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奇葩的私情

清晨的霧氣中,隱約還殘留着煙花爆竹之後的污染氣味。

皇城裡能時不時地見到、尚未收拾妥當的狼藉物品,都是元宵之夜裝點皇宮、慶祝節目的殘留。這些東西在平素看不到的,畢竟宮中有許多人維持着整潔。

有鑑於去年底以來、朱高煦一直規矩地參加各種禮儀,勤於早朝與祭祀,以平息天怒;元宵剛過,內閣大臣、禮部尚書胡濙便上奏了,請旨今年春季重開經筵日講。

經筵是宋代後、士大夫與皇帝舉辦的一種讀書活動;講官主要講古代典籍經義,以及歷史。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文官會借古喻今,趁機提出政治主張、對皇帝含蓄的勸誡。

朱高煦以戰爭奪取皇位,登基以來忙於人事整合、軍事活動,從來沒開過經筵。這時候,大臣們或許覺得,恢復重要制度的時機到了。

年節剛過,一切彷彿就要迅速地走上正軌。

這讓朱高煦想起了兒時的深刻感受。過年的時間裡,人們沉浸於節日的熱鬧、親朋聚會的歡樂之中;可每當元宵節一過,大人們馬上就恢復了無趣的謀生活動。鄉村裡各家開始準備種子農藥,肥料、修整田坎。

大概這就是傳統,在大明朝也能感受到痕跡。從皇帝到大臣庶民,都依照着季節、按部就班地進入了狀態。

然而朱高煦今年首先要處理的事,竟然是臣子們的兒女私情。

南方的一部分船隊從安南國回來了,侯顯從劉家巷登陸,率先進京、稟報了柳升的私事。接着錦衣衛指揮使張盛,也來到了柔儀殿,告訴朱高煦另一件奇葩的男女私情。

正因爲近來朱高煦每天早朝,所以他早朝後辦公的地方、幾乎都在柔儀殿。

柔儀殿離“御門”奉天門更近,朱高煦上了朝之後,只要往西北方向過武樓,馬上就能看到柔儀殿。而東暖閣則在乾清門北面、更靠近後宮起居的地方,皇帝宅在後宮的時候,比較適合在那裡進行政-治活動。

今日朱高煦接見張盛時,身邊還有太監王貴、少監侯顯,除此之外妙錦也在殿內。如同前陣子廢止的經筵,起居官也許久沒設置了,妙錦能充當記錄一些朝廷事務的人、而且不用公開。

張盛口頭敘述着:“元宵節那晚人多雜亂,婦人小娘遊街觀燈毫不顯眼。那胡娘子與其母一行人出門,中途藉機走脫,去私見了解縉家的大公子解禎亮;又因胡家的人在燈市周圍大肆搜尋,才弄得風風雨雨。胡娘子半夜回家,此事傳出來,胡家怕是沒法下臺了。”

“幹了沒……”朱高煦立刻又改口道,“甚?那倆人在一塊兒幹了甚麼?”

張盛抱拳道:“回稟聖上,此事沒人知道。怕只有謝禎亮與胡娘子兩人,心裡纔有數。”

他接着又說道:“胡學士(胡廣)大發雷霆,已將他女兒鎖在了家裡、嚴加看管,不准她外出。不過微臣派人打探到,此事沒法善罷,胡娘子數日間已有兩次尋短的事發生。昨日微臣在千步廊見到胡學士時,只見他兩眼無光,愁眉苦臉。”

張盛頓了頓,沉聲道:“這胡、解兩家恩怨糾葛。胡學士、解侍讀曾是同鄉同窗,且早就有了兒女婚約。後來二人卻結了怨,胡學士撕毀了婚約,解縉則多次爲胡學士宣揚‘看好豬’的笑談,弄得滿朝皆知。他們是勢不兩立……”

“朕也聽說過那些事。”朱高煦道。

信守承諾、道德氣節,都是文官最在意的操守。胡廣與解縉,卻在這方面相互攻擊,其仇怨必定很深。結果倆人的兒女卻有私情,這事便麻煩了。朱高煦還想到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大概類似眼下的情節。

朱高煦道:“朕想想再說。”

張盛跪伏叩拜道:“微臣謝恩告退。”

相比之下,柳升的事情反而要簡單一些。朱高煦轉頭看向侯顯,說道:“等柳升到京後,你去見他。你要讓柳升了解到朕的意思,朕同意他照自己的心意、決定家事,沒有絲毫反對意見;但同時,你也不能把話說得太確定。明白怎麼溝通了麼?”

