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大白豬的到來

草原的事情是一方面。

而在其他的方面,朱英顯然更加註重民生的發展。

尤其是關於商貿。

好的發展,可以增強百姓的生活。

百姓的生活好了,身體狀況上來,便是招兵也自然更加的輕鬆。

有了足夠的兵源,那麼大明的軍力就不會降低。

在這一點上,對於畜牧業的發展,是目前朱英定下的基調。

玉米是最好的飼料,這一點朱英還是清楚的,在大力種植的玉米的同時,也不斷的鼓勵關於畜牧的發展。

而在經過了數個月的時間之後,於正陽門外的一條大船之上,十幾條白豬被運送到了京師這邊。

消息很快就到了朱英這裡,包括朱元章也知曉了。

“大孫,那白豕真有你說的那般好嗎。”

聽到消息的朱元章,忍不住對大孫問道。

因爲大孫的嘴裡,白豬的好處太多了。

長得胖,養得快,產仔多。

自貧農出生的朱元章,當然知道這三個優點代表着什麼,這代表着將會有更多的百姓吃上肉。

至於味道這個東西,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若是能夠讓肉食走進千千萬萬的百姓家中,猶如那大米一般,那可就真是,盛世啊!

“爺爺放心,這是孫兒讓商會行走海外的時候,特地收集的豕,孫兒在西域的時候,就聽別人說起過這個事情,便也就一直放在了心上。”

朱英這邊,反正不管什麼時候,直接推到西域就好了。

西域那邊本來小國林立,來自於各國的商人非常之多,誰也說不清裡面的事情。

聽到這番話,朱元章顯然更加有興趣了。

碼頭上。

朱元章親自到了,即便是大孫告訴他會運送到宮裡去,但他還是想在第一時間好好的看看。

豬在現在,自然是不可能叫豬的。

畢竟這大明天下,是老朱家的天下。

這民間要是喊殺豬,豈不是跟殺朱是同一個喊法了。

雖然朱元章很是考慮民間的一些事情,譬如把自己的子孫取名都已經開始自創字體了,爲的就是不避諱,但聽到殺豬,殺朱,心裡頭肯定不是滋味。

是以現在的豬,更多的叫法是豕,或是豚,彘等等。

反正豬是不可能叫豬的。

“老爺,東家請上船,從海外運來的白豕共有三百多頭,來自於各國,在牀上的是特地送來的樣豕。”

張伯向朱元章和朱英行禮之後,便就開口說道。

這次的出行屬於微服私訪的性質,並非大張旗鼓,自然在稱呼和禮儀上要簡單許多。

而對於朱元章在外的稱呼,便就是老爺了。

三百多頭豬在一起的環境自然不會很雅觀,所以這艘船是特地分裝。

朱元章當即上船,一探究竟。

船裡頭雖然是養豬的地方,但早就知曉會有朱英來此,那可是東家,太孫殿下。

因此這些白豬在兩三天,就開始天天有人給沐浴,甚至沐浴的水中,都伴有香料。

在船中,更是點起薰香祛除異味。

便是給豬的飼料裡,都不會有異味之物。

是以朱元章到了船裡看到是乾乾淨淨的地板,還有渾身經過了數次清潔的白豬,便是那毛,都不知清洗過幾次。

朱元章見此,看到肥胖的白豬,忍不住上前摸了兩手,感受到那肥滿的感覺,哈哈大笑道:“不虧是海外運來的白豕,竟是如此之乾淨,甚至還帶有香味,咱看不若是叫作香豕。”

這一番話,頓時讓後面的張伯是極爲尷尬。

不過有一個機靈的船伕開口說道:“老爺,您是大貴人,這白豕在大貴人的面前,自然不能像是普通的豕那般髒亂不堪,是以大貴人當面,這白豕也得是講究點禮儀的。”

聽到這話,朱元章不由看向了那名船伕,開口道;“倒是個會說話的小子。”

那船伕面相只有二十出頭,聽聞此言連忙道:“謝大貴人誇讚。”

朱元章擺擺手,便對大孫說道:“這些個豕,都是如此之大嗎。”

朱英回道:“並不盡然,豕雖皆白,但亦是有地方之分,只是孫兒無法分辨這其中最優之豕,因此便就讓人但凡是白豬,每個地方都買上一批運來。”

“在經過飼養的時候,進行一個記錄,生養得最快最肥的豕,便是好豕,往後除開這邊飼養外,亦可是從其所產之地大量進行一個購買。”

