四百七十九章 天降啓示第一百九十九章 四季如春第三百五十九章 奉天撫運第八百四十八章 有大將之才第二百三十五章 聖旨第一百一十九章 睢水第三百零五章 虛虛實實第二十一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七百四十五章 人之執念第六百六十九章 數千裡的眷念第一百七十七章 知道的太多第九十六章 姆媽不高興第四百一十八章 擔當第七百六十章 黯淡中點燃第二十章 阿彌陀佛第三百七十七章 討罪伐逆第二百九十四章 你信我我信你第五百九十九章 隱憂第七百零九章 另闢蹊徑第二百一十七章 六脈神劍第五百三十六章 誰主沉浮(9)第四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二百九十五章 山風第八百二十五章 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