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所以是直接上任還是去金州拜見柳鵬就成了海北鎮對他們態度的分水嶺,若是不肯去金州拜見柳鵬,拿不到柳鵬的親筆書信,結果自然就是亓詩教所說的“該殺就殺,該打斷腿就打斷腿”,反正就別想活着上任。

如果願意到金州拜見柳鵬並拿到柳鵬的親筆書信,那麼在海北鎮的眼中還是屬於“值得拯救的同志”,海北鎮會讓他們平安上任。

但問題柳鵬現在選擇的地點不是龍口,而是遠在遼東的金州,而且肯定要嚴格審覈重重把關認爲政治可靠纔會允許他們拿到柳鵬的親筆書信,在拿到柳鵬的親筆書信之前他們還得繼續呆在金州才行。

這樣一來,這批官員雖然是吏部與閹黨空降下來的人物卻要爲柳鵬所爲,而那邊鍾羽正突然想到了什麼:“柳少不如讓他們在金州多呆一段時間,就是留上三五個月也沒問題,我們直接派人過去署職就行了!”

官員開缺而派人過去臨時署職,本來這是知府甚至巡撫的權力,但是現在閹黨既然敢對海北鎮宣戰,那麼海北鎮同樣要給朝廷一點顏色看看,到時候柳鵬把人強行留在金州幾個月甚至是一整年不給上任,再派人過去直接署職代任便是。

那麼魏忠賢這次宣戰行動反而是幫了柳鵬一個大忙,幫助海北鎮更嚴密地控制地方行政,那邊亓詩教也想到了這個問題,他連聲讚道:“鍾老這辦法想得真好,就是需要這麼釜底抽薪才行,這山東地面咱們柳少說了算!”

柳鵬卻是十分謙虛地說道:“我還是那句話,朝廷是朝廷,魏閹是魏閹,我們只是不受魏閹的亂命而已,卻得給朝廷一點面子,心理學是幫着朝廷把把關,看看這批新任父母官之中到底有多少可造之才!”

只是說到這,柳鵬卻是想到了清代的一個著名制度,那就是“候補道”,事實清代的候補道不僅僅侷限於道臺一級,下至九品芝麻官,上至總兵、布政使,都有所謂的候補官員,甚至還有遇缺即補的名義,既然這批新官員都要到金州拜見柳鵬才得以上任,柳鵬覺得不如就用清代的候補官制度。

換句話,就是大明的官銜與海北鎮授予的實職徹底分離,海北鎮很多地方原本就有官職分離的情況,被稱爲“吏部授官龍口授職”,就象楊廣文很長時間明明只是一個小巡檢而已,卻實際主管着整個青州府的一切大小事務。

但是這種官銜與官職分離的情況雖然不少見,但是在整個東三府吏部授官還是真正的主流,但是這次既然閹黨敢對海北鎮宣戰,那麼柳鵬自然不客氣同樣以牙還牙,從此以後朝廷這一百個至關重要的官位就在海北鎮的徹底控制之下。

以後不管你有着怎麼樣的門路,上任之前都要到金州走一趟不說,而且柳鵬不給名義之前就只能在金州與龍口先行候任,而且這一時期不管柳鵬對你有什麼具體安排,你不但不能拒絕而且努力表現才行。

而且柳鵬是全心全意地替這些候補官員着想,以爲他們到了東三府人生地不熟下車尹始吃了大虧,讓他們有時間沉澱下來好好歷練,也方便柳鵬能選出真正的人才。

若是表現得好,原來只是黃縣典吏,柳鵬可以讓他低配高配招遠知縣,若是表現不好,原本是個知縣那隻能高配低配個縣丞甚至主薄,甚至始終不得實授只能在柳鵬身邊繼續歷練。

反正以後這東三府的人事任命都是柳鵬一句話的問題,柳鵬要你活你就能有活路,要你死就只能是死路一條,反正柳鵬尊重朝廷,還是給朝廷留足了面子。。

柳鵬把自己的說法說完以後,在場的人都笑了起來,尤其是亓詩教笑得最開心:“柳少這安排好,魏閹原本是準備架空咱們海北鎮,卻沒想到自己被完全架空了!”

原本朝廷對東三府的控制雖然不能算是圖存形勢,但是控制能力本來就很弱,現在柳鵬這麼一安排,大明對東三府的控制實際已經是有名無實了。

只是鍾羽正卻是問了一個大問題:“這批新人先到金州候任,老人怎麼辦?”

