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生產建設兵團所拿的那部分,是按照固定比例來拿還是有個定數?若是遇到荒年則如何?”

不得不說,程文雖然出身富裕,但作爲戶部左侍郎,他也算是能夠一眼看到問題的關鍵的。這個專門推行於京營軍屯的“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雖然看起來一切都好,但它目前的好有兩個關鍵:一是今年的年景看來不錯,雨水豐沛、日照充足,氣候也難得的表現正常;二是生產建設兵團所拿走的那部分“地租”既然是高務實所定,看來肯定是定得不高的。

但既然如此,那麼一旦有問題,也就只能是這兩點出現變數。比如遭遇災害,成了“荒年”,那就意味着收成降低。運氣好是小降,運氣差是大降,運氣糟糕透頂的話,顆粒無收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就牽扯到了“地租”,即生產建設兵團所拿的那部分。這一部分如果高務實是定的固定數額,也就是我不管你生產出多少糧食,我固定拿一個數。比如一畝地我收五十斤,你生產出了三百斤也好,四百斤也罷,那都和我沒關係,反正我就要這五十斤。

在定額不高的情況下,這種制度看起來挺好,操作也特別方便——兵團方面只要將土地的大小丈量清楚就行了,非常容易計算。

但程文知道這是容易出事的,比如說遇到荒年,這家軍戶倒黴透頂、顆粒無收。此時,他家如果承包了十畝地,則需要繳納五百斤糧食產出,試問他拿什麼給?人頭嗎?

這麼看的話,按比例收取就比較“人性化”了,比如某家軍戶原本每年產出兩千斤糧食,他需要上繳四百斤,但這一年運氣不好遇到荒年了,減產成了一千斤,那他就只需要上繳兩百斤。

雖然倒黴始終還是倒黴,但至少比前一種要好。因爲他哪怕遇到極端年份,在顆粒無收的情況下也至少不必倒貼。

然而,高務實告訴他的消息卻似乎不那麼仁慈,因爲高務實說道:“是固定數額。”

程文馬上顯得憂心忡忡,胡執禮就更直接了,皺眉道:“如此一來萬一遇到災荒亦或者兵災之類,農田被毀、顆粒無收,則這些軍戶免不了又要賣兒鬻女,甚至逃亡江湖……”

“不至於。”高務實搖頭道:“這一規定是有配套措施的,比如這個定額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按照不同的區域,在每一年都會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其調整日期都在搶收完成的前半個月。

與此同時,這個調整的數量也有標準,即‘固定上限制度’——豐年最高不超過當年大致畝產的三成,災年、荒年最高不超過當年大致畝產的兩成,重大災害年份或地區最低甚至可以不收。”

然後高務實又和他們解釋了一下災年、荒年的災害程度如何劃分,以及他所提到的“大致畝產”是如何得來的等各種細節。

這些細節可不是高務實坐在家裡一拍腦袋就決定下來的,這都是京華的人——尤其是他在三慎園的農戶根據自己多年的體會所提供的數據,然後彙總到京華,再經過高務實自己的詳細計算得出來的。

高務實作爲一個前世的鄉鎮基層幹部,搞這個倒幾乎可以說是本行,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是他過去曾經遇到或者至少曾經聽說過的,幹起來倒比打仗還有信心。

他定下的這些制度,已經詳細到了新任戎政侍郎都不必插手多少的程度,其所能調整的範圍並不大——說實話高務實一早就考慮過自己遲早卸任的問題,所以纔會這麼幹,以免後來的和尚念歪經。

聽完這些,別說程文佩服得五體投地,就算胡執禮也感慨萬千,道:“下官出仕近四十年,不是沒見過爲民請命的好官,但即便是海剛峰當年,也拿不出如此仁厚而切實可行的辦法。

以下官想來,海剛峰雖然一心爲民,但手段畢竟失之強硬,且他的做法歸根結底不過是‘劫富濟貧’,看似公正,其實根本不可持久。蓋因爲天下之財有數,貧者多取,富者必定少拿,然富者背後必有親朋好友在朝爲官……”

wωω☢ Tтkan☢ C〇

胡執禮說到此處,驚覺自己說得過了,馬上把話鋒一轉:“然則司徒卻不然。司徒理政,關鍵從不在於這等多拿少拿之無用之舉,而是先將這‘天下之財’由一化爲二,由二化爲三,周而復始,永不停歇。

