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

天下第一等的雄關,關中門戶,潼關居然輕易易手,聽起來怎麼都像是扯淡。

那問題出在哪呢?

張希孟在三天之後,陸續接到了消息,總算弄明白原因。

前面提到了,皇太子召集黨羽,發動察罕舊部,圍攻王保保。

其中李思齊和察罕帖木兒是一起舉兵的老資格,察罕死了,該讓我來接管勢力,豈容小兒輩張牙舞爪?

結果李思齊在長安約請其他諸將,包括張思道、脫列伯、孔興等人,相約一起圍攻保保。

他們抽調了大批兵馬,跟王保保一頓好殺,殺的是血流成河,勢孤力窮。

而在他們對面,是馮國用厲兵秣馬的精銳明軍,是傅友德,丁普郎等虎狼名將,是萬衆一心,上下一體的軍民百姓。

到了這一步,李思齊不戰而棄潼關,也不不足爲奇了。

他不是不想守,而是實在守不住。

他不可能把幾萬精銳,都扔在潼關,就算他打贏了大明,又能怎麼樣?

察罕帖木兒的前車之鑑,不可謂不慘痛。

想的太多,就容易把自己的老命搭進去。

保護自己,永遠是第一位的。

所以說李思齊這個聰明人,不但放棄潼關,甚至連長安都沒要,他直接潤鳳翔老巢去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甚至把馮國用弄不會了。

怎麼辦吧?

趁虛而入,直取長安,隨即進攻鳳翔,和李思齊在關中決戰,又或者北上延安府,直取大同,協助北伐大軍,圍攻大都……

擺在馮國用面前的選擇一下子多了起來。

可正因爲如此,馮國用第一次猶豫了。

他這個西進集團,很早就定位清楚,他們是要收取河西走廊,甚至直入西域的。可問題是他們到底是一支偏師,必須配合主力,不能自己胡來。

馮國用在進退之間,把握很清楚,他能做主的做主,不能做主的,就只能請求張督師來做主。

“到底要怎麼辦,就看我們現在的所處的大局。”

在張希孟身邊,只有兩個年輕的將領,一個是藍玉,一個是李文忠。哪怕是朱文正,都在統御山東軍團,隨着徐達出征。

張希孟也只能跟這倆人唸叨,“李思齊接連放棄要地,以馮國用的才能,大約有一半以上的可能,想辦法全殲李思齊……如果放在中原決戰之前,我大約會同意讓馮國用進軍,陛下一定會答應的,可是到了現在,我卻是不能同意。”

藍玉略思忖,就說道:“先生是說咱們現在把握更加充足,所以不必冒險?”

張希孟笑道:“還有一層意思,你們再仔細想想。”

這次是李文忠道:“大勢在我,李思齊投降的可能,也大大增加了?”

“對!”張希孟含笑道:“確實,我們現在有可能爭取李思齊投降,你們能想明白這件事的價值嗎?”

藍玉眼前一亮,慌忙道:“這個自然是知道。李思齊當初和察罕帖木兒一起聚攏豪強地主的兵馬,鎮壓紅巾軍,十多年大戰下來,李思齊坐擁數萬精銳,雄踞關中之地,是元廷少有的實力派。他這一投降,整個關中的大局就打開了。”

“然後呢?”張希孟又追問了一句。

藍玉想了想,繼續道:“關中落到了我們手裡,陝甘諸王的兵馬就沒法回去了,日後進軍河西,收復西域,就方便多了。”

“還有嗎?”

“還有?那,那就是山西!關中一旦到了手裡,山西的兵馬就無路可逃了。如果能快速北上,攻取大同,截斷元軍北逃的路線,就等於關門打狗,一舉全殲!”

張希孟含笑靠着椅子,問道:“這樣做,又有什麼好處?”

這一次是李文忠搶先回答,“張相,此番北伐,勝利的把握足有十成,所不同的是能包圍住多少兵馬而已。元廷撤退到草原的人馬越多,我們後續的麻煩就越大。相反,要是能把這些人留下來,往後我們的壓力也會小很多。這次的北伐,就是包餃子,要的是餡越足越好!”

藍玉笑道:“照這麼說,我倒是盼着大元天子能駐守都城,和社稷共存亡了。”

李文忠呵呵一笑,“能這樣最好,只怕大都的皇帝,怎麼也不會比徽欽更差吧?”

藍玉無話可說,簡直不能更認同了。

卻是,趙佶、趙桓,加上趙構,父子三人,成功把皇帝的下限拉到了負值,過去是傻子都能當皇帝,他們充分證明了傻子不可怕,混蛋才真的要命。尤其是寡廉鮮恥,毫無底線的混蛋,哪怕是一條狗坐在那裡,只怕都比他們強。

畢竟狗被衝進了領地,還知道叫嚷,急眼了還能咬人呢!

經過簡短的商議,張希孟就確定了方針,不能貿然進兵,要爭取李思齊投降。

可問題是李思齊這種東西,豈是輕易能投降的?

