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

在看似簡單其實一針見血的離間計下,寧夏城內的情況變得十分戲劇化。

哱承恩調動軍隊的消息第一時間被身爲哱拜親信的土文秀得知。由於土文秀的府邸與哱承恩的府邸離得近,加上他與哱承恩的關係也不錯,因此他沒有先去找哱拜,而是直接去找哱承恩打聽情況。

哱承恩並不清楚土文秀此前有過自成一派的想法,見老朋友來訪,二話不說便將計劃和盤托出,並且鼓動土文秀與他一起幹。

試想一下,土文秀這麼一個早在局勢尚不明朗的時候就開始給自己考慮後路的人,到了現在叛軍困守寧夏的局面,怎麼可能還有信心繼續吊死在這一棵樹上?他聽說高務實不僅答應放哱拜父子一條生路,甚至還許下永鎮寧夏的諾言之後,簡直喜不自禁,當場就答應跟哱承恩一起幹。

土文秀之所以如此痛快,倒不僅僅是因爲高務實信譽極佳,而是因爲他自以爲看出了高務實這麼做的原因。什麼原因?朝廷缺錢,而且是大缺、急缺。

關於這一點,其實他在逃回寧夏的途中就已經想明白了,道理並不複雜,有很多蛛絲馬跡可以看出來。

首先高務實這次出兵時所調動的兵力就不正常。大明京畿周邊去掉遼東方面不說,還有大軍將近七十萬。而面對西北大亂的危急局面,高務實居然只帶了三萬餘人馬不到四萬人出征,這怎麼看都不是朝廷的一貫做派,最大的可能就是朝廷沒錢,所以不敢調動太多部隊。

其次高務實這次的打法也與他過往的風格不同。按照他以往的風格來說,他其實是一個十分謹慎的人,而且堅持“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別說衝鋒陷陣這種事肯定不幹,就算前線只是稍有危險,他本人都是不會出現的,只會留在後方協調和指揮。

但這一次他居然以身犯險,親率大軍去河套晃悠,引誘博碩克圖上鉤,這就很不正常了。雖說現在博碩克圖已經大敗虧輸,但要知道在原野上野戰,沒有人敢說一定能戰勝蒙古人,哪怕戰力明顯佔優,蒙古人打不了也能跑——成祖當初五伐漠北就老碰上這種事,所以五伐漠北雖然看似氣吞山河,實際上也沒能真把蒙古人怎麼着。

高務實所部也以步軍爲主,肯定也是跑不過蒙古人的,相當於贏了未必能有多少收穫,輸了幾乎就是上趕着送人頭。然而,即便是在這般局勢之下,他依然願意以自己爲餌去釣博碩克圖這條大魚,那道理就很明顯了:他非常急於一舉拿下博碩克圖,逼鄂爾多斯部退出戰爭。

可是這裡有一個比較隱蔽的問題:如果高務實不理博碩克圖又如何?

博碩克圖所部乃是騎兵,又沒什麼攻城手段,在大明並不缺乏兵力的情況下,高務實只要有錢有糧,大可以先不去理會博碩克圖,直接調動幾路大軍圍困寧夏,博碩克圖對此也沒什麼好法子,只能望着城下的十多萬明軍乾瞪眼。

然而高務實偏偏選擇了看起來最不必要的作戰,不僅親自做餌,甚至動用私人關係調動了脫脫前來(這是土文秀的個人判斷,理由是從當年的封貢條件上來說,土默特並不承擔幫大明作戰的義務)。這還不滿足,高務實還把伊勒都齊拉攏了過去,爲的就是快速擊敗博碩克圖,讓鄂爾多斯部儘早退出戰爭。

爲什麼要這麼做?或許原因不止一個,比如擔心圖們汗插手也可能是其中之一,但土文秀認爲高務實這麼做最大的原因並非擔心圖們汗,而是他知道大明承受不起一場長期圍困寧夏的持久戰。

如果把寧夏看做隋末時期被李世民圍困的洛陽,那麼博碩克圖其實就相當於竇建德,只要這位“竇建德”還在外面隨時打算救援,“洛陽”城中的“王世充”就有信心繼續堅守下去,“王世充”的手下也不會因爲絕望而各起心思。

換句話說,博碩克圖的套部精銳只要還在周邊遊蕩,寧夏城就有堅守下去的信心,而高務實這次來寧夏明顯火炮不足,只能選擇長期圍困。

因此,高務實的選擇實際上就和李世民當年一樣,把呼日呼樑伏擊戰當做虎牢關之戰,先打掉強援,再攜勝逼降!

