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

費聚是朱重八的老鄉,身手了得,又親自出城,混入元軍大營,探查軍情,堪稱智勇雙全,是個人物。

張希孟很重視他的意見,並沒有自作主張,而是詢問道:“戰利品要怎麼處置,你有想法沒有?”

費聚被問住了,他欽佩朱重八,這才投靠到了朱重八麾下,他不是郭子興的人,而是地地道道朱重八的人。

只不過現在朱重八還在郭子興手下,名不正,言不順。

哪怕郭子興給朱重八個名分,能統領一個千戶,這也好辦,繳獲的物資都放在軍營就是了。

可現在他依舊是九夫長,繳獲了這麼多財物,都放在自家的院子嗎?

費聚思前想後,這才仗着膽子道:“小先生,這一次立了大功,大帥一定會有什麼賞賜吧?”

張希孟微微一笑,“若是沒有呢?”

“這個……大帥也未免太不公平了吧!”費聚黑着臉道:“朱公子出生入死,大傢伙都玩了命!提着腦袋殺敵,試問整個濠州,還有誰比咱們功勞大?大帥敢不提拔朱公子,怕是沒法服衆!”

張希孟笑容不減,又問道:“若大帥一意孤行,又該怎麼辦?”

費聚又被問住了,怎麼辦?

推翻大帥,自己當主人……如果實力不夠,就拉着人馬,單獨發展,自己說了算。

在這個亂世,什麼事情都不奇怪。

只是不知道朱公子什麼態度?

他現在也不敢多嘴,費聚思來想去,只能道:“小先生,你是朱公子的心腹,有什麼安排,只管說吧,我都聽你的。”

張希孟笑道:“我們都是恩公的人,自然是聽恩公的行事……距離濠州城西二十里,有一個鎮子,叫臨淮。你先帶領五十人過去,如果沒有意外,就立刻拿下臨淮,倘若遇到了強敵,就趕快回來送信。”

費聚想了想,不由得眼睛放亮!

朱公子這是要獨自發展了!

這一步棋走得好,走得妙!

費聚之所以選擇投靠朱重八,就是覺得郭子興望之不似人君,難以成事。首先從用人上,郭子興偏愛兒子和小舅子,好容易有個能幹的女婿,也捨不得提拔。

跟同爲大帥的那幾個人,又相處不來。

元兵圍城之前,郭子興就時常在家裡辦公,不愛去軍營……結果孫德崖等人總是在軍營之中,和士兵廝混,打成一片。

遇到了事情,孫德崖幾個湊在一起,拿出了辦法,也不怎麼搭理郭子興,偶爾被郭子興叫到了帥府,也時常爭執。

就比如說,朱重八和馬氏提議修壕溝,加強城防,孫德崖就極力反對……說起來還真不是孫德崖不懂城防的重要,只是跟郭子興擡槓習慣了,一時改不過來。

費聚觀察了些時候,城裡亂糟糟的,他都想去投靠劉福通了。

結果元兵圍城,他沒走成,又發現朱重八守城有法,體恤部下,講話做事,也有章法。就拿李新材要投軍的那件事,朱重八沒有貿然收下他,而是要他先安頓家裡,照顧老母,僅此一事,就比起一味抓壯丁,擴充兵馬的軍頭兒強了萬倍。

如今又跟着朱重八大破元軍,殺得酣暢淋漓,暢快無比。

費聚是從心裡認可了朱重八,奈何老朱的身份着實尷尬,他們這些手下跟着也不舒服。

偏偏這時候老朱就要單獨發展,實在是太好了。

“小先生放心,臨淮是個好地方,我這就去拿下來!”

費聚領着五十人,騎上繳獲的馬匹,一溜煙就下去了。

送走了費聚,張希孟這纔跟着馬氏到了存放戰利品的地方,這是元軍的一個小寨,原本是堆放兵器鎧甲的,此時正是湯和的部下在看守。由於守城期間張希孟經常跟朱重八湯和議論軍情,大傢伙也都認識他,對他十分客氣。

“小先生,快瞧瞧吧!這東西可老多了!”

張希孟含笑點頭,目之所及,全都是好東西,刀劍,鎧甲,兵器,應有盡有,甚至還有十幾架回回炮。

張希孟簡單查看,就忍不住點頭,不愧是工部尚書弄出來的東西,就是比城裡的精巧,好,真是好東西!

