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

這個會,只怕多少人這輩子也想不到,一邊是勝利者,一邊是失敗者,兩邊坐在一起,探討一個問題。

別說討論了,這能直接打起來!

既然已經打贏了,獲勝了,再去聽失敗者的話幹什麼?

我們已經夠慘了,殺人就別誅心了,給人一條活路吧!

所以在很講氣節的劉伯溫看來,寧願自殺,也不想來參加。

但是出乎預料,也先帖木兒很感興趣。

他第一個站起來,“我願意談談元廷之敗……要我說,元廷就敗在了用人上面,上奢下貪,聽信讒言,重用小人,如此治國,不亡沒有天理!”

張希孟一笑,“說得很好,不過我還是聽到了一些怨氣啊!”

也先用力搖頭,糾正道:“不是怨氣,是切膚之痛,痛入骨髓!”

張希孟竟然從善如流,“好,的確是切膚之痛,我倒是還想請教大傢伙,也先帖木兒談的問題,上奢下貪,重用小人,乃至於聽信讒言,罷免忠臣……這事情大宋幹過沒有?”

一句話,在場衆人都紛紛側目,還問什麼啊?

不但幹過,比人家蒙古幹得還狠!

嶽王廟的前面,還跪着好幾個呢!

張希孟見衆人都心有所感,卻又不願意開口,他索性再把問題深入一層,“這麼說,大宋也是該亡之國了?”

這下子衆人都露出了爲難神色,是不是該亡呢?

朱升輕咳了兩聲,斟酌道:“還是不能這麼說的,大宋雖然仁弱,但到底是華夏衣冠,對待百姓也算寬厚,民生吏治,都遠在蒙古人之上,並非一無是處!”

他這麼一說,頓時有幾個人一起點頭贊同,陶安和李習都在其中,陶安更是道:“如今紅巾當中,就有恢復大宋江山之說,我看大宋還是好的。”

張希孟笑容不減,繼續問道:“大宋既然是好的,那爲什麼亡國了?是君王昏庸,還是臣子無能?又或者是將士怯懦?”

張希孟的目光掃過每一個人,他微微輕笑,“大傢伙總不能說是天命不在,龍氣向北吧?”

衆人一怔,這事情的確不好解釋,貌似還就是天命一說最是穩妥!可張希孟提前堵死了,誰還有更好的說辭?

這時候在人羣最後的劉基眉頭亂跳,心中悚然,他自然是聽得出來,張希孟既鄙夷元朝,又瞧不起大宋,甚至調侃天命之說,觸碰到了儒家天人感應的根基所在。

劉伯溫覺得自己必須說話了,哪怕講個痛快,能一死了之,他也心甘情願。

想到這裡,劉伯溫鼓足勇氣,昂然起身,義正詞嚴道:“趙宋江山,歷經三百餘年,禮壞樂崩,天命不在。龍氣北飛,聖人生於大漠,蒙古雄兵,所向披靡,橫行天下,攻必取,戰必勝!此非天命乎?莫非說當了亂賊,就連上天都不敬畏了嗎?”

老劉直接罵張希孟是賊,自然朱元璋也是賊,這可是很作死的行爲,老朱那邊,怒氣勃然,似乎就要動手,劉伯溫也想引頸就戮,死了拉到。

可張希孟卻是笑容不減,渾不在意,他竟然把頭轉向了也先帖木兒。

“他說成吉思汗是天命所歸,龍氣傍身,才能橫掃天下,打出偌大的大元朝。你們身爲蒙古人,又有什麼看法?”

“這個……”也先帖木兒咬牙切齒,糾結了好久,這才嘆道:“張經歷,我是瞧不起現在的元廷皇帝,可你要我罵成吉思汗,這我做不到!想想當年,我們蒙古起於微末,滅金國,平西夏,向西滅國無數,又攻滅宋朝,一統寰宇,現在思來,真是天命所歸!”

張希孟微微一笑,這回他把目光放在了朱元璋身上,“主公,劉基是漢人文士,他說元廷有天命,也先帖木兒也說成吉思汗有天命在身。我這點學問自然是不知道天命爲何物,但我有點好奇,他們倆爲什麼會有相同的看法!”

朱元璋心中恍然,他跟張希孟促膝夜談,其實已經把很多事情說清楚了。他們爲什麼會這麼看,道理很簡單,因爲人家有共同的利益!

蒙古貴族,漢人文士,他們都算是高高在上的一羣人,雖然他們等級明顯,差別迥異,但是對於老百姓來說,都是高不可攀。

也先帖木兒崇敬成吉思汗,還能說是樸素的情感,到了劉基這裡,情況就有些複雜了。

因此張希孟也第一個向他發出詢問。

“劉伯溫,你既然說天命,那我再請教一句,你說現在元廷的天命在哪裡?是不是已經失去了?”

“這個……”劉伯溫頓時也啞口無言了,堅信大元朝穩如泰山,能平定一切叛亂?這話他能說得出口,幾個蒙古重臣都不信。

可要說天命不在,那是不是歸了朱元璋?自己要不要順應天命?

劉伯溫陷入了兩難,“我,我才疏學淺,不懂什麼天命!”

“你不懂,又如何義正辭嚴,跟我說成吉思汗是天命所歸?”張希孟笑呵呵問道。

老劉只覺得臉蛋子火辣辣的,張希孟的笑,簡直跟小鬼呲牙一樣可惡!這人年紀不大,可說出來的話,提出來的問題,全都刁鑽古怪,思路清奇,讓人完全沒有招架之力。

“我,我熟讀經史,自然知道大元朝天命龍興,如今天命是否還在,卻是要問後人了。”

張希孟笑了,“這也是個說辭……可是一旦這麼說,就表明只有寫進史冊,變成史書,後人才能明白天命轉變。當世之人絲毫不懂天命變化,那又如何匡扶正道,輔國治民?又何談天人感應,何談順天應人?”

