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派系問題

bookmark

毛學禮,毛有德和毛仲明來到身邊的時候,他們衝着毛承祿這個毛大神情是不冷不熱的叫聲大哥,然後就蹲在一邊不再說話。

從這個舉動毛文龍也看出來了,自己的義子也不是鐵板一塊,從年齡和加入的先後上來看,毛承祿是當然的大哥,但後面的三個人,卻自成團體,他們尊毛學禮爲老大。

派別,到什麼時候都有,即便是三個人在一起,其實也有遠近親疏的。

這樣的狀況,毛文龍表示是無所謂的,不但表示了無所謂,而且還多多少少有些小竊喜。因爲自己的義子若是抱成一團,那自己這個當爹的可能就要被架空,尤其這個掌握了義子團隊還有親兵隊的毛承祿,說不準將來勢力龐大了,就成爲自己最重要的威脅,而如果有那三個人抱成團來和他對抗,對自己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大家都說皇帝難當,其實天下皇帝那個職位是最好當的,皇帝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穩坐江山,輕鬆自如的享受,這個事情那就是搞好勢力平衡。讓朝廷裡有忠臣,也必須有奸臣,沒有忠臣培養忠臣,而沒有奸臣,也必須要培養出個奸臣來,絕對不能出現滿朝皆君子的狀況。

只有朝廷裡有派系,他們才能互相制約,而爲了在自己這個皇帝面前表現,所以他們不管是忠臣還是奸臣,都要爲這個帝國做些實實在在事情的。如果做皇帝能把這兩派,制約平衡好,一切也就都萬事大吉了。

崇禎失國,歷史上給他的斷言就是,他以上幾代的皇帝,給他留下了一個搖搖欲墜的巨大爛攤子,認爲要是沒有崇禎的堅韌努力,這個大明幾乎早就已經崩塌了。

其實按照前世呂玉龍的理解,正是崇禎的種種努力,才最終讓還能繼續苟延殘喘下去的大明轟然崩塌。

崇禎錯了嗎?崇禎錯了,錯就錯在他在打倒了閹黨之後,重新扶持了東林所謂君子們上位,佔據朝堂,卻沒有再扶持另一個勢力和東林抗衡,結果就造成了朝堂的一言堂。

一個政府,沒有了反對的聲音,當然不要嚇到你們,就是一個另外一種聲音,那絕對是可怕的,究其可怕的最根本在於,沒人爲這唯一的聲音去拾遺補缺,沒人去修正他們的錯誤。

在這一點上,奔叔的《大明督師》做了最好的詮釋,這也就是那本書,被書友們認爲非常合理的解釋了爲什麼大明能夠繼續延伸下去的原因。並不是那個穿越的主角開了什麼金手指,提高了什麼生產工藝,最關鍵的東西就是,他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在崇禎的朝堂,打造出了另一個勢力,發出了另一種聲音,修正了許多那些所謂君子的錯誤。如此纔沒有讓整個朝廷的大方向跑偏,沒有讓大明的那架烽煙滾滾的馬車,自信滿滿的衝向了深淵。

而現實中的崇禎,讓人痛心疾首的是,當他發覺這個弊端的時候,他對那些空談誤國的東林已經無能爲力,而他想再培養一個制衡東林的勢力的時候,他卻又猶豫不決。最終沒有辦法,自己不得不赤膊上陣,將本來是一個棋手的人,變成了一面對抗的棋子,最終的結果就是,他成了所有文武大臣的公敵,所有的文武大臣,在心裡最後都有一種熱切的盼望,那就是趕緊的改朝換代吧。

這纔是大明滅亡的根本。

這似乎說的有些遠了,從大的朝廷問題,自然引申到自己的小集團。如果自己的小集團,像後來的毛文龍那樣,徹底的成爲了一言堂,由於他巨大的威望,但沒有出現像東林在朝堂上對皇帝的堅決反對,而是他的手下對毛文龍言聽計從。

