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

本來是想給他們每月十兩銀子,但是京師大學堂擁有數百名正在鑽研各種研究的天才學子,每人十兩,一年下來就是數萬兩。

以工業協會現在的能力,還供養不起這麼龐大的一筆數目,工業之城的建造需要錢,松江府的蒸汽機船研究也要錢。

這麼多的銀子,已經是從牙縫裡硬擠出來來的了,估計黃宗羲又要哭喊沒錢了。

只有等到工業協會走出順天府,把工業化延伸到北直隸的整個北方,賺來更多的銀子,才能讓這些爲了國家和民族的科學研究者,勉強過上小鄉紳的日子。

走出倒座,朱舜帶着二三十名天才學子們去了平時用來記錄數據的平房。

以大明現在的天氣,冬天都能凍死人,這些化學天才們的平房裡,居然連個火爐都沒有。

朱舜實在無法想象,面對這等艱苦的環境,還是少年的學子們是怎麼堅持下來的,並且在化工方面有了里程碑式的成就。

朱舜叫來了一名轎伕:“去通知李州橋,本伯爺不管他用辦法,就算是哪家修築的水泥工廠停工,也要抽調一批工人,修築一座新的硫酸乾餾實驗室。”

“火炕,火爐,煤炭加熱的高爐水塔,這幾樣基礎設施一定要有,至於其他關於防化問題也要拿出一個可行的設計。”

轎伕擡腳就要離開這間冷意逼人的平房,朱舜再次叫住了他,繼續說道:“另外告訴工業署的張燾,讓他給本伯爺一個解釋。”

“他這個工業署署政是怎麼當的,怎麼讓學子在這過這麼苦的日子,另外,找黃宗羲特批大量的鹽,每個月都要送過來,洗澡用的高爐水塔裡要加入適量的鹽。”

轎伕拱了拱手,騎上一匹遼東大馬,消失在了風雪裡。

朱舜交代完這些,耳邊出現了研磨的‘滋啦’摩擦聲,化學天才們一刻也不放鬆的又開始主動記錄一些數據。

朱舜在心裡感慨一聲,平靜道:“事情不急於一時,談談對於硫酸的防化,也就是防護問題。”

掉牙學子再次說道:“其實院長早就在考慮防化事宜了,翻閱大量的古籍,找了一種名叫火浣布的布料。”

“根據《列子》、《博子》、《後漢書》的記載,有一種火燒都燒不爛的火浣布,院長覺的火燒都燒不爛,應該可以避免硫酸的侵蝕。”

“只可惜漢代以後這種火浣布就失傳了。”

一種火燒不爛的布,朱舜想了想應該是石棉布。

石棉確實是一種很好的防化材料,可以用來防腐、隔熱、防火、保溫等等,使用範圍很廣。

只是一時半會也找不到石棉礦,朱舜倒是知道一些石棉礦的產地,但只知道某個縣產石棉礦,石棉礦的具體位置,還需要一批擅長勘探的地理學子去尋找。

石棉布暫時不用想了,只能另想辦法了。

防化服的問題,朱舜早就有了眉目,交給福王世子的橡膠圖紙,除了大部分實驗室都能用到的橡膠手套,還有專門爲硫酸乾餾實驗室設計的全身橡膠服。

一般的天然橡膠不防強酸強鹼,朱舜從福王世子手裡採買全身橡膠服,看中的是密封性。

織造的布匹,看起來再是緊密也只是看起來,還有很多看不見的縫隙。

全身橡膠服都能直接用來裝水,當然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再配上另一種大明就有的東西,就可以做到防硫酸燒灼了。

生漆。

大明軍器局用來刷制箭桿、槍桿的生漆,是一種天然的防化材料,除了耐風化以外,還不怕任何強酸強鹼的腐蝕。

生漆不屬於朝廷專營,倒是也能買到,畢竟很多打造官帽椅八仙桌的商賈,也要用生漆刷在桌椅上。

有了思路,朱舜寫了一封書信交給了一名轎伕,讓他去新寧伯府一趟,買來幾桶生漆。

第二天。

幾名建築學子先一步來到了硫酸乾餾實驗室附近,勘探地形,尋找修築新干餾實驗室的合適地點。

沒過多長時間,一名匠頭帶着幾名漆彩匠,趕着兩輛騾車停在了門口,騾車上全是生漆。

朱舜只要了幾桶,沒想到新寧伯命人拉來了兩騾車,看來新寧伯對於朱舜的話,很是重視。

生漆對於身體同樣是有危害,朱舜不會親自動手,叫來了匠頭:“去調製一桶生漆,把一塊布放進去浸泡。”

匠頭走過來趕緊給朱舜行禮:“小的見過伯爺。”

得到了朱舜的命令,匠頭也不囉嗦,開始調配生漆,他也不清楚工業伯需要的生漆是什麼稠度,便調配了七八種常見的稠度。

生漆的調配都是在寒冷的平房裡進行,朱舜瞧見七八種不同稠度的生漆,這纔想起來生漆晾乾的時間比較長,真要是一種一種的去試驗,肯定會浪費很多時間。

朱舜拿出一錠二兩銀子,賞給了匠頭:“做的不錯,賞給你的。”

匠頭趕緊行禮,露出一個諂媚的笑臉:“多謝伯爺。”

看見匠頭這副樣子,曾經也是一位匠頭的朱舜,心裡感慨良多。

幾天以後,浸泡過生漆的布匹基本上都幹了。

朱舜把浸泡不同稠度生漆的布匹,鋪在了硬木桌子上:“白鑞,去拿來一瓶硫酸。”

通過幾天的接觸,朱舜知道了那名掉牙學子的名字叫做張白鑞,名字比一般學子好聽多了,還挺有意境,多聊了兩句。

張白鑞的父親不是莊稼漢,是一名煉丹家,這是他自己說法,其實就是一名江湖術士。

平時煉製點汞丸從那些渴望長生不死的小鄉紳手裡騙些銀子,可惜常在河邊走溼鞋了,被鄉紳給打死了。

或許是有些家傳的淵源,張白鑞在二三十名天才學子裡,化學天賦僅次於焦勖。

朱舜接過來張白鑞手裡的硫酸,倒在了八塊生漆布的表面,開始觀察生漆布的變化。

前四塊生漆布的表面出現了輕微的滲透,這四塊生漆布便淘汰了,後四塊生漆布沒有任何的滲透,全部留了下來。

生漆乾透以後,對於身體沒了太大的傷害,朱舜拿起四塊生漆布,不停的捏來捏去,最後確定使用第六塊生漆布。

第五塊生漆布還是有些薄,第七塊和第八塊則是太厚了,穿戴起來會造成行動不便。

朱舜放下生漆布,囑咐道:“白鑞,記錄第六塊的數據,整理好了交到京師大學堂的專利處,專利銀你拿走二成,給這名漆彩匠二成。”

漆彩匠不知道什麼是專利銀,反正就是有銀子拿,趕緊給朱舜行禮了。

第九十二章 爆發瘟疫第四百六十三章 漢奸三人組的美夢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書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六十一章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煉硫酸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一百二十一章 朱舜是我大哥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書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六百章 高壓蒸汽機的成果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們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學驢叫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
第九十二章 爆發瘟疫第四百六十三章 漢奸三人組的美夢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書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六十一章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煉硫酸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一百二十一章 朱舜是我大哥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書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六百章 高壓蒸汽機的成果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們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學驢叫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