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好消息

高務實猜得沒錯,朱翊鈞正是要用他爲戶部尚書,要用石星爲工部尚書,而將沈鯉改調左都御史。

這三個重要職務的調動,朱翊鈞可沒有泄露半點,永寧公主那裡也沒有什麼內幕消息,完全是高務實通過對朱翊鈞多年的瞭解推測而出。

至於朱翊鈞拿什麼補償給申時行,或者直白一點說是補償給心學派,這一點其實難不倒當了十幾年皇帝的朱翊鈞。要知道他雖然早前並未親政,但因爲高務實的關係,他“觀政”卻是從太子時期就開始,真的很多年了,怎麼說也是有幾把刷子的。

高務實雖然沒說,但心裡有兩個預計:其一是把刑部尚書舒化換掉,換一個申時行的鐵桿支持者。其實舒化本身也是心學派的人,而且年僅五十有一(虛歲),但他這兩個優勢都有一定的問題。

舒化雖然是心學派的人,但他是嘉靖三十八年的金榜,比申時行還早一科,平時對申時行並不是特別尊敬——當然,不尊敬也不至於不尊重,只是言談舉止有些端着,讓申時行多少有點不開心。

然而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舒化這個人原則性很強,有點“不聽招呼”。他當初中進士之後,先任衡州推官,繼任鳳陽府推官,調戶科給事中。採取撫民政策,得到世宗讚許,改任刑科都給事中,幾乎從此就和“刑”字結緣了。

隆慶初,三遷刑科給事中。後來因爲高拱與徐階在方士王金等人的處置上意見不一,舒化當然支持徐階,於是高拱當政之後,舒化就外放了陝西參政。剛纔說過,這人爲人比較喜歡“端着”,於是連續請辭而歸裡。

到了朱翊鈞繼位,高拱早已在高務實的幫助下整頓了朝綱,這時候與心學派之間的矛盾也比較緩和了(心學派被壓制也是一種緩和),也就該是安撫人心的時候。於是假借朱翊鈞的聖旨將舒化起復爲太僕少卿。

誰料舒化雖然年輕,身體卻不大好,沒多久又“以疾歸”。病癒之後,高拱再次起復了他,任南京大理寺卿,不久之後擢刑部左侍郎,直到刑部尚書。

這麼多年在刑部、大理寺等法司工作的結果,就是這傢伙脾氣很硬,平時喜歡扣條條框框。本身這並不是壞事,壞就壞在申時行的風格和他正巧相反。

衆所周知,申時行是個八面玲瓏的水晶猴子,哪怕現在心學派和實學派之間的關係已經如此緊張,他都能和高務實坐下來“談判”,只此就可見一斑了——當然,高務實本身也是個滑不溜手的傢伙,他倆纔有機會坐下來談。如果換做還是高拱爲黨魁,那肯定是沒什麼好談的了,道不同不相爲謀。

所以,與申時行風格相左,又不夠尊重這位元輔先生,這就是舒化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其實剛纔已經提到過一點,那就是此人的身體不好,不是小小的不好,是大大的不好。他的身體情況如果要類比的話,大概和張四維差不多:張四維曾經因病請辭回鄉,他舒化也曾經因病請辭回鄉——四十來歲的年紀就病得連工作都不能堅持,可見健康狀況很是堪憂。

其實也怪高務實前世對舒化這種不算特別知名的人物瞭解不夠,他要是瞭解夠的話,就應該知道舒化其實已經只剩兩年壽元了。

但高務實至少知道一點,今年開春之際、西北之亂爆發之前,舒化就因爲換季時不慎着涼而病倒。在約莫三個月時間裡,斷斷續續前前後後請了一個月的假,皇帝給他派御醫診治都派了七次。