這叫捧殺,這些言聽計從的人,最終培養出了毛文龍對內做事武斷,對外跋扈的性格。這種走向偏激的性格,也是最終斷送了他的生命。所以纔出現滿朝文武皆敵人,大家明明知道,袁崇煥殺毛文龍的目的,但沒有人去阻止他,沒有人去救毛文龍一下,即便是皇帝崇禎,在袁崇煥非常明顯的違背了大明律例和慣例的情況下,在非常明顯的違背了皇帝意願的情況下,最終竟然爲袁崇煥的錯誤舉動親自背書。

這樣的結果其實影響非常深遠,袁崇煥和崇禎的這一番互動,最終爲大明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那就是文官督師在外,必須先要殺一個最戰功卓著的武將來立威。就比如後來,孫傳庭殺賀人龍,從聽說賀人龍被殺的消息,李自成和他的大將拍手相慶的事實可以看出,這樣的結果是多麼的惡劣,是多麼的讓人痛心疾首。

後來還有史可法督師南明,要殺四鎮之首高得功立威,結果這個高大人,卻沒有像毛文龍和賀人龍一樣,跪在地上,伸出了自己的脖子。這位高大人,直接抽出了自己的寶刀,殺進了南明的首都,引起了一場徹底崩壞,南明局面的內亂。

所以這就是現在毛文龍看到,毛學禮三人和毛承祿不和,他的心中就有了一些小竊喜的原因,只要好好的將這種不合控制在可以調和的範圍之內,掌握好平衡,那麼自己的團隊就將在正確的軌道上向前前進。如果這樣,自己再改變一下原先毛文龍留給文官集團的惡劣的形象,說不定崇禎二年的慘劇就不會發生。而這個慘劇不會發生,是不是這三大漢奸就不會因爲怨恨朝廷而叛變,會不會就一直追隨着毛文龍,在東江和後金死磕,是不是就會實現將後金野豬皮徹底的耗死?那延伸下去,大明會不會就因此不滅王在後金的手中?

至於大明不滅亡在後金的手中,也會被那些東林鼓搗作死的滅亡在李自成的刀下,這一點,在毛文龍的思維裡,卻是無所謂的,正所謂便宜不出兄弟,不管是崇禎還是李自CD是漢人,這個江山在誰的手中無所謂,只要是在漢人的手中就行了。