這一次閹黨對海北鎮宣戰,差不多是空降了一百名官員下來,相應而言,東三府內部也差不多有一百位官員因此被調整,固然是不少人得以升官或是平調高高興興地離開東三府,但仍然有不少後遺症。

有的官員因爲跟海北鎮靠攏導致被貶官爲民,有的官員因爲明升實降不願意上任,有的官員原來在朝廷與海北鎮猶豫不定,但是沒想到魏閹在背後捅了自己一刀子乾脆就破罐子破摔,徹底投靠海北鎮。

反正現在在龍口有二三十名官員等待着柳鵬的進一步安排,雖然各有各的原因,並不僅僅因爲柳鵬的緣故落職,但是柳鵬卻必須把他們安置好,不然以後就沒人敢於投靠柳鵬。

柳鵬當即壓低了聲音:“我倒是有個想法?就是有點犯忌諱,不知道該說不該說!”

那邊亓詩教第一個開口說話:“咱們都是柳少的親近人,有什麼忌諱不忌諱的,柳少只管說,我們照辦就是!”

亓詩教這話有點不講究,那邊鍾羽正只能說道:“柳少請聽,我們洗耳恭聽!”

而柳鵬當即說道:“前次金州撫治的事情給東林攪黃,這一回他們應當不會出來攪黃了吧?”

現在東林黨已經處於隨時被閹黨斬盡殺絕的地步,哪有時間與精力出來攪黃金州撫治的問題,只是東林雖然徹底倒臺,閹黨同樣不能看着金州撫治順利成事,更不要說現在海北鎮與閹黨事實上處於宣戰狀況。

但是亓詩教知道柳鵬只需要一個藉口而已:“東林既去,金州撫治之設是自然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只然這純屬胡說八道,但是柳鵬還是接過了亓詩教的話頭:“雖然金州撫治之事已經是水到渠成,我們得爲金州撫治之設提前謀劃,不能毫無準備,到時候就要亂了陣腳……”

至於怎麼對金州撫治提前謀劃早就準備,自然是柳鵬一張嘴的問題而已,那邊沈濱已經領會了自家女婿的真正意思,他當即說道:“忱件事是要早做謀劃提前準備,不知道我們要怎麼佈置?”

柳鵬當即說道:“我覺得遼東遲早都應當設省……”

遼東設省這話一出,那邊鍾羽正已經明白過來了:“柳少的意思是金復海蓋等遼東諸衛都應當改設州縣?”

柳鵬不由大笑起來:“知我者鍾老也!”

鍾羽正也笑了起來:“柳少妙策!”

有明一代遼東是一個特殊存在的軍管型政區,雖然“山東遼東原爲一省”,但是山東布政使司從來就沒對遼東地區進行過有效管理,遼東地區的最高權力機關理論是遼東都司,以後慢慢變成了遼東巡撫。

但是這套軍管體制雖然經歷了兩百多年多年的變遷,也由遼東都司直轄二十七衛演變遼東巡撫管轄關外六道臣的體制,遼東政區的核心單位仍然是各處衛所,是最標準的軍管型政區。

這是洪武年間在遼東拓土失敗將遼東諸州縣一律罷黜,只留下衛所的結果。

而軍管型政區雖然利於用兵,但是管理方式過於簡單粗暴,根本不利於地方的長治久安,正所謂“不可馬上治天下”。

雖然從明朝中期遼東地區就開始嘗試向行政化管理轉換,所以會在衛所之下設置了遼東六道臣的建制進行管理,但是最根本的衛所體制不作根本性的變革,遼東就不能從軍管型政區向真正的行政管理轉換。

而建奴席捲遼東之後,遼東原有的都司、衛所體制雖然完全崩潰,但是在大明內部仍舊留着相應遺存,現在不管是金州還是復州都是武官來負責治理。

但是在柳鵬眼中,既然遼東的衛所體制在建奴的攻勢之下已經完全崩潰,那麼完全就可以按照內地的州縣體制進行管理,雖然海北軍現在只控制着金州和復州兩衛,但是這兩衛改州縣之後放能多出兩套行政班子的設置,而且就管理而言,行政管理獲得的收益遠遠勝過簡單的軍管。

那邊亓詩教當即說道:“柳鵬這辦法好了,不過復州情況特殊,建議還是以武將爲主,金州已經安定下來,應當是文武分治的時候了!”

柳鵬當即說道:“我也是這麼一個看法,金州復州不由光由武人說話,文官也要參與進來,武人可以打天下卻不能治天下!”

