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馬道臺來了

楊覘光十分詫異地說道:“來得好快啊,看來這位馬道臺這次是勢在必得啊!”

楊觀光也是沒想到馬道臺比自己想象中至少早來了至少兩三日:“看來衡王府與德王府在馬道臺身上是使足了力氣!我們先把馬道臺的底細盤清楚再說。”

楊家是整個招遠縣的第一望族,所以整個招遠縣到處都有楊家的耳目,所以楊氏兄弟從各個方面獲得的信息比宋知縣還要詳盡一些:“什麼?馬道臺帶了一百多名家丁到招遠來上任,至於這麼誇張嗎?”

馬道臺帶的家丁並不是尋常的僕奴,而是營兵裡的家丁,或者說是各級將領的私兵,自然也是各級將領的私人財產,所以是現在大明軍隊裡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存在。

衛所軍不堪用,營兵不足用,所以大明軍隊真正的核心就是將領私人所有的這些家丁,不管是幾千人還是幾萬人的大軍,絕大部分資源都被用來供養將領私有的幾十幾百個家丁。

吳襄曾經跟崇禎皇帝曾經有過一段對話,吳襄說自己表面擁衆八萬,但實兵只有三萬,上陣打仗能真正有用的就是這三千名家丁,他把八萬人的資源全部拿來供養這三千名家丁,“細酒肥羊”、“紈羅紵綺”把這三千家丁喂飲。

一百餘名家丁看起來不起眼,但是考慮天下聞名的吳襄、吳三桂父子關寧軍八萬之衆都只有三千名家丁,而且一向太太平平的山東地面上能一下子出動百餘名家丁,那簡直是華麗得不能再華麗的陣容。

畢竟很多大明的參將、遊擊甚至是副總兵,手下的家丁少則數十人,多則也不過一二百人而已,要知道象登州營、即墨營、文登營這海防三大營,雖然都有好幾千名勉強算得上精銳的營兵,但各營家丁的數目也就是一二百人,頂多也就是兩三百人。

所以楊觀光就覺得光靠馬道臺自己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找來這麼多家丁,這肯定是德王府與衡王府幫他找來的。

但是這讓楊觀光感覺壓力很大,考慮到家丁之外還有一些輔兵,再加上衡王府與德王府的人馬,馬道臺這一次的陣容搞不好能挑翻半個登州府。

雖然柳鵬手上也有好幾百巡防隊,但是楊觀光一下子就覺得沒底:“馬道臺從哪裡找來這麼多家丁,德王府與衡王府既然有這麼多家丁,何必自找麻煩,直接往青州府與萊州府的邊境上佈防不就好了!”

楊覘光倒是個十足的聰明人,他當即說道:“恐怕馬道臺這一百多名的家丁成色不足,或者衡王府有些難言之隱,反正未必有一百多名家丁,但是以衡王府與德王府的七八十名家丁應當還是能找來的。”

楊觀光聽到這反而覺得越發難辦了:“哪怕只有七八十名家丁,衡王府這也是勢在必得,恐怕……恐怕……咱們如果擋了衡王府與德王府的財路……恐怕會有大麻煩了!”

在另一個時空他就不是什麼以意志堅定而著稱的人物,所以不管在大明朝還是大順朝都成了亂臣賊子,而現在他還要更年輕一些,所以更會懂得審時度勢:“大兄,反正這是龍口與衡王府在鬥,我們能幫則幫,不能幫也只能暫時放手,交給龍口去辦了!”

只是楊覘光卻是反對這種意見,他大聲說道:“這可不行,即使馬道臺帶了三百名家丁過來,可我們還能回頭嗎?回不了頭,別忘記了五義蠶行的事情!”

一說到五義蠶行那件事,楊觀光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見面以後他一直覺得柳鵬是個好好先生,但是五義蠶行那樁血案卻在提醒好好先生只是柳鵬的僞裝罷了。

五義蠶行跟柳鵬爲了收蠶繭的事情鬧得不可開交,柳鵬先是忍氣吞聲一個月,然後不動聲色就調集人馬把五義蠶行上百號人的滅門了,到現在連個給五義蠶行嚷冤的人都沒有。

那可是上百條人命啊!

這件事諸城丁家可是跟楊氏兄弟提了好幾次,都說柳鵬是個笑面虎,能不得罪就不得罪,萬一得罪了柳鵬恐怕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而楊觀光想明白這一點以後就改變了主意:“是啊,哪怕馬道臺調來了三百家丁,上千戰兵,但是招遠離黃縣只有一水之隔啊!”