而從寧夏城中的局面來看,土文秀也不得不承認,高務實這一手的確非常有效。

後世中國有一位軍事奇才曾在其著作中提出“勝也罷,負也罷,就是不要和它講和”,這個觀點非常適合中國這樣疆域廣大的國家,但寧夏的哱拜叛軍顯然是做不到的。他們沒有這樣“以空間換時間”的條件,更不會有這樣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

因此,當博碩克圖這個被他們寄予厚望的援軍一旦失敗,在官軍大軍壓境、四面合圍之下,寧夏叛軍對抗朝廷的勇氣實際上早已消失殆盡了。

不過對於此刻的土文秀而言,明白高務實的隱憂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唯一的作用就是讓他相信高務實的承諾應該是真的:長期圍困可能導致更多的麻煩冒出來,那當然就應該趕緊了結寧夏的事,逼降是最好的選擇,至於給於哱拜父子如此優厚的條件,那不過是個附屬品。

畢竟,按照土文秀的角度來看,寧夏交給哱家永鎮又不關他高務實的事。他是個文官,只要保留住三邊總督和寧夏巡撫,誰當寧夏總兵根本無所謂,反正誰當總兵都得聽總督和巡撫的——除非你再次造反,但那已經是別人的事了,賴不到他高務實頭上。

既然認定高務實是真心勸降,土文秀也就不客氣了,回到府中就開始積極行動起來,調兵遣將準備配合哱承恩對非哱家嫡系的諸將動手。

然而土文秀這次偏偏大意了,他不知道在他出徵平虜城的時候,“寧夏總兵”劉東暘趁機悄悄在他府上安插了細作。此時土文秀的一舉一動,劉東暘只需要半個時辰就能得知得一清二楚。

劉東暘作爲當時隨哱拜造反的“四營”中的第一人,其在寧夏是有深厚根基的,否則也不會被哱拜任命爲“寧夏總兵”——要知道哱拜叛軍本來就只掌握了一個寧夏鎮。劉東暘的地位和實力,在叛軍中僅次於哱拜而已。

劉東暘不僅發現了土文秀的異動,也由此很快發現了哱承恩的異動。而且周哲說得沒錯,高務實派出的說客不止一個,劉東暘那裡同樣也有,而且同樣說得劉東暘動了心。

此刻,劉東暘發現哱承恩、土文秀果然不念舊情,自然也不會客氣,立刻調集兵馬殺奔土文秀府上。

此時土文秀還在調兵,府上根本沒有多少防備,兩百餘人的家丁以及包括他本人在內的闔府上下很快被殺得雞犬不留,土文秀的人頭也被劉東暘割了去,只剩“壯志未酬”的遺憾遺臭萬年。

而此時哱承恩也動了手,但他當時和土文秀的“分工”不同,因此先殺去了許朝的府上。許朝此時剛剛得到劉東暘派人送來的緊急情報,由於他府上的兵馬也不多,於是其本人正好在去往軍營的路上,結果便被哱承恩堵了個正着。

這結果就沒什麼好說的了,許朝當場被亂刀砍死,哱承恩上前割了他被砍得面目只能依稀分辨的首級,命人高懸於城樓之上,同時又往劉東暘所在的方向而去。

哱承恩所部和劉東暘所部於是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火拼,前前後後打了將近兩個時辰,最終還是哱家蒼頭軍更厲害一些,擊潰了劉東暘部。哱承恩如法炮製,將劉東暘的人頭也掛上了城樓,然後派人出城,找高務實商討投降事宜——當然,說辭不是投降,是改過自新。

兩軍談判的事暫且按下不表,因爲在寧夏城內爆發內亂的當天,還有發生在別處的大事必須一述。

就在這一天,圖們出兵了。

不過,圖們出兵的方向可能要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他既沒有出兵西征土默特,也沒有趁着明廷財政困難的機會去拔掉大寧城這顆釘子,而是莫名其妙發動了東征,而其東征的對象更是奇怪,竟然是葉赫部。

這就太奇怪了,蒙古人什麼時候對海西女真所屬的葉赫部起了興趣?

但是不要急,同一天發動戰爭的不止圖們汗一人,還有一位近來意氣風發的女真首領——努爾哈赤。

這一天,努爾哈赤同樣發動了戰爭,目標是哈達部。他發動戰爭的理由是:孟格布祿要對他努爾哈赤的岳父之死負責。

啊這……你岳父不是你自己殺的嗎,怎麼就輪到孟格布祿負責了?