侯顯愣了一下,躬身道:“回皇爺,奴婢明白了。”

妙錦投來了讚賞的目光,女性好像對這種情感上的事、總是喜聞樂見。

朱高煦見身邊沒有外人,便又道:“柳升重恩義、輕聯姻帶來的利益,這不是甚麼壞事。何況柳升作爲朕麾下的得力大將,這點事、朕豈能不通情理?

然而那阮氏原先有丈夫、且尚未被休,情節有背叛之實;柳升奪人之妻,也擺不上臺面。即便阮薦是個罪人,也沒法因此顛倒夫婦常綱等倫-理道德,此中必有爭議。若是朕公開支持柳升,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君臣彼此間心有領會,默契地辦好了事情,方可順利。”

妙錦道:“聖上考慮得周全。”

朱高煦看着她笑了一下,又回望宦官侯顯。朱高煦心道:這些太監,確實可以作爲君臣之間的溝通紐帶。

君臣相見,有時候反而是沒法妥善地交流的。

如同做文章一樣、要爲文章說辭找到聖人之言的來源,人與人之間的談話,也常有“套話”。準確地掌握各個場合的言論套路,能在交際上如魚得水;直到後世也是如此。但是這樣的溝通,缺乏交流的深入性和準確性,那些千錘百煉的套話,雖然意喻豐富,卻常常表義模糊。

作爲皇帝,朱高煦也經常要說套話,以免造成過分解讀、以及疏漏。這種時候,宦官從中斡旋,就能減少很多麻煩了。

朱高煦對柳升的事作出如此決定,也是覺得柳升這種大將,娶一個安南人或許是好事。畢竟朝中勳貴與宗室相互聯姻,已經造成盤根錯節的複雜關係了,權貴的宗族勢力不斷擴張結盟,顯然對朝廷不利。

而解縉與胡廣的恩怨,只會更加複雜。

妙錦便好奇地問道:“解公子與胡娘子的私情,聖上又會如何做斷定?”

朱高煦道:“我明日早朝後,先與胡濙見一面。爲了能少一些隔閡,朕打算單獨召見胡濙,事後我再與妙錦談談。”

妙錦點了點頭。

朱高煦希望妙錦記錄下一些事情,以便等後代皇帝登基之後,能從超越時代的角度、去看待朝廷秩序……

胡濙最近上書恢復經筵,他還是主動投降太宗皇帝的文官之一,或許更瞭解解縉。

第二天上午,朱高煦來到了東角門上的閣樓,便在那裡私下召見胡濙。

一切彷彿都能找到“先例”,以前建文帝在這裡與他的老師黃子澄、密議削藩,朱高煦也曾在這裡,召見過貌似信奉心學的劉鳴;這座在皇宮裡很不顯眼的閣樓,漸漸地有了別樣的獨特性。

隨行的錦衣衛大漢將軍、宦官宮女都在樓閣下等着,朱高煦獨自站在窗前,觀望着一片重檐宮殿景象。

不多時,禮部尚書胡濙走了上來,當即行大禮。

站在窗邊的朱高煦轉過身來,說道:“胡愛卿平身。”

“謝聖上。”胡濙從地下爬起來,立刻輕輕拉扯了一下袍服,以儘量保持儀表的整潔。

朱高煦開門見山地問道:“胡部堂認爲,解縉是個怎樣的人?”