在座的的不是高官就是宿儒,張希孟的發問雖然很顛覆,但是絲絲入扣,甚至可以說發人深省,但是可惜的是,沒有誰能把握住張希孟的真正想法,只能陷入沉默,良久的沉默。

朱元璋已經聽得不耐煩了,他迫切想要揭開謎題,“張先生,事到如今,你就把心裡的話都說出來,然後大傢伙一起參詳,咱今天開誠佈公,言者無罪,隨便說什麼都好!”

張希孟一笑,“既然如此,也只能放肆了……其實順着天命來說,他日主公能夠崛起,驅逐蒙古,一統天下,到時候歸結起來,也是天命所歸,得到了上天庇佑。主公和成吉思汗是一樣的,到了那時候,主公必定要尊奉元廷爲正朔。還要承認元廷入主中原幾十年,父母祖輩,皆賴元廷生息繁衍……元廷主要還是好的,只是最後天命不在,昏君讒臣,丟了社稷。”

張希孟說到這裡,恰好就把老朱登基之後,對待元朝的一些態度點破了。

“主公,斗膽請教,您服氣嗎?”

“這個!”

老朱沉吟了,服氣嗎?自然是不服氣的?

可你不服氣,還不承認天命嗎?

“張先生,咱的經歷你一清二楚,父母雙親,一家兄弟,相繼死亡,顛沛流離,妻離子散……到了今天,只有大嫂和侄子,姐夫和外甥健在……咱沒了差不多十位親人!要說父母皆賴元廷生養,他們就是這麼對待咱的嗎?咱不服氣啊!”

確確實實,但老朱滿腔悲憤地說出這句話,張希孟就知道他真的成功了。

歷史上的朱元璋對待元朝是很複雜的,他當然恨元朝,可是登基之後,又沒法迴避元朝,所以纔有了尊奉元朝爲正朔的舉動,又說了不少元朝的好話。

當然了,這只是老朱的一面,而另一面則是朱元璋不斷髮兵,北伐殘元,他出塞北伐的次數,比朱棣還多。

整個洪武朝,都在持續追擊元廷殘餘力量,從來沒有手軟過。

事到如今,就可以得出結論,朱元璋毫無疑問是厭惡元朝的,但是爲了天命正統,他不得不承認元朝,僅此而已。

而今天的張希孟,就想打破這個天命觀,徹徹底底,給老朱重塑三觀!

“主公,我也不服氣,我的爹孃死在了元兵手裡,我也幾乎喪命!跟我有同樣遭遇的人太多了,元廷的確佔據中原幾十年,的確是我華夏史冊上的一頁,可僅僅因爲如此,就讓我說元朝的好話,承認天命,甚至替元廷說好話,擦胭脂抹粉,我還是做不到!”

張希孟猛然擡頭,目光落在了掛在牆上的十六個字。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其實這就說的是天命,龍氣所在,上天庇佑,主公提三尺劍,掃清天下,痛擊元廷,早晚有一天,要恢復漢家河山!”

“可是在這八個字之後,還有八個字……均分田畝,救濟斯民。”張希孟淡淡一笑,“我以爲關鍵在這八個字,均分田畝,救濟斯民!這八個字針對的不只是大元朝,趙宋立國,不抑兼併,富者田連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正因爲如此,蒙古人崛起之後,橫掃天下,趙宋百姓早就一無所有,換一個皇帝罷了,他們如何願意爲了大宋江山賣命?這就是大宋一敗塗地的原因所在,也就是真正的天命!”

“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後,他們不但沒有反思趙宋的弊政,反而大肆圈佔土地,壓榨百姓,漢人的一條命,不如一頭驢值錢!大宋有點盤剝手段,元廷發揚光大,大宋沒有的,元廷推陳出新。總而言之,元廷的敲骨吸髓,還要遠勝大宋十倍百倍!”

“不足百年,就已經把天下百姓逼得山窮水盡,不得不舉兵造反,這纔有了遍佈天下的紅巾!這也是元廷失去天命的關鍵所在!”

“說到了這裡,那什麼是天命?我以爲天命就是民心!左右民心的最大關鍵就是民生!而民生的根本又是土地!是糧食!所以說,糧食纔是真正的天命,半點不爲過。”

張希孟條分縷析,講到了這裡,已經是石破天驚,可他還嫌不過癮,竟然繼續道:“所以我們起義的目的有兩重……第一重,是要驅逐元廷,恢復漢人江山,收回土地,廢除欺壓漢人的法令,南北歸一,沒有什麼蒙古人,色目人,漢人之分……人命關天,不允許將一些人的命等同牲畜!決不允許!”

“至於第二重,則是要革除早已存在的弊政,由此可以追溯到趙宋,甚至更早……打擊豪強,均分田畝,實現耕者有其田。平均徭役賦稅,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國度!這纔是這次起義的根本目的!”

張希孟再一次掃過所有人,最後的目光落在了劉伯溫身上,他發現劉伯溫額頭佈滿了汗水,顯然受到的震撼,不可以道里計!

張希孟把高度徹底建立起來,不要糾結什麼元朝了,我們要做的事情遠超過王朝興衰,要革除的是千百年的弊政!

願意加入其中,自然歡迎,哪怕是蒙古人,也不例外。不願意加入,還想着過人上人的日子,欺壓百姓,壓榨窮苦人,哪怕你是漢人,也同樣是敵人!

朱元璋終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張先生所講,誰贊成,誰反對?”

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
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