如此,天下之財既然倍增,這分配多寡便不再那麼敏感,或多一些,或少一些,其實並無大礙。司徒,下官忽然想起萬曆八年時,你的廷試策論——《大患在貧》。”

“哦?”高務實都沒想到他忽然提起自己當年那篇爭議極大的策論來。

胡執禮卻似乎頗爲激動,以至於站起身來,高聲誦道:“今天下之大患在於貧:吏貧則黷,民貧則盜,軍貧則鬧,國貧則弱。

古之言貧,首言不儉,乃以爲儉則自富,富則自安,臣獨不以爲然也。

所謂貧也,於小民而言,其產不足自給,其易(貿易)不足自用,如是究其所源,無非生產不豐、交易不暢。

所謂貧也,於國家而言,其榷不足歲出,其費遠超歲入。官吏低俸而欲活,如何不貪?小民低產而欲活,如何不盜?軍餉不足而欲活,如何不鬧?國家歉收而欲活,如何不弱?

因是故,欲使官吏不貪,先加其俸;欲使小民不盜,先富其收;欲使士卒不鬧,先足其餉;欲使國家不弱,先豐其庫。

陛下或問:此皆費也,國用既不足,何以爲之?若徵其賦,官或足俸、兵或足餉、國或足庫,而民豈益困乎?

臣聞歷代榷稅之少,無過本朝。前宋南渡,偏安江南一隅,歲入尚以千萬計;本朝兩京十三省,朝貢之國數十,遠邁漢唐,奈何歲入不過五百萬耳。華夏自古富庶,何以本朝獨貧?”

胡執禮將高務實那篇文章的開頭這一部分一字不差的背誦出來,然後長嘆一聲,忽然朝高務實深深鞠躬一禮,道:“昔日此文出時,執禮未能甚解其意,曾於私下詆譭,以爲此策斷難施行。

如今看來,司徒胸中韜略遠非執禮所能度量。過往種種,實是班門弄斧、孔廟題詞,着實教執禮慚愧無地……請司徒恕罪。”

高務實連忙起身將他扶起,道:“雅齋公切莫折煞學生,您是士林前輩,品評晚生文章,那是學生的福分,這又有何不可,何至於此?”

胡執禮見他也立刻退後兩步,拱手肅然還禮,心中不覺更加暢快,笑道:“司徒昔日年幼,便有人以‘小閣老’戲言之,雖不知當時這話當不當得真,但就如今看來,司徒已有宰相氣度也。”

高務實自然連道不敢,雙方又互相客氣了幾句。待得再次坐定,胡執禮便又說起了正事,問道:“司徒方纔說了生產建設兵團爲何會有這樣的收益,卻不知他們何以願意將這偌大款項上繳戶部?另外……呃,下官還想多嘴問一句,這筆款項到了戶部,戶部是否可以稍加利用?”

這纔是戲肉,爲什麼生產建設兵團有那麼多錢並不是關鍵,關鍵是他們怎麼肯交,以及咱們拿這筆錢是否能用。

高務實笑道:“這其中的確有些緣故……”於是便把勳貴們的擔憂說了一遍,幾乎沒有什麼隱瞞。

程文聽了不禁皺眉:“這羣……還真是好算計,司徒爲了京營改制的成果能夠保存,就得爲他們遮風擋雨?”

高務實還沒說話,程文卻又接着道:“依下官之見,忙是可以幫,但這忙可不小,白幫卻不是個道理。”說罷卻不是朝高務實望去,反而看了看胡執禮。

胡執禮當然知道程文的意思,不過他卻也同意,於是道:“不錯,下官也是這般看法。司徒,如今戶部正是急着用錢,既然生產建設兵團這筆款項如此之大,但他們一時半會兒卻又用不着,那戶部暫且用來騰挪一下總是可以的吧?”

高務實笑了笑,簡單地回答道:“可以。”

嗯?

程文和胡執禮都有些發愣,這麼簡單,這麼好說話?

也不怪他倆詫異,其實如今在外人眼中,京營那塊兒,甭管是禁衛軍還是生產建設兵團,其腦門上都貼着斗大一個“高”字,說是高務實的嫡系都不爲過。

畢竟,除了高務實,誰能搞定京營那個爛攤子?君不見京營改制那麼多次,每次都是稀泥巴扶不上壁,始終一副要死不活的模樣,也就是高務實這次改制見效最快,簡直立竿見影。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高務實本人對其影響之巨大,幾乎無可替代——禁衛軍不僅人員全是高務實選定的,而且依靠的是生產建設兵團的錢財供應,而生產建設兵團要想能夠供應得上,不僅是依靠高務實定下的各種章程,還十分依賴和京華的合作。

轉了一圈,繩子還是抓在高務實手裡的。如此,旁人怎麼會不認爲京營其實就是高務實的嫡系?至少,除非是皇上有旨,否則他的影響力無人可比。

既然如此,高務實居然肯讓戶部挪用這筆錢,這還不奇怪嗎?