招遠楊家自然也有自己的武力,而且招遠楊家的武力在登萊兩府的地方武力算是不弱的存在,可問題在於跟柳鵬苦心打造出來的巡防隊根本沒法比。

馬道臺遲早是要走的,但是柳鵬不但不走,還會繼續在招遠當縣丞,楊家在這件事如果態度不夠堅定,搞不好什麼時候就要柳鵬滅門了。

要知道,東三府好幾個滅門大案據說跟柳鵬都有關係,而楊覘光當即說道:“咱們去迎接馬道臺,馬道臺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我們先記下來,到時候好幫馬道臺指正。”

當然誰都知道這只是掩飾之詞,楊氏兄弟一心就準備記馬杜恭的黑材料。

這位馬道臺這次出行更象一員武將,而不是一位清貴至極的道臣,他的身邊幾乎全是武人,而且家丁的數目也比楊覘光的估計要高一些。

楊覘光原來以爲馬道臺與衡德兩府只能借來七八十名家丁,但是仔細一看,馬道臺帶來的家丁應當有近百人之多,而且全是精銳的騎兵,高頭大馬,銳不可當。

除了這近百名家丁之外,跟着馬道臺隨行的還有上百名營兵,也算是勇銳之士,而馬道臺本人同樣是輕騎快馬。

只是一見面以後,大家就知道馬杜恭不是什麼武人,而是一位進士出身的道臣,他一開口就是今天的收成與冬作物播種情況,而且馬道臺對於數字有着一種異常的敏感,時不時就報出一大串數字。

但凡能中進士出來做道臣的多多少少有些本領,這位馬道臺辦事就很老成,他跟宋知縣一行人談話的時候,雖然隨口談及柳鵬這位本府人任本府官的小縣丞,但也很自然,事情辦得滴水不漏,表須看起來根本就是關心萊州府災情特意來招遠坐鎮。

楊觀光拿着小本本記着了馬道臺大半天的黑材料,只是他發現黑材料表面看起來比比皆是,可仔細去找,又找不到多少真正可用的黑材料,馬道臺打太極拳的水平實在太高明。

還好楊觀光是理學名家,有着自由心證的大神通,而馬道臺雖然沒露什麼破綻,但他坐鎮招遠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沒錯,大錯特錯!

招遠楊家和其它大家族見不得光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馬道臺不但下來巡視還賴在招遠不走了,這不是讓大家連飯都吃不好嗎?

所以慾加之罪何患無詞,楊觀光早就擬好了腹稿,只是這第一篇他不好親自出馬,準備讓人來個投石問路。

只是馬道臺卻是個能說會道的人物,半天功夫就把幾個招遠的縉紳拉過去,而且他還把宋知縣給找過去了談話。

“宋知縣,今天來得實在太急,恐怕有人覺得我是刻意針對他,實際是誤會,是錢巡撫與趙巡按讓我來招遠坐鎮的。”

雖然馬道臺話裡有話,宋知縣是舉人出身,說話也有些底氣:“倒不是什麼誤會不誤會,是道臺大人來得太急了。”

雖然宋知縣也知道柳鵬的任職文書與勘合都到了省城,但是他沒想到馬道臺會來得這麼快,至少比他想象中要快了三五天,搞不好要比正常流程快了十來天。

而馬道臺來得這麼快,大家自然猜到是他是刻意針對柳鵬,只是馬道臺卻是笑了起來:“不急不急,過兩天就知道我一點都不急了,宋知縣,今年你已經考滿了吧?”

宋一範是萬曆四十年來到招遠縣上任,按三年一考的慣例他已經一考考滿,可以考慮調動的問題,但問題在於今年是幾百年未遇的大旱,所以爲了抗旱救災的大局,宋一範的調動就耽誤下來了。

只是宋一範卻知道自己始終是要動一動的,他當即問道:“莫不成馬道臺知道我要去哪裡?”

雖然這是吏部的權限,別說是馬杜恭這樣的道臣,就是山東巡撫、巡按都只有正薦和提薦、揭薦的權力,但是道臺畢竟神通廣大,雖然不能決定具體的人事任命,但是卻比其它人更早知道具體的人事調動。

而馬道臺點點頭說道:“所以我勸宋知縣接下去要跟柳縣丞精誠合作,不要出什麼漏子?”

馬杜恭這裡話裡有話,宋一範沒聽明白,但他肯定知道大有奧妙:“還在不登州府?”

馬杜恭回覆了一句:“當然還在登州府?”

宋一範吃了一驚:“難道是調黃縣?”

