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登基之後,立刻宣佈了進行改革,不過他的舉動看似聲勢浩大,其實真正來說,實行的沒有幾個地方,影響最大的,也不過是北直隸演變過來的河北省以及新設立的的遼東省。
這兩個地方,都是經過大規模的清洗之後,阻力甚大的地主士紳都被掃蕩一空,而後便能毫無波瀾的開展土地改革。
至於其他省份,全都在觀望,上到巡撫,下到知縣,以及地方上的地主士紳,其實都關注着河北的改革。
土改說是擴散到了天下,但也是是說法而已,現在只是前期的宣傳工作。真正實行,還不知道要到什麼是,大明實在是太大了,根本沒辦法全部同時啓動。官僚和皇帝並不是一條心,故此朱由校只能以精幹的人手,一個省一個省的去做。
朱由校諸多舉措當中,真正鋪到了整個天下的,也不過才幾個而已,一個天宮商號,一個帝國日報,一個大明皇家銀行,當然,後者的規模還是要小些,只在每個省份有,需要較長時間來增長。
上面這些是私人方面,而官場上,他真正的舉動,也不過是改革兵制,以及改革吏治,所有舉人以上的功名者都被他召集起來,然後委以重任。
之後,他免除了農稅,讓地方官收取商稅,而他許諾的,已經成型的薪水提升,全都要從商稅收取。
你收不上稅?很好,那你就和西北風去吧。至於你還想找農民收稅?嘿嘿,你不怕死可以去試試,縱然有人不知道要土改,但還真沒有幾個不知道從今以後就免稅了。
你收了一次還能收第二次?被你收稅的農民會一開始不知道,但後面知道了怎麼辦?那可是會激起民變的。如今每個縣都有都察院,縣一級的都察院管不到知縣,還不能上報到府裡。
在這種大是大非面前,沒有人敢徇私的,因此,再收農民的稅,官員們也只是想想罷了,朕要他們去做,沒有一個人敢。
朱由校這一招很絕,等於將天下所有的官員都逼上了絕路,不想餓死就去收商稅。也因此這個進展還不錯,大部分縣都推行下去了。雖然過程和方式都不是很正規,但有了開始就好。
就和皇權下鄉計劃一樣,先將人手分派下去,架子搭起來,基礎業務想坐起來,慢慢的就會有用了。不過這一切都需要時間,需要等待,而朱由校最不願意的就是等待了。
故而他放空大明,想要將那些荊棘給勾出來剔除掉,但可惜,天下人似乎也聰明,雖有不少人相互串聯,密謀行事,但卻沒有一個真正行動的。
商稅需要等待,土改需要慢慢來,皇權下鄉要等,港口需要等,艦隊需要等,天帝觀的推廣需要等,城防軍改革也需要等,朱由校只好乾點不需要等太久的事情,比如朝鮮內部的清理劃分。
說實話,在明末這個東方越來越爛的時間點,朝鮮的實力弱的實在是不行,若不是東西方相隔的實在是太遠了,別說朝鮮日本了,估計就連大明都被人給平推了。
因此
佔據朝鮮朱由校是不費吹灰之力,但接下來的治理就是個大問題,但好在,這是在國外,而不是大明,朱由校不需要講究太多,朝鮮夜小大概就相當於河北兩個府的大小,故而他能大刀闊斧的以鐵血手段改革。
其動作幅度之大,殺戮之盛,放在大明內部簡直不可想象,但好像,朝鮮似乎還就吃這一套,朱由校屠刀舉起,殺了數萬人後,整個朝鮮風平浪靜,各種府縣變化的非常快,然後就是內府的各種機構進駐。
大明內部的地盤可以先不用管,反正都是在鍋裡的,跑也跑不掉,但朝鮮不同,這是意外得來的,先弄住再說。
因此,各個內府的下轄機構都是派出了精幹人選,比如天帝觀的道士,比如大明銀行的各個掌櫃。
當然,他們只是過來這裡收取利益的,而不是來改革的,真正辦事的,還是崔鳴吉收攏的那一羣儒士官員。而朱由校外派出去的士兵,則是起一個監督和學習的作用,他們中的很多人,終究是要轉業到地方爲官的,此時多一些經驗也是好的。
這樣的學習機會可不多,遇到的各種問題,都是以後寶貴的財富,不光是他們,就連朱由校也密切關注着朝鮮民間的土地改革,他也要認真學習,瞭解這個時代農民的各種想法。
來到狗剩村莊的就是這樣一個儒生,當然,他並不是崔鳴吉的直接派系,而是他嫡系的嫡系的嫡系,算是徒子徒孫那一輩。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們下去辦事。
他們劃分土地的政策也十分的機械,先到村子中統計人數,然後根據人數劃分土地,管你是男孩女孩,還是老人孩子,統統一人五畝地,你家有幾口人就有幾畝地。按照人數計算出總的土地數量,然後實地看一下,圈一塊地,這就是你們村以後耕地區了。
具體到個人耕作哪塊地,哪塊地更肥沃,水力條件更好,這些劃分田地的官員不管,你們自己商量着解決。而且,耕作的田地並不是一成不變,或是三年一換,或是五年一換,自己選。
至於主持這件事情的,就是你們自己選出來的村長。村長也一樣,人選你們自己決定,三年或者五年一換。
當這個年輕的儒生官員宣佈了這些規定後,所有人都面面相覷,自己選,這咋弄?