“回稟聖上……”胡濙先說應答了一句,卻把尾音拖得很長,似乎正在極力地思考着有分寸的言辭,“解侍讀進士出身,很有才學。太祖、太宗皆賞其才華。”

朱高煦聽到這裡,笑了一聲,不置可否。胡濙有點緊張地將腰往下一彎。

“這角門閣樓裡只有你我二人,胡部堂說甚麼都無罪,朕說了甚麼、亦是出門便不認了。”朱高煦道。

胡濙面露驚訝之色,畢竟皇帝金口玉言,朱高煦還能直接說他不認自己說的話,着實有點奇怪。但是好像也沒甚麼問題,無人作證,朱高煦真的可以不承認。

接着朱高煦又馬上說到了另外的話題:“朕理解朝廷諸事,最重要的是禮儀與人事。禮儀以正人心,增加我大明君臣的權威。人事則是用恰當的人掌握權力,以便以人治決策各項事務、減少爭端;各衙門官員的權力又來源於權威,與禮儀相輔相成。朕這樣理解,可否正確?”

此番話已是十分奇特了。胡濙的臉上出現了詫異的神情,他卻作揖道:“聖上聖明。”

而這只是朱高煦的委婉表達。以他的準確想法,禮儀其實重在洗-腦。反覆的各項禮節,旨在讓皇帝的權威,以及世間的尊卑秩序、道德倫-理深入人心;人們重複一些形式、言論太多次,就會認定是理所當然的公理。

朱高煦起初先說解縉,只不過是把今天的話題先拋出來,以便胡濙有足夠的時間去揣摩。而隨後他便說起了朝廷,希望能誘-導胡濙進行更誠懇深入的交流。

他稍作停頓又道:“因此大臣們的見解,多出於維持朝政的公心,忠心可嘉。朕心裡是明白的,也理解諸公。”

胡濙的謹慎,果然稍稍有了改觀。.