這個身體狀況,他當然自己也覺得難受,也上疏請辭了兩次,只不過朱翊鈞沒批。但是如果現在朱翊鈞有換下他的意思,這事操作起來並不難,只要稍稍暗示一下,舒化肯定主動請辭,到時候朱翊鈞順水推舟一下,這刑部尚書就可以換人了。

至於換上誰,朱翊鈞只需要請元輔申先生舉薦一下就好,至於說廷推什麼的,那明顯就是走個過場。實學派得了那麼多好處,不可能反對這個提名。

除了把刑部尚書換人之外,還有第二種可能,那就是增補閣臣。

現在內閣裡頭,一共是申時行、許國、張學顏、吳兌、王家屏五人,不少很算,但也肯定不多,增補一位閣臣是完全說得過去的。

至於操作,也並不難,只要申時行以首輔身份上疏要求一下就好。雖然通常來說,皇帝對於內閣主動要求增補閣臣都會婉拒,因爲那有點像是在說內閣工作沒做到位。

但個別時候皇帝也可以“從諫如流”,譬如申時行來個連續三疏求補,朱翊鈞就完全可以答應下來,“程序”上毫無問題。

那麼,增補閣臣爲什麼會是一個選項?這題不必多解釋,王錫爵守制早就結束了,現在正巴巴地等起復呢。

本來申時行是早就打算起復他了的,但王錫爵自恃養望已夠,不肯屈就其他位置,而偏偏前一次的入閣機會又被高務實給破壞掉了,因此他守制結束這麼久,還一直呆在老家不肯挪一挪尊步。

王錫爵的生平和地位此前已經介紹過,這裡就不必贅述了,總之他的確有這個資本,目前沒能入閣純屬高務實從中作梗。

至於究竟這兩條之中朱翊鈞會選擇哪一條,高務實卻不好判斷。理論上來說,後一條對心學派顯然更有利,但朱翊鈞選不選卻難說。

雖然皇帝依舊和他關係親密,但很多時候皇帝未必願意派系失衡,這裡頭不光是有穩定統治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在於朱翊鈞此時一門心思都在“東制”之上,他可能不希望心學派在這種時候和實學派尖銳對立,導致朝政被耽誤。

這一點是有徵兆的,比如這次實學派的大臣惹出西北之亂,雖說也由高務實快速平定了,但功是功過是過,獎賞高務實與懲罰郜光先、樑問孟並不掛鉤。然而朱翊鈞面對心學派官員最近一段時間大量要求嚴懲郜光先和樑問孟的奏疏不聞不問,這就很有意思,說明他不希望把這件事擴大化,變成心學派和實學派的角鬥場。

朱翊鈞要的是朝政平穩,是早點把開藩禁一事落實到位、處理妥當,給朝廷的財政鬆綁,好有財力對察哈爾部發動大規模進攻,一舉覆滅殘元,實現二祖列宗都未能實現的偉業,奠定他自己的歷史地位。

皇帝嘛,已經是天下至尊了,你要還指望他有什麼別的追求,那也不現實。在高拱等人的教導和高務實的影響下,最起碼皇帝的志向還是很正面的,這也就夠了,總比喜歡酒池肉林靠譜不是?

不過這些情況,劉馨就很難給高務實什麼建議,她的長處畢竟不在這一塊。

於是很快兩人便說起了另一件事,這件事劉馨雖然是初次與聞,但卻頗有興趣。

高務實說的是王皇后的事。

此前高陌告訴高務實,說永寧公主之前有要求與高務實會面,今天兩人見面之後由於發生了某些不可言喻的事情,高務實當時以爲永寧公主想見他只是單純的相思成災,誰知還真不是,永寧公主是辦成了一件高務實交代的大事了。

王皇后同意讓李時珍看診了!