除了兵器之外,張希孟又發現了許多糧食,一包一包,堆得和小山似的,看樣子至少上萬石。

在糧食的旁邊,又有不下三百架馬車,還有趕車的牲口,一應俱全。

張希孟繞了一圈,在角落裡竟然發現了一堆書籍文稿。

旁邊的士兵嘿嘿笑道:“小先生,這是俺們千戶吩咐的,他說了,是朱公子交代的,小先生喜歡看書,軍營當中,凡是帶字的,都給搶來,留給小先生……其實朱公子也說錯了,這些玩意除了咱們,沒人看得上的。有些王八羔子拿來點火,讓俺罵了幾句,都給拿回來了。”

“小先生,你看這玩意有用不?”

士兵俯身詢問,卻發現張希孟手裡捧着一卷文稿,呆呆看着,竟然失神了。

大傢伙不明白,到底是什麼好東西,值得這麼在意?

他們不明白,也不敢問,只能悄然退到了一旁,去幹別的事情了。

話說張希孟爲什麼如此注意呢?

原來這竟然是賈魯的一份手稿……上面記載着賈魯勘察黃河,治理水患的心得。

每一條河流,每一段河堤,全都有詳細的數據,哪一段河道淤塞嚴重,哪一段河道需要開掘……用多少民夫,花費多少錢糧,一應俱全。甚至在一些關鍵的地方,還繪製了圖畫,鉅細靡遺。

針對黃河水患嚴重,賈魯提出“一是修築北堤,以制橫潰;一是疏塞並舉,挽河東行,以復故道。”的修河方法。

在得到元廷支持之後,賈魯親自部署指揮,調集十五萬民夫,治理黃河。

治黃工地綿延三百餘里,賈魯秉持“宜疏則疏,宜塞則塞,需防則防,需泄則泄”的原則,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充分發揮了治水纔乾。

尤其是在堵截山東曹縣黃菱崗大堤決口時,因決口水勢大,又遇秋汛,河口刷岸北行,迴旋急,難以堵截。

賈魯就調集了27艘大船,在船艙裝石,依次下沉,層層築起石船大堤,阻擋滔天洪水,終於完成堵截……當看到這裡的時候,張希孟都目瞪口呆,石船截流,這法子後世一樣在用,只是換成了裝滿砂石泥土的卡車,依次投入洪流。

“這個老匹夫,還真是天才啊!”

張希孟合上了手稿,忍不住感嘆,自從北宋後期,黃河就不斷氾濫改道……著名的三易回河就不用說了。

金兵南下,杜充決斷黃河大堤,淹死了二十多萬百姓,卻沒有阻擋金兵,論起操作,快趕上花園口戰神了。

自此之後,黃河從金朝禍害到了元朝,綿延兩百多年,一直沒有個結果。

坦白講,賈魯的這一次治水,是有效果的,此後幾百年間,黃河都大體按照賈魯治理之後的河道入海。

不過衆所周知,許多大工程都是弊在當代,利在千秋,比如秦始皇的長城,直道,比如隋煬帝的大運河,也包括這一次治河!

張希孟怔了怔,眼下老百姓都罵開河變鈔,以爲這是元朝亡國之兆,但是平心而論,以後大明也需要治河的。

這些寶貴的資料絕對不能隨便毀了,張希孟立刻將書稿收好,又下令士兵,盡力蒐集,千萬別毀於亂軍之中。

他這邊吩咐完,朱重八和湯和就返回來了,張希孟一看他們的隊伍,忍不住大吃一驚,他明明記得老朱殺出城的時候,只有兩百匹戰馬,怎麼這麼看人人騎馬,有的人還有兩匹馬,三匹馬!

這是發了大財啊!

誰知朱重八還不滿意,湯和更是罵罵咧咧,“讓老匹夫賈魯跑了,要是落到我的手裡,非捏碎了他不可!”

朱重八深深吸口氣,暫時把賈魯的事情扔在一邊,“小先生,大帥那邊如何?”

這一次張希孟沒說話,而是讓馬氏過來,跟老朱說吧!

馬氏到了朱重八面前,將張天佑要抓她的事情說了一遍,朱重八半晌無語。

原本朱重八隻是希望保留一些自己的戰利品,不至於完全受制於人,說白了,就是一個小金庫罷了。

可得知郭家父子準備借夫人挾持自己,朱重八再也沒有猶豫了,獨立發展,勢在必行!

正在這時候,費聚竟然飛馬趕來,他的神色怪異,彷彿有什麼天大的喜事。

他下了馬,急匆匆到了朱重八耳邊,壓低聲音道:“老匹夫跑到了臨淮,讓小人抓了個正着!”

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滾越大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
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滾越大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