第三十九章 不知幹了甚第五百三十二章 誰主沉浮(5)第八百零五章 裴友貞的仕途第二百三十章 吃不完兜着走第三百二十章 虎嗅綢絹第十七章 扛鼎只兒戲第五百一十章 稍縱即逝第四百一十七章 勇猛地活着第一百七十八章 心高氣傲第七百三十二章 人亡政息第八百五十章 糊塗賬第三百零一章 胖非罪第二百二十二章 雪恨第七百一十八章 軟弱第二百一十二章 杜鵑似血第五百二十六章 以字憶人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情分第一百零八章 半個饅頭第二百八十七章 朝朝暮暮第六百一十二章 祭拜者第二百六十一章 聖心難測第七百六十三章 陳仙真第八十章 德州的消息第七百零二章 野心與欲妄第三百四十二章 效果很好的香第五百四十七章 忐忑第二百零八章 神奇的耳環第六百九十五章 寒冬春意第七百八十九章 朝鮮船第二百六十七章 玉鐲第三百六十一章 從前有個小娘第九十三章 稍安勿躁第二百零五章 悔婚第三百九十三章 決戰天府之國(8)第一百八十八章 從送禮談起第二百零六章 交酉的季節第一百二十五章 嵐(2)第二百四十章 捷報第三百七十二章 茶翻第二百八十六章 下雪下雨第六百三十章 情與義第三百五十三章 忠義第四百一十二章 源於恐懼第五百九十八章 最美的婦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事第四百五十九章 一家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不是敵人第四十章 開玩笑第二百五十一章 先機第三百一十一章 舉國抗敵(4)第五百二十章 決斷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會高陽王第三百五十一章 以史爲鑑第四百五十章 綠肥紅瘦第五百五十章 最可靠的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無關好壞第四十章 開玩笑第四百四十七章 開山銃第七百五十四章 守株待兔第一百四十二章 櫻珞第四十四章 四面楚歌第三百七十九章 紅與白第六百零三章 世界地圖第八百九十二章 荊棘之路第九十一章 誅心第四百零七章 粗淡薄宴第七十九章 走得慢過得快第八百二十三章 秋月第五百七十三章 柳池之畔第四百三十章 援軍援軍第七百五十九章 塗脂抹粉第八百五十五章 錦緞的故事第二十六章 守株待兔第一百零八章 半個饅頭第八百二十五章 小木屋第四十五章 劫後餘生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都督的回憶第六十八章 很重第二百六十七章 玉鐲第八百四十章 熟悉的話第五百九十章 全都像真的第二百九十五章 山風第三百零一章 胖非罪第七十一章 猛獅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京第四十三章 十面埋伏第七百四十二章 平定王與船寇第八百五十九章 此土過客第六百八十一章 上天的安排第二十四章 恭敬不如從命第三百六十章 母儀之風第七百一十五章 廝守最真第七百零一章 最美季節第七百五十二章 兩人的秘密第六百一十七章 有話好說第九十七章 熟悉又陌生第六百八十四章 鷹的訊息第一百八十五章 騎馬馬第七百三十二章 人亡政息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
第三十九章 不知幹了甚第五百三十二章 誰主沉浮(5)第八百零五章 裴友貞的仕途第二百三十章 吃不完兜着走第三百二十章 虎嗅綢絹第十七章 扛鼎只兒戲第五百一十章 稍縱即逝第四百一十七章 勇猛地活着第一百七十八章 心高氣傲第七百三十二章 人亡政息第八百五十章 糊塗賬第三百零一章 胖非罪第二百二十二章 雪恨第七百一十八章 軟弱第二百一十二章 杜鵑似血第五百二十六章 以字憶人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情分第一百零八章 半個饅頭第二百八十七章 朝朝暮暮第六百一十二章 祭拜者第二百六十一章 聖心難測第七百六十三章 陳仙真第八十章 德州的消息第七百零二章 野心與欲妄第三百四十二章 效果很好的香第五百四十七章 忐忑第二百零八章 神奇的耳環第六百九十五章 寒冬春意第七百八十九章 朝鮮船第二百六十七章 玉鐲第三百六十一章 從前有個小娘第九十三章 稍安勿躁第二百零五章 悔婚第三百九十三章 決戰天府之國(8)第一百八十八章 從送禮談起第二百零六章 交酉的季節第一百二十五章 嵐(2)第二百四十章 捷報第三百七十二章 茶翻第二百八十六章 下雪下雨第六百三十章 情與義第三百五十三章 忠義第四百一十二章 源於恐懼第五百九十八章 最美的婦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事第四百五十九章 一家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不是敵人第四十章 開玩笑第二百五十一章 先機第三百一十一章 舉國抗敵(4)第五百二十章 決斷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會高陽王第三百五十一章 以史爲鑑第四百五十章 綠肥紅瘦第五百五十章 最可靠的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無關好壞第四十章 開玩笑第四百四十七章 開山銃第七百五十四章 守株待兔第一百四十二章 櫻珞第四十四章 四面楚歌第三百七十九章 紅與白第六百零三章 世界地圖第八百九十二章 荊棘之路第九十一章 誅心第四百零七章 粗淡薄宴第七十九章 走得慢過得快第八百二十三章 秋月第五百七十三章 柳池之畔第四百三十章 援軍援軍第七百五十九章 塗脂抹粉第八百五十五章 錦緞的故事第二十六章 守株待兔第一百零八章 半個饅頭第八百二十五章 小木屋第四十五章 劫後餘生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都督的回憶第六十八章 很重第二百六十七章 玉鐲第八百四十章 熟悉的話第五百九十章 全都像真的第二百九十五章 山風第三百零一章 胖非罪第七十一章 猛獅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京第四十三章 十面埋伏第七百四十二章 平定王與船寇第八百五十九章 此土過客第六百八十一章 上天的安排第二十四章 恭敬不如從命第三百六十章 母儀之風第七百一十五章 廝守最真第七百零一章 最美季節第七百五十二章 兩人的秘密第六百一十七章 有話好說第九十七章 熟悉又陌生第六百八十四章 鷹的訊息第一百八十五章 騎馬馬第七百三十二章 人亡政息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