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

長江流域多采用稻麥輪作,一年兩熟,也就是種植冬小麥,收穫一季之後,再種水稻,當年收成。

也就是說,夏糧是以麥爲主,而秋糧是以稻穀爲主。

李善長率領他的六部地方官吏,負責徵收稅糧,是完全綽綽有餘。張希孟並不需要太過在乎,可很快張希孟就發現了一個問題,盯着朱家軍夏糧的人實在是有點多。

首先就是方國珍,這傢伙把兒子方關派過來,這位方大少爺成天四處吃吃喝喝,宴請賓客,使勁兒巴結朱家軍的上上下下,當然主要都是能管到糧食的文官。

福建的陳友定也派人過來,價錢好商量,他們也想要二十萬石。

在陳友定之外,令人最詫異的是,張士誠居然也派人過來了。。這位不在提杭州的事情,也不管苗兵,甚至不在乎那幅世界名畫,張士誠只講當初雙方劃分兩淮,定下的盟約,他們出淮鹽, 希望朱家軍給他們一批糧食, 越多越好!

這已經有三家來弄糧食,胃口最大的還要數劉福通的韓宋政權,他們很不客氣,一張口就是二百萬石。

不管什麼條件, 只要有糧食, 他們就會答應。

劉福通完全是擺出了一副隨便開刀,我就是上門挨宰的, 你們說了算吧!

環顧周遭, 除了天完之外,其他的勢力全來了, 都能湊成一桌麻將。

張希孟再遲鈍,也知道事情不簡單。

雖然缺糧食常態, 但是缺到了這份上, 卻是讓人目瞪口呆。

張希孟覺得不能等閒視之, 他立刻把賈魯和朱升都請來,隨後又找來了汪廣洋, 咱們趕緊商量一下, 到底是遇上了什麼事情……

“根據我的估算, 江南江北之地,僅僅夏糧一項, 就能拿到一百八十萬石以上。不過糧食再多,也架不住這麼多張嘴……而且現在看起來, 糧食已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武器了。這武器到底厲害在哪裡,咱們要有個數,可別把金子賣出銅子的錢!”

張希孟這麼一說,幾個人都爲之一振, 朱升就是提出高築牆, 廣積糧的,他對糧食的見解, 自然十分高明。

“方國珍和陳友定,他們倒是未必缺糧,別看浙閩沿海山多田少,但是想要養活自己, 還是足夠的。如果我沒猜錯, 他們弄糧食,除了自用之外,就是想高價賣出,畢竟他們手裡都有船隊!便是送去大都, 也是可以的。”

張希孟點了點頭,“沒錯,現在元廷斷了江南的漕糧,又要養兵,又要打仗,糧食的缺口的確非常大。我記得當初脫脫南征之前,大都的糧價就飆漲十倍,現在只怕也不會便宜。不管咱們開多少價錢,這倆二道販子都能成倍賺回來。”

朱升點頭,“的確如此,接下來就是張士誠了,我看他的情形或許不是這麼簡單……張士誠吞下了蘇杭,這兩處光是城市百姓,就有百萬,蘇杭之地,雖然不缺土地,但是張士誠貪圖利益。他不但不會停下海外貿易,只怕還要變本加厲,這樣一來,糧食缺口也就顯而易見了。”

朱升分析到這裡,也有些困惑,“這三家都是首鼠兩端,貪財好利,沒什麼不好理解的……可劉福通佔據中原之地,我聽聞他也弄了些輕徭薄賦,給百姓授田的事情,他的糧食缺口似乎不該這麼大,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汪廣洋沉吟道:“楓林先生,我去過亳州,倒是聽人說這幾年水旱災害不斷,良田減產,風沙鹽鹼,都十分厲害。老百姓走死逃亡,到處要飯,寧可討着吃,也不願意耕田……總而言之,劉福通那邊,的確很難!”

耐心聽着汪廣洋的描述,張希孟下意識看了看賈魯,如果沒猜錯的話,這些情況聽着耳熟,賈魯應該最清楚!

果然,賈魯長長嘆了口氣,臉上盡是無奈悽苦。

“民生艱難,害在黃河……老夫愧對蒼生啊!”

賈魯取來了一幅地圖,幾個人都湊了過來,包括朱升在內,他也不太懂這些事情,故此豎起耳朵,仔細聽着。

“你們看,這黃河一旦決口,水淹中原大地,這害在哪裡?可是水患嗎?”

汪廣洋道:“老大人,水火無情,難道不是水災最嚴重嗎?”

“不!”

賈魯搖頭,“要讓老夫說,這水災還是最輕的,可怕的事情還在後面!”

朱升也好奇道:“人常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可是瘟疫?”

賈魯還是搖頭,“這都是一時的,真正要命的還在後面。黃河水中,一半都是泥沙,河水決堤,泥沙外溢,就會淹沒良田,等水退去,沙土就留了下來。這些沙土纔是真正的大患!”