這可真是不容易,而且這件事影響偏偏還極大,高務實雖然一直沒有催促,但其實心裡非常着急——畢竟這件事直接關聯到原歷史上影響極大的“國本之爭”。

在原歷史上的萬曆十四年,隨着清算張居正的運動進入尾聲,朝廷上的喧鬧漸漸平息,朱翊鈞的勤政和處理政務的幹練讓所有人都產生了一種英主降臨、中興可期的感覺,只是任誰也想不到這一切卻被一聲男嬰的啼哭給刺破了。

發出這聲啼哭的男嬰名叫朱常洵,是朱翊鈞的第三個兒子(此前都早夭),也是朱翊鈞與他心愛的女子鄭貴妃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可想而知此時此刻的朱翊鈞心中一定會被喜悅填滿。

但是,文官集團的心中卻被這聲啼哭攪擾的充滿了憂慮。

爲了防止因皇子們爭奪皇太子之位而產生的內亂、保證皇太子能儘早接受培養,有明一朝一直有着早立皇太子的傳統,比如明英宗出生僅四個月就被立爲皇太子、明孝宗六歲時被立爲皇太子、明武宗兩歲時被立爲皇太子、朱翊鈞本人也是五歲時就被立爲皇太子。

而此時朱翊鈞的皇長子朱常洛已經五歲了,仍然沒有被立爲皇太子,文官集團當然十分憂慮朱翊鈞會通過將鄭貴妃進封爲皇后的方式,來改立朱常洵爲皇太子。

萬曆十四二月初三,內閣首輔申時行嚮明神宗呈上了請求冊立朱常洛爲皇太子的奏疏,然而朱翊鈞對此不僅沒有任何反應,反而還準備將鄭貴妃進封爲皇貴妃。

皇貴妃距離皇后只有一步之遙,所以,朱翊鈞此舉幾乎就是將文官集團的憂慮給坐實了。此後,戶科給事中姜應麟、吏部員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孫如法等人先後上疏,不僅請求冊立朱常洛爲皇太子,而且提出應該先進封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再進封鄭貴妃。

姜應麟等人的上疏使得朱翊鈞勃然大怒,結果導致他們被降職發配,其後爲了打消朝臣們的憂慮,朱翊鈞做出了“降處非爲冊封,惡其疑朕立幼廢長”的解釋。

在朱翊鈞仍然沒有冊立朱常洛爲皇太子的事實面前,他的解釋明顯有些蒼白,所以御史孫維城和楊紹程、給事中胡時麟等人又接連上疏請求冊立朱常洛爲皇太子,而朱翊鈞則態度強硬的表示拒絕,國本之爭的大幕由此拉開。

這些事情是原歷史上發生過的,而現在也同樣已經發生了,不過朱翊鈞還多給過一個解釋:不冊立太子是因爲皇后還年輕,他還有誕下嫡子的希望——換句話說,皇后如若誕下嫡子,則嫡子必爲皇太子。

這是高務實爭取來的,因爲朱翊鈞也知道,高務實也是王皇后的支持者。

原歷史上的萬曆四十二年三月,張差謀刺皇太子朱常洛的梃擊案發生,朱常洵和母親鄭皇貴妃成爲人們普遍懷疑的對象,朱翊鈞爲了保護朱常洵母子,這才被迫令朱常洵就藩洛陽,持續近三十年的國本之爭宣告結束。

單從表面上來看,持續近三十年的國本之爭,令大明朝廷上漸漸平息的喧鬧比之前更加嚴重、使得朱翊鈞長時間處於怠政狀態,但在事實上,高務實很清楚,國本之爭帶給大明的不利影響遠不止此。

持續近三十年的國本之爭中,朱翊鈞爲削弱主張冊立朱常洛爲皇太子的文官集團的勢力,採取了缺官不補的措施,根據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的統計,僅僅在萬曆二十九年“兩京缺尚書三、侍郎十、科道九十四。天下缺巡撫三、布按監司六十六、知府二十五”,即使是文官們請求簡補,朱翊鈞也一概不聽。