不過努爾哈赤一貫是個很會講道理的人,他講道理的辦法主要是讓對方講不了道理,這事就很好辦:殺了就好,死人是講不了道理的。

圖們和努爾哈赤一起起兵,這事顯然不是巧合。沒錯,這件事是布日哈圖大戰略的其中一部分。

按照布日哈圖的構想,或者說他對努爾哈赤的說辭,那就是葉赫已經因爲清佳砮和楊吉砮之死與建州左衛結下了死仇,將來遲早是要兵戎相見的。現在之所以葉赫方面沒有動靜,原因不過是葉赫還沒從上一次的損失中緩過氣來,一旦他們恢復了實力,第一個要開刀的對象肯定就是你努爾哈赤。

道理明擺着:讓葉赫找大明報仇,借他們十個熊心豹子膽也肯定不敢,他們敢打主意的對象只能是你努爾哈赤。至於爲什麼不找哈達的孟格布祿,原因也是一樣的:哈達本來就是大明推出來的傀儡,他們打哈達和打大明有個屁的區別?你揍了人家的兒子,人家當爹的不來揍你?

但僅此一條並不足以說服努爾哈赤,因爲努爾哈赤也知道自己剛剛被高務實警告過,雖然自己收到書信之後趕緊就撤兵回來了,但此前的作爲說不定已經給高務實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此時此刻最好乖巧一些,莫要跳出來惹是生非。

然而布日哈圖的使者告訴努爾哈赤,說蒙古與建州聯手攻滅葉赫、哈達還有更大的好處,這個好處就是商路。

只要察哈爾擊敗併吞並了葉赫,努爾哈赤擊敗併吞並了哈達,那麼遼東特產的商道就被他們雙方所壟斷,大明不通過他們,就再也不能得到遼東的貨物。

如今大明正缺錢,肯定不願意斷了遼東商道,到時候蒙古與建州就不再像過去那樣,只能上趕着求大明開放貢市,反而輪到大明急着找他們互市了。

至於這商路的利益如何分配,布日哈圖也沒有仗勢欺人、故意苛待努爾哈赤,他表示原則上可以由察哈爾壟斷鹿茸和毛皮貿易,建州方面則主要壟斷人蔘貿易——即由蒙古人臨近的“北關”設立鹿茸和毛皮市場,建州臨近的“南關”則設立爲人蔘市場。

在這個局面下,哪怕蒙古人手裡又人蔘,也要去南關互市,而女真人手裡有鹿茸、毛皮,則也要來北關互市。

雖然看起來蒙古人掌握了鹿茸和毛皮兩項買賣,但由於鹿茸和毛皮對大明並未形成完全的壟斷,所以利潤上並不比幾乎完全壟斷的人蔘來得高,因此這個設想對於努爾哈赤來說,大體上還是很公平的,努爾哈赤心底裡對此完全可以接受。

但努爾哈赤還有其他的擔心,那就是一旦大明回過神來,比如高務實到時候要來討伐怎麼辦?

努爾哈赤是真的有些怕高務實,無論是從智謀上,還是從實力上,努爾哈赤現在都對高務實有一種明顯的畏懼,這是在當初高務實在開原計殺葉赫二貝勒之時就形成了的,而且這一畏懼現在甚至比他對李成樑的畏懼更甚了。

布日哈圖卻給了一個安慰和承諾,他的使者告訴努爾哈赤,大明眼下西北大亂,就算平定之後也需要時間來恢復。而且大明的首要敵人始終是蒙古,確切的說就是他們蒙古左翼,此戰既然蒙古左翼也對葉赫發起了攻擊,那麼將來大明就算要報復,也必然是先找他們,絕不可能先去找努爾哈赤。

而一旦到了那個時候,就算你努爾哈赤去找大明投誠,我蒙古也不會怪你,想必在那種時候大明也不可能不接受你的投誠,如此你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年久失修nn”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60章 張馮靠攏(上)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83章 避蟲湯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31章 務實被擄(上)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15章 切蛋糕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115章 驚天大發現!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217章 臺灣島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135章 密奏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135章 密奏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070章 西北望第031章 務實被擄(上)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147章 不與聞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130章 故事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001章 輕車簡從(下)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030章 立威(中)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60章 不勞而獲
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60章 張馮靠攏(上)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83章 避蟲湯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31章 務實被擄(上)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15章 切蛋糕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115章 驚天大發現!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217章 臺灣島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135章 密奏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135章 密奏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070章 西北望第031章 務實被擄(上)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147章 不與聞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130章 故事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001章 輕車簡從(下)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030章 立威(中)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60章 不勞而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