朱升心中一動,忍不住道:“能不能說得詳細點?”

“沙土蓋住了原來的沃土,如果繼續種糧食,就會減產,而且沙土還有個毛病,就是遇到雨水的時候,存不住水,長不出草木……這樣的結果就是每逢旱災,旱情會更重,遇到洪水,水勢也會更猛!”

朱升吸了口氣,“竟然還有此事?”

賈魯又凝重道:“不只是如此,沙土地多了,風災就會增多,捲起漫天沙塵,種糧食也會損失。另外還有凡是沙土多的地方,蝗災也會增多,這個道理老夫還一時參悟不透!”

耐心聽着的張希孟突然咳嗽了一聲,“這個……跟蝗蟲的習性有關,在沙土地產卵,孵化幼蟲,形成蝗災。”

賈魯也是一驚,他見張希孟說得篤定,也知道這個年輕人家學淵源,必定是有道理的,等有空了好好請教就是。

“除此之外,有些州縣地勢低窪,洪水積存,排泄不出去,長久下來,地面竟然和陝西等地的鹽池差不多,鹽鹼貧瘠,更加沒法耕種!一旦到了這一步,當真就是山窮水盡,就算種糧食,也未必能收穫,別說上繳田賦,就算養活自己也是十分艱難。”

賈魯耐心講解,張希孟不時插話,他們漸漸的,竟然把中原的遭遇分析個明明白白……一切的源頭都在黃河之上,而黃河決口造成的災難,絕不是一場大水,沖毀了房屋,沖走了多少人那麼簡單。

黃河水氾濫之後,摧毀的是整個生態系統,造成的是全方位的災害。賈魯作爲當世最厲害的水利專家,也把事情的方方面面看到了。

泥沙氾濫,首先摧毀的是肥沃的良田……雖然富含營養的河泥能作爲肥料使用,但是洪水衝下來海量泥沙卻不是這樣,這些泥沙攜帶的養分不多,覆蓋在土地上,造成土壤沙化。

而沙土地又沒法存水,也生長不出濃密的植被。

結果就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土壤沙化之後,風沙,蝗災,接踵而至,再加上一些地方積水排不出去,又造成了鹽鹼化。

一重又一重的災難,全都落在了老百姓的頭上。

所以說黃河氾濫的後果非常嚴重,通常幾十年,幾百年,都未必解決得了。

如今黃河的泛濫,就能追溯到北宋的黃河決口……而北宋回河之爭,黃河折騰的還只是河北之地。

而隨後南宋杜充又掘開了黃河,秀了一把以水代兵。

結果就是兩淮之地,也深受水患之苦。

在中原大地上,出現了一個扇子面形狀的巨大黃泛區。

這一片區域,綿延數省,期間有千萬生靈,全都因爲這條黃河,苦不堪言。

歷史的教訓就擺在這裡,某位花園口戰神,情何以堪!

不然的話,蘭考就在中原腹地,本該是水美土肥的寶地,結果卻常年被鹽鹼,風沙,洪水旱災困擾,原因就是黃河決口之後,造成的生態崩潰。

哪怕傾盡全力,也要耗費幾代人,才能勉強恢復一些元氣。

不是身在其中,真的很難體會其中的艱辛。

“老夫當初塞北河,疏浚南河,引黃河水從故道入海,就是想保住萬千生靈,結果卻因爲老夫治河,釀成天大災禍,無數百姓,陷入兵戈之苦,中原之地,盡是流離失所的饑民……老夫,老夫有罪於天!不當好死!”

賈魯說到這裡,已經是痛哭失聲,說不出話。

朱升深深吸口氣,他這才清楚,黃河氾濫如此可怕,治理黃河,又是如此緊要!

“事到如今,皆是元廷昏聵,遺禍無窮。我們早晚要想辦法,收拾殘局……對了,濠州等地,也有黃河氾濫,情況如何?”

張希孟道:“自從幾年前,剛剛分田的時候,就興修水利……同時主公鼓勵種植果樹桑麻,每家每戶,最少種樹百棵,勉強還能維持……從這幾年的產糧數量來看,影響不大。可是其他地方,水患更重要,又無人治理,加上戰亂頻繁,黎民蒼生,水深火熱,飽受塗炭之苦啊!”

張希孟頓了頓道:“等日後一統天下,必須傾力治理黃河,在中原多種樹木,保持水土,這個禍患,不能繼續留下去了。”

幾個人一起點頭。

張希孟又道:“只是當下我們要怎麼辦?劉福通的確缺糧,只是他買再多的糧食,只怕也會用在北伐上面,不會在乎百姓死活的。”

朱升眉頭緊皺,突然道:“那就逼着劉福通管百姓……咱們賣給他十萬石糧食,就要拿出五萬石,救濟百姓,治理水患!他要是不聽,我們就不賣糧!”

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
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