科道御史和巡撫是明代監察系統的核心,缺官的問題竟然如此嚴重,可想而知明代的監察系統在國本之爭的過程中已經陷入癱瘓。

隨着監察系統陷入癱瘓,萬曆時期吏治腐敗的問題必然會大大加劇,由此導致的土地兼併、流民起義等問題必定會將大明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持續近三十年的國本之爭中,文官集團雖然一致支持冊立朱常洛爲皇太子,但是他們爲了自身的利益又分成了東林黨和齊、楚、浙、宣、昆黨兩派,圍繞着國本之爭和利益之爭,這兩派先後搞出了三王並封、福王之國、楚太子獄、韓敬科場案、辛亥京察、丁巳京察、妖書案、梃擊案等一系列事件,甚至泰昌、天啓時期的紅丸案、移宮案都與此有關。

在國本和利益的糾葛中,萬曆一朝的朝政陷入極端混亂的狀態,這種混亂甚至最終被努爾哈赤所利用,導致明軍在薩爾滸之戰中慘敗於努爾哈赤的八旗軍。

這還沒完,朱翊鈞對文官集團的缺官不補,和文官集團內部東林黨與齊、楚、浙等黨的相互攻訐,導致大量想要入仕報國的士子無法進入仕途或不願進入仕途,這些人在明代被統稱爲“山人”。

“山人”雖然與仕途無緣,但他們想要積極參與政治的熱忱卻未曾消減,所以“山人”們多通過成爲內閣輔臣、總督幕賓的方式來參與政治,例如內閣首輔申時行的幕賓黃習遠和陸應陽、內閣輔臣李廷機的幕賓有陳九德、潘緯。

能成爲內閣輔臣、總督幕賓的“山人”大多赫赫有名、家世顯赫,因而他們之間能形成一種內閣輔臣和總督利用山人鞏固自己權位、“山人”利用內閣輔臣和總督參與政治的互利共贏的關係,所以,明末的內閣輔臣、各地總督多以“山人”充當自己的幕賓。

但是,成爲幕賓畢竟只是“山人”在不能進入仕途的情況下的無奈之舉,並且時間一長他們必然會對以幕賓的身份間接參與政治心懷不滿,隨着不滿在心中的不斷累積,他們勢必會想方設法打破現狀。

至於打破現狀的方式,那就很糟糕了:當大明朝廷對各地的控制力強時,他們會支持自己入幕的對象獲取更高的權位,從而讓自己可以在政治上施加更大的影響力;當大明朝廷對各地的控制力減弱時,他們就會支持自己入幕的總督割據自雄。

比如南明弘光朝廷覆亡後,支持魯監國、潞監國、隆武朝廷、紹武朝廷、永曆朝廷或並立、或爭立的主要力量就是成爲各地總督幕賓的“山人”。所以,“山人”的出現就爲藩鎮割據在大明重演提供了基礎條件。

既然國本之爭有這麼大、這麼壞的影響,高務實怎麼可能不着急?現在永寧公主帶來了皇后被她說服,願意接受李時珍看診的好消息時,高務實又怎麼可能不高興?

剛纔他從外面進來的時候之所以意氣風發,可不只是因爲……春風一度啊。

----------

感謝書友“陸森啊”、“命又如何”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157章 人事調整(上)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209章 加銜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100章 忽悠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102章 利用第143章 致謝?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100章 忽悠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162章 二段擊第128章 恩憲?第097章 馮張俱隕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087章 回京嘍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108章 隱情(中)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225章 三策(上)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190章 去遼陽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184章 變色龍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225章 三策(中)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246章 前鋒之戰(中)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143章 致謝?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
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157章 人事調整(上)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209章 加銜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100章 忽悠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102章 利用第143章 致謝?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100章 忽悠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162章 二段擊第128章 恩憲?第097章 馮張俱隕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087章 回京嘍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108章 隱情(中)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225章 三策(上)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190章 去遼陽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184章 變色龍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225章 三策(中)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246章 前鋒之戰(中)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143章 致謝?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