不過他們的呆愣只是持續了很短一段時間,農民,你可以說他愚昧,可以說他保守,可以說他古板,但絕對不能說他愚蠢,尤其是和土地相關的一切事物,他們是十分精明的,這些規則說起來複雜,操作起來也複雜,但這些佃農們只是在腦子裡過一遍就弄明白了。
每個人都在心底盤算起來自己家幾口人,可以弄到多少田地,然後選那些土地好,每個人都有很好的打算,但是所有土地都是輪換耕種的,一個人根本不可能霸佔很久,最多不過幾年,你想要,別人也想要,最好的便是肥瘦搭配的來算。
對於土地的事情,他們十分的精明,也很快就發現了這個方法的精明之處,所有的田地分配都由大家商量着
來,衆目睽睽之下,不可能有人佔好大的便宜。
這麼一想,很多家裡人丁不旺的心下都鬆了口氣,不用擔心吃太多的虧了。
“好了,都想清楚了?想清楚就過來登記戶口。”儒生過了一會,大聲喊着,“登記完了戶口姓名,你們就把村長選出來,我給他發個任命狀,以後他就是官府的基層人選了。”
在虎視眈眈的大明天兵注視下,沒有人敢造次,所有佃農,包括金老爺都過來排好隊,登記姓名,分發田地。
“姓名。”
“狗剩。”
“狗剩?這一聽就是小名,能登記?我要的是全名,帶姓的那種,有沒有?”登記的文書不耐煩的說道,這種事情在之前的村莊中他遇到了很多,佃農們絕大多數都沒有正式的名字,故而很多名字都是現場想的。
“名字!”狗剩有些發愣,這……..這可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啊,那可是老爺們纔能有的,自己這樣的賤民佃農怎麼可能有名字呢。
不對,我現在是大明的人了,而且也分到土地,雖然只有五畝,但不用交稅,收到的糧食都是自己的,也夠自己全能吃用了,我現在也是老爺了,可以有名字了。
想通了這點,狗剩有些激動,後面的村名更加的激動。
“名字,要去名字啊。”
“還是帶姓氏的那種,就跟金老爺一樣。”
“這是真的麼,我們能夠擁有姓氏了!”
“我要姓金,以後我也當金老爺。”
所有等待着佃農瞬間爆發了,他們紛紛議論,討論這新的變化,要有自己姓名的要求,簡直出乎他們的預料,有了姓名之後,這意味着他們就成了上層人士了,是老爺了。
尤其是最後一種言論,我也要當金老爺,讓越來越多的佃農決定,自己的姓氏就用金,他們選定後,看着隊伍中排隊的金老爺目光就有些詭異,讓金老爺好不自在。
他本來不想排隊的,土地沒了就沒了,自己錢還不少,幹別的也行,犯不着爲了五畝地丟份。但是,大明的天兵們卻不允許他走,如今正是分田更戶,所有人都要落戶,因而現在禁絕流通。
每個人都要有個落戶的地方,而在農村,落戶就要分田,不管你要不要,都要分下來,你種不種是你的事,但這個程序是要走了。
無奈之下,金老爺只好慢慢的排着隊,進行分田更戶的程序。他已經打定主意了,等到這一切都完了,自己就變換戶口,立刻離開這裡,到縣城裡生活。
朱由校此刻在河北和遼東推行的,是戶口檔案身份證制度,每個人都有一個身份證,每個人都有個檔案,每個人都有個戶口。
這個制度,和天朝當初計劃經濟的時代有些相似,不過卻沒有那麼嚴格,只是一種管理記錄方式,當有人想要放棄農村的生活,便調出自己的檔案,拿着檔案,去別的基層接收單位掛靠。
【作者題外話】:剛下班,呼,好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