“孫兒會在大明及其所產之地,分開建立專門的豕廠,用以培育和生產,而後以低於黑豕的價格,向民間售賣,加強百姓自行養育。”

聽到大孫的安排,朱元章點頭贊同,說道:“前期小豕的價格,應當儘量的低上一些,即便是不怎麼賺錢也是沒有關係的,主要是讓百姓們都開始飼養起來。”

“有個三年五載的,咱們大明的肉食價格,便就可以降低下來,讓更多的百姓能夠吃上肉。”

朱元章對於白豬很是滿意,並當場表示這些白豬之後全部放到宮中進行一個餵養。

在皇宮裡,相對的生活配套可是非常的完善,不僅由田地,菜地,便是各種肉類都是有單獨的人負責養殖的。

除開一些特殊的珍奇品種,比如野味什麼,不然皇宮所需,多數都可以自給自足。

不過這些自然都是供給皇室享用,普通宮女,宦官,侍衛,所吃之物,基本上都是由宮外進行一個購買。

之前宮中採買現在基本上都已經取消了,目前宮裡的一切所需,基本上都是由羣英商會這邊單獨進行負責。

不管是在價格上還是其他方面,都有一定的保障。

這也讓宮裡的生活水準翻了個天,哪怕是最爲低下的宦官,不說餐餐有肉,但每天吃到肉食,已然不是個問題。

朱英現在於宮裡的聲望,比之外界絲毫不差。

所有的宮女,宦官,在各方面的吃穿用度上,都有了更多的補貼。

最爲常見的就是衣服了。

比如宦官的衣服,一年有套新衣就算是不錯了,現在基本上每個極度都會發上一套,哪怕是幹不動活的老宦官也不會落下。

宮女這邊,更是設計了許多新的款式,雖然簡單,可顯得落落大方。

像是每個宮殿的修繕等等一系列的雜務就更加不用說了。

......

轉眼間,便就已經來到了十月下旬。

這大明的天氣,可謂是一年更比一年冷了。

才入冬不久,便是到了晚間,說話的時候已然有寒氣冒出。

不夠經過一年對於煤礦的開採,不說大明全國,至少在京師這塊地界上,到處都是暖烘烘的。

便就是這個時候,朱英基本上沒怎麼出坤寧宮了。

除開每日的早朝會參與其中之外,就是陪在葉月清的身邊。

此刻葉月清的肚子,已經是很大了。

預計再過一個多月,就到了生產期。

在坤寧宮,京師有名的數個產婆已經搬了進來,最好的千金聖手,也在坤寧宮裡住在。

每天的把脈,已經成了葉月清的日常流程。

現在大明的醫術,還當今的時代可算是非常之不錯,每個太醫,都是傳承的御醫世家。

而醫道,雖然因爲蒙元的入侵中原發展上有所限制,但在地位上,並沒有落下什麼。

因爲蒙古人對於大夫是非常敬重的。

這其中在成吉思汗的時代,醫生更是達到了一個地位的巔峰。

蒙古人嗜殺,但對於醫生是極其的尊重,這一點最爲明顯的就是成吉思汗了。

成吉思汗的性命,曾經有多次都是由蒙古大夫的救治回來,是以不管是侵略何地,蒙古人對於有醫術的人,不僅不會殺害,更是會好吃好喝的供着。

名醫們只要有真才實學,立刻會被送到大汗那裡,成了王公貴族爭搶的人才。

蒙古的真權貴也喜歡複合型人才,能辦事關鍵時刻還能治病搶救的人才很受他們歡迎,一些名醫也得以參與政治,成爲左右蒙古政局的大老。

比如鄭賢景就一邊在窩闊臺身邊治病,一邊替他推薦人才,耶律楚材能當中書令就有他的一份功勞。

蒙元時期成爲朝堂大臣的名醫非常之多,蒙哥和忽必烈也爭先恐後的招徠名醫到自己身邊做事,着名漢臣許國禎、竇默、韓公麟等原先就是太醫出身。

可以說在蒙元時期,醫道的發展得到了很好的環境,許多名醫世家不僅被保存下來,更是得到了極爲良好的發展。

不過也因爲如此,因爲醫生的地位過高,並且所攀附的都是權貴,這對於百姓便有着欺凌之事較多,蒙古大夫的稱呼,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

只是朱元章對於醫生,顯然不是那麼的看重。

太醫院裡被處死的,已然是非常之多了。

也就是朱英到了宮裡後,這個現象纔開始遏制下來,隨着醫學堂的建立,大夫的地位也開始逐步的上漲。

自然所有的大夫對於太孫殿下,也自是非常之敬重。

.....

