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範大人動作很快,或者說金錢的魔力很大,沒三五天便派了家奴來這邊通知說可以交宅子了。方應物也不因爲花了高價而刁難什麼,很痛快大氣的讓忠義書坊姚先生付了款。
按照當初的約定,姚先生在京城開書坊賣八股文合集,要分給一部分利潤給方應物作爲報酬。不過這兩年方應物不在京師,這筆款項一直沒有取走,現在就派上用場了。
另外,姚先生出身浙江龍遊商幫,在老家那邊也與王德王大戶有了約定。因爲方應物上京時攜帶大批銀兩感到不方便,於是約定好王德王大戶在浙江把銀子給了龍遊姚家,而姚先生在京城付給方應物相應款項,這樣便省了方應物攜鉅款趕路的麻煩,算是一種最原始的異地私人換兌。
綜合上面兩點,方應物手頭暫時不缺銀子,掏五百兩還是掏得起,就是掏完後所剩無幾。畢竟五百兩也是鉅款了,而且姚先生開門做買賣,手頭肯定要有流動資金,不可能全都支持給方應物。
方應物又請了工匠,打通原範宅與方府的牆壁,修了個簡單月門。然後清掃過一遍,知會了父親後,他和小妾們連帶自家僕役搬了過去。
至此總算可以住的開了,方應物新住處這裡便稱作方府西院,但進出外面與老宅仍是用一座正門,方府也就成了一府兩院格局。
這檔子事忙碌完,就已經是十一月底了,天氣愈加寒冷,一大家子又忙着添置冬衣,購買木炭儲存。
如此纔算稍稍安定下來,方應物終於可以靜靜讀書了。至少理論上該認真讀書了。方應物傾盡所有的高價買宅子,最大藉口就是要安靜讀書。
方清之看着兒子裡裡外外的一切都能自己解決,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暖牀小妾都自行找了兩個,似乎完全不須自己這做父親的操心。
方翰林心中不禁再次泛起無言的失落感,自己這個當爹的,好像很沒用處的樣子啊。最終只能連連感慨,自家兒子是個怪胎。
也不完全是,還有個地方能幫到兒子。而且這件事非要靠他這當爹的不可......方清之忽然靈光一閃。
方應物兩世爲人均沒當過父親,自然體會不到方清之那糾結的心情,如果他知道,那肯定大笑三聲道“父親你這張臉就是最大的助力”,然後又一次被打得抱頭鼠竄。
此時臨近年終歲尾。朝廷中一片安定祥和,平靜無事。誰在這快過年的時候挑事,會很招人煩。
當然朝廷大事與方應物還隔着幾層窗戶紙,一般是驚擾不到方舉人的。這日他正在西院新宅裡,擁着火爐和兩位小妾說笑,偶爾調戲猥褻一下,其樂融融。
忽然聽到東院的家奴在門外叫道:“大公子!老爺正在書房。叫你速速過去!”方應物探出頭問:“有何事?”那人答道:“小的不知,老爺只管吩咐了叫大公子急忙去見他。”
方應物便出了屋,穿過跨院來到東邊。進了書房,他卻看見父親大人正在撫須沉思。甚至沒有注意到自己進來,彷彿有什麼重大的事情。
方應物上前問道:“父親召我前來,不知有何吩咐?”方清之沒有說話,卻不停的打量兒子。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叫方應物莫名其妙。過了半晌。方清之才道:“不用緊張,有喜事。”
“不知是什麼好事?”同時方應物暗暗吐槽,父親這老實人怎麼也會賣關子了?
方清之目光悠悠,口氣感傷的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恍惚間你就十八歲了,過了年就是十九,換成別人家,早就娶親兩三年了罷?
這點是要怪爲父,若不是爲父多年來的疏忽,也不至於耽誤了你的終身大事,想來也是歉疚於心的。所以......”
方應物登時汗毛直豎,難道父親大人打算亂點鴛鴦譜麼?這可萬萬不用啊,父親大人千萬不要歉疚,他自己也能搞的定。
他與劉棉花的默契,並沒有與父親說過,因爲那不是死約定,只是兩個“聰明人”之間你知我知的默契。如果他混得不好,劉棉花肯定果斷的當什麼也沒發生過,如果劉棉花栽了,那他也肯定忘了這回事。
不是方應物不尊重父親私定終身,而是方應物覺得父親理解不了這麼複雜的問題......或者說,父親根本不可能接受這麼**裸功利主義的默契。
但無論如何,如果父親真給他另外說成了親事,那就違背了與劉棉花的默契,暫時沒有這個必要。
於是方應物擲地有聲的說:“古人云,匈奴未滅何以家爲!兒子我自當效仿古人,科舉不成,便不想成親之事!”
方清之皺眉道:“科舉不一定非要中進士纔算成事,你已經中舉,肯定也算立業了,怎麼不能成家?”
方應物豪情萬丈的說:“兒子我志在天下,兒女私情暫且不談!”
方清之斜視之......若說不談兒女私情,那兩房小妾怎麼回事?若不是看在兩女都是知根知底同鄉的份上,他早就拿出嚴父派頭把人打發走了。
方清之不滿道:“你怎麼是這種不開竅的態度,那叫爲父怎麼回覆賓之兄?”
人都有好奇心,方應物也不例外,想知道是誰慧眼如炬看中了自己,忍不住問道:“哪個賓之前輩?”
方清之彷彿又看到了一線希望,“現任翰林院侍講的李西涯前輩,比爲父年長兩三歲。他膝下有個女兒,和你歲數也差不多。”
在翰林院這種大明首屈一指的文青地方,與別的衙門不同。衆人不論年齒和官職大小,只論前後輩,晚來的就要喊早來的前輩,這也是一直約定俗成的特殊規矩。
賓之是字,若說賓之是誰,方應物沒多大印象,因爲明代士人喜歡用號,不大愛用字。但說李西涯這個號,方應物便有所印象了,試探性的問道:“是不是李東陽?”
方清之皺皺眉頭,斥責道:“無禮之極!前輩姓名也是你能亂喊的?就是你不答應,也不能這麼無禮!”
“我靠!”方應物很不文雅的爆了粗口,幸虧方清之沒明白這話是什麼意思,只當是自家兒子表示震驚的口頭禪。當然方應物確實也震驚的無以復加,在明史中,李東陽的名氣還用多說麼?
方清之仔細觀察自己兒子的表情,怎麼也沒看出喜意,便無奈道:“瞧你這態度,若實在不願意,爲父就回絕了賓之兄罷。”
“等等!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容兒子我再想想!”方應物連忙叫道。
方清之意味深長的說:“我這當父親的,現在也只能幫你到這裡了......”
父親今天真是學會賣關子了,方應物疑惑不已。
現在一直有種可能性很大的傳言,李東陽會參與明年會試閱卷,不是主考官就是同考官......當然方清之覺得自己這種打算幫兒子借東風的想法太齟齬了,說出去丟人現眼有損自己形象,所以堅決不會與兒子明說的。
下不爲例,此生此世只違心這麼一次,真是應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方清之心中爲自己那偉大的父愛唏噓道。
站在書房裡,方應物半晌無語,一張俊臉都糾結成麻花了......
劉棉花是從現在一直到弘治中前期的大學士,屹立政壇的不倒翁。
李東陽更不說,即將名滿天下,是未來的天下文壇盟主大宗師,是弘治中期一直到正德中期的大學士,最後是首輔,時間段正好是接上了劉棉花,而諡號則是最頂級的文正。
一個代表着現在和巨大的實惠,一個代表着將來和巨大的名望。方應物發出了無聲的吶喊:父親大人你能不能不要這麼爲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