他這麼一承諾,反而是程文和胡執禮有點不那麼自信了,兩人對視一眼,終於還是提出這話頭的程文先開口,道:“這個……司徒,這筆銀子畢竟事關京營穩定,戶部每年的入庫銀子基本上是固定的,若是生產建設兵團這筆銀子拿去填了其他的窟窿,到時候一旦不能按時補足,生產建設兵團那裡恐怕……”

恐怕什麼?無非是生產建設兵團拿不出錢給禁衛軍,然後禁衛軍鬧餉唄!

禁衛軍這六萬人可不是過去的京營、十二團營、十團營、三大營,這六萬人的戰鬥力從這次平定西北之亂就已經可以初見端倪,恐怕不會比宣大、薊遼邊軍弱了。這麼一支就擺在京師的大軍要是鬧餉,萬一搞出個什麼“京師震動”的舉動來,這後果誰承擔得起?

多的不敢說,戶部掉幾顆腦袋怕是問題不大。

但程文和胡執禮心中有數,高務實的腦袋穩當得很,因爲真到了那個時候,怕是皇上都只能請他出馬才能把禁衛軍安撫得下來。可是他們兩個的腦袋就相當不穩了——你們兩個一唱一和提出要“騰挪”的嘛!

高務實見狀不禁心中好笑,不過面色卻很嚴肅,搖頭安慰道:“不必着急,一來這筆錢肯定不能都被挪用了,二來這挪用的一部分只是暫且用來應急,很快我便會另有辦法弄一筆銀子來補上這個窟窿。”

二人大爲訝異,戶部的銀子每年能有多少入庫,這是大家都有個大概的,因爲全是國朝規制下早就固定了的。天下田畝就這麼多,清丈也已經完成了,就算全天下今年都被老天爺眷顧,各地都是風調雨順,其實也多不了幾個錢。

大明朝廷這時候基本上沒有多少國家層面的救災能力了,因此它們本來就不會爲此多付出。那麼反過來,風調雨順的情況下也無非就是多了些原本按例需要減免的,那筆銀子每年頂破天三十萬兩——可見農稅這塊的增長點真的不多了,除非改掉朱元璋的祖制,但那也不可能,因爲農民窮不是因爲皇帝收得多,而是中間的官僚地主階層收得多。

高務實看出他們的不解,便道:“二位不必驚訝,這筆錢的確是有着落的——本部堂已經決定,今年要大規模打擊奸商,嚴查偷稅漏稅。”

一提偷稅漏稅,兩位侍郎首先想到的都是田賦,差點一齊開口勸說。但很快他們就反應過來了——高務實一直以來根本不怎麼在意田賦,他剛纔又提到‘打擊奸商’,那麼這句‘嚴查偷稅漏稅’所針對的就不是地主,而是富商大賈!

天底下第一“富商大賈”就是高務實自己,但他每年交的稅多得嚇死人,這打擊肯定不會對着他自己去,那麼……

程文和胡執禮忽然就感到一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壓抑感了。

作爲實學派重要人物之一的程文還好一點,無非是和心學派再幹一場,沒什麼大不了的。

然而胡執禮就不得不擔憂朝廷出現大的變數了,連忙道:“商稅之事,國初原不曾有,如今雖漸次推廣,但畢竟時日有限,倘若忽然嚴厲,下官擔心……”

“國初之制便不得更易麼?”高務實肅然道:“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既然舊制不足,正該早易新制纔是,若是人人不敢言之、不敢行之,天下人要我等父母之官作甚?”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soviet2003”、“yxm1205”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156章 馬氏昆仲能救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284章 設計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179章 “刑天”行動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96章 馮保倒臺(五)第4更!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127章 劉氏獻藥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27章 倒潘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057章 支持(4更)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120章 己卯鄉試(下)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
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156章 馬氏昆仲能救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284章 設計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179章 “刑天”行動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96章 馮保倒臺(五)第4更!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127章 劉氏獻藥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27章 倒潘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057章 支持(4更)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120章 己卯鄉試(下)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