狄玉森最近心情非常的鬱悶。

因爲已經過去了三個月,現在兇手還沒有真正的找出來,雖然有了幾個懷疑的目標,但是在證據這塊幾乎沒有,根本無法指認。

藍玉這邊,自然不可能經常跟他耗着,所以也慢慢沒當作回事了。

朱英也沒有說給他什麼壓力,但狄玉森本人的壓力就很大。

首先是在衙門裡,他這個京縣丞幾乎沒有其他事情,京縣令也不敢給他安排什麼事情去做。

所以現在的狄玉森除了每天查探都指揮使遇刺桉外,便就無所事事了。

明面上,都指揮使遇刺桉和刺殺桉已經結束,但在狄玉森這裡,接到了太孫殿下的令旨,要暗中查探出真兇所在。

“夫君,這般再過兩個月,便要過年了,現在天這般冷,你這整天外出跑的,便得添置幾件好的棉衣。”

“明日稍許耽擱你一些功夫,跟着我去那裁縫店量一下尺寸吧。”

這天晚飯,秦立雪吧便對着狄玉森說道。

狄玉森道:“便就按照往前的尺寸做着吧,你夫君我現在的情況,你也不是不知道,哪敢有絲毫的懈怠啊。”

秦立雪聞言,有些抱怨着說道:“自從來這京師,你每日都是早出晚歸的,都沒怎麼在家裡頭待過,我這天天也不敢出門,生怕錢財給用了多了去。”

“你都忙活了這麼多天了,也沒見查出個東西來,不就是耽誤一小會功夫嗎。”

“我聽說這家的裁縫店的縫衣匠最爲出名,好不容易纔約個時間,你便是過去一趟,能耽擱多少事情。”

狄玉森聽到這話放下快子說道:“夫人吶,你是不懂我現在的情況,便就是因爲沒查出來,所以才得忙啊。”

“這個忙,哪怕是瞎忙活,也得是忙。”

“太孫殿下把這麼重要的事情交到我的手中,我原以爲沒什麼問題,可現在都三個月了。”

“雖說太孫殿下那邊也從未催促過什麼,可基本的表現是要的吧。”

“如今俸祿改制,咱們每個月都有了這麼多的寶鈔,若是因此被降罪責怪,可就不好辦了。”

狄玉森是個聰明人,尤其是在明哲保身這塊。

他知道現在盯着自己的人很多,可不要小看京縣丞這個職位,雖說品級不算高,但實權可不少。

只是這些權力,還沒有真正的交到他的手裡。

掛着京縣丞的名頭,但除了辦桉之外,就都到不了他這裡了。

目前狄玉森也不知道這是太孫殿下的意思,還是其他官員的意思,但不管是誰,也意味着狄玉森必須把這個桉子破了之後,纔有真正掌權的可能。

秦立雪聽到這話,就不由有些愁眉苦臉,問道:“那夫君你現在,到底還要多久才能把這個桉子給破了呀。”

“這若是哪天太孫殿下怪罪下來,別說這京師待不下去,便是平陽府那邊,恐怕回去都不好過了。”

狄玉森聞言輕輕點頭。

若是這般灰熘熘的回平陽府,那可就這輩子到頭了。

不過他的眼神很是堅毅,沉聲說道:“娘子放心,爲夫已然有了具體的目標。”

“這馬上就要過年了,年前此桉,必當可破。”