該怎麼拿捏,還需要仔細權衡,妥善把握。

張希孟提筆寫了一封信,讓人立刻以八百里加急,送去潼關,交給馮國用。

等接到這封信,撕開之後,馮國用纔看了幾眼,頓時哈哈大笑。

“張相果然是奇才啊!千里之外,料事如神!”

馮國用說完之後,隨即道:“告訴丁普郎,三天之後,要給我拿下華州。”

命令下達之後,馮國用又道:“再告訴丁普郎一聲,儘量抓捕俘虜,不要傷害這些士兵,我有用處。”

接到命令的丁普郎面帶冷笑,三天時間,也未免太小覷我了!

“馮國勝,告訴你哥,我今天就把華州拿下來,咱們在華州喝慶功酒!”

馮國勝呵呵道:“老哥,你這麼說,人家再下令,哪能顯得出你的厲害?咱們還是先拿下華州,然後告訴大都督,提前兩天,收復華州,豈不是更好?”

丁普郎頓了頓,忍不住大笑道:“還是你心眼多,就按你說的辦!”

這倆人隨即調動兵馬,丁普郎率領先鋒兵馬,直接突襲華州。

丁普郎在軍中有拼命三郎的稱號,打起仗來,堪稱瘋子。

他閃電一般殺到了華州,守城兵馬倉皇應對,他們奮力廝殺,總算打退了丁普郎的攻擊,卻也損失慘重。

而就在城中守軍手忙腳亂的時候,馮國勝領兵趕到。

“你從西城下手,那塊防備空虛,城池也不堅固,大約能炸開。”

馮國勝連忙點頭,謝過老哥義氣。

隨後馮國勝指揮兵馬,展開強攻,和丁普郎那種全面攻勢不同,馮國勝是重點進攻,一下子就打得守軍大亂。

城頭之上,損失慘重。

弓弩,火銃,雨點一般招呼,慘叫之聲,不絕於耳。

眼瞧着火候差不多了,馮國勝派遣礦工出身的爆破隊出手。

三個時辰之後,一聲巨響,城牆被炸開一個口子。

隨後大軍涌入,戰鬥到了後半夜,華州易手。

隨後又是抓捕俘虜,安撫百姓,撲滅火焰,忙活了到了日上三竿,戰鬥徹底結束。

距離一天,正好還有半個時辰。

完美!

順利拿下華州,馮國用立刻趕來,除了嘉獎丁普郎之外,下令把所有俘虜叫過來。

“有些好吃的嗎?”

馮國勝忙道:“只有些白麪饃,還有點肉乾,菜倒是沒多少,還有幾桶大油。”

“那也好!你們趕快弄點菜,用葷油炒了,然後加水熬湯,一定要香噴噴,滋味充足。”

馮國勝連忙答應,差不多一個時辰之後,近千名俘虜悉數押解過來。

馮國用親手給他們發饅頭,一人一碗湯,碗裡還漂着厚厚的一層豬油。

“弟兄們,不管你們是河南的,還是關中……都打了這麼多年仗了,也該安享太平了。家鄉早就分田了,好些地方到了年節,都能吃上肉。河南也差不多能吃飽飯了。咱們要的是太平,要的是吃飽喝足,安安穩穩過日子。”

“我叫馮國用,是這一次進軍關中的大都督。我能做主,不管你們以前做過什麼,是什麼出身,從今往後,都能過上好日子。你們大傢伙把這話帶回去,去告訴其他的弟兄,告訴李思齊,只要他投降,我們絕不傷他的性命,其實別說是他了,就算是小明王,不也好好的!”

小明王!

突然在俘虜當中,有人站起來,驚問道:“小明王陛下還活着?”

“活着,不但活着,還在陳留的一所學堂讀書。”

馮國用笑看着對方,這是個中年漢子,臉上足有三四道刀疤,很是駭人。

“這位兄弟,你,你是什麼人?知道小明王?”

此人恍若未聞,突然又道:“你沒有騙我?你們真的沒殺小明王?”

馮國用哈哈大笑,“我們殺小明王幹什麼?實不相瞞,毛貴毛將軍在我們那邊當了尚書。如果不是劉太保氣性太大,寧折不彎。他到了我們這邊,那也有位置的。”

此人聽到這話,終於一屁股坐下,咧嘴苦笑,“劉太保何等豪氣?他又怎麼能投降呢!不過小明王陛下能夠安然無恙,你們的仁義之名,我算是服氣了。可我不服的是,李思齊這種反覆無常的小人,你們怎麼也能饒恕?”

馮國用笑道:“你問我這話,那我也問問你,你在李思齊手下多久了?李思齊手下是不是全都喪心病狂,應該殺頭?又用什麼標準權衡?”

馮國用深吸口氣,“中原大地,十室九空!除了那些追隨元廷,罪大惡極的畜物,我們必殺之外,其餘有悔改之心,願意歸附大明的,我們都會讓他們接受改造,能洗心革面,自然有重新做人的機會!如果一味殺戮,還要打多久啊?”

此人半晌無語,低着頭,思量再三,頷首道:“我懂了!馮大都督,放我去見李思齊吧!我是西路北伐軍的。像我這樣的人,在李思齊手下還不少,我們願意歸順大明!”

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
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