現在的黃縣是個大火坑,現任的曹知縣曹燧曹知縣到了黃縣以後投置閒散,不管什麼事情,只要沒有柳鵬的同意都辦不了。

一個堂堂舉人的知縣老爺最後成了柳鵬這小典史的提線木偶,還好最後柳鵬給曹知縣留了一條後路,讓他去管米業會館,不然現在曹知縣絕對是沒法過日子了。

只是馬杜恭卻給出了一個十分明確的回覆:“當然不是黃縣,是……”

第270章要退錢第501章落淚第710章 袁可立第855章 柳氏家臣第970章 復聖府第975章 皇太極的上上之策第595章大戰在即第531章安樓寨的底細第336章有仇報仇第1104章 村姑第76章谷夢雨第764章 撫院出馬第14章走馬上任第1135章 唯一可行的辦法第760章 合作的誠意第301章署職典史第133章黃知府第541章誹謗第1075章 國之大事第787章 杜度第1166章 陝西問題第870章 武之望的意外選擇第911章 兗西第25章投名狀第503章:諸城丁氏第828章 陣腳大亂第770章 只誅一人第683章 百年國運第55章狂瀾第373章暖冬第33章得寸進尺第690章 強攻纔是正道第273章人面桃花第175章分工合作第757章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第6章副役第173章兩個好消息第107章柳鵬的底細第41章討價還價第896章 柳河之敗第851章 發動第412章:豐收貸第576章不過生日都不行第423章朱橋驛第451章東萊太史慈第624章一萬石第1151章 鑲藍旗的最後時刻第539章測繪第1070章 最重要的戰場第432章柳氏必興第675章 以漢制漢第869章 天雪專案第943章 外戚之力第312章五義蠶行第359章橫插一手第545章秋糧第1149章 既得隴復望蜀第1151章 鑲藍旗的最後時刻第648章最後一縷陽光第327章蕭玉書第342章萬金一諾第886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第415章鬥米三錢第11章錢書辦認輸第714章 顏神鎮第398章賑濟第326章有奸細第766章 柳鵬的女人們第322章福山銀案的真相第361章三千寵愛在一身第52章預備倉第1097章 任性第1049章 靠譜的答案第865章 武之望第1042章 反射爐第894章 體制調整第879章 曲線救國第878章 武夫風範第238章常典史栽了第301章署職典史第827章 又一記悶棍第75章你有聚寶盆第991章 原州開戰第975章 皇太極的上上之策第1053章 殿下第953章 洋地黃第648章最後一縷陽光第667章皇太極的醜事第105章公憤第347章碧霞元君第12章男裝麗人第1058章 船要沉了第569章琉球海道第332章十里橋第781章 爭先恐後第36章兩百卷紅顏麗人第1137章 壓倒性優勢第967章 秘方第109章柳大頭風頭太勁第678章 分贓
第270章要退錢第501章落淚第710章 袁可立第855章 柳氏家臣第970章 復聖府第975章 皇太極的上上之策第595章大戰在即第531章安樓寨的底細第336章有仇報仇第1104章 村姑第76章谷夢雨第764章 撫院出馬第14章走馬上任第1135章 唯一可行的辦法第760章 合作的誠意第301章署職典史第133章黃知府第541章誹謗第1075章 國之大事第787章 杜度第1166章 陝西問題第870章 武之望的意外選擇第911章 兗西第25章投名狀第503章:諸城丁氏第828章 陣腳大亂第770章 只誅一人第683章 百年國運第55章狂瀾第373章暖冬第33章得寸進尺第690章 強攻纔是正道第273章人面桃花第175章分工合作第757章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第6章副役第173章兩個好消息第107章柳鵬的底細第41章討價還價第896章 柳河之敗第851章 發動第412章:豐收貸第576章不過生日都不行第423章朱橋驛第451章東萊太史慈第624章一萬石第1151章 鑲藍旗的最後時刻第539章測繪第1070章 最重要的戰場第432章柳氏必興第675章 以漢制漢第869章 天雪專案第943章 外戚之力第312章五義蠶行第359章橫插一手第545章秋糧第1149章 既得隴復望蜀第1151章 鑲藍旗的最後時刻第648章最後一縷陽光第327章蕭玉書第342章萬金一諾第886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第415章鬥米三錢第11章錢書辦認輸第714章 顏神鎮第398章賑濟第326章有奸細第766章 柳鵬的女人們第322章福山銀案的真相第361章三千寵愛在一身第52章預備倉第1097章 任性第1049章 靠譜的答案第865章 武之望第1042章 反射爐第894章 體制調整第879章 曲線救國第878章 武夫風範第238章常典史栽了第301章署職典史第827章 又一記悶棍第75章你有聚寶盆第991章 原州開戰第975章 皇太極的上上之策第1053章 殿下第953章 洋地黃第648章最後一縷陽光第667章皇太極的醜事第105章公憤第347章碧霞元君第12章男裝麗人第1058章 船要沉了第569章琉球海道第332章十里橋第781章 爭先恐後第36章兩百卷紅顏麗人第1137章 壓倒性優勢第967章 秘方第109章柳大頭風頭太勁第678章 分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