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鐸終於得到消息,伊爾德戰死了,他帶出去的一萬軍隊所剩無幾,等於全軍覆沒。
周遇吉果然是周遇吉,竟然打了自己一個措手不及,多鐸有些不理解,還是在這樣的沼澤地帶,周遇吉怎麼做到的?伊爾德可是叱吒十幾年的建州有名猛將,無論是在蒙古還是遼東,在山西都留下了伊爾德的領兵攻城拔寨的身影,伊爾德竟然這樣死了,死的甚至連壯烈都說不上。
在多鐸的不解中,周虎臣繼續在撤,因爲天就要黑了,他已經沒有時間去招惹多鐸的大部隊,當然...這是一個藉口,周虎臣不會用幾千人傻傻的去碰觸多鐸的大部隊。這是游擊戰,也是牽制住多鐸大軍的方法。
負責接應的後勤部隊在一個村莊正等待着周虎臣,一頓久違的熱飯算是款待了一下這些勇士。
多鐸率領的大軍再也未敢冒進,他開始順白塔河南岸前進,至於周虎臣在他身前的上竄下跳,多鐸認爲這些動作太小了,多鐸視若未見......
弘光元年五月初九,在灼熱的陽光下,周虎臣就要進入揚州地界了。
歷史雖然沒有變得支離破碎,但發生了很多很多改變,多鐸的南下大軍南下速度比原來的歷史慢了很多,而多鐸的兵力顯然也少了很多很多。而在歷史上被屠城的揚州現在有了周遇吉父子所率的重兵。
揚州北八十里的冶山鎮。
陽光明媚,早已率軍來到冶山鎮的周遇吉就陪在史可法身邊,他的身側是王德用、莫顯成等武將。而史可法的另一側是淮揚總督衛胤文、兩淮鹽運使楊振熙、同知曲從直、王纘爵,還有周虎臣未曾見過的一些文武官員。
看到有些狼狽模樣的周虎臣,史可法一向嚴肅的臉龐露出笑容,他上前一步:“周帥別來無恙!”
史可法用了尊稱,還帶着一個龐大的歡迎陣容,看着這歡迎的陣容。看着一張張帶着笑容的臉,周虎臣同樣的露出笑容,這幾乎都是自己的支持者啊!史可法很給面子!
周虎臣上前抱拳一禮後單膝跪地:“麾下,鎮江總兵周虎臣率部阻擊建奴後回師,並斬殺建奴萬人,特向督軍大人繳令。”
這是必走的一個程序,史可法抱拳:“周帥戰建奴有功,本督軍會呈報朝廷,請周帥請歸隊。”
羸弱源於力量的缺失,現在的揚州有了周遇吉父子。有了這支可以和建奴抗衡的軍隊,揚州這個必定成爲戰場之地的官員和百姓都有了信心。建奴就在周虎臣身後,戰爭仍舊要繼續.....
史可法給那些周虎臣不認識的官員進行介紹,互相寒暄吹捧一陣,不久,那些特地來歡迎周虎臣的文武官員立刻回了揚州城,而周虎臣則繼續停留在冶山鎮。
在史可法的介紹下,周虎臣知道原來的揚州知府馬鳴騄去了南京,現在是提刑按察司副。新任的揚州知府是任民育。而史可法急檄各鎮赴援後,揚州終於有了兩支援軍,駐守在高家集的總兵劉肇基來援。而另一部卻是甘肅鎮總兵李悽鳳、監軍副使高岐鳳率領的四千人。
周虎臣知道這兩個人?,他對這段悲劇的歷史比較熟。這李悽鳳、高岐鳳兩個人是敗類!在原來的歷史上,李悽鳳、高岐鳳來揚州的目的是想挾持史可法投降滿清。而史可法在這件事上也充分暴露他讀書人的弱點,他過於仁慈,在李悽鳳、高岐鳳勸史可法一起投降清軍時。史可法只是怒斥了兩人,並說:“揚州乃我應死之地,汝二人慾富貴。可自圖之!”
就這樣,李悽鳳、高岐鳳在原來的歷史上於當夜二鼓斬關拔營而去,臨行,他們還引誘護餉的幾支明軍一起出城降清。
周虎臣知道這件事,其實,無論李悽鳳和高岐鳳兩個人是否已經投靠了建奴無關緊要,他們已經死定了。
家丁首領周萬江在周虎臣給他一陣耳語後迅速離開了大營,他帶着幾名家丁上馬直奔揚州城而去。
防患於未然!
李悽鳳和高岐鳳被判了死刑,他們那些手下不會有一個人逃脫這種命運,周虎臣的士兵幹這種事太熟練了。
已經殺了多少“自己人”?殺了多少敵人?周虎臣不知道,在他的記憶中好像加在一起已經過了百萬,而這個殺戮還要繼續,有太多的人需要他去殺,而且必殺!
“我會成爲歷史留名的屠夫啊!”
周虎臣仰天長嘆,爲了這個華夏,周虎臣這個屠夫的名號恐怕要進行一輩子,而且註定要殺的揚名於史冊,讓無數人“敬仰”無比。
歷史的功過自有歷史評說,周虎臣不在意。
周虎臣很累了,可他剛剛跑到自己的營帳中安定下來,他的老子卻跑了過來。
進入周虎臣的營帳,周虎臣施禮後,周遇吉也終於顯露出了慈父的一面,他輕輕地拍了一下兒子的肩膀以示鼓勵和滿意。外面人太多,周遇吉一直沒機會,至於誇讚什麼的就免了,父子之間根本不需要。
周遇吉坐下,戰鬥的整個經過斥候已經詳細傳報給了周遇吉,這已經不用說了,周遇吉說起了另一件事:“高起潛被我捉住了,未經一戰就想逃跑時被我們的人在江上捉住了!哦...對了,高起潛是江北監餉官。”
周虎臣對這個名字不陌生,周遇吉曾經給他提起過這個人:“就是那個沒卵子的高起潛吧?”
周遇吉輕輕點頭,卻沒有繼續說下去。
周虎臣明白了,周遇吉當時一定是有些仁慈了,他當時沒有直接就把高起潛砍死,然後——給他戴上應有的帽子。
你天天在看,耳聞目睹,你兒子陰人和殺人的技術一點都沒學到嗎?周虎臣真是佩服起了這個便宜老爸,這都不會,該死的留着幹什麼?
這對周虎臣太簡單了:“這個沒卵子的廢物留着有什麼用?就說病死不就完了嗎?”
太簡單有效了!而且沒有漏洞,周遇吉沒有回答,他輕輕地頷首。
周遇吉這是默許了,可有一點周虎臣不明白,這個英雄無畏的父親做事爲什麼有時候不能夠和他作戰一樣決絕?這不是周遇吉要借用自己的手,而是思想問題啊!明末那些堅貞不屈,名揚天下的人物爲什麼屢屢犯錯?爲什麼他們也和周遇吉一樣仁慈的去容忍那些背叛者和選擇怯懦的人?
也許這就是時代的理念和教育不同,是儒家思想的荼毒吧?周虎臣只能這樣給自己解釋了。
周虎臣信奉一個真理;亂世就是梟雄的世界。
這是朝代要鼎革的歷史時期,雖然現在有了周虎臣,也不一定會改朝換代,但周虎臣知道這樣的時代不能做一個好人,因爲——好人活不長。
只有梟雄才能夠達到自己人生的頂峰,才能活的更長久,周虎臣希望那一天早些到來,而他也正在路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