第279章 努力推銷第947章 袁崇煥的小人之舉第987章 世仇的爆發第807章 老虎歸山第927章 避重就輕第727章 那就作死吧第527章 崔成秀的建議第506章 廢掉遼餉(爆更啊)第809章 要命的金蒙關係第507章 發賣皇商(爆更)第1383章 戰報評估第819章 敵使獻計第1064章 大和島條約第642章 驅奴爲兵第1181章 意見分歧第1263章 樹倒猢猻散第897章 再次整編第860章 隱秘潛蹤第1177章 開發蒙古第550章 拜見徐光啓第032章 最大收穫第988章 混亂的戰鬥第541章 辦件大事第1092章 下定州第870章 勾連土匪第884章 軍心所向第325章 海岸慘敗第747章 四處求援第1202章 大炮想向第281章 保舉袁崇煥第618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901章 又是禍起蕭牆第083章 東山礦徒第126章 新年伊始第1077章 齊飛的做派第456章 當街被截第981章 李慶借兵第1049章 血火的考驗第088章 何去何從第1295章 接收鳳凰城第818章 提出條件第561章 閱兵安排第577章 爲誰而戰不重要第176章 一馬當先第679章 分贓的三六九等第230章 爬城攻擊第334章 救與不救第550章 拜見徐光啓敵1217章 天啓託孤第710章 悠忽來去第958章 嚇到人啦第1154章 慘重的損失第143章 朝堂爭論第1097章 形勢嚴峻了第288章 販賣食鹽第935章 連環妙計的結局第218章 堵門之戰1第019章 林畔之戰第500章 黨派本質第1373章 出兵的理由第776章 平息風潮第1352章 拼消耗第477章 往死裡整第1001章 日本出兵了第1256章 內外交困第1006章 中日海戰-改變第1015章 利弊決斷第822章 再破鎮江第1256章 內外交困第661章 需要發展的皮島第1221章 驅民爲盾第734章 捐與稅的區別第334章 救與不救第1176章 殺個和尚第323章 大陣崩潰第874章 努爾哈赤的書信第545章 拉人入股第950章 造反不造反?第1422章 滿清的希望第1344章 目標鐵山第1370章 關寧鐵騎 出擊第1072章 總督駕到第1002章 中日海戰 開始第712章 牽扯出漕幫第1219章 議論裁撤錦衣衛第992章 戰爭動員第1005章 中日海戰-暴行第154章 遲到的家書第1403章 改變風氣第376章 半渡而擊第495章 世子駕到第1252章 滅清第1346章 鐵山朝鮮官第216章 土地的誘惑第155章 送子爲質第950章 造反不造反?第887章 跳出來了第122章 大功不能要第696章 內附部族第369章 分田分地
第279章 努力推銷第947章 袁崇煥的小人之舉第987章 世仇的爆發第807章 老虎歸山第927章 避重就輕第727章 那就作死吧第527章 崔成秀的建議第506章 廢掉遼餉(爆更啊)第809章 要命的金蒙關係第507章 發賣皇商(爆更)第1383章 戰報評估第819章 敵使獻計第1064章 大和島條約第642章 驅奴爲兵第1181章 意見分歧第1263章 樹倒猢猻散第897章 再次整編第860章 隱秘潛蹤第1177章 開發蒙古第550章 拜見徐光啓第032章 最大收穫第988章 混亂的戰鬥第541章 辦件大事第1092章 下定州第870章 勾連土匪第884章 軍心所向第325章 海岸慘敗第747章 四處求援第1202章 大炮想向第281章 保舉袁崇煥第618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901章 又是禍起蕭牆第083章 東山礦徒第126章 新年伊始第1077章 齊飛的做派第456章 當街被截第981章 李慶借兵第1049章 血火的考驗第088章 何去何從第1295章 接收鳳凰城第818章 提出條件第561章 閱兵安排第577章 爲誰而戰不重要第176章 一馬當先第679章 分贓的三六九等第230章 爬城攻擊第334章 救與不救第550章 拜見徐光啓敵1217章 天啓託孤第710章 悠忽來去第958章 嚇到人啦第1154章 慘重的損失第143章 朝堂爭論第1097章 形勢嚴峻了第288章 販賣食鹽第935章 連環妙計的結局第218章 堵門之戰1第019章 林畔之戰第500章 黨派本質第1373章 出兵的理由第776章 平息風潮第1352章 拼消耗第477章 往死裡整第1001章 日本出兵了第1256章 內外交困第1006章 中日海戰-改變第1015章 利弊決斷第822章 再破鎮江第1256章 內外交困第661章 需要發展的皮島第1221章 驅民爲盾第734章 捐與稅的區別第334章 救與不救第1176章 殺個和尚第323章 大陣崩潰第874章 努爾哈赤的書信第545章 拉人入股第950章 造反不造反?第1422章 滿清的希望第1344章 目標鐵山第1370章 關寧鐵騎 出擊第1072章 總督駕到第1002章 中日海戰 開始第712章 牽扯出漕幫第1219章 議論裁撤錦衣衛第992章 戰爭動員第1005章 中日海戰-暴行第154章 遲到的家書第1403章 改變風氣第376章 半渡而擊第495章 世子駕到第1252章 滅清第1346章 鐵山朝鮮官第216章 土地的誘惑第155章 送子爲質第950章 造反不造反?第887章 跳出來了第122章 大功不能要第696章 內附部族第369章 分田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