第821章 熬死帖木兒第六十九章:顏面第247章:安南初動第331章:被懷疑到的朱允炆第768章 太孫什麼都好,就是太謹慎了些第585章:古往今來第一代風水大會開展第547章:朱英的四項基本國策第437章:想買火器的倭國第228章:咱大孫,瘦了呀!第580章:十八億大明寶鈔第八十四章:不裝了,我攤牌了,我確實不是我爹生的第178章:只能處死第267章:看到希望的朱棣第336章:殺他百萬又如何!(求月票)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177章:大明皇家寶鈔司第四十四章:父王不要慌第381章:沙盤軍演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108章:咱大孫的陵寢(求訂閱求月票)第536章:天生聖人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第770章 大勝第484章:膽大包天的朱棣第815章 莫斯科大公國第670章:少主朱英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321章:被遺忘的犯人第388章:先談招安第392章:大明春耕第186章:咱明日要去看大孫第722章 朱英的忽悠,朱元璋的溺愛第148章:老師說的話,竟然是真的第132章:朱英的驚喜第八十六章:成家立業第215章:雷厲風行的朱元璋第818章 世界戰爭的開端第636章:朱英的兒子們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409章:致仕之爭第446章:颶風之後的機會第565章:北元的反擊第356章:呂氏,呂氏!第692章:爲大明賀!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656章:干預真臘暹羅的戰爭第470章:不留活口第722章 朱英的忽悠,朱元璋的溺愛第五章:京師之行第431章:蘇州第八十三章:你不是你爹親生的吧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517章:海貿第636章:朱英的兒子們第七十一章:神宮監的老太監第209章:大孫如何看待邊疆的叔叔們第155章:朱元璋的一言堂第567章:活捉朱棣!第591章:圍剿安南,強勢的大明水師第585章:古往今來第一代風水大會開展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177章:大明皇家寶鈔司第527章:推行第738章 定海艦問世第三十章:我命休矣第四十三章:暴躁老哥朱棡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第638章:洪武大典第349章:正旦將至第583章:想要擺脫大明的安南第580章:十八億大明寶鈔第三十四章:就地格殺第433章:朱元璋的擔憂第819章 美洲大陸的發現第422章 :朱元璋的轉變第196章:大孫下手輕一點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654章:逐漸沒落的高棉帝國第408章:陳慕月終入宮第175章:爺孫辯論第206章: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815章 莫斯科大公國第836章 求助大明第五十五章:別嚇我啊第117章:爺孫倆第一次分歧第403章:並不神秘的欽天監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803章 遵太孫令旨蕩平暹羅第787章 難道本王將要葬身於此嗎第356章:呂氏,呂氏!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501章:明遼東長城第421章:海上貿易的眺望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第174章:咱大孫有大智慧第327章:刺殺太孫的後果第556章:倭國變故
第821章 熬死帖木兒第六十九章:顏面第247章:安南初動第331章:被懷疑到的朱允炆第768章 太孫什麼都好,就是太謹慎了些第585章:古往今來第一代風水大會開展第547章:朱英的四項基本國策第437章:想買火器的倭國第228章:咱大孫,瘦了呀!第580章:十八億大明寶鈔第八十四章:不裝了,我攤牌了,我確實不是我爹生的第178章:只能處死第267章:看到希望的朱棣第336章:殺他百萬又如何!(求月票)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177章:大明皇家寶鈔司第四十四章:父王不要慌第381章:沙盤軍演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108章:咱大孫的陵寢(求訂閱求月票)第536章:天生聖人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第770章 大勝第484章:膽大包天的朱棣第815章 莫斯科大公國第670章:少主朱英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321章:被遺忘的犯人第388章:先談招安第392章:大明春耕第186章:咱明日要去看大孫第722章 朱英的忽悠,朱元璋的溺愛第148章:老師說的話,竟然是真的第132章:朱英的驚喜第八十六章:成家立業第215章:雷厲風行的朱元璋第818章 世界戰爭的開端第636章:朱英的兒子們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409章:致仕之爭第446章:颶風之後的機會第565章:北元的反擊第356章:呂氏,呂氏!第692章:爲大明賀!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656章:干預真臘暹羅的戰爭第470章:不留活口第722章 朱英的忽悠,朱元璋的溺愛第五章:京師之行第431章:蘇州第八十三章:你不是你爹親生的吧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517章:海貿第636章:朱英的兒子們第七十一章:神宮監的老太監第209章:大孫如何看待邊疆的叔叔們第155章:朱元璋的一言堂第567章:活捉朱棣!第591章:圍剿安南,強勢的大明水師第585章:古往今來第一代風水大會開展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177章:大明皇家寶鈔司第527章:推行第738章 定海艦問世第三十章:我命休矣第四十三章:暴躁老哥朱棡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第638章:洪武大典第349章:正旦將至第583章:想要擺脫大明的安南第580章:十八億大明寶鈔第三十四章:就地格殺第433章:朱元璋的擔憂第819章 美洲大陸的發現第422章 :朱元璋的轉變第196章:大孫下手輕一點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654章:逐漸沒落的高棉帝國第408章:陳慕月終入宮第175章:爺孫辯論第206章: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815章 莫斯科大公國第836章 求助大明第五十五章:別嚇我啊第117章:爺孫倆第一次分歧第403章:並不神秘的欽天監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803章 遵太孫令旨蕩平暹羅第787章 難道本王將要葬身於此嗎第356章:呂氏,呂氏!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501章:明遼東長城第421章:海上貿易的眺望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第174章:咱大孫有大智慧第327章:刺殺太孫的後果第556章:倭國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