只是一提到金州和復州的問題,那邊鍾羽正又提出了另一個建議:“我覺得不僅僅是金州復州將改設州縣,海州、蓋州也要改設州縣。”

海州、蓋州現在還在建奴的控制之下,從表面上來看改設州縣毫無意義,反而會多出一堆冗官來,但是海北軍現在本來就缺乏名義,不管是在朝鮮、琉球還是在遼海諸島之上,都只有武官設置而無正式的文官職官,現在完全可以寄銜於海州、蓋州。

第55章狂瀾第1061章 李越光第373章暖冬第1114章 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第402章流民第559章鄧肯第799章 一起去第513章上策第84章我說了算第111章摟草打兔子第632章朝局變幻第250章秋糧的問題第1128章 引火燒身第970章 復聖府第724章 示威第718章 誠意十足第188章太原王家第40章專司迎送天使第661章意志的戰鬥第822章: 大買賣第707章 水到渠成第582章不得不鬧第946章 湯水建的難處第229章對馬絲路第238章常典史栽了第92章撈人的問題第819章 兄弟齊上陣第709章 真正天命第457章討價還價第796章 鷸蚌相爭第945章 學習院的女皇第632章朝局變幻第403章東征大軍第257章姚姐姐的身影第1083章 寬厚相濟第600章不歡而散第903章 魏忠賢的底線第850章 島津氏第41章討價還價第1119章 龍華民第366章李修維第353章和豐倉的秋糧第253章張藝赫第537章酊7劑第823章 幫了大忙第376章靠譜的德蒙斯第897章 開州大盜第1128章 引火燒身第390章更大的好處第926章 承諾第803章 割草第719章 緩和第1167章 減免第607章得隴望蜀第4章白斯文第51章陶縣丞第1031章 那一刻的火光第54章高深莫測第190章大明正朔,本在建文第297章北山谷,和豐倉第220章楊廣文第350章德蒙斯的領主第140章千金不換第349章莫里斯操典第1084章 慶功宴第815章 我有了第102章清場第373章暖冬第829章 起義第913章 兵不厭詐第978章 廢立之事第1014章 海西走廊第1144章 土崩瓦解第502章:無懈可擊第917章 勝過五牛錄的李永芳第669章東西呼應第711章 存亡絕續第96章孫氏兄弟第566章做差了第863章 羊毛第172章好消息第597章失控第182章陳大明的事第114章別開生路第517章:善後與安排第265章姚廠公的霸氣第438章各得其所第739章 王氏前路第717章 完顏若雪第96章孫氏兄弟第1133章 最初的夢想第640章一個都不能少第255章姚姐姐的召喚第842章 小心思第1019章 運輸革命第450章史載勳第644章李永芳的妙策第994章 勁敵第310章分心第866章 富可敵國的路子
第55章狂瀾第1061章 李越光第373章暖冬第1114章 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第402章流民第559章鄧肯第799章 一起去第513章上策第84章我說了算第111章摟草打兔子第632章朝局變幻第250章秋糧的問題第1128章 引火燒身第970章 復聖府第724章 示威第718章 誠意十足第188章太原王家第40章專司迎送天使第661章意志的戰鬥第822章: 大買賣第707章 水到渠成第582章不得不鬧第946章 湯水建的難處第229章對馬絲路第238章常典史栽了第92章撈人的問題第819章 兄弟齊上陣第709章 真正天命第457章討價還價第796章 鷸蚌相爭第945章 學習院的女皇第632章朝局變幻第403章東征大軍第257章姚姐姐的身影第1083章 寬厚相濟第600章不歡而散第903章 魏忠賢的底線第850章 島津氏第41章討價還價第1119章 龍華民第366章李修維第353章和豐倉的秋糧第253章張藝赫第537章酊7劑第823章 幫了大忙第376章靠譜的德蒙斯第897章 開州大盜第1128章 引火燒身第390章更大的好處第926章 承諾第803章 割草第719章 緩和第1167章 減免第607章得隴望蜀第4章白斯文第51章陶縣丞第1031章 那一刻的火光第54章高深莫測第190章大明正朔,本在建文第297章北山谷,和豐倉第220章楊廣文第350章德蒙斯的領主第140章千金不換第349章莫里斯操典第1084章 慶功宴第815章 我有了第102章清場第373章暖冬第829章 起義第913章 兵不厭詐第978章 廢立之事第1014章 海西走廊第1144章 土崩瓦解第502章:無懈可擊第917章 勝過五牛錄的李永芳第669章東西呼應第711章 存亡絕續第96章孫氏兄弟第566章做差了第863章 羊毛第172章好消息第597章失控第182章陳大明的事第114章別開生路第517章:善後與安排第265章姚廠公的霸氣第438章各得其所第739章 王氏前路第717章 完顏若雪第96章孫氏兄弟第1133章 最初的夢想第640章一個都不能少第255章姚姐姐的召喚第842章 小心思第1019章 運輸革命第450章史載勳第644章李永芳的妙策第994章 勁敵第310章分心第866章 富可敵國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